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清肺抑火丸中黄芩苷、栀子苷、芒果苷的含量

林青;谭晓梅;李媛;王晓可;杨威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法, 清肺抑火丸, 黄芩苷, 栀子苷, 芒果苷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清肺抑火丸中黄芩苷、栀子苷、芒果苷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67 cm×75 μm ID,有效长度60 cm;以5 mmol/L硼砂溶液+30%乙醇(pH9.28)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6 kV;重力进样10s(高度15 cm);检测波长238 nm.结果:黄芩苷、栀子苷、芒果苷分别31.3 ~ 100.3μg/mL、18.2 ~ 118.3 μg/mL、10.2~38.3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99.2%、98.8%,RSD均小于1.3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清肺抑火丸的质量控制.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新的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目的:针对“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不同批次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沉香样品中共检测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有36个化学成分是前人没有报道的;三批沉香样品化学成分构成略有差异,但都以倍半萜、芳香族类成分为主,且都含有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并随着结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有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对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说明新方法所结沉香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产生相对含量较高的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

    作者:赵艳艳;房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海绵Phakellia fus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目的:研究海绵Phakellia fusca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棕榈酸(2)、α-十八碳烷醇甘油醚(3)、α-十六碳烷醇甘油醚(4)、(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5)、胸腺嘧啶(6)、环(L-酪-L-脯)二肽(7)、苯乙酰胺(8)、尿嘧啶(9)、对羟基苯甲酰胺(10).结论: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该种海绵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舟;唐丽丹;廖小建;徐石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牵张引发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APK信号通路和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牵张引发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APK信号通路和炎性介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卵磷脂和PVP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填充全氟丙烷,通过自组装技术形成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分离纯化原代大鼠AT-Ⅱ细胞,应用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观察AT-Ⅱ细胞在20%机械牵张应力的4、8、16、24、48 h刺激作用下,p-P38/P38、p-ERK/ERK、p-JNK/JNK蛋白表达和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进一步将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加入AT-Ⅱ细胞对VILI进行干预,并检测干预效果.结果:牵张刺激后,AT-Ⅱ细胞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在4~16h范围内表达水平持续升高,但p38、ERK、JNK蛋白表达无变化;AT-Ⅱ细胞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在8h内均无变化,而在随后16h的牵张刺激逐渐显著升高.在VILI刺激下,加人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进行干预,均可以不同程度下调p-P38、p-ERK、p-JNK蛋白表达和抑制TNF-α、IL-1β、IL-6的释放水平.结论: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所致肺损伤(VIL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来调节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作者:江永南;莫红缨;任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柏膏防治粉碎性Colles骨折手法整复术后早期手部肿胀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双柏膏外敷防治粉碎性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早期手部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粉碎性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应用双柏膏外敷患肢手部8小时,持续7天.肿胀疗效评定:分别于骨折复位固定后的前7天按局部肿胀分级标准进行评级.结果:复位后第1、2天两组患手肿胀无差异,第3天至第7天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手部肿胀程度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未见有皮肤过敏者.结论:双柏膏有助于防治粉碎性Colles骨折后早期患手肿胀,不影响骨折固定效果,有利于手指关节的功能早期锻炼.

    作者:陈民;高彦平;王寰;李腾辉;李嘉;刘向前;黄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川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川乌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对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进行考察,优选出佳的提取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总生物碱的提取率由大到小分别为:缓冲盐提取法>酸水提取法>乙酸乙酯-异丙醇提取法>乙醚-三氯甲烷提取法,不同产地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在6.4331 ~9.5 013 mg/g之间.结论:川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具有一定地域性,缓冲盐提取法提取其总生物碱效果佳.

