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分析

刘春芬

关键词:腰椎盘突出症, 手术期, 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对156例腰椎盘突出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6例患者医护情况.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手术是解除压迫的有效手段,做好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癌基因治疗进展

    目的:总结胰腺癌基因治疗的进展.方法分析近五年来国内、国外有关胰腺癌基因治疗进展的文献报道.结果在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进步过程中,人们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基因替代、核酸疫苗、转染细胞因子、肿瘤特异性复制健性全病毒治疗、抗血管生成等手段,为胰腺癌治疗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留下更多舞台.结论虽然胰腺癌的基因治疗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治疗尚属于试验阶段.

    作者:商志远;卢永刚;谭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从药物不良反应看日常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药物不良反应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正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弄清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走出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误区,健全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信息制度,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制度,及时、准确的判定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去减少它、避免它,做到安全、合理、科学的用药.

    作者:陈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对156例腰椎盘突出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6例患者医护情况.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手术是解除压迫的有效手段,做好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

    作者:刘春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机制与基因封闭策略

    2008年5月19日是全球第一个世界肝炎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新统计,全世界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其病原HepatitisB virus,简称HBV)的病人高达三亿五千万,其中,中国有一亿人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是HBV感染人数多的国家.HBV在肝脏中持续存在易引起慢性感染(CHB),CHB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

    作者:胡康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成功抢救一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体会

    当心脏骤停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就地抢救,措施得力,方法正确,否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所以,进行健康教育和意外救护知识的宣传非常重要.

    作者:张玉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口服中药致头痛、嗜睡1例

    1病例介绍陈某,女,43岁,因颈肩疼痛1周于2008年3月31日来诊.诊见:颈肩串痛,吹风后疼痛加重.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颈部活动受限,第4、5、6颈椎棘突旁压痛(+),双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压头试验(+).X线颈椎正侧双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5、6颈椎后缘增生,第4、5、6颈椎椎间隙变窄,相应椎间孔变小.诊断:颈椎病.中医辨证:风邪阻络.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作者:柯彤;凌云;杨丹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冠心病(CHD)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在我国近几年有增加趋势.目前,外科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效应,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术后痊愈.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金娜;于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分析及安全使用探讨

    中药注射剂作为独创的新剂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中药注射荆产生的不良反应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使用进行初步探讨,为安全合理利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赵小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化系统疾病等引发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的分析

    本文就消化系统疾病引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龙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摘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自1998年6月-2008年5月,我院共有2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髓核摘除术,其中椎板间开窗186例,半椎板切除29例,全椎板切除8例.结果:有12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椎间隙感染4例,血肿压迫5例,残留再突出3例.结论:详细检查,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项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1 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剖宫产孕妇在围手术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尤其是术后强烈需求.根据上述特点,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全愈合有密切的联系,在医疗救治的同时录求必要的心理支持,并且这种心理支持的需求穿于整个围手术期,随健康状况的动态而不断变化.

    作者:王宝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二甲软肝散和西药联合治疗肝硬化50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27 a~68 a,平均年龄47.5 a;病程3月~4年:肝炎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主要症状:乏力、腹胀、纳差、黄疸、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STB)17.3~183.2umo/L,ALT67~219 U/L,血清总蛋白(STP)52~68 g/L,血清白蛋白(A)15.7~36 g/L,脾肿大,中轻度(仅肋下触及)6例,中度(肋下二横指)18例,重度(肋下二横指以上)2例.伴HBsAg阳性24例,HBsAg阴性2例,腹水者20例,有腹水史者6例.

    作者:刘文阁;朱德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阑尾炎诊治体会

    在基层医院中,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正逐年增长,老年阑尾炎在急腹症中占有相当比例.作者在2000-2007年共收治老年阑尾炎12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谈藏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护理

    近年来我院收治结核有增多趋势,肺结核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在农村,牧区,由于居住及医疗条件差,加至初次感染结核杆菌不易察觉在肺部造成的损害能不治而愈,或初次感染潜伏状态的复活,是结核杆菌在体内扩散引起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胸腰椎结核等.

    作者:索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分析

    目的: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对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检测住院和门诊3000余例血细胞分析中50余例PLT数量与直方图不符,同时进行了人工显微镜计数法的对比测定.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准确性取决于很多因素,所有影响电脉冲大小及数目的因素都会对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影响,PLT易凝聚,易破坏的我玫诸多的影响因素,在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LT计数误差较大.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加强基层计生服务站(所)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1困难和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为了应对20世纪70年代急剧膨胀的人口,适应计划生育特殊需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卫生技术被单列出来,计划生育服务站、服务所作为一种新事物,应运而生.随着我国低生育水平的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困难和挑战.

    作者:秦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护理学科的发展,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确立,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系统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或了解有关心理、社会、伦理,尤其是护理礼仪方面的知识.护理工作中护士扮演主要的角色,护士是医院里人数多,与病人接触密切、时间长的群体,他们的举止、语言、有效的沟通技巧可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康复,规范的护理礼仪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慰籍、情感上获得愉悦,病情得到早日康复.

    作者:崔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手术56例体会

    我院自2003年3月始,采用臂丛(肌问沟)+颈丛(颈4)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部手术56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尊善;张瑞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胫骨骨折术后胫前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胫前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89例胫骨骨折手术的病人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9例骨折手术病人.术后一期愈合151例,占79.9%;延迟愈合18例,占9.5%;愈合不良18例,占9.5%;感染2例,占1.1%.结论:胫骨骨折术后胫前切口愈合不良与其受伤原因,受伤程度及手术切口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固定物选择及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为此,术前必须全面了解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设计合理的手术切口,挑选适当的固定方法,掌握精确的手术操作技巧,方可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作者:王琦;尚平;刘志祥;才忠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的改变及其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膜一中膜厚度平均值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糖、血脂等项目,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6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LDL-C值在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LDL-C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贺莉丽;陈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