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的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赵艳艳;房志坚

关键词:白木香, 沉香, 挥发油, GC-MS
摘要:目的:针对“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不同批次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沉香样品中共检测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有36个化学成分是前人没有报道的;三批沉香样品化学成分构成略有差异,但都以倍半萜、芳香族类成分为主,且都含有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并随着结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有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对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说明新方法所结沉香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产生相对含量较高的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培养成骨细胞系统在骨康方含药血清体外干预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骨康方含药血清对三维培养成骨细胞系统生长繁殖、矿化能力和ER-β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三维培养体系在体外中药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体外分离成骨细胞,进行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阴性血清培养基和药物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使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茜素红染色法观察成骨细胞矿化能力,RT-PCR法检测ER-β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二维培养体系比较,骨康含药血清对三维体系下培养的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更加明显;细胞ER-beta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提高;矿化能力更强.结论:三维培养系统比二维培养系统更有利于细胞功能的保持和发挥,更适合于体外中药干预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赵可伟;唐菊英;肖林;潘旭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传统炮制与现代加工方法对罗仙子抑菌及抗炎作用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传统炮制与现代加工方法对罗仙子抑菌及抗炎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为实验对象,比较传统炮制及现代加工制品的抑菌及抗炎作用.结果:现代加工制品的抑菌抗炎作用优于传统炮制品.结论:现代加工工艺能够有效的保护罗仙子中抑菌及抗炎物质的活性.

    作者:褚夫江;金小宝;许银叶;吴玉萍;刘文彬;朱家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设立汉防己甲素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设10、20、30、40、50、60 μmol/L汉防己甲素6个浓度,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Survivin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汉防己甲素能诱导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凋亡,且其诱导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汉防己甲素浓度的增加,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下调(P<0.01),而Caspase-3的表达随其浓度的增加逐渐上调(P<0.05或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有关.

    作者:伍义文;童健;张福伟;廖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等多种用途.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机体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其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造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抗辐射、抗肿瘤、镇痛、调节平滑肌以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人们日常生活保健、药品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李曦;张丽宏;王晓晓;杨雯;金玉青;吕光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逆汤佳煎煮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四逆汤佳煎煮工艺,提高四逆汤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RPHPLC法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和6-姜酚的含量及浸膏重量为指标,分别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倍量、煎煮次数对汤剂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四逆汤临床煎煮的佳工艺.结果:四逆汤佳煎煮工艺为:浸泡时间为60 min,煎煮时间为60 min,加水倍量为10倍,煎煮2次.结论: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四逆汤佳煎煮工艺的优化合理可行,为提高汤剂质量与临床疗效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晓;范林乾;蔡皓;周其冈;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建立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WELCHROM C18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10∶9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酸在0.01035~0.1035 mg/mL(r =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3%,RSD为1.27%(n=9);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范围为0.031~0.061 mg/mL.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可为进一步探究其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不同批号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有差异.

    作者:曲彩红;孟小斌;罗宇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河源引种互叶白千层精油抗菌实验研究

    目的:对广东河源引种的互叶白干层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及抗菌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河源互叶白干层精油成分;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互叶白干层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的MIC和MBC值,以及对中和剂和影响因素研究,并采用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河源互叶白干层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对试验菌的MIC、MBC在0.39%~1.56%范围;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杀灭率均为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为100%;25%以上小牛血清、pH值改变以及温度改变对互叶白干层精油杀灭试验菌均无影响;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河源互叶白干层精油品质优良,对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

