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臣;张传芝
目的 探讨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接受SNS治疗的SPFS患者36例,观察SNS的治疗效果,总结SNS的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经1个疗程的SNS治疗后,36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36例患者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肛门疼痛、肛门梗阻感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6.972,22.500,56.933,40.500;P <0.01).结论 SNS治疗SPFS的效果确切,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后健康宣教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段明明;王志民;辛学知;张莉丽;林鸿 刊期: 2012年第31期
在临床患者检查或治疗中,病情危重、术后、骨折、偏瘫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卧床患者经常需依赖平车进出,如患者带有多根引流管,则无处悬挂引流袋(目前医院现有平车均未设引流袋挂钩).若直接将其放于平车上,既不利于引流,又有发生逆行感染的危险,且多个引流袋不利于区分,如缠绕在一起整理时,有扯脱引流管的危险.鉴于此,笔者巧用可装卸式的弹力伸缩钥匙扣悬挂引流袋,既适用于平车,又适用于病床架(目前医院病床只有左、右两侧床架中部各1个挂钩),还可以按引流袋的个数和引流管的位置配置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周耘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手术器械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以帮助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熟悉掌握各类手术器械,提高手术器械的包装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制作并应用手术器械图谱,比较应用手术器械图谱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新进护士、卫生员及实习护生掌握手术器械回收清点与包装技术的培训时间,手术器械包装不合格率及包装质量满意度.结果 应用手术器械图谱后,消毒供应中心新进护士、卫生员及实习护生掌握手术器械回收清点与包装技术的培训时间分别为(21±2.0),(43±10.7),(31±2.5)d,均短于应用前的(45±6.0),(90±12.4),(49±6.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367,9.518,12.587;P<0.05);应用手术器械图谱后,手术器械包装不合格率为0.62‰,低于应用前的4.71‰,手术医生及护士对器械包装质量的满意度为94.74%,高于应用前的7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0.352,10.884;P <0.01).结论 手术器械图谱在器械的清点核对、护理教学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均起到了“模本”的作用,能积极推动手术室供应室器械一体化管理.
作者:刘世华;何迎春;陈怡君;胡日;卢艳叶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碘醇复配型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和涂擦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涂擦消毒,实验组采用喷雾消毒,分别在消毒前与消毒后进行皮肤采样,比较两组采样结果、消毒时间、干燥时间等.结果 消毒后实验组患者消毒液量/面积为(0.042 ±0.007) ml/cm2少于对照组的(0.082±0.006) ml/cm2,消毒时间为(53±11)s短于对照组的(96±25)s,干燥时间为(70±12)s长于对照组的(50±1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680,11.130,9.054;P <0.05);消毒后两组患者采样均符合规范,细菌总数均<5 cfu/cm2.结论 在术前皮肤准备完善的条件下,碘醇复配型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与涂擦消毒消毒效果等同,但喷雾消毒可以节约消毒时间,减少消毒液用量.
作者:秦晓云;祝文澜;韩燕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护患关系还是很紧张.患者需要越来越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他们希望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现在倡导的优质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与患者分享权力,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决策是优质护理的保证[1].患者授权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保证平等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护理决策和促进自我护理[2].患者授权促进了优质护理的发展,而优质护理也促进患者授权的顺利进行.而且通过授权可以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创造了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实践[3],从而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患者的健康.目前国内患者授权的研究较少,研究范围较窄,现就国内外关于患者授权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素霞;易巧云;张茜;唐漫漫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调查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对深静脉血栓(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术中预防意识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195名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对下肢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术中预防意识及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有效率为98%.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DVT知识平均得分为(14.00 ±3.26)分,其中DVT发病机制、术中DVT危险因素分项的得分较高,分别为(0.72±0.20),(0.67±0.23)分,DVT临床表现和术中有效预防措施得分较低,分别为(0.56±0.21),(0.62±0.23)分;不同科室、职称、年龄的调查对象DVT知识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090,5.113,3.493;P<0.05);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DVT知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13,P<0.05);192名医务人员DVT知识的来源分别为工作经验、自学理论、专业培训,分别为59.9%,35.4%,27.6%的医务人员希望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实战训练的方式得到DVT知识.结论 应在继续教育中加强手术医务人员DVT知识培训,制定出统一的预防方案和指南,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
作者:李海菊;侯睿 刊期: 2012年第31期
