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新用

王义明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麻痹, 指, 斜颈
摘要: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原为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下肢痿废等症而设.笔者辨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0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运用小针刀疏通剥离疗法,配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t 50mg、维生素B12500mg及川芎嗪40mg,以行气活血止痛.结果:痊愈32例,好转72例,总有效率100%,经4月~2年随访,痊愈89例,好转15例.结论: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可靠的疗效.

    作者:樊粤光;刘建仁;范光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弄舌身摇验案

    叶某,女,63岁,1999年10月21日初诊.不自主咀嚼磨牙、弄舌、腰腹摇摆3年余.1996年下半年无诱因出现不自主地咀嚼磨牙,伤及牙齿,曾在当地(香港)西医诊所诊治无效.

    作者:邓铁涛;邓中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方熟地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熟地胶囊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根据月经周期分别以复方熟地胶囊1号(熟地黄、菟丝子、薏苡仁、续断、旱莲草、女贞子、淫羊藿、山茱萸、山药、白芍)和复方熟地胶囊2号(上方加益母草、炒蒲黄、炒五灵脂、紫草)治疗;对照组以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天内血止治疗组19例(31.7%),对照组6例(20.0%),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52.9%,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05).结论:复方熟地胶囊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优势,既有调经止血作用,也有促排卵作用,且远期疗效巩固.

    作者:谢波;陈小平;张玉蓉;郑洁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用自拟中药降酶汤加肝太乐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保肝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变时间快为3天,对照组为7天;谷丙转氨酶(ALT)开始下降时间,治疗组早为7天,对照组为10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酒精肝疗效确切,降酶汤改善肝功能疗效好.

    作者:何亦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从虚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从虚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辨证,将53例高血压病分为脾虚痰湿型(药用党参、白术、天麻、茯苓、制半夏、钩藤、川牛膝、炙甘草、陈皮)、气血亏虚型(药用党参、白芍、何首乌、白术、天麻、茯苓、钩藤、鸡血藤、炙甘草)、肝肾阴虚型(药用熟地黄、山药、女贞子、白芍、钩藤、川牛膝、泽泻、茯苓、牡丹皮、天麻)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1.1%;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除常见的(肝肾)阴虚型外,尚有脾虚(痰湿)、气血亏虚证型,只要辨证准确,不必顾忌使用补益剂.

    作者:黄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多用手术治疗,笔者采用家传验方金虎丹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惠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柴胡疏肝散治验3则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的功效.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胸痹、胃脘痛、黄疸等病症,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浩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承气汤加味治验2则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组成,功能软坚润燥,破结除满,荡涤肠胃,急下存阴.主治阳明腑实证.笔者用于治疗胆绞痛等急腹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补肾调冲法诱发排卵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法对治疗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促排卵作用.方法:将60例无排卵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补肾调冲法则,以自拟补肾益冲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黄精、紫河车粉、鹿角胶、续断、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香附)和活血调冲汤(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皂角刺、泽兰、赤芍、牡丹皮、穿山甲、党参、菟丝子、枸杞子、黄芪)按月经不同阶段治疗;对照组以克罗米芬、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经周期.B超观察排卵情况、血雌二醇(E2)、孕酮(P)及主卵泡增长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E2和P水平显著提高,主卵泡直径明显增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0个周期,痊愈率达76.7%;对照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2个周期,痊愈率达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法具有较好的促进E2和P正常分泌、使主卵泡直径增大和诱发排卵的作用.

    作者:王霞灵;单志群;叶燕萍;黄诚;曹大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房疾病治验4则

    1 行气化瘀治乳癖张某,女,35岁,2000年4月11日初诊.双乳房结块胀痛3月余,经前尤甚.

    作者:杨小清;黄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内服补阳还五汤配合后伸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配合常规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9%(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法内外兼治,对恢复颈椎生理功能有积极的协同作用.

    作者:舒海奇;刘习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新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原为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下肢痿废等症而设.笔者辨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义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促进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13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复宁口服液促进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51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7例在西药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肠腹宁口服液(由白术、大黄、木香、枳壳、槟榔、厚朴、乌药、沉香、党参、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114例仅以西药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2天内肠鸣音恢复总有效率为86.87%,对照组为58.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腹宁口服液治疗术后腹胀,能促进肠蠕动,对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志伟;王金霞;周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性痴呆瘀血阻窍的病因病机探讨

    对老年性痴呆瘀血阻窍从其理论源泉及生理病理角度分析瘀血的来源,探讨了瘀血阻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病理以及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认为瘀血阻窍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

    作者:董洪涛;金渊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2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予中药联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20例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肾炎四味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HBV标志物、血浆白蛋白、尿蛋白及血清谷丙转氨酶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HBV-DNA及HBeAg阴转率、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HBV相关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25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胃管下俞等);对照组以西沙必利口服治疗.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和胃电功率及频率变化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和胃电频率变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胃电功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是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机理可能与针灸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何永昌;刘剑辉;李泳瑶;吕世和;罗继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包括胃肌电活动、胃肠测压、胃排空等)和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胃泌素等)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中医辨证分型与二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叶;罗云坚;黄穗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清酮解毒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酮解毒汤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用清酮解毒汤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酮转阴所需的时间和5天内酮症的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及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2组血酮转阴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5天内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长激素(GH)、皮质醇(C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而治疗组GH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清酮解毒汤能明显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减少酮体生成,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南;左俊岭;张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梁乃津教授用虫类药治疗杂病验案3则

    已故广东省名老中医梁乃津教授,治疗疑难杂病有独到之处.梁教授认为杂病的治疗要辨证准确,初病在经可行气活血,久病人络脉必化痰祛瘀通络,在治疗上配虫类药通窜搜络祛瘀,攻补兼施.笔者试举验案3则如下.

    作者:高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实验研究近况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尚未从本质上阐释HP感染的中医致病特点及中医药治疗机制.本文就HP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及中药单、复方治疗HP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