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维;郝亚娟;彭求贤;麦婉盈;马嘉镁;蔡红兵
通过对《本草纲目》引据《肘后备急方》的署录方式、内容考实、药物品种和文献特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充分说明李时珍对葛洪医药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和科学的,《肘后备急方》为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医药内涵,该文还对《本草纲目》引据《肘后备急方》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讨论.
作者:王剑;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葛根素及复方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特点,评价该复方中其他药物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对照品及复方葛根桂枝汤提取物,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浆,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葛根素与复方桂枝葛根汤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复方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2)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提示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在体内停留时间比葛根素对照品长,达峰时间稍微缩短,吸收加快.结论:复方桂枝葛根汤中复杂成分的存在能影响其有效成分葛根素的体内药动学行为.
作者:吴惠妃;邓继锋;杨雄健;刘志立;全世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东唐松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1)、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m-1,3-propandiol(2)、4-(2-羟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meliasendanin D(4)、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5)、常春藤苷C(6)、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7)、β-谷甾醇(8)、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2S,24Z)-cycloart-24-en-3β,22,30-tetraol-26-O-β-D-glucopyranoside(9)、3-O-β-D-quinov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4)-β-D-fucopyranosyl(22S,24Z)-cycloart-24-en-3β,22,26-triaol-26-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肖敏;焦豪妍;张玉波;王国才;张现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蒌蒿药材中10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白藜芦醇为内参物,建立白藜芦醇与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毛蕊花糖苷、7-甲氧基香豆素、肉桂酸、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10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回收率好,可用于蒌蒿药材中多成分的质量评价.
作者:罗文艳;段和祥;杨毅生;刘绪平;程奇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以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物质人参皂苷Rb1为对象,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血塞通分散片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方法:首先建立PBS透析外液、健康受试者空白血清中人参皂苷Rb1的HPLC测量方法,选用平衡透析考查血塞通单用和联合氯吡格雷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差异;以家兔血清白蛋白(PDB ID 3V09)为模板选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受试者空白血清白蛋白(HSA)三维空间结构,用PRO-CHECK和ERRAT方法对两种蛋白合理性进行评价,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上述药物与HSA结合情况,多层面考查血塞通及氯吡格雷在血浆蛋白结合率方面的作用特征.结果:血塞通在高(人参皂苷Rb1含量5.0 μg/mL)、中(人参皂苷Rb1含量1.0 μg/mL)、低(人参皂苷Rb1含量0.4 μg/mL)下与健康受试者空白血清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8.17±3.82)%、(57.43±3.21)%、(55.63±3.42)%,当合并加入含2.0 μg/mL硫酸氢氯吡格雷的片剂后血塞通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下降为(46.54±3.35)%、(49.25±3.56)%、(48.15±3.76)%,分子模拟结果显示化合物均与健康受试者空白血清白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结合效应.结论:氯吡格雷对血塞通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影响.
作者:马世堂;戴国梁;毕肖林;龚美蓉;熊友谊;居文政;谈恒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祛瘀汤进行辅助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LH、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巢体积、卵泡数目、RI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或降低,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联合达英-35治疗PCOS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达英-35.
作者:刘昕媛;谭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胃癌术后患者血清重组穿透素-3(Pentraxin-3)、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人附睾蛋白4(HE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Pentraxin-3、CYFRA21-1、TTF-1、HE4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59.52%)(P<0.05),不良反应率(23.81%)显著低于对照组(52.38%),CD4+ Th17细胞比例及Pentraxin-3、CYFRA21-1、TTT-1、HE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17/Treg、CD4+ CD25+ Tre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能有效降低胃癌术后患者血清Pentraxin-3、CYFRA21-1、TTF-1、HE4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张书俊;王耿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阐明土茯苓的加工炮制机理,为土茯苓加工炮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来源考证、采收时间、产地加工、炮制和饮片规格5个方面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采收与品质相关性、产地加工加热处理与否、是否去皮、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加工与饮片规格相关性等方面研究存在不足.结论:建议今后加强相关方面研究,丰富饮片形式,促使产地鲜切饮片合法化,实施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从源头确保饮片质量.