当今世界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定因素,如自然灾害的威胁、生物制剂的破坏、恐怖主义者的袭击等.当这些不可预测的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护士始终战斗在灾害救援中的前线,在灾害救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由于参加救援的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的灾害护理学的学习,缺乏灾害救援训练和经验,救援护士的身体和心理不能够适应高应激的紧急救援状态等方面,导致护士在灾害救援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救灾效果[1].因此,为应对随时可能再发生的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供灾害救援的人才储备,对护理人员开展灾难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现将国内外灾害护理学继续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书梅;王玚;韩金凤;黄叶莉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癌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癌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头号杀手[1].伴随医学的发展,癌症治疗的改进,癌症患者带瘤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3].现代肿瘤学科已经达成共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状况,恶性肿瘤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而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急需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之一.现将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蔡冬姣;唐玉平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自我减压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采用自我减压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DVT护理.在术前及术后10d内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及相关症状.结果 实验组血栓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6,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0天疼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患者疼痛得分为(2.34±0.73)分,低于对照组的(3.62±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肢踝关节上5 cm、膝关节上10 cm及膝关节下10 cm处肢体周径及表面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患者患肢踝关节上5 cm、膝关节下10 cm周径分别为(20.07±1.40),(32.02±4.10)cm,均小于对照组的(21.82±0.70),(37.18±2.52)cm,实验组患肢踝关节上5 cm及膝关节下10cm处表面温度分别为(34.85±1.07),(35.40±0.76)℃,均低于对照组的(36.38±0.92),(36.43±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08,-2.393,-2.445,-2.554;P <0.05).结论 早期自我减压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术后DVT高发性和危险性,促进术后健康恢复.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前临床上同时为较多患者监测体温时,大多以弯盘或普通体温篮存放体温表,且外带体温记录本.但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不足,以弯盘存放体温表,不能将清洁及污染体温表分开放置,存在院内感染可能,外带体温本,进行数据记录时,书写不便,且容易摔坏体温表.以普通体温篮存放体温表,虽能将清洁及污染体温表分开放置,但仍需要外带体温本,同样造成书写不便.为了规范临床上同时为较多患者监测体温时,发放及收取体温表,记录相关数据方便,本次设计出便携式体温篮,在临床上试用后经过讨论和研究,又加以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丽娟;冯梅;吴小玲;张婷婷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评估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在神经科住院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并调查神经内、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方法 定点连续抽样调查817例神经科住院患者,对完全符合NRS2002入选标准的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评分;对因无法站立、水肿等原因无法得到准确体重指数(BMI)的患者,于入院第2天行人血白蛋白(ALB)测定.分析神经内、外科患者对NRS2002评分适应情况,并比较神经内、外科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率.结果 NRS2002应用于神经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完全适应率为42.02%,不完全适应率为47.89%,完全不适应率为11.93%;神经外科完全适应率为43.38%,不完全适应率为33.82%,完全不适应率为22.79%;两个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331,P<0.0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8.33%,高于神经外科患者的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17,P<0.01);神经内、外科患者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2002可应用于神经科住院患者,但神经科很多患者因疾病原因无法站立或正常交流,导致资料收集受影响,可能会存在偏差,从而有一定的不完全适用率和不适用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更适用于NRS2002评分且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
作者:夏小卉;李美娟;孙菊光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调查老年肿瘤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和生命质量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调查表(EORTC QLQ-C30)、老年抑郁量表15题简本(GDS-15)对110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其抑郁发生及生命质量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共发放11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04分,回收率为94.5%.本次调查显示36.5%的老年肿瘤患者存在抑郁;EORTC QLQ-C30评分中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46.9±29.2)分,功能维度评分为49.1~57.2分,症状维度评分为35.2 ~50.9分;非抑郁组老年患者GDS-15评分中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经济困难条目分别为(60.6±22.6),(53.0±32.1),(48.4±27.1),(39.1±28.4),(44.9±33.3),(35.3±26.0)分,均优于抑郁组的(50.2±17.2),(42.5±24.7),(53.5±20.6),(50.4±22.7),(61.4±27.4),(47.3±3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47,1.736,-0.986,-2.093,-2.580,-1.916;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且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
