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州及其周边毗邻地区虎杖资源调查研究

刘开桃;陈建祥;尚斌;王忠平;左群;吴柳绚

关键词:贵州, 虎杖,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区域内野生虎杖分布的基本情况,收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虎杖种质材料,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野生虎杖分布规律,以及贵州及其周边地区地理气候情况,确定调查线路;运用路线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考察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的野生虎杖,收集种质材料.结果:虎杖在土层深厚、肥沃,植被茂盛的地区生长良好;虎杖喜阴湿,但在高燥之地也能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虎杖,其植株形态差异明显.结论;了解了野生虎杖生长的环境及生物学特征,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了参考资料.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手工切药姿势与操作介绍

    目的:对传统的手工切药姿势与操作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手工切药工具、切药的姿势及切药的注意事项,指出传统手工炮制技术的重要性.结果:片刀与铡刀切药时左手压药姿势、右手握刀方式、用力方式完全不同,需要长期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才得以掌握与实现.结论:虽然目前中药饮片的切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手工切制仍有它的实用价值,后人应当重视和传承传统手工切制中药经验.

    作者:张志国;杨磊;皮晓华;胡炜航;吴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云参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白云参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白云参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云参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为:党参炔苷(1)、(E)-8-O-β-D-glucopyranosylcinnamic acid (2)、pilosulyne B (3)、tripterygiol (4)、justiciresinol (5)、丁香脂素(6)、lobetyol(7)、表丁香脂素(8).结论:其中,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潘蕾;周雷罡;邓渝;王茜;周国平;袁铭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缬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2)、(+)-环橄榄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5)、lanicepside A(6)、(-)-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右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8)、negundin B-6-O-β-D-glucopyranoside(9)、6-dehydroxyl-4'-methoxy-negundin B-3α-O-β-D-glucopyranoside (10).结论:其中,化合物2~5、7~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左月明;王亚芳;张忠立;严欢;徐元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头翁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白头翁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白头翁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途径较广,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控细胞能量代谢、逆转耐药性、诱导肿瘤细胞自噬以及调节免疫等均相关.该文根据白头翁抗肿瘤作用的各个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白头翁的抗肿瘤作用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胡伟琼;魏韶锋;张红阳;朱继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来源和部位的广金钱草中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市场、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广金钱草中3种化学成分含量,为广金钱草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药材市场、不同产地广金钱草地上部分、茎及叶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溶液(32∶ 6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叶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和茎;毫州、安国、玉林、樟树、禹州5个市场地上部分及五通、中庸、宛田3个产地样品叶中夏佛塔苷含量多数均≥0.13%;异夏佛塔苷存在于地上部分、茎、叶中,异牡荆苷仅存在于叶中;玉林市场药效成分含量要优于其他市场,五通产地的药材质量要优于中庸、宛田产地.结论:广金钱草药材质量评价时,建议增加异夏佛塔苷这一指标;贮存药材时,建议减少贮存时间、保持药材完整性;叶是广金钱草3种化学成分的主要富集部位.

    作者:陈铁柱;林娟;黄清;王晓宇;张美;周先建;李青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龙血竭HP-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为提高龙血竭(CDB)的溶解度,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龙血竭HP-β-环糊精包合物(CDB-HP),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DB-HP;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物相特征进行表征;通过测定龙血素B含量,评价CDB-HP的体外溶出性质;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龙血竭及其包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龙血竭中多元组分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CDB-HP中,龙血素B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提高;龙血竭及其包合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制成包合物后抗炎作用提高.结论:龙血竭具有抗炎作用;共沉淀法制备CDB-HP包合物可以用来提高以龙血竭为代表的难溶性中药中多元组分的溶出度以及药效.