作者:杨俊杰;陆兔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太子参两种类型花繁殖特性.方法:采用盆栽方式,设计了开放花异交与自交及去除开放花(简称异交组、自交组和去花组)3组实验,调查各组的花数、果数和种子数量,统计开放花和闭锁花的坐果率和结实率.结果:开放花异交坐果率和结实率为55%和43%,自交坐果率和结实率为53%和44%;3组闭锁花的坐果率和结实率,异交组为84%和58%,自交组为86%和60%,去花组为77%和52%,去花组与异交组、自交组存在较大差异;去花组闭锁花的花数比异交组和自交组多59 ~ 68朵,果数多28 ~ 32个.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太子参生产栽培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胜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选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薏苡仁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选薏苡仁的醇提工艺;以原儿茶酸、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附子和败酱草的水提工艺.结果:薏苡仁佳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无水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20 min.附子和败酱草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即第1次附子加10倍量水煎煮1.0h,然后加入败酱草,共同煎煮45 min;第2次药渣加8倍量水,再煎煮3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制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周政;刘丽萍;刘海涛;雷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黄芪作为传统补气中药具有悠久历史,从黄芪中已经提取出多种有效成分.目前黄芪的基因组还未进行测序,因此基于转录组数据预测基因模型,将有助于黄芪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方法:本文基于黄芪转录组数据以及已有的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对黄芪转录组的unigene在基因组中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预测结果表明,黄芪和大豆Glycine max、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百脉根Lotus japonicus 3种植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和蒺藜苜蓿比对上的基因数目是2 039条,碱基相似度是90.14%;和大豆比对上的基因数是1948条,碱基相似度是90.40%;和百脉根比对上的基因数是1003条,碱基相似度是89.77%.结论:黄芪与3种植物比对上的基因在3种植物的各染色体上,以及染色体外基因组上均有分布.
作者:任伟超;闫嵩;刘振鹏;张开雪;刘秀波;马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为建立野鸡尾药材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生药鉴定研究,并与易混品乌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生药学传统方法对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定性鉴别,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孢子的形态.结果:确定野鸡尾根茎的性状鉴别特征、根茎与叶柄基部横切面的显微结构特征、粉末主要显微鉴别特征、薄层定性鉴别特征以及孢子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并明确了野鸡尾与易混品乌蕨的主要区别是野鸡尾根茎与叶柄基部横切面中分体中柱为2个,乌蕨叶柄基部横切面维管束为1个;野鸡尾的孢子为四面体形,并可见三叉状裂隙,乌蕨的孢子正面观呈内凹形,背面观为椭圆形.结论:野鸡尾与乌蕨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定性鉴别以及扫描电镜下的孢子形态方面均不同,本研究为鉴别2种药材以及野鸡尾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方玉;程佩佩;夏叶;张明高;张秀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绣线菊属植物是蔷薇科绣线菊亚科多年生落叶灌木.其化学成分复杂,含有生物碱、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类、甾体类等多种类型,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系统综述绣线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状况,旨在为绣线菊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争争;李斌;杜文鹏;陈笑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以张家口崇礼县野生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种子为材料,筛选其萌发条件及育苗条件,以期为建立张家口市金莲花育苗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方法:通过温室对比试验,定期观察并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金莲花育苗时种子处理适宜的条件为GA3浓度800 mg/mL在4℃条件下冷浸4d后,放置于人工气候箱内,温度为20℃,光照处理为光照12h/黑暗12h,处理4d,期间用30 g/L PEG 6000溶液喷洒,4d后播种,基质选用草炭土,出苗率能够达到85%以上.结论:根据温室内幼苗外观特性及大田移栽后幼苗外观特性的观察,幼苗生长健壮,病虫害较少,移栽成活率较高.
