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GPC联合HPLC-ELSD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

杨毅;李文燕;郭丽;韩晨阳

关键词:HPGPC, HPLC-ELSD, 樟芝多糖, 多糖组成, 多糖分子量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HPLC-ELSD法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HPGPC法采用ShodexOHPak SB-803HQ色谱柱(300 mm×8 mm);流动相:0.70%硫酸钠溶液(含0.02%的叠氮钠);柱温:35℃,流速:0.5 mL/min.HPLC-ELSD法采用Zorbax Carbohydrat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30℃;流速:0.5 mL/min.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上述HPGPC法可以成功计算出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采用HPLC-ELSD法可以测定樟芝多糖的组成及单糖的含量.结论:HPGPC联合HPLC-ELSD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多糖的组成和单糖的含量,可以用于樟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纯化后的质量控制.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两色金鸡菊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对新疆地区11个不同产地两色金鸡菊进行分析并建立同时测定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马里苷、黄酮奥卡宁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nertsil 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建立了两色金鸡菊乙醇提取物HPLC特征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相关要求,标定了13个共有峰;11批样品中有2批样品相似度<0.90,分别来自喀什乌恰县和昌吉州玛纳斯县,其余9批样品均>0.92;经对比确定5个化学成分(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马里苷、黄酮奥卡宁),并确定其含量.结论:建立的两色金鸡菊特征图谱及其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谢英;张玉珊;姚新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紫茎泽兰抗肝癌活性研究

    目的:为充分利用紫茎泽兰,缓解其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本实验对紫茎泽兰进行抗肝癌活性评价,并对活性部位的毒性与抗肝癌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运用M TT法、流式细胞术与免疫印迹法等分析紫茎泽兰各提取部位抗肝癌活性及活性部位抗肝癌机制.结果:紫茎泽兰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能引起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与PARP的活化,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但对正常肝细胞影响较小.结论:紫茎泽兰乙酸乙酯部位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发挥抗肝癌活性,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作者:陈豪;杨洁;杨新洲;李余钊;周蓓;袁经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龙血竭HP-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为提高龙血竭(CDB)的溶解度,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龙血竭HP-β-环糊精包合物(CDB-HP),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DB-HP;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物相特征进行表征;通过测定龙血素B含量,评价CDB-HP的体外溶出性质;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龙血竭及其包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龙血竭中多元组分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CDB-HP中,龙血素B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提高;龙血竭及其包合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制成包合物后抗炎作用提高.结论:龙血竭具有抗炎作用;共沉淀法制备CDB-HP包合物可以用来提高以龙血竭为代表的难溶性中药中多元组分的溶出度以及药效.

    作者:钟鸣;林忆龙;李世杰;肖思萌;梁健钦;熊万娜;李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川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媛媛;胡尚钦;陶珊;袁灿;熊淼;彭芳;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限食对脾虚痰湿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限食对脾虚痰湿型糖尿病脑病(DE)大鼠海马组织PI3 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脾虚痰湿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E组、脾虚痰湿DE组、限食组、加味苓桂术甘汤组、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限食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4w.给药后测量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脂;Morr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结果: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限食可显著降低脾虚痰湿型糖尿病脑病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改善Morris水迷宫实验成绩(P<0.05);升高海马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P<0.01),降低mTOR蛋白表达(P<0.01).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限食能改善脾虚痰湿型糖尿病脑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mTOR通路有关.

    作者:师林;柯斌;杨玉彬;黄颖娟;秦鉴;张诗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评价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研究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以金合欢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SD大鼠口服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81.43±1.27)%,载药量为(6.08±0.32)%;平均粒径为(213.62±3.89)nm;Zeta电位为(-33.16±0.17)mV;并且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金合欢素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作者:胡瑞瑞;王利;张红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分析萸黄连中的成分

    目的:采用HPLC串联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法分析萸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LTQ-Orbitrap线性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正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扫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的准确质量信息并结合文献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出萸黄连中的26种成分,鉴定出其中23种化学成分;萸黄连较黄连片增加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本实验可为萸黄连的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潇;苗祥贞;袁炎炎;高简;张亚丽;谭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索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加甲氨蝶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青藤碱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沉(ESR)及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IL-6、TNF-α及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抗CCP、RF、CRP、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同时可以起到免疫抑制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钱鑫;赵智明;张蓓蓓;张静;蔡辉;郭云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宽体金线蛭苗对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摄食及生长特征研究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仔螺(体质量0.0356±0.0181 g),记录蛭苗对两种饵料的摄食数量,体重变化,水质变化等特征.结果:宽体金线蛭苗会积极采食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方形环棱螺仔螺组几乎无残饵,但萝卜螺组残饵较多;萝卜螺组体质量是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的1.7倍;萝卜螺组饲养6d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指标在第6天分别达到7.81±2.33 mg/L、2.11±0.81 mg/L、0.13±0.03 mg/L,显著高于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结论: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两种饵料均是宽体金线蛭苗适口饵料,萝卜螺作为饵料生长速度更快,但残饵较多,水质容易败坏.