    作者:钟鸣;林忆龙;李世杰;肖思萌;梁健钦;熊万娜;李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川产建曲中5种成分含量的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建立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产建曲中5种成分的含量,并初步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通过12批川产建曲样品指纹图谱的比较,确定17个共有峰,,指认5个主要成分,样品S3中没食子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高,样品S12中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高.结论:所建方法为川产建曲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作者:郑艳萍;朱红军;秦昆明;聂小林;蔡宝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HS-SPME-GC-MS分析不同产地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萃取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贵州、云南和湖南3个产地共鉴定出141个化合物.贵州产地样品鉴定出96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50%;云南产地样品鉴定出87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3.81%;湖南产地样品鉴定出93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9.07%.3个产地样品中共有成分为53种,贵州、云南、湖南产地特有成分分别为29种、12种和18种.结论:贵州、云南和湖南3个产地之间红车轴草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何春兰;周平;温志浩;张刚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贵州及其周边毗邻地区虎杖资源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了解区域内野生虎杖分布的基本情况,收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虎杖种质材料,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野生虎杖分布规律,以及贵州及其周边地区地理气候情况,确定调查线路;运用路线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考察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的野生虎杖,收集种质材料.结果:虎杖在土层深厚、肥沃,植被茂盛的地区生长良好;虎杖喜阴湿,但在高燥之地也能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虎杖,其植株形态差异明显.结论;了解了野生虎杖生长的环境及生物学特征,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刘开桃;陈建祥;尚斌;王忠平;左群;吴柳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CNN的冬虫夏草智能化分拣系统研究

    目的:冬虫夏草收购中常常混有相似物种的伪品或不同等级的冬虫夏草,针对市场上由人工分拣带来的效率低、错误率高等问题,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冬虫夏草智能化分拣系统,并对冬虫夏草的识别分拣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工业摄像头获取分拣时冬虫夏草及其相似物种的多角度图像,搭建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识别模型,以拣选出掺入的非冬虫夏草物种,通过人工蜂群算法ABC(Artificial Bee Colony)优化学习速率,并将识别为冬虫夏草的品种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Hu矩得到冬虫夏草大小以及虫体所占比例,结合冬虫夏草质量来进行等级划分.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分拣系统可以实现对冬虫夏草及伪品的准确识别和快速分拣,识别正确率可达94%,分拣正确率达94.9%.结论:设计的基于CNN的冬虫夏草智能化分拣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的完成对冬虫夏草的有效识别分拣.

    作者:张开生;薛杨;石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茶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经皮渗透性

    目的:制备儿茶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经皮渗透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物料比、反应时间、物料浓度作为响应曲面法设计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优工艺并验证;对儿茶素磷脂复合物进行初步表征,对比考察儿茶素及其复合物油水分配系数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儿茶素磷脂复合物优工艺为:物料比0.34,反应时间2.99 h,物料浓度1.03 mg/mL,验证试验得到复合率为96.31%±1.66%;DSC分析证实了儿茶素与磷脂之间新物相的生成;儿茶素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油水分配系数绝对值增大,脂溶性增强;经皮渗透性结果发现,儿茶素磷脂复合物24 h内累积渗透药量(Q)及经皮速率常数[69.41 μg/(cm2·h)]大于儿茶素原料药[48.56μg/(cm2·h)],皮肤内滞留量小于儿茶素.结论:该实验将儿茶素制备成磷脂复合物,改变了儿茶素的脂溶性,有利于其透皮吸收.

