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叶耳蕨总黄酮通过BMP信号通路促进MSC成骨分化

胡文龙;殷嫦嫦;梁广胜;耿书国;汪建样

关键词:复叶耳蕨总黄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BMP信号通路
摘要:目的:研究复叶耳蕨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Arachniodes exilis,TF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考查BMSCs成骨情况;RT-PCR检测Ⅰ型胶原酶α1(collagen type Ⅰ α1,COL1A1)、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BMP2、BMP4、Runx2、Osterix转录水平;ELISA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MP2、BMP4、Runx2表达情况.结果:TFA能显著增加BMSCs碱钙结节的形成、ALP活性,上调COL1A1、OCN、OPN的表达,促进BMSCs成骨分化,而Noggin能抑制该作用;TFA能显著上调BMP2 、BMP4、Runx2、Osterix的表达.结论:TFA可能通过BMP信号通路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通过ERK1/2/STAT3通路调控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ICAM-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对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模型ERK1/2、STAT3蛋白磷酸化和ICAM-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连续5d灌胃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12 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备药物血清和空白血清.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组、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药物血清组、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药物血清+ U0126(ERK1/2磷酸化特异性阻断剂)组,分别于复氧复糖后4、24、48、72 h以Western blot检测p-ERK1/2、p-STAT3及ICAM-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作用24 h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药物血清可以明显促进ERK1/2的磷酸化,并抑制STAT3磷酸化及ICAM-1的表达,但U0126可以部分阻断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药物血清的以上作用.结论:清毒活血化痰复方颗粒药物血清可通过ERK1/2/STAT3通路调控OGD/R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 ICAM-1的表达.

    作者:骆殊;邵佳;吴颢昕;陈刚;刘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应用探讨

    目的:总结《肘后备急方》所有与附子相关的记载,探讨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对附子的应用情况.方法:整理归纳葛洪《肘后备急方》包含附子的药方,从《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名称考证、所含附子的方剂数、含附子的方剂治疗疾病的类型、剂型分类、服药方法、与附子配伍的药物与辅料、附子的毒性与用法用量以及附子的中毒解救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肘后备急方》中附子、乌头、乌喙、射罔、天雄为同一物,书中收载附子治疗疾病的方剂共100余方,其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方剂所成中药剂型较多,有数十种,服用方法在传统的服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给药方法(舌下、黏膜等).同时,葛洪还记载了附子中毒的解救方,全面地阐述了附子的临床应用和中毒解救方法.结论:《肘后备急方》中附子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对现代临床应用以及毒性毒理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作者:李红念;梅全喜;郭文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藏药麻花秦艽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麻花秦艽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微孔树脂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麻花秦艽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β-谷甾醇(2)、熊果酸(3)、獐牙菜苷(4)、獐牙菜苦苷(5)、龙胆苦苷(6)、6'-O-乙酰基-龙胆苦苷(7)、6'-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苷(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10)、没食子酸甲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结论:其中,化合物8 ~12为首次从麻花秦艽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莉;党军;梅丽娟;邵赟;王启兰;刘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参叶和参叶考辨

    目的:考证人参叶和参叶混用的原因.方法:利用古今本草对人参叶和参叶的来源、性味、功能进行考证.结果:混用现象系长期销用,相约成俗,加上在古今本草著作中对二者的别名和正名收载混乱所致.结论:人参叶和参叶性味、功效明显不同,不能混用.

    作者:陆维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蒺藜防白缓释滴丸的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优选蒺藜防白缓释滴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HPLC法测定的干膏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总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水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法,以欧前胡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白芷的醇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佳水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白芷的佳醇提工艺为: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詹峰;何勐;丁效良;吕朋举;王晓飞;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栽培模式对竹根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竹根姜生长及氮、磷、钾营养吸收的影响,探索适合竹根姜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法:通过设施与露地两种栽培模式研究竹根姜生长,田间发病率,亩产量,以及氮、磷、钾吸收的规律.结果:设施栽培能增强竹根姜生长、减少田间发病率、增强器官对氮、磷、钾吸收,促进竹根姜丰产.结论:设施栽培应广泛应用于竹根姜生产.

