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张丽宏;王晓晓;杨雯;金玉青;吕光华
目的:探明安徽5种野生菊属药用植物花序各组成部分显微特征的差异,并探索与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5种植物花序柄横切面进行切片观察;对总苞、舌状花和管状花表面毛茸进行比较研究;对花粉粒超微形态比较观察.结果:5种植物花序柄结构有显著差异,且与生态相关.外总苞片上非腺毛的形态差异显著;但总苞片从外层至内层,非腺毛形态逐渐趋于一致,花序各部分表面毛茸形态从外至内有趋同的现象.不同种间腺毛差异在大小上;每种内从总苞至舌状花、管状花腺毛逐渐增大,总苞外层至内层密度降低,而舌状花、管状花上的腺毛密度增加.花粉粒的超微形态显示紫花野菊与其他种有显著差异;菊花脑与野菊间花粉粒形态有差异.结论:花序柄组织结构、外总苞片表面的非腺毛形态差异可以作为菊属植物花序鉴别的重要依据;支持菊花脑独立成种的分类方式.
作者:杨俊;镇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乙酸所致SD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病理瘢痕影响.方法:用乙酸建立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康复新液对模型大鼠胃组织中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酶(HAase)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液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溃疡指数、胃组织GH及Hyp水平(P<0.01或P<0.001).结论:康复新液能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瘢痕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的合成和表达,优化成纤维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苏金仁;陈瑾;黄秀深;沈永梅;谭瑾;增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补肺益肾方药治疗COPD分子机理和组方规律.方法:肺泡上皮细胞A549、气道上皮细胞H292、单核巨噬细胞THP-1等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20%空白大鼠血清)、模型组(20%空白大鼠血清,75 pg/mL及5% CSE刺激)及全方、拆方组[益气组(1)、益肺肾组(2)、活血组(3)、化痰组(4)、益气+益肺肾组(5)、益气+活血组(6)、益气+化痰组(7)、益气+益肺肾+活血组(8)、益气+益肺肾+化痰组(9)、益气+活血+化痰组(10)、全方组(11)];20%大鼠含药血清.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应用网络工具分析细胞因子的转录因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HP-1细胞分泌MMP-9和GM-CSF、TGF-β增多,分泌TNF-α、PPAP2B、IL-3、SOD减少.A549细胞分泌TIMP-1增多,分泌MMP-9和TNF-α、TGF-β、IL-3减少.H292细胞分泌TNF-α、MMP-9和GM-CSF、CD36、TIMP-1增多,IL-8分泌减少.与模型组比较,THP-1细胞3、6、10、11方组THP-1分泌GM-CSF减少;10和11方组分泌TGF-β减少;9和5方组分泌MMP-9减少,1、2、3、4、7、8、10、11方组分泌增加;1、2、3、4、6、8、9方组分泌TNF-α增加,11方组分泌TNF-α减少;除2方组外,其他各用药组分泌IL-3显著增加;2、4、5、8、9、11方组分泌SOD增加;1、2、3、4、5、6、7方组分泌PPAP2B增加,11方分泌减少.A549细胞1、2、3、4、5方组分泌TIMP-1增加,11方组分泌TIMP-1减少;除1、4方组外其他用药分泌MMP-9升高;除11方减少外,其他药物组分泌TGF-β升高;除8方组外,其他用药组分泌TNF-α增加;1、2、4、5、11和3方组分泌IL-3增加.H292细胞5、6、7和2方组H292细胞分泌GM-CSF减少;1、2、4、6、7、8、9、10方组分泌TNF-α减少;4、8、7、9方组分泌MMP-9减少;所有用药组分泌TIMP-1无明显改变.结论:补肺益肾方及其拆方对CSE和LPS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不同靶细胞和靶因子有所不同.其中活血方侧重于调节炎症因子,益肺肾方侧重于脂质代谢和氧化调节,全方调节蛋白酶相关因子分泌作用为广泛,化痰、活血、益肺肾方次之.
