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排螺旋CT在显示耳部结构中的应用

孙强;李乐义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耳, 解剖结构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正常耳部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排CT对30例60耳(正常及部分异常)进行薄层扫描,并用Brilliance 2.0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成像(SSD)和仿真内窥镜成像术(CTVE).结果:运用MIP对听骨链可以清楚显示,对锤骨、砧骨、镫骨头及前后角可达到100%显示,镫骨底板部分显示.运用小密度投影(MinIP)可以清楚显示内耳骨速路及膜迷路,运用SSD-3D可以得到听骨链及内耳骨迷路的三维立体影像.利用MPR可在冠状面及斜矢状面重建显示面神经管的面神经乳突段,还可行任意曲面重建全程显示管内的面神经.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得到颞骨内清晰的解剖图像,可成为耳部疾病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护理管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影响

    护理管理者的角色可综合归纳为:领导者、联系者、计划者、冲突处理者、传达宣传者、护患代言人、资源调配者、协调者、教育者、变革者.提高管理者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笔者以10年的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回顾性探讨护理管理者的影响力,与同道商榷.

    作者:文海英;刘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血铅升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本县儿童的血铅水平、铅接触情况,以进一步防治儿童铅中毒.方法:对我院门诊工作中652例14岁以内儿童血铅筛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高血铅患儿76例.轻度铅中毒12例;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暴露危险因素,中毒程度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所有患儿于以祛除暴露危险因素.营养指导处理,3个月后复查,其血铅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儿童血铅中毒与铅暴露危险因素相关,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对血铅水平下降有益.

    作者:洪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重症脑干梗死

    急性脑干梗死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或致残的严重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发病后3~6h内的早期溶栓.目前颈内动脉系统的溶栓已在国内外临床部分应用,而锥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导致的脑干梗死由于存在失语和意识障碍,难于判断疗效,使溶栓危险性增大,故少见报告.

    作者:陈守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

    我们于2006年3月~2008年3月用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徐魁宏;何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便秘的辨证施护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一种常见病症.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种疾病导致的便秘一证进行辨证施护,现总结在文中.

    作者:王习春;田祚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梗塞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相关创伤性因素,在伤后早期做出颅脑外伤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判断.方法:回顾性统计近两年18例确诊为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和18例未发生脑梗塞的病例的创伤性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结果:脑疝、旋转伤、SAH和血糖水平与出现脑梗塞有关,而且均为正相关.结论:通过病人脑疝、旋转伤和SAH、血糖水平可以判断病人的出现继发性脑梗塞的可能性.

    作者:陈家玉;梁树立;曾啸雄;陈鹏;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120例肺非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外科治疗肺非小细胞癌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NSCLC外科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为P-TNM、患者的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和手术方式.结论:对临床上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肺癌进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

    作者:张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监测血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疗效的影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临床中多见,病死率、致残率高,而血糖异常会加重HIE脑损伤,而监测血糖并及时干预会提高其疗效.

    作者:白梅;黄雅铃;马红梅;祝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St-Hbe)、乙型肝炎病毒棱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桂华;刘迁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耐万告霉素肠球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eoccus,VRE)作为一种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倍受关注,近,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视系统(NNIS)已将其列为引起医院感染的第四大病原菌,尤其表现在引起尿路,血液,伤口的感染.医院内肠球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那些疾病危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作者:徐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78例

    近年来,笔者应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78例,疗效满意,本文对此进行了报告.

    作者:裴建锋;褚建中;刘怀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如何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1,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郭会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它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2002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了2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文就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守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农村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为探索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以推动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我们于2007年1月~2007年12月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对确诊的农村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农村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治疗组有效率和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操作性方便、易行、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费用低廉,有其他方法无法比较的优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于社区和在家庭中应用.

    作者:张学顺;于文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股骨头置换术后合并肺栓塞溶栓1例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痍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而其中血栓栓塞为肺栓塞中常见的类型,占绝大多数.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血栓形成,这其中外科手术常为主要诱因,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柳丹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科病人手术的护理

    根据心身医学的理论,人的健康和疾病是受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加强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很必要的,尤其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因此,对外科病人,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护理作用,促进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秦玉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颅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疾病大多病情重,变化快.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生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病人治疗恢复过程中,护理工作是及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完善的术前准备,引流管护理得当,有效预防颅内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沈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婴儿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本文旨在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疗效及制作用.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在社区治疗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监测治疗,社区跟踪治疗两组治疗方案,并找出合适糖Ⅱ型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社区居民的社区筛查,找出糖尿病患者新发病例,并发病时无任何并发症的糖尿病Ⅱ型患者,使其分别接受自我治疗,社区跟踪治疗,并对所有分组患者在半年.一年,两年,三年进行跟踪回访.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结论:2种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延缓并发症上均有疗效,但在可行性和并发症延缓上推荐社区跟踪治疗.

    作者:付肖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水20年防治氟中毒效果调查

    目的:为了观察我县改水防氟的效果,选择了改水后氟中毒重病区大吴家村的居民进行观察.方法: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调查,做详细记录.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改水后氟害明显减轻或症状消失.讨论:改水前与改水后病人症状、体征有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良好.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