    作者:孙向成;邹勇;李焕梅;屈长青;董清芳;刘奕清;黄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矿物药青礞石、金礞石和金精石XRD图谱鉴别

    目的: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对矿物药青礞石、金礞石和金精石进行分析,用于三者鉴别及质量评价.方法:采集青礞石、金礞石和金精石共20批样品的XRD图谱,对图谱进行物相检索,解析各样品的物相组成,并与性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青礞石、金礞石和金精石三者矿物基原,指导鉴别.优选特征谱段为d(晶面间距,10-10m)=6.8~17.7,采用一阶求导+矢量归一化法、21点平滑对该谱段内图谱进行预处理,并做聚类分析.结果:所考察7批青礞石样品均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3批优质金礞石为蛭石化黑云母片岩,3批金精石主要含金云母及水化金云母,其他样品物相组成复杂;对特征谱段进行聚类分析可将青礞石、金礞石及金精石区分开,并可区分不同品质的金礞石.结论:XRD图谱分析法适用于青礞石、金礞石和金精石三者的鉴别及质量评价,该方法快速准确.

    作者:明晶;曹艳;雷咪;陈龙;陈科力;黄必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斑蝥类药材斑蝥素含量研究概况

    斑蝥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主要含有斑蝥素而具抗肿瘤活性,且斑蝥素具剧毒,故其含量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以黄黑小斑蝥和南方大斑蝥为对象,对其斑蝥素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含量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斑蝥类药材的安全使用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涂小云;王光耀;周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矿物药青礞石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青礞石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戊四氮点燃成功的癫痫模型大鼠给药后取脑组织海马区,采用HE染色显微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nNOS蛋白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T-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定磷法检测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结果:青礞石粉末、药渣及水煎液均能降低大鼠海马区的病变程度、提高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降低nNOS的蛋白表达,其作用强度依次为:粉末>药渣>水煎液.结论:青礞石具有抗癫痫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膜功能,维持脑内离子浓度动态平衡,抑制脑部异常放电,终达到治疗癫痫的效果.

    作者:吴露婷;刘圣金;吴德康;喻斌;王宇华;王瑞;杨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栽培密度对乌腺金丝桃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形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栽培密度对乌腺金丝桃生物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人工繁殖的佳栽培密度.方法:通过随机区组法,在65 cm的行距下,设置了15、25、35和45 cm的栽培株距,每组设3个重复,观察不同组间株高、叶对数、分枝数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乌腺金丝桃在株高、叶对数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没有显著性关联;在生物量方面,茎枝和花果在不同栽培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叶的生物量在不同栽培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株距25、35 cm较高.结论:乌腺金丝桃佳栽培密度应为株行距(25 ~35)cm ×65 cm.

    作者:柯宇辉;姜南翔;侯爽;郭树义;张南翼;张克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连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黄连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回流提取时间及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出各因素对黄连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结果:优化后黄连生物碱的佳提取工艺为:加70%乙醇,液料比16.5∶1 (mL/g),超声时间27 min,回流提取时间1.5h,黄连生物碱理论提取率为255.475 mg/g,实际测得提取率为252.897 mg/g.结论: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可以较好的对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作者:张宏川;刘思洋;孙宁阳;顾健;谭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叶耳蕨总黄酮通过BMP信号通路促进MSC成骨分化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Arachniodes exilis,TF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考查BMSCs成骨情况;RT-PCR检测Ⅰ型胶原酶α1(collagen type Ⅰ α1,COL1A1)、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BMP2、BMP4、Runx2、Osterix转录水平;ELISA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MP2、BMP4、Runx2表达情况.结果:TFA能显著增加BMSCs碱钙结节的形成、ALP活性,上调COL1A1、OCN、OPN的表达,促进BMSCs成骨分化,而Noggin能抑制该作用;TFA能显著上调BMP2 、BMP4、Runx2、Osterix的表达.结论:TFA可能通过BMP信号通路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

