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丽;张丽;蒋中越
目的:观察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肝脾同治的方法,药用太子参、白芍、乌梅、麦冬、鸡内金、沙参、茯苓、牡蛎、白术、莱菔子、甘草;对照Ⅰ组采用单纯治脾的方法,药用党参、茯苓、神曲、麦芽、山药、白术、香附、陈皮、砂仁、甘草;对照Ⅱ组采用常规西药复合维生素、多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改善厌食及其他兼症、增加体重及发锌含量、改善贫血、起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结论: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调和阴阳、恢复脏腑功能协调的作用.
作者:肖斌;肖达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组成.原用于治疗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有里热下利的太阳病变证.
作者:敖海清;张小虎;徐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茵陈治疗孕妇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8例母儿血型不合孕妇随机分为2组,A组206例,给予单味茵陈治疗;B组182例,给予传统的复方茵陈汤治疗.每2~4周复查血清免疫性抗体效价,并比较2组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有效率A组(83.5%)高于B组(78.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茵陈治疗孕妇母儿血型不合的疗效与传统复方茵陈汤相仿,但具有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对妊娠期用药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志新;陈孝银;闻良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介绍王益谦运用莱菔子治疗小儿咳喘经验.认为小儿咳喘其病理特点为痰热蕴肺,食滞内停.莱菔子具有化痰、清热、导滞之功,并以之为君药,随症加减,收效颇佳.并附病案以资印证.
作者:曹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熊辅信主任医师经验方益肾化瘀通淋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采用益肾化瘀通淋汤(处方:党参、丹参、淫羊藿、萆薢、菟丝子、黄柏、黄芪、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知母、莪术、怀牛膝)治疗,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量化评估、前列腺液(EPS)检查及直肠指检评定.结果:临床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前后症状积分、EPS检查及直肠指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益肾化瘀通淋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
作者:陈彩云;范宏涛;徐云芬;熊辅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治疗肾阴虚所致的各科病症.
作者:梁巧瑾;吕建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复杂,病变涉及全身各脏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予以不同的治疗.而经方对于治疗慢性肾衰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从汗、下、消、和、温、补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徐大基;张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究其原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而内伤咳嗽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咳嗽,称为食积咳嗽,一般治法难以奏效,且易反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食积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邓雪梅;陈凤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汗法常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笔者巧妙运用汗法,治疗乳腺增生、末梢神经炎、遗尿等病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星霞;范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患者采用中西药抗凝、溶栓、祛聚、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急性期配合清热利湿消肿、活血祛瘀通络,慢性期配合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明显好转16例,显效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闫领全;闫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齐刺、扬刺治疗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采用齐刺、扬刺2法结合进行治疗,6次为1疗程.结果:第1疗程治愈12例,第2疗程治愈5例,第3疗程治愈7例,第4疗程治愈7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齐刺、扬刺结合治疗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收效快,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作者:刘佩云;伏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从西医学对脑的深入研究之后,引发西学中与中医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心主神明论产生怀疑,出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中医学这个历经二千多年的错误理论,今天应该给予纠正了.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癌症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C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4例服甲孕酮片;空白组不施加治疗.观察4周后进食量及体重增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进食量和体重增加稍低于对照组,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CACS患者,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可以改善食欲、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
作者:蔡红兵;罗荣城;杨传标;潘春华;左强;王月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和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治疗组应用和胃汤(香附、白芍、白术、莱菔子、枳实、槟榔、半夏、莪术、刘寄奴、生姜)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吗丁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7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和胃汤为治疗FD的有效方剂之一,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银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以研究本病的证治规律.方法:观察69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同时检测其胃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对中医证候与功能检测指标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病早期以实证居多,而虚证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提示中后期以虚证分布较多;实证组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Th)与主频率(DF)、餐前主功率(DP)与餐后DF有较强的正相关;而餐前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B)与餐前Th、餐前DF与餐前B、餐后B与餐后Th呈负相关;虚证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虚证患者存在胃排空率下降,随着消化期餐前胃动过速波节律百分比(T)的增加而下降;餐后DP与餐前DP呈正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证候有其独特的客观依据,和慢性胃炎的疾病变化规律相比有其独立性.
作者:尚文璠;罗云坚;黄穗平;余绍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息生物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第二掌骨侧全息生物头穴针刺治疗.结果:40例治疗后,优35例,良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第二掌骨全息针刺治疗偏头痛,方法简便,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志山;赖洪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80例采用西药抗生素、中药辨证分型、中药外敷综合治疗;Ⅱ组60例仅用西药抗生素治疗;Ⅲ组60例仅用中药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5%、90.00%、88.30%,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明显优于单一中药或单一西药治疗.
作者:贾贤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参考10多年来中医药抗衰老的有关文献,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根据不同的衰老学说,通过补益脾肾、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方法应用中药抗衰老;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提高免疫、改善代谢、调整神经内分泌、增强内脏功能、抗感染、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以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传代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作者:邓红;唐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应用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颈椎牵引、颈托固定法配合西比灵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另外,治疗组选取30例应用彩色多谱勒(TCD)观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36例,愈显率85.71%;对照组痊愈、显效26例,愈显率65.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顺应性加强,血管阻力减小,舒缩功能改善,血液灌流增加.
作者:眭承志;程火生;江合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陈某, 女,41岁,1997年11月22日初诊.10年前产后因受寒引发前额痛,屡经中西药治疗,迁延不愈.
作者:柳育泉;金素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