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威忠;李惠萍;胡剑利
目的:筛选柴胡根腐病防治效果佳、农残低的药剂.方法:用市售11种常见药剂对柴胡根腐病进行防治(灌根处理),检测其防治效果和百菌清农药残留.结果:药剂中75%百菌清的防治效果佳,70%甲基硫菌灵较好,80%代森锰锌次之.在第48天时,柴胡根中已检测不到百菌清.结论:柴胡根腐病防治中,可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这三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使用百菌清48天以后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
作者:周自云;朱洁;梁宗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方法: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后,通过工业色谱纯化.以10-DAB的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夹带剂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及温度、分离釜Ⅰ的压力及温度对10-DAB收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在夹带剂量(80%乙醇)与药材比3∶1、萃取釜压力25 MPa及温度60℃、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压力14 MPa及温度40℃等较佳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物经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后即得10-DAB.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及分离纯化10-DAB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唐杨琴;李海池;黄文洁;熊艳;葛发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骨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及补骨方高、低剂量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 w后,摘取子宫并称量子宫湿质量,计算子宫指数;检测血清及尿中钙(Ca)、磷(P)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雌二醇(E2)水平;DXA型骨密度仪分析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股骨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尿液Ca、P含量及血清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而子宫指数、股骨BMD及血清Ca、P、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骨方高、低剂量能显著逆转上述过程.股骨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骨组织形态结构不完整,补骨方高、低剂量组骨小梁较模型组密实均匀,骨组织形态结构较完整.结论:补骨方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有良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骨转换速率,减少骨吸收有关.
作者:巢传琦;蔡君;吕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对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乙酰唑胺阳性对照组、天山雪莲提取物组,给药后将小鼠放入低压氧舱,减压至模拟海拔8000m高度,小鼠保持在此高度下缺氧12 h后处死小鼠,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和苹果酸脱氢酶、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天山雪莲提取物能够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提高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和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的活性.结论: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能够保护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
作者:蒋炜;樊鹏程;何蕾;吴金华;马慧萍;景临林;贾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醉鱼草果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小麦黄素(2)、金合欢素(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蒙花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
作者:俞浩;任亚硕;吴德玲;许凤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微生物生物膜是引起临床多种慢性和顽固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药物在生物膜感染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该文主要综合近年来的相关医学文献报道,总结了天然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等6种生物膜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董士华;曲狄;刘铭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厚朴中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及其比值与产地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考察,进行全国厚朴质量适宜性等级划分,为确定厚朴的优质药材种植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43个样点的厚朴药材进行质量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厚朴的酚含量及其比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全国厚朴质量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十月降水量、海拔、十一月降水量等12个生态因子是影响厚朴质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比值具有明显的区域质量特征.结论:湖北和重庆是厚朴的道地产区.
作者:石磊;张承程;明孟碟;郭兰萍;朱寿东;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筛选适合唐山地区栽培的柴胡种质.方法:测定11种柴胡种质在唐山地区种植后的8项指标(种子生活力、根腐病回接染病天数、越冬保苗率、柴胡皂苷a和d产量、柴胡总皂苷产量、醇溶性浸出物产量、大田出苗率),进行8项指标的基于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8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药效成分因子、柴胡皂苷d-出苗率因子、抗性因子和种子生活力因子4个主成分;11种柴胡种质资源的综合品质顺序由优到劣依次为:甘肃陇西黑柴胡、辽宁沈阳黄柴胡、河北安国31号柴胡、河北张家口北柴胡、山东乐陵805柴胡、河南卢氏北柴胡、河北安国日本31号柴胡、山西万荣黑柴胡、山东菏泽三岛柴胡、湖南邵东黑柴胡、甘肃临兆红柴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品质较高的甘肃陇西黑柴胡、辽宁沈阳黄柴胡、河北安国31号柴胡聚为一类.结论:甘肃陇西黑柴胡、辽宁沈阳黄柴胡、河北安国31号柴胡可以作为唐山地区柴胡推广的种质资源.
作者:王晓英;马艳芝;客绍英;姜峰;丁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地黄根系分泌物化感潜力和酚酸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揭示酚酸类物质与地黄化感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收集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采用HPLC分析5种酚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含量变化并通过生物测试(萝卜种子发芽试验)评价其化感潜力,分析根系分泌物化感效应与5种酚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浸种后萝卜种子发芽率为97.89%、92.38%、89.52%、85.71%、85.71%、84.76%和83.81%,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与对照表现出显著差异;芽长为5.68、5.76、5.91、5.65、5.41、5.28和5.11 cm,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样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HPLC检测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均发现了5种酚酸,但其含量未呈现与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相似的变化规律,对两者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丁香酸与发芽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外(r=-0.833,P<0.05),其他酚酸含量均未与萝卜种子发芽率和芽长表现出显著相关性(r=-0.666~0.590).结论:地黄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表现出显著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强.丁香酸可能是引起地黄化感效应的主导物质.