作者:吴耀松;陈玉龙;李建生;刘学芳;郝丽丽;田燕歌;李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为重庆后山所产栀子的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对重庆后山栀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重庆后山栀子与中国药典所载栀子显微特征没有区别,仅在性状大小方面有一定差异.结论:建议新版中国药典对栀子性状大小的规定适当调整.
作者:陈绍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当归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等多种用途.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机体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其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造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抗辐射、抗肿瘤、镇痛、调节平滑肌以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人们日常生活保健、药品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李曦;张丽宏;王晓晓;杨雯;金玉青;吕光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毛大丁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大丁草挥发油,并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大丁草挥发油中检出 22个色谱峰,鉴定了17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含量的86.18%.结论: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Neryl(s)-2-methylbutanoate(35.99%)、4-羟基-3-甲基苯乙酮(8.74%)、棕榈酸(7.48%)等.
作者:罗兰;邓金梅;廖华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川乌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对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进行考察,优选出佳的提取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总生物碱的提取率由大到小分别为:缓冲盐提取法>酸水提取法>乙酸乙酯-异丙醇提取法>乙醚-三氯甲烷提取法,不同产地川乌总生物碱的含量在6.4331 ~9.5 013 mg/g之间.结论:川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具有一定地域性,缓冲盐提取法提取其总生物碱效果佳.
作者:区炳雄;邓广海;罗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建立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WELCHROM C18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10∶9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酸在0.01035~0.1035 mg/mL(r =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3%,RSD为1.27%(n=9);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范围为0.031~0.061 mg/mL.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可为进一步探究其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不同批号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有差异.
作者:曲彩红;孟小斌;罗宇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脂灵片中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 mm ×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 nm.结果: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9.1% ~ 101.2%之间,RSD均小于2.2%.结论:该方法可更好的对血脂灵片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郑艳超;李先宽;米宝丽;蔡珊珊;张振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分枝虫草菌丝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考察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碳氮比下分枝虫草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分枝虫草菌丝体生长的佳温度为25℃,初始pH为5.0 ~7.0,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佳氮源为酵母浸膏,佳碳氮比是24∶1.结论:通过本研究,得到分枝虫草菌丝体生长的佳条件,为分枝虫草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作者:林敏;林群英;宋斌;黄浩;李泰辉;沈亚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维药菟丝草进行生药鉴别,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进行药材性状、组织切片、粉末制片及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发现菟丝草粉末鉴别中非腺毛众多,花粉粒散在,呈球形,萌发孔3个;纤维束呈梭形或条形,木化;茎横切面类圆形,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皮层较宽,细胞大而疏松,韧皮部较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宽广,髓部可见;TLC鉴别特征明显.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菟丝草真伪鉴别及制订药材标准的参考依据.
作者:毛艳;顾政一;王桂玲;贺金华;杨伟俊;何江;徐磊;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药“三黄汤”对艾滋病患者CD45RA阳性淋巴细胞及CD95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3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5 RA+淋巴细胞数、CD95+淋巴细胞数/CD45RA+淋巴细胞数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45 RA+淋巴细胞计数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CD95+/CD45RA+分别较同组的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在第9个月末和第12个月末时,治疗组CD45RA+淋巴细胞数升高程度、CD95+/CD45RA+百分比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黄汤”能够通过增加CD45RA+淋巴细胞及降低CD95+/CD45RA+百分比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洪仲思;陈奕伸;杨璋斌;张坤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为选育优良何首乌种源及规范何首乌种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实地调查生境,田间定期观察和定株取样分析.结果:何首乌生长适应性强,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土壤肥沃的区域生长旺盛;随纬度降低,何首乌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延迟,地下部分持续获得营养的时间延长,低纬度地区种质的根冠比持续增加的时间较高纬度地区的长.结论:何首乌不同种质生物学特性因地域及生境的不同而表现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为各地因地制宜选育何首乌优良种源提供依据.