作者:范翠丽;曹熙敏;李继红;孙洪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小柴胡颗粒制剂的多波长HPLC图谱及药材-制剂谱峰匹配进行分析.方法:对来自3个生产厂家的9个批次(每厂3个批次)及自行配制的3个批次的小柴胡颗粒进行多波长HPLC图谱分析;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厂家及批次小柴胡颗粒中相应成分的含量.结果:在220、260、280、320 nm 4个波长条件下,3个生产厂家及自制小柴胡颗粒的3个批次之间制剂的HPLC图谱相似度相比差异相对较小,而不同厂家的制剂之间,甲厂制剂与自制制剂在4个波长下相似度在0.9以上,乙、丙两厂制剂除了在280 nm波长条件下相似度在0.9以上,在其他3个波长条件下相似度均低于0.9.在220、260、280、320 nm 4个波长下,甘草、柴胡、黄芩和党参与小柴胡颗粒HPLC图谱分别有5、5、18、2个色谱匹配峰;小柴胡颗粒制剂来源不同,制剂中的黄芩苷和甘草酸含量之间也存在差异.各种小柴胡颗粒制剂中均未检测到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苍术内酯Ⅲ、阿魏酸、党参炔苷.结论:该研究采用多个波长下评价药材与制剂HPLC图谱谱峰匹配及活性组分相似度,为全面实现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德强;常凤鸣;王宇辉;赵鹏;王宇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3种栽培模式.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生育期丹参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丹参叶片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胞间CO2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无地膜双垄>覆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丹参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覆地膜双垄较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分别提高16.62%、18.20%和14.68%、48.62%.结论:地膜栽培模式通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来降低水分胁迫,从而提高了丹参的光合效率,使其积累更多的干物质,终达到提高药材产量的目的.
作者:杨帆;刘伟;魏莹莹;周洁;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和华中前胡的根、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比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和华中前胡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8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甲基-环己烷和p-薄荷脑-1-醇等.结论: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和华中前胡挥发油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
作者:雷华平;邹书怡;张辉;葛发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大蓟、小蓟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冰冻切片、粉末制片对大蓟、小蓟的茎、叶横切面组织显微结构及粉末显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大蓟、小蓟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可从茎及叶维管束排列紧密程度来进行区分;粉末的显微特征可从多细胞非腺毛的细胞个数来进行区分.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大蓟、小蓟的显微鉴定依据.
作者:梁鹂;康廷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葛洪《肘后备急方》酒方的应用.方法:从酒的种类、应用方法、作用及应用特点等方面对《肘后备急方》中酒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肘后备急方》中所用之酒均为米酒,所载酒方既有内服又有外用,其中内服法包括直接酒疗法、以酒送药法、以酒制药法,外用法包括滴鼻、滴耳、外敷、外涂、外洗、洗浴、浸洗、熏洗、热熨等方法.制备工艺特点方面以热浸法的应用较为突出,其“先进”的装置设计,至今仍有应用;服药特点方面注重温凉有别,缓急有度;用药特点方面则主张少而精,量大而力专.结论:《肘后备急方》中酒的应用,内容丰富,论述独到而精细,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文霞;梅全喜;钟希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前列安栓水提粉HPLC指纹图谱系统,研究水提粉不同工序的成分损失及不同容量设备、不同工艺参数对质量波动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以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5%冰醋酸溶液(pH 3.0)为流动相,25℃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对两种提取温度的产品进行对比;对水提、醇沉、干燥工序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工序损失率;对两种容量的提取设备进行对比.结果:建立有26个共有特征峰的对照图谱对A、B工艺样品进行分析,相似度均大于0.95;对A、B工艺不同工序进行含量分析,考察工序损失率,干燥工序>醇沉工序,A工艺优于B工艺,3M3罐优于2M3罐.结论:以HPLC指纹图谱法对中成药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进行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优化工艺参数和提高工艺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锐;郭国领;彭维;刘东来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