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柳;穆珺;刘洋;张红;丁腾;李晔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仔螺(体质量0.0356±0.0181 g),记录蛭苗对两种饵料的摄食数量,体重变化,水质变化等特征.结果:宽体金线蛭苗会积极采食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方形环棱螺仔螺组几乎无残饵,但萝卜螺组残饵较多;萝卜螺组体质量是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的1.7倍;萝卜螺组饲养6d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指标在第6天分别达到7.81±2.33 mg/L、2.11±0.81 mg/L、0.13±0.03 mg/L,显著高于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结论: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两种饵料均是宽体金线蛭苗适口饵料,萝卜螺作为饵料生长速度更快,但残饵较多,水质容易败坏.
作者:王建国;熊良伟;陶桂庆;王权;侯君;杨茂林;黄梁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素、五味子醇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丙素(以下简称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5种木脂素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波长:217 nm;进样量:20 μL.测定4批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的含量.结果: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好.4批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的含量分别为8.31~8.63、2.65~3.24、0.49~0.54、0.78~0.92和0.56~0.67 mg/片.结论:该方法可为参芪五味子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占永良;徐盛仙;程志娟;吴小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连翘表面斑点特征与药材质量相关性,为连翘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建立连翘药材HPLC指纹图谱.记录20粒连翘药材的果实长、宽、厚度、果皮厚度、斑点个数.斑点个数0~100个记为1级,100~ 200个记为2级,200个以上记为3级.统计分析连翘表面斑点分布情况、表面斑点个数与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斑点密集组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明显高于斑点散布组(P<0.05).以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Fisher判别法,分析了其与连翘药材斑点密集情况的相关性,判别正确率>90%.发现斑点数目2、3级连翘酯苷A的含量有高于1级的趋势,而连翘苷含量有低于1级的趋势.结论:连翘表面斑点特征与药材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量化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冯帅;耿燕楠;李峰;刘杨;刘辰;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对新疆地区11个不同产地两色金鸡菊进行分析并建立同时测定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马里苷、黄酮奥卡宁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nertsil 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建立了两色金鸡菊乙醇提取物HPLC特征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相关要求,标定了13个共有峰;11批样品中有2批样品相似度<0.90,分别来自喀什乌恰县和昌吉州玛纳斯县,其余9批样品均>0.92;经对比确定5个化学成分(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马里苷、黄酮奥卡宁),并确定其含量.结论:建立的两色金鸡菊特征图谱及其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谢英;张玉珊;姚新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薄荷、紫苏及苜蓿作为间作物,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态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及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生态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丹参根部生物量积累,丹参-薄荷、丹参-紫苏、丹参-苜蓿间作处理丹参根部鲜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8.0%、92.3%和338.2%,根部干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6.4%、99.8%和340.8%,其中丹参-苜蓿间作处理增重幅度大.间作处理后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丹参-薄荷间作处理丹参根中丹参酮类含量高为1.08%,较单作处理提高163.41%.结论:高效间作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生物量的积累及脂溶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丹参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作者:刘伟;周冰谦;王晓;卢恒;郭兰萍;李奉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加甲氨蝶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青藤碱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沉(ESR)及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IL-6、TNF-α及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抗CCP、RF、CRP、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同时可以起到免疫抑制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钱鑫;赵智明;张蓓蓓;张静;蔡辉;郭云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揭示沙氏鹿茸草种子萌发适宜条件,为沙氏鹿茸草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年沙氏鹿茸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赤霉素浓度(0、100、200、400、600、800、1 000和1 500 mg/L)和发芽温度(20℃恒温、25℃恒温和30℃/20℃变温)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沙氏鹿茸草采收一个月内在无赤霉素条件下发芽率亦可达到86%.赤霉素浓度和温度对沙氏鹿茸草种子萌发存在显著作用,除发芽率外,温度对其他萌发参数的影响大于赤霉素浓度.800 mg/L赤霉素+25℃处理的种子萌发时滞和平均萌发历期短,且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发芽值和峰值高.结论:沙氏鹿茸草种子在一个月内不存在休眠现象;种子在800 mg/L赤霉素浸泡24h后25℃条件下发芽快、发芽率高、出苗整齐,可为优化播种育苗技术提供依据.