    作者:曹维;朱建梅;俞励平;文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水蛭及其近缘物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入药水蛭及近缘物种的ITS基因片段,探讨其作为分子手段应用于种类鉴定,同时应用此分子标记来分析水蛭的亲缘关系,为研究其系统发育和完善分类系统提供参考.方法:对宽体金线蛭、尖细金线蛭、光润金线蛭、日本医蛭、菲牛蛭、湖北牛蛭、棒纹牛蛭、八目石蛭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应用软件分析ITS片段长度、(A+T)%含量、变异位点和进化关系.结果:得到总长度为948~981 bp的ITS序列片段,序列中G+C碱基比例较高,为56.0%~57.8%.整个ITS基因片段存在210个碱基变异位点和43个碱基插入/缺失,相对较为保守.石蛭科石蛭属八目石蛭与医蛭科牛蛭属棒纹牛蛭的分类地位较近,遗传距离为0.007;而黄蛭科的3个种与医蛭科的4个种在构建系统发育树时能明显地分为2大支.结论:ITS序列片段分析结果支持黄蛭科和医蛭科现在的分类地位,而八目石蛭与棒纹牛蛭似乎未达属间差异,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徐云玲;聂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新液对大鼠胃溃疡病理瘢痕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乙酸所致SD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病理瘢痕影响.方法:用乙酸建立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康复新液对模型大鼠胃组织中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酶(HAase)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液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溃疡指数、胃组织GH及Hyp水平(P<0.01或P<0.001).结论:康复新液能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瘢痕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的合成和表达,优化成纤维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苏金仁;陈瑾;黄秀深;沈永梅;谭瑾;增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黄汤”对艾滋病患者CD45RA阳性淋巴细胞及CD95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三黄汤”对艾滋病患者CD45RA阳性淋巴细胞及CD95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3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5 RA+淋巴细胞数、CD95+淋巴细胞数/CD45RA+淋巴细胞数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45 RA+淋巴细胞计数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95+/CD45RA+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在第9个月末和第12个月末时,治疗组CD45RA+淋巴细胞数升高程度、CD95+/CD45RA+百分比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黄汤”能够通过增加CD45RA+淋巴细胞及降低CD95+/CD45RA+百分比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洪仲思;陈奕伸;杨璋斌;张坤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甘肃栽培当归性状个体差异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甘肃栽培当归外观性状差异,探讨与其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测量22组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性状指标,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阿魏酸、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产地与性状指标,以及性状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其中有9组性状指标间达到极显著相关,产地与除当归头长度外的其他指标达到极显著相关;浸出物、阿魏酸与产地、性状指标呈正相关,其中浸出物与性状指标均达到显著相关,阿魏酸仅与当归头长度显著相关,而挥发油仅与产地显著相关,与性状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根重、侧根数在产地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4.1%和28.6%.结论:当归药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化学成分与性状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归种植需要考虑产地的选择.

    作者:刘香南;张明童;赵建邦;宋平顺;丁永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利用RSLC建立地骨皮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地骨皮药材的超快速液相色谱(RSLC)特征指纹图谱,检验地骨皮来源品种的成分区别,控制地骨皮商品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C1s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315 nm.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3种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地骨皮药材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地骨皮药材的RSLC特征指纹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地骨皮药材2个来源品种枸杞和宁夏枸杞之间仅在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差别不大.结论:本研究建立地骨皮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方法快速、简便、可靠,有助于深入评价地骨皮药材质量.

    作者:赵晓玲;姚霞;张鑫瑶;马培;何春年;彭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鳝藤的生药鉴定

    目的:对黄鳝藤药材(根和茎)进行生药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黄鳝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方法对黄鳝藤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结果:黄鳝藤根的横切面呈偏心型,次生韧皮部纤维成群分布;有2种形态石细胞分别分布于根和茎中;得到了根和茎的薄层色谱图.结论:黄鳝藤根和茎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槲皮素是区分根与茎的特征性成分.

    作者:严寒静;李艺骅;张宏意;何梦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地与种源对白术药材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地环境和种源对白术药材品质的影响,为白术药材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指标成分(白术内酯Ⅰ)含量比较和HPLC指纹图谱法结合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值、Pearson相关系数)与主成分分析(PCA),以苍术为对照,分析了不同产地栽培的白术药材和同地栽培的不同种源的白术药材.结果:浙江磐安产白术的白术内酯Ⅰ含量显著高于安徽毫州产,不同产地种源的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似度分析和PCA结果一致,全部样品聚成3类:浙江磐安栽培的所有种源的白术、安徽毫州栽培的白术、浙江磐安栽培的苍术;前二者的相似性更接近,而苍术与前二者的差异较大;引种到磐安栽培的外地种源白术与磐安本地白术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白术药材质量主要受产地环境的影响,种内遗传变异对整体化学相似性没有明显作用,但对白术内酯Ⅰ的含量仍有显著影响.在白术药材生产中要更加重视产地对白术药材品质的影响,尤其要避免白术与苍术的种源混淆.