    作者:区炳雄;邓广海;罗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药菟丝草的生药鉴别

    目的:对维药菟丝草进行生药鉴别,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进行药材性状、组织切片、粉末制片及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发现菟丝草粉末鉴别中非腺毛众多,花粉粒散在,呈球形,萌发孔3个;纤维束呈梭形或条形,木化;茎横切面类圆形,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皮层较宽,细胞大而疏松,韧皮部较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宽广,髓部可见;TLC鉴别特征明显.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菟丝草真伪鉴别及制订药材标准的参考依据.

    作者:毛艳;顾政一;王桂玲;贺金华;杨伟俊;何江;徐磊;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鳝藤的生药鉴定

    目的:对黄鳝藤药材(根和茎)进行生药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黄鳝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方法对黄鳝藤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结果:黄鳝藤根的横切面呈偏心型,次生韧皮部纤维成群分布;有2种形态石细胞分别分布于根和茎中;得到了根和茎的薄层色谱图.结论:黄鳝藤根和茎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槲皮素是区分根与茎的特征性成分.

    作者:严寒静;李艺骅;张宏意;何梦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设立汉防己甲素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设10、20、30、40、50、60 μmol/L汉防己甲素6个浓度,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Survivin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汉防己甲素能诱导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凋亡,且其诱导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汉防己甲素浓度的增加,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下调(P<0.01),而Caspase-3的表达随其浓度的增加逐渐上调(P<0.05或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有关.

    作者:伍义文;童健;张福伟;廖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安徽5种野生菊属药用植物花序各组成部分显微特征研究

    目的:探明安徽5种野生菊属药用植物花序各组成部分显微特征的差异,并探索与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5种植物花序柄横切面进行切片观察;对总苞、舌状花和管状花表面毛茸进行比较研究;对花粉粒超微形态比较观察.结果:5种植物花序柄结构有显著差异,且与生态相关.外总苞片上非腺毛的形态差异显著;但总苞片从外层至内层,非腺毛形态逐渐趋于一致,花序各部分表面毛茸形态从外至内有趋同的现象.不同种间腺毛差异在大小上;每种内从总苞至舌状花、管状花腺毛逐渐增大,总苞外层至内层密度降低,而舌状花、管状花上的腺毛密度增加.花粉粒的超微形态显示紫花野菊与其他种有显著差异;菊花脑与野菊间花粉粒形态有差异.结论:花序柄组织结构、外总苞片表面的非腺毛形态差异可以作为菊属植物花序鉴别的重要依据;支持菊花脑独立成种的分类方式.