作者:张宝;李烜桢;冯法节;古力;张君毅;张留记;张重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肥胖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高脂膳食8 w后一次性腹腔注射2%链尿佐菌素(STZ)25 mg/kg,72 h后以大鼠血糖水平> 16.7 mmol/L,体质量>395 g作为肥胖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标准,达到造模要求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雷米普利组(8只)、大黄酸组(8只)、吡格列酮组(8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 w后处死大鼠,采血检测血糖、血脂水平;采集24 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取肾组织标本测定PPARs、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的FBG、CHOL、TG、LDL-C、HDL-C、24 h尿蛋白定量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黄酸组FBG、CHOL、TG、LDL-C、24 h尿蛋白定量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大鼠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PPAR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雷米普利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的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PARγ 、TGF-β11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大黄酸可以上调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作者:陈才铭;张苗苗;胡利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茵陈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C;检测波长324 nm.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香草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含量和外标法测定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误差小于5.0%,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以绿原酸为内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茵陈中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H、PaO2、PaCO2、SaO2、FEV1、FEV1/FVC、PEF、PEF75%、WBC、N%、CRP、CD3+、CD4+、CD8+、CD4 +/CD8+及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 (P <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血常规及外周淋巴细胞指标,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越燕;张孝钦;薛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姜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以明确不同炮制火候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的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姜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3个成分,其中鲜姜、干姜及姜炭各有27种,炮姜24种.鲜姜含姜烯、α-柠檬醛及β-水芹烯较高,分别为22.59%、20.87%及11.01%.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干姜含α-柠檬醛高达40.48%,同时β-水芹烯的含量则略有降低,为10.38%;炮姜中新产生了32.73%的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醛、16.38%的3,9(11)-二烯-10-过氧化物、3.36%的荜澄茄油烯,另外还产生了桉叶二烯及β-红没药醇等成分,而β-水芹烯含量低,仅为1.95%;姜炭中的姜烯和β-倍半水芹烯均高,且新产生了α-柏木烯、癸醛及y-榄香烯等成分.结论:姜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数量也不同.本方法适用于姜的挥发油成分分析,本研究为姜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宏冰;王志辉;何芳;孟晗;彭建花;石继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碱蓬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碱蓬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酸(1)、β-amyrin-n-non-yl ether(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槲皮素(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东莨菪内酯(9)、豆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邱萍;王奇志;印敏;王鸣;赵友谊;单宇;冯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太子参中核苷类成分,比较不同种质太子参间的差异.方法:采用QTRAP LC-MS/MS技术同时测定5个种质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太子参核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核苷总量以福建柘荣(ZS2)高,贵州施秉(SB)低.福建柘荣(ZS1)与安徽宣城(XC)间核苷含量差异较小.结论:为进一步阐明生态环境对太子参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徐力;兰才武;袁济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滇桂艾纳香的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增殖培养基,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0.1% HgCl2溶液灭菌10 min效果佳;茎段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 6-BA 2.0 mg/L+ KT 1.0 mg/L+ NAA 0.5 mg/L佳,诱导率达90%;6-BA是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达显著水平,NAA与KT效应不显著;芽增殖的适培养基为MS+ 6-BA 2.5 mg/L+ KT 1.5 mg/L+ NAA0.2 mg/L,增殖系数为7.12;生根培养基用1/2MS+ NAA 0.5 mg/L好,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3.3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种苗,并为规模化生产种苗提供技术指导.
作者:姚绍嫦;谭文明;蓝祖栽;利荣欢;凌征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为试管苗微型块茎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POD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在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SOD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也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了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规律,为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和健壮培育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作者: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柯维忠;王爱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酸枣仁皂苷的纯化效果,并优选其纯化工艺.方法:通过静态吸附法优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酸枣仁皂苷的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为:树脂柱高径比为5∶1,上样液中酸枣仁皂苷浓度为2.52 mg/mL,树脂大吸附量以生药计为8.915 mg/g,水洗脱除杂用水量3 BV,上柱流速、洗脱流速均为2 BV/h,乙醇洗脱浓度75%,洗脱液乙醇用量5 BV.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对酸枣仁皂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赵惠茹;任早;刘春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为太子参的合理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全国15个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3种基本养分和5种无机元素以及药材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省区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福建省区未检测出太子参环肽B;而多糖含量差异较小(≤30%).不同太子参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土样中以Pb、Cu和有效硼含量高,山东土样以Cr和速效磷含量高,福建土样以Zn和有效钾含量高.参照《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全国大部分地区太子参土壤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从土壤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来看,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与土壤中各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子参土壤中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及Pb、Cr、Cu、Zn、B元素并没有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起到直接作用,全国有60%的太子参种植土壤中普遍缺硼.在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硼元素的比例.
作者:康传志;周涛;江维克;郭兰萍;肖承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肠道中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及与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麻醉后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浓度变化,计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AR)来研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Papp和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不同浓度厚朴提取物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同一肠段的Ka、Papp和A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肠道上段的吸收效果更好,越往肠下端吸收越差,且与提取物浓度无直接关系,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转移.
作者:牛晓晨;程林忠;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