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改进

王晓丽;袁萍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人得到了很大的方便.重症病人尤其一日需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病人,更是减少了穿刺的痛苦.静脉留置针通过每日封管后,一般需保留7-10大.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是肝素钠封管液.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老年患者非心源性胸痛的诊治探讨(附27例临床分析)

    1对象本组2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60-83岁,平均75±4.5岁.本组病例均是以胸痛为主诉入院的内科老年患者,经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无动态变化或冠脉造影检查无冠脉狭窄,临床症状酷似心绞痛者,即非心源性胸痛患者.

    作者:苗丰;于凤歧;张洪颖;纪宏丽;李丽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当前门诊输液室常见的隐患及对策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是门诊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长的场所.不仅患者周转快而且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用药种类多、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及对院方要求也参差不齐.

    作者:张春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可作为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早期标志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传统指标对全身性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早期鉴别能力.方法:共有58例患者入选,在临床出现炎症表现的初24h内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并记录心率和高体温,同时留取血、尿、痰及其它可能感染部位的培养.结果:58例患者全部符合SIRS,其中27例终诊为全身性感染,31例为非感染所导致的SIRS.全身性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者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01),而两组间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高体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上述指标对全身性感染的鉴别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875(P<0.001).CRP为0.700(P=0.009).同时PCT显示出较其它指标相对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71.0%,其Younden指数高,为0.488.该项研究同时发现,PCT≥2ng/ml的20名患者中10例死亡,而PCT≤0.5ng/ml的28例患者中仅有6例死亡(P=0.015),提示高水平的PCT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结论:与传统指标相比,PCT更有助于区分sIRs与全身性感染.

    作者:石岩;杜斌;刘大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Waardenburg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报告一极为罕见的眼白化病伴先天性耳聋(Waardenburg综合征)病例.方法:报告病例,并结合病例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仅有眼部色素异常,其左眼有弱视,伴先天性双耳聋.结论:对眼白化病患者应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及随访,对其家属应进行遗传学检查.

    作者:夏蔚;沈伟;李龙标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食管癌性狭窄支架置入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狭窄支架置入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食管癌及食管-胃吻合口狭窄者行球囊扩张,带膜或不带膜支架置入后,在不同时期产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食管支架置入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衰肺水肿死亡2例,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2例,食管再狭窄3例,反流性食管炎伴胸骨后刺痛10例.已死亡13例,生存短3天,生存长己达37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能解除梗阻,改善饮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近期疗效好;但并发症的产生须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并发症产生机理对指导临床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因人施治,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提高食管支架置入的水平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汉荣;梁立华;陈义雄;潘达超;周国英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和手术治疗1例报告

    目的:提高临床对侵入颅中窝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经蝶窦穿刺、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例侵入颅中窝内的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鼻内镜下检查见蝶窦粘液囊肿腔已上皮化,并与鼻腔建立了永久性通道,头痛症状消失,突眼症状有恢复.结论:对发生于枕部、颞部、球后部、顶部或额部处头痛并伴有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可能.根据CT或MRI检查和经鼻腔蝶窦穿刺抽出粘液可确诊.首选术式为鼻内镜下切除蝶窦粘液囊肿前壁并建立永久性囊肿鼻腔引流通道.

    作者:赵小冬;刘海生;孙宇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VAC治疗后创面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创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深入研究创面血流量增加的机理.方法:在两侧兔耳各形成一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左耳创面覆盖单层纱布和海绵,用VAC治疗,右耳创面仅覆盖单层纱布和海绵.用微循环检测系统观察施加负压前后及两组创面各观察时间点创缘皮肤毛细血管的密度.结果:与对照组和VAC治疗前比较,各VAC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VAC治疗能显著增加创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

    作者:陈绍宗;李靖;许龙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如何评价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患者空腹血糖(free plasmaglucose,FPG)和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plasamglucose,PPG)的关系,以便更精确地描述FPG、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表明单独测定FPG、PPG或联合测定FPG和PPG哪个更有助于调整治疗,使HbA1c达到理想水平.

