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欢;杨晨悦;赵梓钧;王玉婷;袁绿益;王晓玲
目的:探索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加甲氨蝶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青藤碱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沉(ESR)及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IL-6、TNF-α及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抗CCP、RF、CRP、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同时可以起到免疫抑制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钱鑫;赵智明;张蓓蓓;张静;蔡辉;郭云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传统的手工切药姿势与操作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手工切药工具、切药的姿势及切药的注意事项,指出传统手工炮制技术的重要性.结果:片刀与铡刀切药时左手压药姿势、右手握刀方式、用力方式完全不同,需要长期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才得以掌握与实现.结论:虽然目前中药饮片的切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手工切制仍有它的实用价值,后人应当重视和传承传统手工切制中药经验.
作者:张志国;杨磊;皮晓华;胡炜航;吴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稳定、活力高的白木香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及其组合、光照时间、转速等对白木香悬浮细胞鲜重、细胞沉降体积、细胞密度、细胞活力等的影响.结果:适合白木香悬浮细胞生长的佳条件为1/2MS+6-BA 1.5 mg/L+2,4-D 2.0 mg/L+蔗糖30 g/L,光照/黑暗12 h/12 h,转速130 r/min,温度(25±1)℃.结论:通过对白木香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鲜重变化的检测发现白木香悬浮细胞体系的适应期是0~4d,对数生长期是4~8d,8~12d为稳定期,12d以后为细胞衰亡期.
作者:吴燕燕;李明;马婷玉;段修冉;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了解区域内野生虎杖分布的基本情况,收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虎杖种质材料,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野生虎杖分布规律,以及贵州及其周边地区地理气候情况,确定调查线路;运用路线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考察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的野生虎杖,收集种质材料.结果:虎杖在土层深厚、肥沃,植被茂盛的地区生长良好;虎杖喜阴湿,但在高燥之地也能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虎杖,其植株形态差异明显.结论;了解了野生虎杖生长的环境及生物学特征,为人工栽培虎杖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刘开桃;陈建祥;尚斌;王忠平;左群;吴柳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连翘表面斑点特征与药材质量相关性,为连翘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建立连翘药材HPLC指纹图谱.记录20粒连翘药材的果实长、宽、厚度、果皮厚度、斑点个数.斑点个数0~100个记为1级,100~ 200个记为2级,200个以上记为3级.统计分析连翘表面斑点分布情况、表面斑点个数与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斑点密集组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明显高于斑点散布组(P<0.05).以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Fisher判别法,分析了其与连翘药材斑点密集情况的相关性,判别正确率>90%.发现斑点数目2、3级连翘酯苷A的含量有高于1级的趋势,而连翘苷含量有低于1级的趋势.结论:连翘表面斑点特征与药材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量化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冯帅;耿燕楠;李峰;刘杨;刘辰;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明确河北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法对安国17种中药材田间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有21科42种,其中阔叶杂草32种,以菊科为主;禾本科杂草8种;莎草科和木贼科各1种.优势杂草4种,分别为藜、打碗花、狗尾草和马齿苋;常见杂草7种;一般性杂草31种.伞形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物种丰富度大,有23种;豆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分别为3.5304和0.8311;菊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辛普森指数高,为1.0735.经聚类分析将安国中药材田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第1组:菊科、豆科、天南星科和唇形科4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马唐、牛筋草、藜、打碗花、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和头状穗莎草为主;第2组:伞形科、百合科和桔梗科3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山苦荬、藜、打碗花为主;第3组:鸢尾科中药材田,以地丁草和山苦荬等二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为主.结论: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田杂草发生特点为阔叶杂草多于禾本科杂草,并且中药材种类不同,田间杂草群落也有一定差异,应针对不同种类中药材研究不同的除草技术.
作者:耿亚玲;袁立兵;张鹏;张承军;浑之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阳疗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肾阳亏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变应性鼻炎肾阳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80例.分别口服补阳疗嚏汤、西替利嗪及补阳疗嚏汤联合西替利嗪,疗程均为8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RQLQ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IgE、血液EC、鼻分泌物EC;比较各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9例.联合组总有效94.74%,显著高于中药组的85.71%和西药组的84.62%(P<0.05).联合组VAS、RQLQ、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IgE、鼻分泌物EC改善均显著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药组(1.3%,1/77)<联合组(9.2%,7/76)<西药组(34.6%,27/78).结论:补阳疗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肾阳亏虚证安全有效,联合西替利嗪能提高疗效.
作者:王俊杰;蔡纪堂;王慧敏;陈文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2)、(+)-环橄榄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5)、lanicepside A(6)、(-)-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右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8)、negundin B-6-O-β-D-glucopyranoside(9)、6-dehydroxyl-4'-methoxy-negundin B-3α-O-β-D-glucopyranoside (10).结论:其中,化合物2~5、7~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左月明;王亚芳;张忠立;严欢;徐元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为充分利用紫茎泽兰,缓解其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本实验对紫茎泽兰进行抗肝癌活性评价,并对活性部位的毒性与抗肝癌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运用M TT法、流式细胞术与免疫印迹法等分析紫茎泽兰各提取部位抗肝癌活性及活性部位抗肝癌机制.结果:紫茎泽兰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能引起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与PARP的活化,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但对正常肝细胞影响较小.结论:紫茎泽兰乙酸乙酯部位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发挥抗肝癌活性,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作者:陈豪;杨洁;杨新洲;李余钊;周蓓;袁经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右旋糖酐诱导的小鼠瘙痒模型,观察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瘙痒小鼠瘙痒次数、瘙痒持续总时间及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建立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血管渗透性升高模型观察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以抗炎、镇痛实验观察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可显著缩短瘙痒小鼠瘙痒总时间,增强瘙痒小鼠血清SOD活性;显著减少炎症部位渗出液的光密度;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显著减少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右旋糖酐致痒及磷酸组胺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升高机体的SOD活性有关.
