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茵;覃逢超;邓丽华;伍俊妍
目的:研究川乌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对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进行考察,优选出佳的提取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总生物碱的提取率由大到小分别为:缓冲盐提取法>酸水提取法>乙酸乙酯-异丙醇提取法>乙醚-三氯甲烷提取法,不同产地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在6.4331 ~9.5 013 mg/g之间.结论:川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具有一定地域性,缓冲盐提取法提取其总生物碱效果佳.
作者:区炳雄;邓广海;罗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黄鳝藤药材(根和茎)进行生药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黄鳝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方法对黄鳝藤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结果:黄鳝藤根的横切面呈偏心型,次生韧皮部纤维成群分布;有2种形态石细胞分别分布于根和茎中;得到了根和茎的薄层色谱图.结论:黄鳝藤根和茎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槲皮素是区分根与茎的特征性成分.
作者:严寒静;李艺骅;张宏意;何梦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骨康方含药血清对三维培养成骨细胞系统生长繁殖、矿化能力和ER-β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三维培养体系在体外中药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体外分离成骨细胞,进行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阴性血清培养基和药物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使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茜素红染色法观察成骨细胞矿化能力,RT-PCR法检测ER-β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二维培养体系比较,骨康含药血清对三维体系下培养的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更加明显;细胞ER-beta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提高;矿化能力更强.结论:三维培养系统比二维培养系统更有利于细胞功能的保持和发挥,更适合于体外中药干预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赵可伟;唐菊英;肖林;潘旭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地环境和种源对白术药材品质的影响,为白术药材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指标成分(白术内酯Ⅰ)含量比较和HPLC指纹图谱法结合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值、Pearson相关系数)与主成分分析(PCA),以苍术为对照,分析了不同产地栽培的白术药材和同地栽培的不同种源的白术药材.结果:浙江磐安产白术的白术内酯Ⅰ含量显著高于安徽毫州产,不同产地种源的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似度分析和PCA结果一致,全部样品聚成3类:浙江磐安栽培的所有种源的白术、安徽毫州栽培的白术、浙江磐安栽培的苍术;前二者的相似性更接近,而苍术与前二者的差异较大;引种到磐安栽培的外地种源白术与磐安本地白术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白术药材质量主要受产地环境的影响,种内遗传变异对整体化学相似性没有明显作用,但对白术内酯Ⅰ的含量仍有显著影响.在白术药材生产中要更加重视产地对白术药材品质的影响,尤其要避免白术与苍术的种源混淆.
作者:杨舒婷;龚华栋;赵云鹏;陈斌龙;傅承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元(1)、红车轴草素(2)、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3)、iriflogenin (4)、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阿魏酸(6)、N-trans-feruloylmethoxytyramine(7)、N-trans-feruloyltyramine(8)、豆甾醇(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卫;张晓霞;刘昌发;宋瑞丽;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为选育优良何首乌种源及规范何首乌种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实地调查生境,田间定期观察和定株取样分析.结果:何首乌生长适应性强,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土壤肥沃的区域生长旺盛;随纬度降低,何首乌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延迟,地下部分持续获得营养的时间延长,低纬度地区种质的根冠比持续增加的时间较高纬度地区的长.结论:何首乌不同种质生物学特性因地域及生境的不同而表现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为各地因地制宜选育何首乌优良种源提供依据.
作者:刘红昌;罗春丽;李金玲;王华磊;赵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传统炮制与现代加工方法对罗仙子抑菌及抗炎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为实验对象,比较传统炮制及现代加工制品的抑菌及抗炎作用.结果:现代加工制品的抑菌抗炎作用优于传统炮制品.结论:现代加工工艺能够有效的保护罗仙子中抑菌及抗炎物质的活性.
作者:褚夫江;金小宝;许银叶;吴玉萍;刘文彬;朱家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养胃散对消炎痛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养胃散治疗组、替普瑞酮组、模型组、养胃散预防组、正常对照组.用消炎痛损伤胃黏膜,再给予养胃散治疗消炎痛伤所致的黏膜损伤,用替普瑞酮为阳性对照.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肉眼观察:各组胃黏膜均没有形成溃疡,但有数量不等的针尖样黏膜糜烂;治疗组、替普瑞酮组、预防组间糜烂灶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替普瑞酮组、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病理切片观察:治疗组、替普瑞酮组、预防组不论在胃黏膜层的炎性反应方面,还是在表层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均显著优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未见异常表现.结论:养胃散能有效减轻消炎痛引发的胃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作者:周兰;谢子英;赵亚刚;黄定鹏;马艳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广升麻药材中铍、铝、铬、锰、镍、铜、砷、硒、钼、银、镉、锡、锑、钡、镝、汞、铊和铅18种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18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18种元素校正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痕量分析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广升麻药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肖浩;严小红;江英桥;侯惠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心清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小板聚集和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60只SHR随机分成模型组、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及脑心清高、中、低剂量组,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脑心清浸膏液、卡托普利片、阿司匹林(实验结束前7d给药)、蒸馏水.每2 w测量1次鼠尾动脉收缩压;3个月后,观察每组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腔径、IMT/腔径.结果:给药3个月后,与模型组比较,脑心清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SHR血压水平,显著延长凝血时间,并能抑制SHR左颈总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不同程度所降低PRA和AngⅡ水平.结论:脑心清能够改善SHR动脉重构,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同时兼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
作者:吴玉玲;王严春;张锐;黄美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明安徽5种野生菊属药用植物花序各组成部分显微特征的差异,并探索与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5种植物花序柄横切面进行切片观察;对总苞、舌状花和管状花表面毛茸进行比较研究;对花粉粒超微形态比较观察.结果:5种植物花序柄结构有显著差异,且与生态相关.外总苞片上非腺毛的形态差异显著;但总苞片从外层至内层,非腺毛形态逐渐趋于一致,花序各部分表面毛茸形态从外至内有趋同的现象.不同种间腺毛差异在大小上;每种内从总苞至舌状花、管状花腺毛逐渐增大,总苞外层至内层密度降低,而舌状花、管状花上的腺毛密度增加.花粉粒的超微形态显示紫花野菊与其他种有显著差异;菊花脑与野菊间花粉粒形态有差异.结论:花序柄组织结构、外总苞片表面的非腺毛形态差异可以作为菊属植物花序鉴别的重要依据;支持菊花脑独立成种的分类方式.