    作者:胡文龙;殷嫦嫦;梁广胜;耿书国;汪建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马钱子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分离并鉴定马钱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马钱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番木鳖次碱(2)、硬脂酸(3)、β-谷甾醇(4)、香草醛(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甲酯(7)、奴弗新(8)、番木鳖碱(9)、胡萝卜苷(10)、马钱子碱氯甲氯化物(11)、番木鳖苷酸(12)、番木鳖碱氯甲氯化物(13)、马钱子碱(14)、京尼平苷(15)、马钱素(16).结论:其中,化合物3、6、7、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解宝仙;唐文照;王利红;王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肥肉草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研究

    目的:对肥肉草Fordiophyton fordii(Oliv.) Krass.进行生药组织学鉴定,为研究肥肉草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肥肉草的植物形态、显微构造进行描述说明.结果:肥肉草根横切面中央无髓部,根茎和茎横切面中央具异性维管束,叶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叶下表皮气孔众多.结论:肥肉草具有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特点.

    作者:杨成梓;蔡沓栗;滕祎;吴淑英;郭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叶鼠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大叶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C-18等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鼠尾草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Ⅵ(1)、1,2,15,16-四氢丹参醌(2)、丹参酮Ⅱb(3)、丹参醇B(4)、熊果酸(5)、2α-羟基熊果酸(6)、2α,3α-二羟基熊果烷-12-烯-28-甲酸(7)、丹酚酸B(8)、3,5-二羟基桂皮酸(9)、ethyl 3-(3,4-dihydrophenyl)lactate (10)、nepetoidin B(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鹏;高增平;高雅晶;肖磊;陈若芸;康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民族药玉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我国玉簪属植物有4种,均为民间传统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现代研究表明,玉簪属植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等生物活性,甾体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是该属植物的主要成分.该文对玉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玉簪属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丽;王雅琪;何军伟;王秀梅;朱继孝;钟国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序岩黄芪生长期不同器官中无机元素相应特征分析

    目的:以不同生长期多序岩黄芪根、茎、叶、花、果实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期多序岩黄芪不同器官中无机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多序岩黄芪各器官中13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各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多序岩黄芪器官中的相应变化特征.结果:多序岩黄芪根、茎、叶、花、果实中均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各器官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特征变化与季节有关.多序岩黄芪药用部位根与非药用部位茎、叶、花、果实中Fe、Cu、Ca、Mn、Zn、Mg、Cr、Co、Na、Li、Ni、K含量随月份的改变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极大值与极小值,Cd元素未检出;6~10月份Cu、Ca含量叶>根>茎,而叶中Mn元素含量均高于多序岩黄芪其他器官.结论:研究结果为多序岩黄芪采收时间的选择及非药用部位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强正泽;王燕;肖文;王明伟;李硕;李成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识别陈皮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目的:考察陈皮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陈皮醋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药炮制学辞典》方法醋制陈皮,采用HPLC法结合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陈皮醋制前后的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到陈皮醋制前后主要差异成分的信息.结果:醋制前后15个保留时间下的色谱峰变量有显著性差异,初步识别其中2个相对含量升高的组分分别为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结论:陈皮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可能为陈皮醋制后药效改变的物质基础,为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药效变化提供了依据.

    作者:阮俊翔;苏志恒;梁永红;吴秀彩;宋慧;郑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藏药俄色果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研究俄色果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乙醇一次性灌胃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肝、脾、肾脏器系数.结果:俄色果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TG、LDL-C水平及肝匀浆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活性.病理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藏药俄色果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周海玉;李敏;蔡晓洋;殷莉丽;黄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宫宁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宫宁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卵巢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细胞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150例EM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妈富隆联合达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宫宁颗粒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VEGF、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宫宁颗粒能有效抑制EMT患者炎症因子分泌及血管内皮增生,改善患者卵巢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张海霞;李萍;李楠;陈炜;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