作者:何飞;李冬梅;苏启表;曾宪彪;韦桂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噬在乌头碱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0.05%、0.1%、0.2%、0.4%浓度的乌头碱分别对H9C2心肌细胞作用30、60、90、180 min,采用MTT法测定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05%乌头碱作用H9C2心肌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的发生,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观察凋亡的发生;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乌头碱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MDC荧光染色和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结果显示乌头碱给药后可诱导H9C2心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自噬特异性蛋白LC3B和Beclin-1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升高.用3-MA抑制自噬后,可下调LC3B、Beclin-1、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乌头碱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此过程中自噬和凋亡可能为拮抗作用,3-MA特异性抑制自噬后可增加乌头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胡婷婷;唐欣;文欢;谢晓芳;彭成;饶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旨在筛选玉竹栽培根腐病害防控有效药剂,避免盲目用药.方法:通过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通过实验室测试13种杀菌剂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杀菌剂并测定EC50值;使用筛选出的杀菌剂浸种处理玉竹种苗,在连作地块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杀菌剂中筛选出5种杀菌剂的抑菌率大于80%,并测定其抑制中浓度EC5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玉竹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出了玉竹栽培根腐病防治杀菌剂,在玉竹栽培生产中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曹亮;徐瑞;谢进;朱校奇;周佳民;宋荣;黄艳宁;彭斯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决明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该文主要就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保肝、明目、抗氧化、抑菌等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决明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的是为深入研究决明子提供参考.
作者:杨冰;任娟;秦昆明;金俊杰;郑艳萍;蔡宝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生药学对比研究,确定二者性状、显微、薄层鉴别要点.方法:对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外观性状、组织特征、粉末特征、薄层鉴别进行研究,并总结二者外观性状、显微、薄层鉴别要点.结果: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在性状、组织显微、粉末显微、核苷类薄层特征方面各具鉴别要点,可作为二者的生药学鉴别特征.结论:该文为鉴别人工培养北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作者:宋健;王平;张会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藏药裂叶独活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的二酮哌嗪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手段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内生真菌Cosmospora stegonspor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D-脯氨酸-L-丙氨酸)(2)、3-丙基-7-甲基-六氢吡咯[1,2-α]并吡嗪-1,4-二酮(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环(4-OH-脯氨酸-亮氨酸)(6)、环(苯丙氨酸-甘氨酸)(7)、环(脯氨酸-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酪氨酸)(9)、环(4-OH-脯氨酸-苯丙氨酸)(10)、fumitremorgin C(11)、cyclotryprostatin A(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欢;杨晨悦;赵梓钧;王玉婷;袁绿益;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枸杞子的煎煮方法进行考察,找出佳煎煮工艺.方法: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了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选用甜菜碱、多糖含量及收膏率、正丁醇浸出物为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评价.结果:煎煮工艺条件优选为:枸杞子药材100 g,分别加水10、7、7倍,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60、50、50 min;按以上优化工艺进行3次验证试验,结果甜菜碱的提取转移率为89.3%;多糖的提取转移率为96.2%,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通过对枸杞子的煎煮工艺研究,提供了对枸杞子煎煮的优方法.
作者:张亚洲;杨秀明;代作坤;陈敏;黄璐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产建曲中5种成分的含量,并初步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通过12批川产建曲样品指纹图谱的比较,确定17个共有峰,,指认5个主要成分,样品S3中没食子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高,样品S12中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高.结论:所建方法为川产建曲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作者:郑艳萍;朱红军;秦昆明;聂小林;蔡宝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助阳开郁方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3.33 mg/kg)阳性对照组及助阳开郁方高(46.8 g/kg)、中(23.4g/kg)、低(11.7 g/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灌胃同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并孤养28 d.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旷场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各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CA3区和齿状回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素(SY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助阳开郁方中、高剂量组大鼠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助阳开郁方高剂量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穿格次数显著增多(P<0.01),助阳开郁方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组织突触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结论:助阳开郁方能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海马神经可塑性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作者:马小娟;冯振宇;赵杰;孟霜;陈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HPLC-ELSD法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HPGPC法采用ShodexOHPak SB-803HQ色谱柱(300 mm×8 mm);流动相:0.70%硫酸钠溶液(含0.02%的叠氮钠);柱温:35℃,流速:0.5 mL/min.HPLC-ELSD法采用Zorbax Carbohydrat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30℃;流速:0.5 mL/min.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上述HPGPC法可以成功计算出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采用HPLC-ELSD法可以测定樟芝多糖的组成及单糖的含量.结论:HPGPC联合HPLC-ELSD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多糖的组成和单糖的含量,可以用于樟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纯化后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毅;李文燕;郭丽;韩晨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为提高龙血竭(CDB)的溶解度,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龙血竭HP-β-环糊精包合物(CDB-HP),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DB-HP;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物相特征进行表征;通过测定龙血素B含量,评价CDB-HP的体外溶出性质;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龙血竭及其包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龙血竭中多元组分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CDB-HP中,龙血素B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提高;龙血竭及其包合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制成包合物后抗炎作用提高.结论:龙血竭具有抗炎作用;共沉淀法制备CDB-HP包合物可以用来提高以龙血竭为代表的难溶性中药中多元组分的溶出度以及药效.
作者:钟鸣;林忆龙;李世杰;肖思萌;梁健钦;熊万娜;李菁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