作者:陈艺芳;郭巧生;朱再标;陈兰兰;唐思琪;黄志刚;文振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该文考证了中国古代医籍对中药“木绵”的种种描述,指出古籍中的中药材“木绵”应有3种,分别为树棉、草棉和木棉.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木绵”应包含了树棉、草棉和木棉3个品种,而当今岭南药材之“木棉”则单指木棉科木棉,不包含树棉和草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似木之木绵”(即木棉科木棉)“人秋开花”应为舛误.
作者:彭锐;梁嘉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抗逆境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脂多糖/双氧水或CC14处理组及枸杞多糖保护组,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凋亡检测和Caspase活性检测等考察细胞损伤的变化.结果:枸杞多糖能有效缓解脂多糖/双氧水或CCl4诱导的细胞损伤,包括恢复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比例及降低Caspase-3/7/8的活性(P<0.05~P<0.001).结论:枸杞多糖可通过恢复细胞活力和减少凋亡有效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抗逆境压力.
作者:李静静;杨丽丽;张金宏;郝向峰;肖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市场、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广金钱草中3种化学成分含量,为广金钱草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药材市场、不同产地广金钱草地上部分、茎及叶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溶液(32∶ 6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叶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和茎;毫州、安国、玉林、樟树、禹州5个市场地上部分及五通、中庸、宛田3个产地样品叶中夏佛塔苷含量多数均≥0.13%;异夏佛塔苷存在于地上部分、茎、叶中,异牡荆苷仅存在于叶中;玉林市场药效成分含量要优于其他市场,五通产地的药材质量要优于中庸、宛田产地.结论:广金钱草药材质量评价时,建议增加异夏佛塔苷这一指标;贮存药材时,建议减少贮存时间、保持药材完整性;叶是广金钱草3种化学成分的主要富集部位.
作者:陈铁柱;林娟;黄清;王晓宇;张美;周先建;李青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HPLC串联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法分析萸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LTQ-Orbitrap线性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正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扫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的准确质量信息并结合文献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出萸黄连中的26种成分,鉴定出其中23种化学成分;萸黄连较黄连片增加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本实验可为萸黄连的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潇;苗祥贞;袁炎炎;高简;张亚丽;谭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稳定、活力高的白木香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及其组合、光照时间、转速等对白木香悬浮细胞鲜重、细胞沉降体积、细胞密度、细胞活力等的影响.结果:适合白木香悬浮细胞生长的佳条件为1/2MS+6-BA 1.5 mg/L+2,4-D 2.0 mg/L+蔗糖30 g/L,光照/黑暗12 h/12 h,转速130 r/min,温度(25±1)℃.结论:通过对白木香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鲜重变化的检测发现白木香悬浮细胞体系的适应期是0~4d,对数生长期是4~8d,8~12d为稳定期,12d以后为细胞衰亡期.
作者:吴燕燕;李明;马婷玉;段修冉;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黄伞脂溶性成分进行萃取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方法,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夹带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黄伞脂溶性成分得率为指标,确定黄伞的超临界CO2萃取佳提取工艺.利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百分含量.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黄伞脂溶性成分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夹带剂乙醇浓度95%,萃取时间2h.此试验条件下,黄伞脂溶性成分的得率为1.43%.利用GC-MS技术,从黄伞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中组分含量较高的依次为:1-异丙烯基-3-丙烯基环戊烷(35.96%)、反式-1,2-双(1-甲基乙烯基)-环丁烷(17.99%)、石竹烯(11.31%),这几个成分占黄伞脂溶性成分总量的65.26%.结论:用超临界CO2提取可较好的获得黄伞脂溶性成分.
作者:高艳霞;吴从平;孙继政;洒荣波;唐瑜菁;张俊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肠道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包括青年组(2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复方贞术调脂方给药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3组小鼠肠道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检测.结果:3组小鼠的肠道组织中共鉴定出16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给药后,13个差异代谢物发现有显著性向青年组调节的趋势,经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属于肠道组织化学成分的脂质和属于肠道分泌物的胆汁酸的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结论:老龄小鼠肠道组织的脂质和胆汁酸代谢明显异常,复方贞术调脂方可能通过调节脂质和胆汁酸代谢,从而发挥延缓肠道衰老的作用.