    作者:杨舒婷;龚华栋;赵云鹏;陈斌龙;傅承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安徽5种野生菊属药用植物花序各组成部分显微特征研究

    目的:探明安徽5种野生菊属药用植物花序各组成部分显微特征的差异,并探索与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5种植物花序柄横切面进行切片观察;对总苞、舌状花和管状花表面毛茸进行比较研究;对花粉粒超微形态比较观察.结果:5种植物花序柄结构有显著差异,且与生态相关.外总苞片上非腺毛的形态差异显著;但总苞片从外层至内层,非腺毛形态逐渐趋于一致,花序各部分表面毛茸形态从外至内有趋同的现象.不同种间腺毛差异在大小上;每种内从总苞至舌状花、管状花腺毛逐渐增大,总苞外层至内层密度降低,而舌状花、管状花上的腺毛密度增加.花粉粒的超微形态显示紫花野菊与其他种有显著差异;菊花脑与野菊间花粉粒形态有差异.结论:花序柄组织结构、外总苞片表面的非腺毛形态差异可以作为菊属植物花序鉴别的重要依据;支持菊花脑独立成种的分类方式.

    作者:杨俊;镇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清肺抑火丸中黄芩苷、栀子苷、芒果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清肺抑火丸中黄芩苷、栀子苷、芒果苷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67 cm×75 μm ID,有效长度60 cm;以5 mmol/L硼砂溶液+30%乙醇(pH9.28)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6 kV;重力进样10s(高度15 cm);检测波长238 nm.结果:黄芩苷、栀子苷、芒果苷分别31.3 ~ 100.3μg/mL、18.2 ~ 118.3 μg/mL、10.2~38.3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99.2%、98.8%,RSD均小于1.3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清肺抑火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青;谭晓梅;李媛;王晓可;杨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养胃散对消炎痛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养胃散对消炎痛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养胃散治疗组、替普瑞酮组、模型组、养胃散预防组、正常对照组.用消炎痛损伤胃黏膜,再给予养胃散治疗消炎痛伤所致的黏膜损伤,用替普瑞酮为阳性对照.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肉眼观察:各组胃黏膜均没有形成溃疡,但有数量不等的针尖样黏膜糜烂;治疗组、替普瑞酮组、预防组间糜烂灶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替普瑞酮组、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病理切片观察:治疗组、替普瑞酮组、预防组不论在胃黏膜层的炎性反应方面,还是在表层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均显著优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未见异常表现.结论:养胃散能有效减轻消炎痛引发的胃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作者:周兰;谢子英;赵亚刚;黄定鹏;马艳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海绵Phakellia fus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目的:研究海绵Phakellia fusca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棕榈酸(2)、α-十八碳烷醇甘油醚(3)、α-十六碳烷醇甘油醚(4)、(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5)、胸腺嘧啶(6)、环(L-酪-L-脯)二肽(7)、苯乙酰胺(8)、尿嘧啶(9)、对羟基苯甲酰胺(10).结论: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该种海绵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舟;唐丽丹;廖小建;徐石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CP-MS法测定广升麻中18种元素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广升麻药材中铍、铝、铬、锰、镍、铜、砷、硒、钼、银、镉、锡、锑、钡、镝、汞、铊和铅18种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18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18种元素校正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痕量分析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广升麻药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肖浩;严小红;江英桥;侯惠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柏膏防治粉碎性Colles骨折手法整复术后早期手部肿胀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双柏膏外敷防治粉碎性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早期手部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粉碎性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应用双柏膏外敷患肢手部8小时,持续7天.肿胀疗效评定:分别于骨折复位固定后的前7天按局部肿胀分级标准进行评级.结果:复位后第1、2天两组患手肿胀无差异,第3天至第7天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手部肿胀程度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未见有皮肤过敏者.结论:双柏膏有助于防治粉碎性Colles骨折后早期患手肿胀,不影响骨折固定效果,有利于手指关节的功能早期锻炼.

    作者:陈民;高彦平;王寰;李腾辉;李嘉;刘向前;黄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