    作者:谢荣荣;潘素芳;杜燕芳;杨金奎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肝炎后肝硬化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8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IL 6及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20例)3组,并与正常组(56例)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 6和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 3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 6和IL-8水平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庭芳;于皆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金属卤素灯照射加外用硫磺药物治疗疥疮疗效观察(附58例病例资料)

    我科于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金属卤素灯照射加外用硫磺药物治疗疥疮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玉;王学祥;邵周青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在34 52岁,平均43岁;多数以经血量多经期延长而就诊;经妇科与B超检查确诊,单发8例,多发12例,肌瘤大7×9cm,不带蒂浆膜下肌瘤3例,伴糖尿病2例.

    作者:纪宜慧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骨窗减压中草药治外伤性横窦血栓1例分析

    外伤性横窦血栓,临床甚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用中草药治愈,收到可喜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永涛;席小果;史航宇;李武学;韩建林;常树林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尼可地尔对离体兔心不同保存时间的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预处理及超极化保存液对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以及不同保存时间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Ⅰ组:低温保存2h;Ⅱ组:低温保存6h;Ⅲ组:低温保存8h;Ⅳ组:低温保存10h.每组供心均用超极化心肌保存液进行低温保存.用电镜观察保存后的心室肌超微结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电镜观察来看,兔心保存4h时心肌间连接完整,肌丝排列规则,线粒体结构与形态基本正常;在保存6h以后心肌纤维排列尚整齐,线粒体轻度肿胀;在保存8h后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嵴肿胀,个别线粒体出现空泡化; 10h时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局灶性肌丝消失,内皮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结论:超极化心脏保存液在低温保存供心10h后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王红兵;付勇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3月-2003年4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灌注流量80-150ml/(kg@min),10kg以下高达200ml/(kg@min).预充液以胶体为主,晶胶比为0.06-0.6.重症婴幼儿应用超滤技术,超滤量平均430ml.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30-80mmHg,心肌保持采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结合其它方式,主要采用4:1含氧血灌注,部分采用冷晶体灌注.根据病种、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216min,平均59.9±3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39min,平均34.6±22.9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6.5%.患儿年龄越小,畸形越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死亡组明显长于生存组(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有助于婴幼儿手术顺利开展,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兰英;陈胜喜;何争鸣;许蓼梅;胡萍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①胆道及肠道内同时可见一条或多条带状或双线状蛔虫的回声,位于肝内胆管者多呈带状,无明显蠕动;位于残留肝外胆管及肠道内者多呈双线状,有蠕动、尤以位于肠道内者明显.②近吻合处肠道有不同程度扩张.结论:超声可清晰显示蛔虫的部位、多少、有无蠕动,可为临床快捷、准确地诊断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苏光明;张少炎;李相荣;董晓明;夏隽;祝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治疗严重手指碾挫伤

    目的:介绍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治疗严重手指碾挫伤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旋髂浅动脉在髂腹股沟走行方向设计皮瓣,逆行切取皮瓣,勿损伤旋髂浅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41例手术治愈率10%.结论: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是修复严重手指碾挫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作者:常文凯;梁炳生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肝移植患者ICU监护期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33例

    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们ICU护理肝移植患者33例,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精神异常,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凤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以腹膜炎、肠梗阻表现的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

    患者,女,30岁,因腹痛3天,加重半小时就诊.2002年11月4日,出现轻度腹痛,偶尔发作,无其他不适,2002年11月6日18时,腹痛加重,呈全腹痛,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为糊状,无粘液脓血及里急后重.1年前有胆囊切除术病史,2002年10月30日因带环怀孕开始药流,2002年11月1日因流产不全行人工流产,月经已经干净.

    作者:陈宏业;王冰;韩子民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胸段硬膜外麻醉出现异常广泛阻滞1例

    患者,女,34岁,体重72kg,因慢性胆囊炎伴结石入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心肺(-),HR90-105次/min,BP110-130/70-90mmHg,SpO295%-98%,入院后常规消毒后选择T9 10穿刺,穿刺置管均顺利,反复回吸无脑脊液,平卧后,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5ml,5min后平面达T4 12,给予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8ml,10min后切开皮肤时患者烦躁不安,自诉胸闷,心慌气促,无力,BP降至90/50mmHg,SpO290%.立即面罩加压给氧,5min后,患者上述症状加重,言语含糊不清,回吸硬膜外导管无脑脊液渗出.

    作者:黄勇键;巴图尔·热西丁;刘小丽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胆道残留结石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方法:我们收集1987年-2002年对25例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采取手术引流及非手术等治疗措施,是胆道残留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提高手术质量,预防胆道残留结石.

    作者:韩宏喜;李浩里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