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陈媛媛;胡尚钦;陶珊;袁灿;熊淼;彭芳;张超

关键词:川芎, 栽培, 重金属, 施肥, 品种选育
摘要: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白头翁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白头翁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白头翁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途径较广,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控细胞能量代谢、逆转耐药性、诱导肿瘤细胞自噬以及调节免疫等均相关.该文根据白头翁抗肿瘤作用的各个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白头翁的抗肿瘤作用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胡伟琼;魏韶锋;张红阳;朱继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河南道地药材怀菊花中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血管内皮细胞饥饿处理12 h后,以2.5μg/mL LPS诱导24 h,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VCAM-1、ET-1水平,TBA法检测MDA水平,羟胺法检测SOD水平,一步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APK信号通路p-MEK1/2、MEK1/2、p-ERK1/2、ERK1/2、p-JNK、JNK、p-P38、P38蛋白表达.结果:怀菊花中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对该模型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显著升高SOD、NO水平,降低TNF-oα、IL-6、IL-1β、VCAM-1、ET-1、MDA水平,并显著下调p-MEK1/2、p-ERK1/2的表达.结论: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可能通过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抵抗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冯卫生;樊慧;徐瑞豪;袁培培;李苗;郑晓珂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日华子本草》中所载“栝楼子”的本草考证

    《日华子本草》中的栝楼子不是栝楼的种子,而是栝楼的果实,即2015版中国药典中的瓜蒌.其原文中“并炒用”的“炒”字,可能是由传抄或刻板错误造成的“妙”字的误用,同时《本草纲目》对《日华子本草》栝楼子项下原文的改动,也是后世将《日华子本草》记载的栝楼子误作今天药用“瓜蒌子”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秀峰;谢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川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媛媛;胡尚钦;陶珊;袁灿;熊淼;彭芳;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茶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经皮渗透性

    目的:制备儿茶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经皮渗透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物料比、反应时间、物料浓度作为响应曲面法设计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优工艺并验证;对儿茶素磷脂复合物进行初步表征,对比考察儿茶素及其复合物油水分配系数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儿茶素磷脂复合物优工艺为:物料比0.34,反应时间2.99 h,物料浓度1.03 mg/mL,验证试验得到复合率为96.31%±1.66%;DSC分析证实了儿茶素与磷脂之间新物相的生成;儿茶素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油水分配系数绝对值增大,脂溶性增强;经皮渗透性结果发现,儿茶素磷脂复合物24 h内累积渗透药量(Q)及经皮速率常数[69.41 μg/(cm2·h)]大于儿茶素原料药[48.56μg/(cm2·h)],皮肤内滞留量小于儿茶素.结论:该实验将儿茶素制备成磷脂复合物,改变了儿茶素的脂溶性,有利于其透皮吸收.

    作者:王春柳;穆珺;刘洋;张红;丁腾;李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老龄小鼠肠道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肠道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包括青年组(2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复方贞术调脂方给药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3组小鼠肠道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检测.结果:3组小鼠的肠道组织中共鉴定出16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给药后,13个差异代谢物发现有显著性向青年组调节的趋势,经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属于肠道组织化学成分的脂质和属于肠道分泌物的胆汁酸的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结论:老龄小鼠肠道组织的脂质和胆汁酸代谢明显异常,复方贞术调脂方可能通过调节脂质和胆汁酸代谢,从而发挥延缓肠道衰老的作用.

    作者:谭淑瑜;肖雪;罗朵生;朴胜华;郭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西红花球茎和根的代谢轮廓及其对pH的响应

    目的:比较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轮廓的差异以及分析浇灌不同pH值的营养液对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组的影响.方法:用80%的甲醇提取球茎和根的代谢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在正负极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分子量和保留时间鉴定化合物,用Mass Profinder软件提取每个化合物的峰面积,然后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在西红花球茎和根中共检测到162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黄酮类物质等.绝大部分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根中较高,而天冬酰胺和精氨酸等的含量在球茎中较高.不同pH值的溶液对球茎代谢组具有特异性的影响,同时也发现相对于pH7组,有些氨基酸(如亮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在pH3和pH5组中升高而在pH9组中下降.不同pH溶液也能显著改变西红花根的新陈代谢.结论:西红花根和球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别较大.用酸性营养液浇灌有利于西红花球茎氨基酸的积累,将有助于来年幼苗的生长.

    作者:饶君凤;吕伟德;胡朝阳;边天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的不同产地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及不同种质太子参对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定性、定量分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供试土壤中共检测出92种PLFA,其中i15∶0、i16∶0、16∶0、16∶0 10-Me及18∶1 ω9c含量较高,磷脂脂肪酸总量在江苏句容、福建柘荣两产地土壤中含量较高,4个产地间磷脂脂肪酸种类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还包含放线菌及真菌,不同产地和种质太子参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及群落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邹立思;马阳;侯娅;刘训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云参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白云参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白云参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云参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为:党参炔苷(1)、(E)-8-O-β-D-glucopyranosylcinnamic acid (2)、pilosulyne B (3)、tripterygiol (4)、justiciresinol (5)、丁香脂素(6)、lobetyol(7)、表丁香脂素(8).结论:其中,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潘蕾;周雷罡;邓渝;王茜;周国平;袁铭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DNA条形码的三种沉香属物种鉴定研究