    作者:王春柳;穆珺;刘洋;张红;丁腾;李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0.05%、0.1%、0.2%、0.4%浓度的乌头碱分别对H9C2心肌细胞作用30、60、90、180 min,采用MTT法测定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05%乌头碱作用H9C2心肌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的发生,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观察凋亡的发生;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MDC荧光染色和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结果显示乌头碱给药后可诱导H9C2心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自噬特异性蛋白LC3B和Beclin-1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升高.用3-MA抑制自噬后,可下调LC3B、Beclin-1、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乌头碱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此过程中自噬和凋亡可能为拮抗作用,3-MA特异性抑制自噬后可增加乌头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胡婷婷;唐欣;文欢;谢晓芳;彭成;饶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藏药裂叶独活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的二酮哌嗪类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藏药裂叶独活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的二酮哌嗪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手段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D-脯氨酸-L-丙氨酸)(2)、3-丙基-7-甲基-六氢吡咯[1,2-α]并吡嗪-1,4-二酮(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环(4-OH-脯氨酸-亮氨酸)(6)、环(苯丙氨酸-甘氨酸)(7)、环(脯氨酸-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酪氨酸)(9)、环(4-OH-脯氨酸-苯丙氨酸)(10)、fumitremorgin C(11)、cyclotryprostatin A(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欢;杨晨悦;赵梓钧;王玉婷;袁绿益;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DNA条形码的三种沉香属物种鉴定研究

    目的:利用5个DNA条形码(ITS、matK、rbcL、psb A-trnH和trnL-trnF)对3个沉香属物种白木香、马来沉香和Aquilaria crassna Pierre进行分子鉴定,为沉香属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使用改良CTAB法提取沉香属植物的总DNA,分别对5个条形码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与测序.序列经DNAStar软件拼接,MEGA 7.0软件比对分析及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各条形码序列均被成功扩增与测序,其中trnL-trnF由于含有寡核苷酸重复序列而导致测序序列质量低.ITS及matK均能提供较多遗传信息,但在系统发育树中无法准确区分白木香、马来沉香和Aquilaria crassna Pierre这3个物种,而ITS+matK的组合能准确分辨上述物种.结论:ITS+matK组合序列可以用来鉴别沉香属物种,为沉香属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作者:朱爽;陈闪冲;李奇威;黄晓莹;章卫民;吴光明;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评价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研究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以金合欢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SD大鼠口服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81.43±1.27)%,载药量为(6.08±0.32)%;平均粒径为(213.62±3.89)nm;Zeta电位为(-33.16±0.17)mV;并且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金合欢素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作者:胡瑞瑞;王利;张红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川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媛媛;胡尚钦;陶珊;袁灿;熊淼;彭芳;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索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加甲氨蝶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青藤碱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沉(ESR)及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IL-6、TNF-α及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抗CCP、RF、CRP、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同时可以起到免疫抑制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钱鑫;赵智明;张蓓蓓;张静;蔡辉;郭云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健脾通腑颗粒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出健脾通腑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药效筛选的方法,以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为指标,初步筛选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以加水倍量、浸泡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筛选提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提取率和固形物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考察因素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佳提取工艺为:枳壳、陈皮、柴胡和白术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挥发油6h,药液备用;药渣与其余药材一起,提取3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三次分别加6倍量水,每次提取2h,滤过,合并滤液,加入提油后的药液.结论:该提取工艺相对较优,可作为健脾通腑颗粒的提取方法.

    作者:钟如帆;唐洪梅;刘媛;祝赫;石玉莹;吴映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HPLC同时检测参芪五味子片中5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

    目的:研究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素、五味子醇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丙素(以下简称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5种木脂素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波长:217 nm;进样量:20 μL.测定4批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的含量.结果: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好.4批参芪五味子片中五味子醇甲、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丙素的含量分别为8.31~8.63、2.65~3.24、0.49~0.54、0.78~0.92和0.56~0.67 mg/片.结论:该方法可为参芪五味子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占永良;徐盛仙;程志娟;吴小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老龄小鼠肠道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肠道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包括青年组(2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复方贞术调脂方给药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3组小鼠肠道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检测.结果:3组小鼠的肠道组织中共鉴定出16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给药后,13个差异代谢物发现有显著性向青年组调节的趋势,经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属于肠道组织化学成分的脂质和属于肠道分泌物的胆汁酸的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结论:老龄小鼠肠道组织的脂质和胆汁酸代谢明显异常,复方贞术调脂方可能通过调节脂质和胆汁酸代谢,从而发挥延缓肠道衰老的作用.

    作者:谭淑瑜;肖雪;罗朵生;朴胜华;郭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