    作者:杨俊;镇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黄汤”对艾滋病患者CD45RA阳性淋巴细胞及CD95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三黄汤”对艾滋病患者CD45RA阳性淋巴细胞及CD95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3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5 RA+淋巴细胞数、CD95+淋巴细胞数/CD45RA+淋巴细胞数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45 RA+淋巴细胞计数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95+/CD45RA+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在第9个月末和第12个月末时,治疗组CD45RA+淋巴细胞数升高程度、CD95+/CD45RA+百分比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黄汤”能够通过增加CD45RA+淋巴细胞及降低CD95+/CD45RA+百分比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洪仲思;陈奕伸;杨璋斌;张坤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补肺益肾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烟雾和脂多糖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肺益肾方药治疗COPD分子机理和组方规律.方法:肺泡上皮细胞A549、气道上皮细胞H292、单核巨噬细胞THP-1等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20%空白大鼠血清)、模型组(20%空白大鼠血清,75 pg/mL及5% CSE刺激)及全方、拆方组[益气组(1)、益肺肾组(2)、活血组(3)、化痰组(4)、益气+益肺肾组(5)、益气+活血组(6)、益气+化痰组(7)、益气+益肺肾+活血组(8)、益气+益肺肾+化痰组(9)、益气+活血+化痰组(10)、全方组(11)];20%大鼠含药血清.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应用网络工具分析细胞因子的转录因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HP-1细胞分泌MMP-9和GM-CSF、TGF-β增多,分泌TNF-α、PPAP2B、IL-3、SOD减少.A549细胞分泌TIMP-1增多,分泌MMP-9和TNF-α、TGF-β、IL-3减少.H292细胞分泌TNF-α、MMP-9和GM-CSF、CD36、TIMP-1增多,IL-8分泌减少.与模型组比较,THP-1细胞3、6、10、11方组THP-1分泌GM-CSF减少;10和11方组分泌TGF-β减少;9和5方组分泌MMP-9减少,1、2、3、4、7、8、10、11方组分泌增加;1、2、3、4、6、8、9方组分泌TNF-α增加,11方组分泌TNF-α减少;除2方组外,其他各用药组分泌IL-3显著增加;2、4、5、8、9、11方组分泌SOD增加;1、2、3、4、5、6、7方组分泌PPAP2B增加,11方分泌减少.A549细胞1、2、3、4、5方组分泌TIMP-1增加,11方组分泌TIMP-1减少;除1、4方组外其他用药分泌MMP-9升高;除11方减少外,其他药物组分泌TGF-β升高;除8方组外,其他用药组分泌TNF-α增加;1、2、4、5、11和3方组分泌IL-3增加.H292细胞5、6、7和2方组H292细胞分泌GM-CSF减少;1、2、4、6、7、8、9、10方组分泌TNF-α减少;4、8、7、9方组分泌MMP-9减少;所有用药组分泌TIMP-1无明显改变.结论:补肺益肾方及其拆方对CSE和LPS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不同靶细胞和靶因子有所不同.其中活血方侧重于调节炎症因子,益肺肾方侧重于脂质代谢和氧化调节,全方调节蛋白酶相关因子分泌作用为广泛,化痰、活血、益肺肾方次之.

    作者:吴耀松;陈玉龙;李建生;刘学芳;郝丽丽;田燕歌;李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甘肃栽培当归性状个体差异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甘肃栽培当归外观性状差异,探讨与其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测量22组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性状指标,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阿魏酸、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产地与性状指标,以及性状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其中有9组性状指标间达到极显著相关,产地与除当归头长度外的其他指标达到极显著相关;浸出物、阿魏酸与产地、性状指标呈正相关,其中浸出物与性状指标均达到显著相关,阿魏酸仅与当归头长度显著相关,而挥发油仅与产地显著相关,与性状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根重、侧根数在产地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4.1%和28.6%.结论:当归药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化学成分与性状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归种植需要考虑产地的选择.

    作者:刘香南;张明童;赵建邦;宋平顺;丁永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酒石酸长春瑞滨相关杂质分离与鉴定

    目的:对酒石酸长春瑞滨粗品中杂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得到粗品中所含杂质的单体,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酒石酸长春瑞滨粗品中3个未知杂质分离后,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4’-环氧长春瑞滨(1)、3’,4’-环氧-17-溴代长春瑞滨(2)、6’-N-甲基-17溴代长春瑞滨(3).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酒石酸长春瑞滨的杂质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建军;陈洪亮;黄广宇;李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地与种源对白术药材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地环境和种源对白术药材品质的影响,为白术药材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指标成分(白术内酯Ⅰ)含量比较和HPLC指纹图谱法结合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值、Pearson相关系数)与主成分分析(PCA),以苍术为对照,分析了不同产地栽培的白术药材和同地栽培的不同种源的白术药材.结果:浙江磐安产白术的白术内酯Ⅰ含量显著高于安徽毫州产,不同产地种源的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似度分析和PCA结果一致,全部样品聚成3类:浙江磐安栽培的所有种源的白术、安徽毫州栽培的白术、浙江磐安栽培的苍术;前二者的相似性更接近,而苍术与前二者的差异较大;引种到磐安栽培的外地种源白术与磐安本地白术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白术药材质量主要受产地环境的影响,种内遗传变异对整体化学相似性没有明显作用,但对白术内酯Ⅰ的含量仍有显著影响.在白术药材生产中要更加重视产地对白术药材品质的影响,尤其要避免白术与苍术的种源混淆.