作者:谭淑瑜;肖雪;罗朵生;朴胜华;郭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0.05%、0.1%、0.2%、0.4%浓度的乌头碱分别对H9C2心肌细胞作用30、60、90、180 min,采用MTT法测定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05%乌头碱作用H9C2心肌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的发生,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观察凋亡的发生;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MDC荧光染色和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结果显示乌头碱给药后可诱导H9C2心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自噬特异性蛋白LC3B和Beclin-1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升高.用3-MA抑制自噬后,可下调LC3B、Beclin-1、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乌头碱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此过程中自噬和凋亡可能为拮抗作用,3-MA特异性抑制自噬后可增加乌头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胡婷婷;唐欣;文欢;谢晓芳;彭成;饶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HPLC-ELSD法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HPGPC法采用ShodexOHPak SB-803HQ色谱柱(300 mm×8 mm);流动相:0.70%硫酸钠溶液(含0.02%的叠氮钠);柱温:35℃,流速:0.5 mL/min.HPLC-ELSD法采用Zorbax Carbohydrat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30℃;流速:0.5 mL/min.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上述HPGPC法可以成功计算出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采用HPLC-ELSD法可以测定樟芝多糖的组成及单糖的含量.结论:HPGPC联合HPLC-ELSD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多糖的组成和单糖的含量,可以用于樟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纯化后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毅;李文燕;郭丽;韩晨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藏药裂叶独活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的二酮哌嗪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手段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D-脯氨酸-L-丙氨酸)(2)、3-丙基-7-甲基-六氢吡咯[1,2-α]并吡嗪-1,4-二酮(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环(4-OH-脯氨酸-亮氨酸)(6)、环(苯丙氨酸-甘氨酸)(7)、环(脯氨酸-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酪氨酸)(9)、环(4-OH-脯氨酸-苯丙氨酸)(10)、fumitremorgin C(11)、cyclotryprostatin A(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欢;杨晨悦;赵梓钧;王玉婷;袁绿益;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连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HPLC分离技术分离纯化连钱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连钱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为:迷迭香酸(1)、迷迭香酸甲酯(2)、丹酚酸A(3)、caffeoylglycolic acid(4)、trichocarpin(5)、isorinic acid(6)、3,4-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7)、(E)-3-((2S,3R)-3-(3,4-dihydroxyphenyl)-2-((E)-3-(3,4-dihydroxyphenyl) acryloyloxy)-2,3-dihydrobenzo[b][1,4]dioxin-6-yl)acrylic acid(8)、eucommin (9)、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0)、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 1)、shimobashiraside C(12)、2-[3-hydroxy-4-(4-hydroxyphenoxy) phenyl]-1-(methoxycarbonyl) ethyl (E)-3-(3,4-dihydroxyphenyl) prop-2-enoate (13)、latifolicinin D (14)、原儿茶酸(15).结论:其中,化合物3~10、12~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会云;袁铭铭;邓渝;周雷罡;曾顺;周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明确河北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法对安国17种中药材田间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有21科42种,其中阔叶杂草32种,以菊科为主;禾本科杂草8种;莎草科和木贼科各1种.优势杂草4种,分别为藜、打碗花、狗尾草和马齿苋;常见杂草7种;一般性杂草31种.伞形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物种丰富度大,有23种;豆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分别为3.5304和0.8311;菊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辛普森指数高,为1.0735.经聚类分析将安国中药材田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第1组:菊科、豆科、天南星科和唇形科4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马唐、牛筋草、藜、打碗花、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和头状穗莎草为主;第2组:伞形科、百合科和桔梗科3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山苦荬、藜、打碗花为主;第3组:鸢尾科中药材田,以地丁草和山苦荬等二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为主.结论: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田杂草发生特点为阔叶杂草多于禾本科杂草,并且中药材种类不同,田间杂草群落也有一定差异,应针对不同种类中药材研究不同的除草技术.
作者:耿亚玲;袁立兵;张鹏;张承军;浑之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旨在筛选玉竹栽培根腐病害防控有效药剂,避免盲目用药.方法:通过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通过实验室测试13种杀菌剂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杀菌剂并测定EC50值;使用筛选出的杀菌剂浸种处理玉竹种苗,在连作地块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杀菌剂中筛选出5种杀菌剂的抑菌率大于80%,并测定其抑制中浓度EC5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玉竹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出了玉竹栽培根腐病防治杀菌剂,在玉竹栽培生产中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曹亮;徐瑞;谢进;朱校奇;周佳民;宋荣;黄艳宁;彭斯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