作者:刘红昌;罗春丽;李金玲;王华磊;赵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草决明对MRSA菌株的色素产生及毒力表达影响,寻找抑制毒力表达的基因靶标,探讨草决明的药理作用及MRSA菌株的毒力变化机制.方法:草决明采用水提和醇提法,用血浆凝同酶实验、光密度测定技术、抗过氧化氢实验观察草决明对不同组MRSA菌株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各毒力表达基因及调控基因变化.结果:12.5、3.125 μg/mL的草决明水提液和醇提液不影响MRSA菌的生长,草决明提取液降低了MRSA菌色素合成及血浆凝固酶表达,MRSA菌抗氧化能力降低;MRSA菌分别受水提液及醇提液处理后,溶血素活性出现分离现象;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抑制毒力表达的基因靶标为agr,但溶血素基因不受其调控.结论:草决明通过基因靶标agr降低了MRSA菌的部分毒素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红;刘强;娄强;卢峰;黄红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酒石酸长春瑞滨粗品中杂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得到粗品中所含杂质的单体,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酒石酸长春瑞滨粗品中3个未知杂质分离后,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4’-环氧长春瑞滨(1)、3’,4’-环氧-17-溴代长春瑞滨(2)、6’-N-甲基-17溴代长春瑞滨(3).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酒石酸长春瑞滨的杂质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建军;陈洪亮;黄广宇;李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元(1)、红车轴草素(2)、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3)、iriflogenin (4)、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阿魏酸(6)、N-trans-feruloylmethoxytyramine(7)、N-trans-feruloyltyramine(8)、豆甾醇(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卫;张晓霞;刘昌发;宋瑞丽;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入药水蛭及近缘物种的ITS基因片段,探讨其作为分子手段应用于种类鉴定,同时应用此分子标记来分析水蛭的亲缘关系,为研究其系统发育和完善分类系统提供参考.方法:对宽体金线蛭、尖细金线蛭、光润金线蛭、日本医蛭、菲牛蛭、湖北牛蛭、棒纹牛蛭、八目石蛭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应用软件分析ITS片段长度、(A+T)%含量、变异位点和进化关系.结果:得到总长度为948~981 bp的ITS序列片段,序列中G+C碱基比例较高,为56.0%~57.8%.整个ITS基因片段存在210个碱基变异位点和43个碱基插入/缺失,相对较为保守.石蛭科石蛭属八目石蛭与医蛭科牛蛭属棒纹牛蛭的分类地位较近,遗传距离为0.007;而黄蛭科的3个种与医蛭科的4个种在构建系统发育树时能明显地分为2大支.结论:ITS序列片段分析结果支持黄蛭科和医蛭科现在的分类地位,而八目石蛭与棒纹牛蛭似乎未达属间差异,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徐云玲;聂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肾功能、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大剂量(55 mg/kg)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DN),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模型组、益气活血组(黄芪和丹参注射液给药组)、格列喹酮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于给药第6周尾静脉注射FITC-BSA,取各组大鼠的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量,血液测定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总胆固醇;取肾脏制成组织匀浆测定LPO、SOD、GSH-Px和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肾脏石蜡切片用于PAS、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肾组织中LPO和AGEs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GSH-Px和SOD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益气活血药对可显著降低DN大鼠24 h尿蛋白量(P<0.01),显著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可以降低DN大鼠肾组织中LPO和AGEs的含量(P<0.05),升高GSH-Px的活性(P<0.05).肾脏切片染色结果显示益气活血药对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脏肾小管的病变,并提高肾小管对FITC-BSA的重吸收能力.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黄苠丹参合用可以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的病变,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肾脏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有关.
作者:尹娟娟;杨晔;王庆保;李云;尹登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扁担藤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扁担藤的显微特征明显,根有10余层木栓细胞,排列整齐,皮部薄壁细胞内含有众多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茎的皮层有黏液细胞散在.叶主脉有8个外韧型维管束.结论:以上特征可为壮药扁担藤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甄汉深;梁晓乐;丘琴;陈露;韦家福;蒋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黄鳝藤药材(根和茎)进行生药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黄鳝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方法对黄鳝藤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结果:黄鳝藤根的横切面呈偏心型,次生韧皮部纤维成群分布;有2种形态石细胞分别分布于根和茎中;得到了根和茎的薄层色谱图.结论:黄鳝藤根和茎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槲皮素是区分根与茎的特征性成分.
作者:严寒静;李艺骅;张宏意;何梦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