    目的:利用5个DNA条形码(ITS、matK、rbcL、psb A-trnH和trnL-trnF)对3个沉香属物种白木香、马来沉香和Aquilaria crassna Pierre进行分子鉴定,为沉香属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使用改良CTAB法提取沉香属植物的总DNA,分别对5个条形码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与测序.序列经DNAStar软件拼接,MEGA 7.0软件比对分析及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各条形码序列均被成功扩增与测序,其中trnL-trnF由于含有寡核苷酸重复序列而导致测序序列质量低.ITS及matK均能提供较多遗传信息,但在系统发育树中无法准确区分白木香、马来沉香和Aquilaria crassna Pierre这3个物种,而ITS+matK的组合能准确分辨上述物种.结论:ITS+matK组合序列可以用来鉴别沉香属物种,为沉香属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作者:朱爽;陈闪冲;李奇威;黄晓莹;章卫民;吴光明;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健脾通腑颗粒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出健脾通腑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药效筛选的方法,以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为指标,初步筛选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以加水倍量、浸泡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筛选提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提取率和固形物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考察因素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佳提取工艺为:枳壳、陈皮、柴胡和白术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挥发油6h,药液备用;药渣与其余药材一起,提取3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三次分别加6倍量水,每次提取2h,滤过,合并滤液,加入提油后的药液.结论:该提取工艺相对较优,可作为健脾通腑颗粒的提取方法.

    作者:钟如帆;唐洪梅;刘媛;祝赫;石玉莹;吴映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冰芥散穴位敷贴治疗体表淋巴结转移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冰芥散穴位敷贴对肿瘤体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肿瘤体表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每组60例,各程度组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按肿瘤科予相应放化疗治疗+冰芥散敷贴于体表淋巴结转移瘤处,对照组按肿瘤科予相应放化疗治疗.冰芥散贴片固定于阿是穴(淋巴结肿大处)和相应俞穴.每次6~8贴,24 h更换1次,6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淋巴结大小方面,治疗6周,重度组中,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显著小于对照组(Pp<0.05);治疗12周,中度组和重度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肿大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方面,重度组中,在治疗12周时观察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重度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芥散穴位敷贴对体表淋巴结转移瘤的重度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卜俊敏;余榕键;付婷婷;黄旭晖;魏国健;王昌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0.05%、0.1%、0.2%、0.4%浓度的乌头碱分别对H9C2心肌细胞作用30、60、90、180 min,采用MTT法测定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05%乌头碱作用H9C2心肌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的发生,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观察凋亡的发生;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MDC荧光染色和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结果显示乌头碱给药后可诱导H9C2心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自噬特异性蛋白LC3B和Beclin-1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升高.用3-MA抑制自噬后,可下调LC3B、Beclin-1、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乌头碱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此过程中自噬和凋亡可能为拮抗作用,3-MA特异性抑制自噬后可增加乌头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胡婷婷;唐欣;文欢;谢晓芳;彭成;饶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枸杞多糖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抗逆境能力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抗逆境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脂多糖/双氧水或CC14处理组及枸杞多糖保护组,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凋亡检测和Caspase活性检测等考察细胞损伤的变化.结果:枸杞多糖能有效缓解脂多糖/双氧水或CCl4诱导的细胞损伤,包括恢复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比例及降低Caspase-3/7/8的活性(P<0.05~P<0.001).结论:枸杞多糖可通过恢复细胞活力和减少凋亡有效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抗逆境压力.

    作者:李静静;杨丽丽;张金宏;郝向峰;肖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缬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2)、(+)-环橄榄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5)、lanicepside A(6)、(-)-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右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8)、negundin B-6-O-β-D-glucopyranoside(9)、6-dehydroxyl-4'-methoxy-negundin B-3α-O-β-D-glucopyranoside (10).结论:其中,化合物2~5、7~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左月明;王亚芳;张忠立;严欢;徐元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决明子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决明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该文主要就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保肝、明目、抗氧化、抑菌等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决明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的是为深入研究决明子提供参考.

    作者:杨冰;任娟;秦昆明;金俊杰;郑艳萍;蔡宝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本草纲目》“木绵”与岭南“木棉”的考证

    该文考证了中国古代医籍对中药“木绵”的种种描述,指出古籍中的中药材“木绵”应有3种,分别为树棉、草棉和木棉.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木绵”应包含了树棉、草棉和木棉3个品种,而当今岭南药材之“木棉”则单指木棉科木棉,不包含树棉和草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似木之木绵”(即木棉科木棉)“人秋开花”应为舛误.

    作者:彭锐;梁嘉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分析萸黄连中的成分

    目的:采用HPLC串联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法分析萸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LTQ-Orbitrap线性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正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扫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的准确质量信息并结合文献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出萸黄连中的26种成分,鉴定出其中23种化学成分;萸黄连较黄连片增加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本实验可为萸黄连的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潇;苗祥贞;袁炎炎;高简;张亚丽;谭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指标评价枸杞子的煎煮工艺研究

    目的:对枸杞子的煎煮方法进行考察,找出佳煎煮工艺.方法: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了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选用甜菜碱、多糖含量及收膏率、正丁醇浸出物为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评价.结果:煎煮工艺条件优选为:枸杞子药材100 g,分别加水10、7、7倍,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60、50、50 min;按以上优化工艺进行3次验证试验,结果甜菜碱的提取转移率为89.3%;多糖的提取转移率为96.2%,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通过对枸杞子的煎煮工艺研究,提供了对枸杞子煎煮的优方法.

    作者:张亚洲;杨秀明;代作坤;陈敏;黄璐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玉竹根腐病防治杀菌剂筛选

    目的:旨在筛选玉竹栽培根腐病害防控有效药剂,避免盲目用药.方法:通过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通过实验室测试13种杀菌剂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杀菌剂并测定EC50值;使用筛选出的杀菌剂浸种处理玉竹种苗,在连作地块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杀菌剂中筛选出5种杀菌剂的抑菌率大于80%,并测定其抑制中浓度EC5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玉竹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出了玉竹栽培根腐病防治杀菌剂,在玉竹栽培生产中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曹亮;徐瑞;谢进;朱校奇;周佳民;宋荣;黄艳宁;彭斯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