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蔡纪堂;王慧敏;陈文明
目的:探讨河南道地药材怀菊花中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血管内皮细胞饥饿处理12 h后,以2.5μg/mL LPS诱导24 h,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VCAM-1、ET-1水平,TBA法检测MDA水平,羟胺法检测SOD水平,一步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APK信号通路p-MEK1/2、MEK1/2、p-ERK1/2、ERK1/2、p-JNK、JNK、p-P38、P38蛋白表达.结果:怀菊花中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对该模型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显著升高SOD、NO水平,降低TNF-oα、IL-6、IL-1β、VCAM-1、ET-1、MDA水平,并显著下调p-MEK1/2、p-ERK1/2的表达.结论: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可能通过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抵抗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冯卫生;樊慧;徐瑞豪;袁培培;李苗;郑晓珂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助阳开郁方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3.33 mg/kg)阳性对照组及助阳开郁方高(46.8 g/kg)、中(23.4g/kg)、低(11.7 g/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灌胃同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并孤养28 d.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旷场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各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CA3区和齿状回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素(SY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助阳开郁方中、高剂量组大鼠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助阳开郁方高剂量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穿格次数显著增多(P<0.01),助阳开郁方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组织突触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结论:助阳开郁方能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海马神经可塑性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作者:马小娟;冯振宇;赵杰;孟霜;陈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了解区域内野生虎杖分布的基本情况,收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虎杖种质材料,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野生虎杖分布规律,以及贵州及其周边地区地理气候情况,确定调查线路;运用路线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考察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的野生虎杖,收集种质材料.结果:虎杖在土层深厚、肥沃,植被茂盛的地区生长良好;虎杖喜阴湿,但在高燥之地也能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虎杖,其植株形态差异明显.结论;了解了野生虎杖生长的环境及生物学特征,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刘开桃;陈建祥;尚斌;王忠平;左群;吴柳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右旋糖酐诱导的小鼠瘙痒模型,观察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瘙痒小鼠瘙痒次数、瘙痒持续总时间及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建立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血管渗透性升高模型观察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以抗炎、镇痛实验观察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可显著缩短瘙痒小鼠瘙痒总时间,增强瘙痒小鼠血清SOD活性;显著减少炎症部位渗出液的光密度;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显著减少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右旋糖酐致痒及磷酸组胺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升高机体的SOD活性有关.
作者:何飞;李冬梅;苏启表;曾宪彪;韦桂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HPLC串联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法分析萸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LTQ-Orbitrap线性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正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扫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的准确质量信息并结合文献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出萸黄连中的26种成分,鉴定出其中23种化学成分;萸黄连较黄连片增加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本实验可为萸黄连的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潇;苗祥贞;袁炎炎;高简;张亚丽;谭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研究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以金合欢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SD大鼠口服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81.43±1.27)%,载药量为(6.08±0.32)%;平均粒径为(213.62±3.89)nm;Zeta电位为(-33.16±0.17)mV;并且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金合欢素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作者:胡瑞瑞;王利;张红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藏药裂叶独活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的二酮哌嗪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手段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D-脯氨酸-L-丙氨酸)(2)、3-丙基-7-甲基-六氢吡咯[1,2-α]并吡嗪-1,4-二酮(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环(4-OH-脯氨酸-亮氨酸)(6)、环(苯丙氨酸-甘氨酸)(7)、环(脯氨酸-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酪氨酸)(9)、环(4-OH-脯氨酸-苯丙氨酸)(10)、fumitremorgin C(11)、cyclotryprostatin A(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欢;杨晨悦;赵梓钧;王玉婷;袁绿益;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毛翠雀提取物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3.5 mg/kg)阳性对照组及毛翠雀水提物高(4 g/kg)、中(2 g/kg)、低(1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4d后处死大鼠,分别检测大鼠肺系数及血清羟脯氨酸(HYP)、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长转化因子(TGF-β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等指标.同时取固定部位肺组织分别行HE、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毛翠雀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系数及血清HYP、MDA、IL-1β、TNF-α水平,升高血清GSH、T-AOC、SOD、IL-4、IL-10、TGF-β1水平(P<0.05或P<0.01),明显改善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结论:毛翠雀对博莱霉素所致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活化有关.
作者:林朝展;祝晨蔯;刘方乐;顿珠;贝日·泽仁达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0.05%、0.1%、0.2%、0.4%浓度的乌头碱分别对H9C2心肌细胞作用30、60、90、180 min,采用MTT法测定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05%乌头碱作用H9C2心肌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的发生,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观察凋亡的发生;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MDC荧光染色和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结果显示乌头碱给药后可诱导H9C2心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自噬特异性蛋白LC3B和Beclin-1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升高.用3-MA抑制自噬后,可下调LC3B、Beclin-1、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乌头碱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此过程中自噬和凋亡可能为拮抗作用,3-MA特异性抑制自噬后可增加乌头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胡婷婷;唐欣;文欢;谢晓芳;彭成;饶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黄伞脂溶性成分进行萃取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方法,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夹带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黄伞脂溶性成分得率为指标,确定黄伞的超临界CO2萃取佳提取工艺.利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百分含量.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黄伞脂溶性成分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夹带剂乙醇浓度95%,萃取时间2h.此试验条件下,黄伞脂溶性成分的得率为1.43%.利用GC-MS技术,从黄伞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中组分含量较高的依次为:1-异丙烯基-3-丙烯基环戊烷(35.96%)、反式-1,2-双(1-甲基乙烯基)-环丁烷(17.99%)、石竹烯(11.31%),这几个成分占黄伞脂溶性成分总量的65.26%.结论:用超临界CO2提取可较好的获得黄伞脂溶性成分.