    作者:王建国;熊良伟;陶桂庆;王权;侯君;杨茂林;黄梁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HPGPC联合HPLC-ELSD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HPLC-ELSD法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HPGPC法采用ShodexOHPak SB-803HQ色谱柱(300 mm×8 mm);流动相:0.70%硫酸钠溶液(含0.02%的叠氮钠);柱温:35℃,流速:0.5 mL/min.HPLC-ELSD法采用Zorbax Carbohydrat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30℃;流速:0.5 mL/min.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上述HPGPC法可以成功计算出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采用HPLC-ELSD法可以测定樟芝多糖的组成及单糖的含量.结论:HPGPC联合HPLC-ELSD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多糖的组成和单糖的含量,可以用于樟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纯化后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毅;李文燕;郭丽;韩晨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茶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经皮渗透性

    目的:制备儿茶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经皮渗透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物料比、反应时间、物料浓度作为响应曲面法设计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优工艺并验证;对儿茶素磷脂复合物进行初步表征,对比考察儿茶素及其复合物油水分配系数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儿茶素磷脂复合物优工艺为:物料比0.34,反应时间2.99 h,物料浓度1.03 mg/mL,验证试验得到复合率为96.31%±1.66%;DSC分析证实了儿茶素与磷脂之间新物相的生成;儿茶素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油水分配系数绝对值增大,脂溶性增强;经皮渗透性结果发现,儿茶素磷脂复合物24 h内累积渗透药量(Q)及经皮速率常数[69.41 μg/(cm2·h)]大于儿茶素原料药[48.56μg/(cm2·h)],皮肤内滞留量小于儿茶素.结论:该实验将儿茶素制备成磷脂复合物,改变了儿茶素的脂溶性,有利于其透皮吸收.

    作者:王春柳;穆珺;刘洋;张红;丁腾;李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日华子本草》中所载“栝楼子”的本草考证

    《日华子本草》中的栝楼子不是栝楼的种子,而是栝楼的果实,即2015版中国药典中的瓜蒌.其原文中“并炒用”的“炒”字,可能是由传抄或刻板错误造成的“妙”字的误用,同时《本草纲目》对《日华子本草》栝楼子项下原文的改动,也是后世将《日华子本草》记载的栝楼子误作今天药用“瓜蒌子”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秀峰;谢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的不同产地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及不同种质太子参对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定性、定量分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供试土壤中共检测出92种PLFA,其中i15∶0、i16∶0、16∶0、16∶0 10-Me及18∶1 ω9c含量较高,磷脂脂肪酸总量在江苏句容、福建柘荣两产地土壤中含量较高,4个产地间磷脂脂肪酸种类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还包含放线菌及真菌,不同产地和种质太子参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及群落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邹立思;马阳;侯娅;刘训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枸杞多糖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抗逆境能力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抗逆境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脂多糖/双氧水或CC14处理组及枸杞多糖保护组,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凋亡检测和Caspase活性检测等考察细胞损伤的变化.结果:枸杞多糖能有效缓解脂多糖/双氧水或CCl4诱导的细胞损伤,包括恢复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比例及降低Caspase-3/7/8的活性(P<0.05~P<0.001).结论:枸杞多糖可通过恢复细胞活力和减少凋亡有效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抗逆境压力.

    作者:李静静;杨丽丽;张金宏;郝向峰;肖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生药学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生药学对比研究,确定二者性状、显微、薄层鉴别要点.方法:对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外观性状、组织特征、粉末特征、薄层鉴别进行研究,并总结二者外观性状、显微、薄层鉴别要点.结果: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在性状、组织显微、粉末显微、核苷类薄层特征方面各具鉴别要点,可作为二者的生药学鉴别特征.结论:该文为鉴别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作者:宋健;王平;张会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缬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2)、(+)-环橄榄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5)、lanicepside A(6)、(-)-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右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8)、negundin B-6-O-β-D-glucopyranoside(9)、6-dehydroxyl-4'-methoxy-negundin B-3α-O-β-D-glucopyranoside (10).结论:其中,化合物2~5、7~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左月明;王亚芳;张忠立;严欢;徐元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西红花球茎和根的代谢轮廓及其对pH的响应

    目的:比较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轮廓的差异以及分析浇灌不同pH值的营养液对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组的影响.方法:用80%的甲醇提取球茎和根的代谢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在正负极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分子量和保留时间鉴定化合物,用Mass Profinder软件提取每个化合物的峰面积,然后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在西红花球茎和根中共检测到162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黄酮类物质等.绝大部分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根中较高,而天冬酰胺和精氨酸等的含量在球茎中较高.不同pH值的溶液对球茎代谢组具有特异性的影响,同时也发现相对于pH7组,有些氨基酸(如亮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在pH3和pH5组中升高而在pH9组中下降.不同pH溶液也能显著改变西红花根的新陈代谢.结论:西红花根和球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别较大.用酸性营养液浇灌有利于西红花球茎氨基酸的积累,将有助于来年幼苗的生长.

    作者:饶君凤;吕伟德;胡朝阳;边天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HPLC同时检测参芪五味子片中5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

    目的:研究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素、五味子醇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丙素(以下简称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5种木脂素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波长:217 nm;进样量:20 μL.测定4批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的含量.结果: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好.4批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的含量分别为8.31~8.63、2.65~3.24、0.49~0.54、0.78~0.92和0.56~0.67 mg/片.结论:该方法可为参芪五味子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占永良;徐盛仙;程志娟;吴小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川产建曲中5种成分含量的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建立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产建曲中5种成分的含量,并初步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通过12批川产建曲样品指纹图谱的比较,确定17个共有峰,,指认5个主要成分,样品S3中没食子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高,样品S12中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高.结论:所建方法为川产建曲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作者:郑艳萍;朱红军;秦昆明;聂小林;蔡宝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老龄小鼠肠道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肠道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包括青年组(2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复方贞术调脂方给药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3组小鼠肠道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检测.结果:3组小鼠的肠道组织中共鉴定出16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给药后,13个差异代谢物发现有显著性向青年组调节的趋势,经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属于肠道组织化学成分的脂质和属于肠道分泌物的胆汁酸的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结论:老龄小鼠肠道组织的脂质和胆汁酸代谢明显异常,复方贞术调脂方可能通过调节脂质和胆汁酸代谢,从而发挥延缓肠道衰老的作用.

    作者:谭淑瑜;肖雪;罗朵生;朴胜华;郭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