    作者:杨舒婷;龚华栋;赵云鹏;陈斌龙;傅承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法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肾功能、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大剂量(55 mg/kg)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DN),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模型组、益气活血组(黄芪和丹参注射液给药组)、格列喹酮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于给药第6周尾静脉注射FITC-BSA,取各组大鼠的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量,血液测定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总胆固醇;取肾脏制成组织匀浆测定LPO、SOD、GSH-Px和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肾脏石蜡切片用于PAS、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肾组织中LPO和AGEs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GSH-Px和SOD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益气活血药对可显著降低DN大鼠24 h尿蛋白量(P<0.01),显著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可以降低DN大鼠肾组织中LPO和AGEs的含量(P<0.05),升高GSH-Px的活性(P<0.05).肾脏切片染色结果显示益气活血药对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脏肾小管的病变,并提高肾小管对FITC-BSA的重吸收能力.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黄苠丹参合用可以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的病变,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肾脏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有关.

    作者:尹娟娟;杨晔;王庆保;李云;尹登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PLC测定血脂灵片中8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脂灵片中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 mm ×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 nm.结果: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9.1% ~ 101.2%之间,RSD均小于2.2%.结论:该方法可更好的对血脂灵片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郑艳超;李先宽;米宝丽;蔡珊珊;张振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心清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小板聚集及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心清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小板聚集和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60只SHR随机分成模型组、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及脑心清高、中、低剂量组,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脑心清浸膏液、卡托普利片、阿司匹林(实验结束前7d给药)、蒸馏水.每2 w测量1次鼠尾动脉收缩压;3个月后,观察每组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腔径、IMT/腔径.结果:给药3个月后,与模型组比较,脑心清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SHR血压水平,显著延长凝血时间,并能抑制SHR左颈总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不同程度所降低PRA和AngⅡ水平.结论:脑心清能够改善SHR动脉重构,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同时兼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

    作者:吴玉玲;王严春;张锐;黄美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河源引种互叶白千层精油抗菌实验研究

    目的:对广东河源引种的互叶白干层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及抗菌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河源互叶白干层精油成分;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互叶白干层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的MIC和MBC值,以及对中和剂和影响因素研究,并采用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河源互叶白干层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对试验菌的MIC、MBC在0.39%~1.56%范围;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杀灭率均为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为100%;25%以上小牛血清、pH值改变以及温度改变对互叶白干层精油杀灭试验菌均无影响;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河源互叶白干层精油品质优良,对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

    作者:曹维;朱建梅;俞励平;文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C-MS分析毛大丁草挥发油成分

    目的:分析毛大丁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大丁草挥发油,并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大丁草挥发油中检出 22个色谱峰,鉴定了17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含量的86.18%.结论: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Neryl(s)-2-methylbutanoate(35.99%)、4-羟基-3-甲基苯乙酮(8.74%)、棕榈酸(7.48%)等.

    作者:罗兰;邓金梅;廖华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UPLC-TOF/MS的苍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苍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UPLC-TOF/MS分析方法.方法:运用UPLC-TOF/MS分析技术,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洗脱液不经紫外检测器直接导入质谱系统,采用ESI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扫描,采集两种模式下的UPLC-MS图谱,通过Masslynx V4.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色谱峰的提取和匹配,依据元素组成分析参数确定分子式.结果:从苍耳子的水提取物中确定了33个离子峰,通过对照品比对和元素组成分析检索,对其中11个离子峰进行化学成分的归属.同时对苍耳子各离子峰进行了药材部位归属,22个来源于苍耳子刺,31个来源于去刺苍耳子,其中20个为共有的离子峰.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PLC-MS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同时对苍耳子中的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材部位归属,明确其来源,为苍耳子中的有毒化学成分以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树民;曹敏;武斌;卢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