作者:高艳霞;吴从平;孙继政;洒荣波;唐瑜菁;张俊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明确河北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法对安国17种中药材田间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有21科42种,其中阔叶杂草32种,以菊科为主;禾本科杂草8种;莎草科和木贼科各1种.优势杂草4种,分别为藜、打碗花、狗尾草和马齿苋;常见杂草7种;一般性杂草31种.伞形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物种丰富度大,有23种;豆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分别为3.5304和0.8311;菊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辛普森指数高,为1.0735.经聚类分析将安国中药材田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第1组:菊科、豆科、天南星科和唇形科4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马唐、牛筋草、藜、打碗花、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和头状穗莎草为主;第2组:伞形科、百合科和桔梗科3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山苦荬、藜、打碗花为主;第3组:鸢尾科中药材田,以地丁草和山苦荬等二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为主.结论: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田杂草发生特点为阔叶杂草多于禾本科杂草,并且中药材种类不同,田间杂草群落也有一定差异,应针对不同种类中药材研究不同的除草技术.
作者:耿亚玲;袁立兵;张鹏;张承军;浑之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萃取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贵州、云南和湖南3个产地共鉴定出141个化合物.贵州产地样品鉴定出96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50%;云南产地样品鉴定出87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3.81%;湖南产地样品鉴定出93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9.07%.3个产地样品中共有成分为53种,贵州、云南、湖南产地特有成分分别为29种、12种和18种.结论:贵州、云南和湖南3个产地之间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何春兰;周平;温志浩;张刚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抗逆境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脂多糖/双氧水或CC14处理组及枸杞多糖保护组,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凋亡检测和Caspase活性检测等考察细胞损伤的变化.结果:枸杞多糖能有效缓解脂多糖/双氧水或CCl4诱导的细胞损伤,包括恢复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比例及降低Caspase-3/7/8的活性(P<0.05~P<0.001).结论:枸杞多糖可通过恢复细胞活力和减少凋亡有效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抗逆境压力.
作者:李静静;杨丽丽;张金宏;郝向峰;肖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稳定、活力高的白木香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及其组合、光照时间、转速等对白木香悬浮细胞鲜重、细胞沉降体积、细胞密度、细胞活力等的影响.结果:适合白木香悬浮细胞生长的佳条件为1/2MS+6-BA 1.5 mg/L+2,4-D 2.0 mg/L+蔗糖30 g/L,光照/黑暗12 h/12 h,转速130 r/min,温度(25±1)℃.结论:通过对白木香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鲜重变化的检测发现白木香悬浮细胞体系的适应期是0~4d,对数生长期是4~8d,8~12d为稳定期,12d以后为细胞衰亡期.
作者:吴燕燕;李明;马婷玉;段修冉;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仔螺(体质量0.0356±0.0181 g),记录蛭苗对两种饵料的摄食数量,体重变化,水质变化等特征.结果:宽体金线蛭苗会积极采食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方形环棱螺仔螺组几乎无残饵,但萝卜螺组残饵较多;萝卜螺组体质量是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的1.7倍;萝卜螺组饲养6d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指标在第6天分别达到7.81±2.33 mg/L、2.11±0.81 mg/L、0.13±0.03 mg/L,显著高于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结论: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两种饵料均是宽体金线蛭苗适口饵料,萝卜螺作为饵料生长速度更快,但残饵较多,水质容易败坏.
作者:王建国;熊良伟;陶桂庆;王权;侯君;杨茂林;黄梁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决明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该文主要就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保肝、明目、抗氧化、抑菌等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决明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的是为深入研究决明子提供参考.
作者:杨冰;任娟;秦昆明;金俊杰;郑艳萍;蔡宝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媛媛;胡尚钦;陶珊;袁灿;熊淼;彭芳;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冬虫夏草收购中常常混有相似物种的伪品或不同等级的冬虫夏草,针对市场上由人工分拣带来的效率低、错误率高等问题,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冬虫夏草智能化分拣系统,并对冬虫夏草的识别分拣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工业摄像头获取分拣时冬虫夏草及其相似物种的多角度图像,搭建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识别模型,以拣选出掺入的非冬虫夏草物种,通过人工蜂群算法ABC(Artificial Bee Colony)优化学习速率,并将识别为冬虫夏草的品种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Hu矩得到冬虫夏草大小以及虫体所占比例,结合冬虫夏草质量来进行等级划分.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分拣系统可以实现对冬虫夏草及伪品的准确识别和快速分拣,识别正确率可达94%,分拣正确率达94.9%.结论:设计的基于CNN的冬虫夏草智能化分拣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的完成对冬虫夏草的有效识别分拣.
作者:张开生;薛杨;石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HPLC-ELSD法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HPGPC法采用ShodexOHPak SB-803HQ色谱柱(300 mm×8 mm);流动相:0.70%硫酸钠溶液(含0.02%的叠氮钠);柱温:35℃,流速:0.5 mL/min.HPLC-ELSD法采用Zorbax Carbohydrat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30℃;流速:0.5 mL/min.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上述HPGPC法可以成功计算出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采用HPLC-ELSD法可以测定樟芝多糖的组成及单糖的含量.结论:HPGPC联合HPLC-ELSD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多糖的组成和单糖的含量,可以用于樟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纯化后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毅;李文燕;郭丽;韩晨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及不同种质太子参对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定性、定量分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供试土壤中共检测出92种PLFA,其中i15∶0、i16∶0、16∶0、16∶0 10-Me及18∶1 ω9c含量较高,磷脂脂肪酸总量在江苏句容、福建柘荣两产地土壤中含量较高,4个产地间磷脂脂肪酸种类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还包含放线菌及真菌,不同产地和种质太子参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及群落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邹立思;马阳;侯娅;刘训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