作者:杨俊;镇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维药菟丝草进行生药鉴别,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进行药材性状、组织切片、粉末制片及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发现菟丝草粉末鉴别中非腺毛众多,花粉粒散在,呈球形,萌发孔3个;纤维束呈梭形或条形,木化;茎横切面类圆形,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皮层较宽,细胞大而疏松,韧皮部较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宽广,髓部可见;TLC鉴别特征明显.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菟丝草真伪鉴别及制订药材标准的参考依据.
作者:毛艳;顾政一;王桂玲;贺金华;杨伟俊;何江;徐磊;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针对“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不同批次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沉香样品中共检测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有36个化学成分是前人没有报道的;三批沉香样品化学成分构成略有差异,但都以倍半萜、芳香族类成分为主,且都含有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并随着结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有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对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说明新方法所结沉香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产生相对含量较高的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
作者:赵艳艳;房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药“三黄汤”对艾滋病患者CD45RA阳性淋巴细胞及CD95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3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5 RA+淋巴细胞数、CD95+淋巴细胞数/CD45RA+淋巴细胞数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45 RA+淋巴细胞计数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95+/CD45RA+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在第9个月末和第12个月末时,治疗组CD45RA+淋巴细胞数升高程度、CD95+/CD45RA+百分比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黄汤”能够通过增加CD45RA+淋巴细胞及降低CD95+/CD45RA+百分比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洪仲思;陈奕伸;杨璋斌;张坤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海绵Phakellia fusca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棕榈酸(2)、α-十八碳烷醇甘油醚(3)、α-十六碳烷醇甘油醚(4)、(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5)、胸腺嘧啶(6)、环(L-酪-L-脯)二肽(7)、苯乙酰胺(8)、尿嘧啶(9)、对羟基苯甲酰胺(10).结论: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该种海绵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舟;唐丽丹;廖小建;徐石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草决明对MRSA菌株的色素产生及毒力表达影响,寻找抑制毒力表达的基因靶标,探讨草决明的药理作用及MRSA菌株的毒力变化机制.方法:草决明采用水提和醇提法,用血浆凝同酶实验、光密度测定技术、抗过氧化氢实验观察草决明对不同组MRSA菌株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各毒力表达基因及调控基因变化.结果:12.5、3.125 μg/mL的草决明水提液和醇提液不影响MRSA菌的生长,草决明提取液降低了MRSA菌色素合成及血浆凝固酶表达,MRSA菌抗氧化能力降低;MRSA菌分别受水提液及醇提液处理后,溶血素活性出现分离现象;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抑制毒力表达的基因靶标为agr,但溶血素基因不受其调控.结论:草决明通过基因靶标agr降低了MRSA菌的部分毒素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红;刘强;娄强;卢峰;黄红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基于阿魏酸药理作用的不断发现及其化学结构显示的良好的皮肤透过性,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透皮给药的选择、透皮吸收促进剂、缓控释透皮吸收等方面内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透皮制剂提供参考.
作者:毕建云;刘善新;靳光乾;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研究6种茶叶预防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UPLC对各茶叶中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MTT法检测CSE诱导的NHBE细胞的存活率,5,5-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比色法测定GSH/GSSG(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比例,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共有峰面积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确定其具有预防肺癌的化学成分.结果:6种茶叶中龙井保护NHBE细胞损伤的作用强,其IC50为0.2559mg/mL,使GSH/GSSG的比例由0.142恢复至0.858,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主成分分析得出GCG预防肺癌的贡献率为79.602%,GA的贡献率为11.307%,两者之和为90.909%.结论:不同品种茶叶对NHBE细胞的保护作用不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GCG和GA是茶叶中预防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作者:金苹;朱粉霞;谭晓斌;刘文博;金鑫;封亮;贾晓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测定加倍体(十六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中鸟苷和有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加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中鸟苷的含量,采用电位滴定法对加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中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加倍体半夏原球茎中鸟苷含量为0.0078%±0.0004%,有机酸含量为0.926%±0.070%(以琥珀酸计);八倍体半夏原球茎中鸟苷含量为0.0087% ±0.0002%,有机酸含量为0.749%±0.071%;加倍体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为0.0079%±0.0002%,有机酸含量为0.786%±0.077%;八倍体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为0.0048%±0.0003%,有机酸含量为0.593%±0.071%.结论:加倍体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和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八倍体半夏块茎,说明加倍体半夏在染色体加倍后,可以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加倍体半夏值得开发利用.
作者:王冰洁;李伟平;鲁光耀;陈建真;熊明星;蒋福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乙酸所致SD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病理瘢痕影响.方法:用乙酸建立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康复新液对模型大鼠胃组织中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酶(HAase)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液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溃疡指数、胃组织GH及Hyp水平(P<0.01或P<0.001).结论:康复新液能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瘢痕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的合成和表达,优化成纤维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苏金仁;陈瑾;黄秀深;沈永梅;谭瑾;增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