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量肉汤稀释药敏板中药物稳定性观察

张敏;张秀琴;张茉莉;郝少丽;张迎春

关键词:微量稀释药敏法, 质量控制, 药物稳定性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几种抗菌药物在-20℃保存的微量肉汤稀释药敏板中的稳定性,以提高药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两个标准菌株对贮存于-20°C条件下的微量稀释药敏反应板进行质量控制.ATCC25922测试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这5种抗菌药物.ATCC27853测试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舒谱深).结果:亚胺培南是活性降低明显的药物,其速度是约每2周活性降低一半.其余测试药物至少12周内稳定.K-B法结果稳定且未失控.结论:亚胺培南在-20°C条件下贮存的微量稀释药敏板上随时间的延长活性减低十分明显.微量稀释药敏法的质量控制必须得到加强.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意外患者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常伴有呕吐、吞咽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加之长期卧床易并发吸入性肺炎,呼吸道阻塞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本病的治疗中有极重要的作用,现就护理谈一下体会.

    作者:辛爱花;于秀芬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126例分析

    2000年8月-2002年12月,我院共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3585例,其中检出结肠憩室126例,检出率3.51%.报告如下.

    作者:陈娅蓉;李晓燕;蒋海燕;张磊;贾友兰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浅谈有害因素对手术室护士的影响及防护

    手术室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如多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病人血液、分泌物污染及手术配合中的紧张刺激,长久工作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辛静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褥疮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物质而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血流阻塞的坏死状态[1],是临床各种重症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给病人造成身心痛苦,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一直以来,护理界始终在寻找预防和治疗褥疮的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阎桂环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建立完善质控系统,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

    质控管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生命,为抓好质控管理,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漏诊现象的发生,我们根据省厅的有关规定,借鉴外院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工作程序和质控系统.

    作者:吕向华;姜惠珍;吕志萍;刘春晓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我们2000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除1例因固定位置不准发生髋外翻畸形外,31例均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怀保;杨胜武;李悦;叶澄宇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47例临床分析

    目的: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47例病人均在完成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输卵管切除38例,输卵管线形切开8例,卵巢楔形切除1例.结果:腹腔镜下手术,平均住院天数32天,有1例线形切开术,术后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有2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型输卵管切除后发生继发性腹腔妊娠.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应先吸尽盆腔积血及血块,再改头低足高位,注意术后绒毛组织收集.

    作者:张智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手术的护理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2.0%-3.6%,是10年前的3-4倍.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随着病史的延长,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刘扬宏;曾继红;张玉静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实施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化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建设,是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医院档案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也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作者:闫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患侧仰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1999年2月-2003年2月先后采用Dornier Alpha及Dornier Delta体外碎石机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244例,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贵林;王新园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同期双侧早期原发乳腺癌1例

    患者,女,38岁,无意中发现右乳腺肿物8个月.入院前4天行右乳腺肿物活检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乳腺外上象限,无完整包膜,与皮肤、胸肌无粘连.约2×1.5cm大小.病理诊断:乳腺导管癌.较多区域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间质.

    作者:汤传银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治体会

    残角子宫是较为罕见的妇科畸形,合并妊娠时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导致残角子宫破裂,腹腔大量出血,严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在2002年成功的诊治1例残角子宫妊娠.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华;沈春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护理烧伤并发重症感染的护理体会

    从2000年1月-2002年12月3年中,我科共收治烧伤患者346例,其中并发创面脓毒症者12例;并发烧伤败血症者9例.现将护理这21例重症烧伤感染病人过程中的几点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岩;赵坤;李婷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护理人员在整体护理实践中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我国在21世纪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关注的是与人整个生命过程相关的健康问题,爱护病人的生命,关心病人的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格,满足病人的愿望,维护病人的权利,成为护理质量的基本要求,开展护理全程的优质服务,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得到了病人的认可,现就深化整体护理实践中,谈点体会.

    作者:宋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三维单边多功能外骨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20例分析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1].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钢板螺丝钉等内固定治疗有较大的困难.我院于1997年3月-2002年9月应用山东潍坊生产的三维单边多功能外骨定架治疗各种类型的胫腓骨骨折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强;吕胜江;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急性会厌炎诊治10年国内文献概述

    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是以会厌为主的炎性病变,特点是起病突然、来势凶、发展快、常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死亡.基于本病的特点,显然早期正确的诊治尤为重要,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对其作一概述.

    作者:边艳芬;韩艳蓉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附118例分析

    羊水污染在分娩过程中较为多见,为了进一步探讨羊水污染的临床意义,本文观察了118例羊水污染与新生儿室息的关系.

    作者:付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微创治疗大型颅咽管瘤

    目的: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这一微创方法,治疗鞍区大型颅咽管瘤,力求以小创伤获得佳疗效.方法:平行于眉毛在眉上切开皮肤,与眉毛长度一致,在一个直径2.5cm的圆形骨瓣内进行手术.结果:20例颅咽管瘤患者实施手术,19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随访2个月-2年,除1例患者术后8个月癫痫大发作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结论:眶上锁孔入路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全切累及三脑室内的大型颅咽管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作者:刘景平;刘运生;陈风华;彭泽峰;王君宇;刘志雄;赵杰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目的:介绍用手指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1997年6月-2002年8月,应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手指侧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跨区切取手指侧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修复不同程度的指腹缺损89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以上有45例,修复后指腹的感觉均在S4级以上,外形满意,患者均恢复原工作.结论:根据指腹缺损的大小与形状,切取相应的手指皮瓣,手术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腹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希贵;管同勋;田万成;潘风雨;李亮;王克佳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乌拉地尔及利多卡因预防颈丛阻滞心血管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和利多卡因配伍对颈丛阻滞心血管应激反应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30例甲状腺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10例.所有病人均以C1一针法阻滞,阻滞液为Ⅰ组0.25%罗哌卡因30ml,Ⅱ组0.25%岁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Ⅲ组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乌拉地尔0.4-0.5mg@kg1混合液30ml.3组病人均常规鼻导管吸氧,切皮前静注哌替啶50mg和氟哌利多2.5mg.持续监测心电图、Sa02、血压,并在各时点抽血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Ⅲ组病人阻滞前各观察指标无变化(P>0.05);Ⅰ组病人阻滞后5min、10minMAP较阻滞前和Ⅲ组间有明显变化(P<0.01);Ⅱ组病人阻滞前后MAP有变化(P<0.05).血浆NE和E,Ⅰ组阻滞后较阻滞前和Ⅲ组间有变化(P<0.05),Ⅱ组有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拉地尔配伍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颈丛阻滞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翟莉;王开祥;吕瑞华;邓燕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