作者:刘红;陈茜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调查武汉地区三甲医院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对武汉地区2所三甲医院12个科室的8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78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780名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9.5%;不同年龄、学历、职称、月夜班次数、职业兴趣、业余爱好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不同(x2分别为21.547 6,25.8464,11.285 5,26.475 8,12.557 8,27.964 3;P <0.01);亚健康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学历、夜班次数、职业兴趣是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武汉地区三甲医院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管理者应根据不同人群及科室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曹癸兰;梁静;陶宝明;杨慧敏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011年9-12月共收治危重病例400例次,设为品管圈管理前,2012年1-3月334例次,设为品管圈管理后.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1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护士抬高床头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抬高床头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情况.结果 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低的原因包括:对抬高床头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无测量工具,不能准确测量床头抬高角度;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抬高床头30 ~45°为93.0%,明显多于管理前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75,P<0.01),说明实施品管圈管理后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优于管理前.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提升了ICU护士床头抬高的依从性,并且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作者:刘光娣;陈军军;田永明 刊期: 2012年第31期
急诊科在抢救酒精中毒、外伤出血患者或给患者进行洗胃、灌肠等操作时,经常会污染平车、衣服和被服等,增加了清理、擦拭、更换被污染物品的频率,加大了日常护理工作量.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卫生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此问题,笔者试将使用过的各种手术包、拆线包、镊子罐、酒精瓶、油膏缸等包裹的一次性医用垫收集起来,及时整理好,装入一次性塑料袋或一次性注射器盒中备用,应用于临床数十位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孟进霞;纪凌燕 刊期: 2012年第31期
为危重患者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是每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遇到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血气分析检测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临床上常采用输液或药剂玻璃瓶的橡胶瓶塞来将穿刺针头刺入以隔离空气,但橡皮塞取材不方便,质地硬不易刺入,易导致护理人员针刺伤,操作也相对繁琐,且不符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我科于2012年采用抽血用真空采血管应用于300例需要做动脉血气的患者采血后的空气隔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霞 刊期: 2012年第31期
PICU患儿常因病情原因或是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出现躁动、哭闹等行为,需要进行约束,尤其是无家属陪护、病情危重、身体留置多条管道、输液治疗多的患儿更需有效约束.使用传统的四肢约束带效果不理想,患儿身体活动度大,容易挣脱,坠床、抓伤、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如约束稍紧,患儿局部皮肤容易被勒伤,严重者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危重患儿静脉通路较多,传统约束带影响四肢关节大血管的静脉输液通路.因此针对婴幼儿的生理特点结合危重患儿治疗需要,笔者自制婴幼儿安全整体约束垫,并于2011年5月应用于PICU,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闵筱兰;莫祖春;李春燕;梁思龙 刊期: 2012年第31期
膝关节镜手术中需要大量的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关节腔,关节镜的鞘套有1个进水口和1个出水口,虽然患者手术部位铺置了一个无菌储液袋,但由于关节腔内压力较大,鞘套出水口的水容易喷溅至手术敷料和医生的手术衣上,甚至操作者的脸上、眼睛里,造成污染.笔者经反复实践总结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水流喷溅,并应用于187例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定时提醒钟在护理限时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78例需进行护理限时操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实验组使用定时提醒钟对患者进行皮试后的结果观察、胃管注射药物后松管、注射胰岛素后提醒进食的操作,对照组不使用定时提醒钟,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实施各项限时操作的情况及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按时执行操作为136例,优于对照组的1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22,P<0.05);实验组138例患者对护理限时操作满意,高于对照组的1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3,P<0.05);实验组19名护士对使用定时提醒钟满意,优于对照组的11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3,P<0.05).结论 在护理限时操作中使用定时提醒钟能按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患者及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
作者:史晓芬;魏建红;陈蓉;黄燕;吴清英 刊期: 2012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PICC长期留置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 自行设计量表,对180例留置HCC导管1个月以上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长期留置PICC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居住环境(10.49 ±2.75)分、睡眠情况(10.99±3.28)分、社区服务条件(11.33 ±1.17)分、生活便利性(12.75±4.31)分、情绪状态(20.73±5.13)分;不同学历、年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090,4.286;P <0.05).结论 PICC长期留置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不同学历、年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提示医护工作者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刘芳;邱丽文;方少梅 刊期: 2012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