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花素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

刘建新;刘勇;陈新林;赵建军;宋土生;钱亦华

关键词:灯盏花素, 学习记忆, 脑缺血, 乙酰胆碱转移酶
摘要: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腹腔注射灯盏花素(20、40 mg/kg),1次/天,持续2周,缺血对照组注射同体积10%葡萄糖注射液.其后,进行5天的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动物在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中均显现了较为严重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在定向航行实验中,灯盏花素组动物的平均潜伏期较缺血对照组明显缩短(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P<0.01)和灯盏花素组动物(P<0.01)比较,缺血对照组动物在非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Nissl组织化学染色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灯盏花素组动物缺血侧皮质神经元数量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动物明显增多(P<0.01).在海马CA区的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量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保护新皮质内的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对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GC-MS结合保留时间鉴定低极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微丸中50多种成分被分离,36种成分被鉴定.结论:通塞脉微丸的制备工艺是合理的,能较好地保留对脑中风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当归超临界萃取物.

    作者:李伟东;姚海峰;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肿节风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肿节风药材及清热消炎宁胶囊水提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Zorbax C18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和电喷雾质谱同时在线检测,全离子扫描模式扫描,对每一组分峰进行质谱分析.结果:通过质谱分析及文献对照,从肿节风药材图谱中共推断出26个峰的分子量;从清热消炎宁胶囊图谱中推断出16个峰的分子量,共鉴定出5个化合物.结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中药化学组分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体外免疫活性的初步评价

    目的:考察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体外免疫活性的差异,为虫草质量的生物评价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考察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虫草在0.36~11.52 mg/mL范围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无毒性,高浓度(>0.72 mg/mL)时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明显(P<0.05);免疫活性为:天然虫草>人工虫草,青海虫草>西藏虫草.结论:体外免疫活性评价方法可以初步区分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

    作者:周丹蕾;武彦舒;鄢丹;李宝才;任永申;赵艳玲;肖小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与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肉苁蓉种子的质量标准.方法:应用体式镜、显微数码拍摄分析系统及四唑染色法,对肉苁蓉种子形态、千粒重、饱满度、胚率和生活力等进行测定;结合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年份和来源的55份种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肉苁蓉种子形态指标与千粒重显著相关,而与生活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种子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形态指标而主要由生活力和饱满度决定.结论:种子生活力、饱满度和千粒重是评价肉苁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主要指标应用于肉苁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作者:徐荣;周峰;陈君;于晶;陈士林;刘同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木鳖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通过对木鳖子历代炮制方法的系统研究证实,木鳖子的炮制始于唐代,方法包括净制、炒制、辅料制及制霜等.木鳖子有毒,内服多用炮制品.

    作者:林慧彬;安芸;路俊仙;戴雪梅;林建强;林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勒泰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菊科阿勒泰橐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扇豆醇(1)、齐墩果酸(2)、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3)、过氧化麦角甾醇(4)、stigmasta-7-en-ol(5)、11-hydroxy-10,11-dihydro-euparin(6)、5-hydroxybenzofuran-2(3H)-one(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的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张朝凤;王琼;张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五指毛桃镇咳及平喘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五指毛桃镇咳及平喘的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浓氨水引咳法、豚鼠枸橼酸引咳法、豚鼠组胺-乙酰胆碱超声雾化法、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痉挛法及豚鼠过敏性休克法观察五指毛桃的镇咳平喘作用.结果:五指毛桃能明显减少氨水引发小鼠及枸橼酸引发豚鼠咳嗽反应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哮喘,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拮抗作用,并具有抗豚鼠过敏性休克的作用.结论:五指毛桃具有良好的镇咳及平喘作用.

    作者:周添浓;唐立海;黄诗冲;刘丹丹;王艳;刘亮锋;赖平;叶木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外洗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外洗(骨十方)外敷(石膏软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结果:总有效率96.67%.提示:本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消炎镇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作者:黄崇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半枝莲提取物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e extracts,ESB)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低剂量DEN间断给药诱发大鼠肝癌模型.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SB高、低剂量组,每组15只.实验16 周后停止给药,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肝/体质量比,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的改变,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ST、TBIL、ALP、γ-GT、AFU均显著升高(P<0.05),ESB治疗可以减轻肝脏损害.与肝癌模型组比较,ESB各剂量组血清各项肝功指标水平显著下降.病理组织学显示,ESB各剂量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较肝癌模型组明显减少,且癌细胞分化程度高.结论:ESB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纪宗正;刘小旭;康华峰;刁岩;马小斌;刘蕾;任宏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术糖复合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白术糖复合物提取纯化方法.方法:水提法提取白术糖复合物,中性氧化铝、树脂吸附法进行精制纯化,考察不同方法的除杂效果,确定工艺参数;盐酸紫外分光光度法、蒸发光散射法检测提取物中的糖含量.结果:白术提取液经中性氧化铝精制后糖复合物得率与纯度分别为23%~25.5%和56%~60%;根据D900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AB-8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脱色曲线,它们对白术提取液色素杂质的交换能力大小为D900>AB-8>D201;D900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精制白术糖复合物得率为17%以上,盐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糖纯度在76%以上.结论:水提后D900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精制白术糖复合物效果较好,糖定量分析以盐酸紫外分光光度法较为理想.

    作者:石忠峰;李茹柳;陈蔚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次数>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佳工艺为:用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可为充分利用秦艽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兴旺;牛迎风;陶燕铎;邵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的研究

    目的:探索铁皮石斛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考察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4个因素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综合确定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1∶ 30的料液比,50℃超声水浴,45 kHz超声频率,提取1.5 h,在此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为15.3%,结论:超声提取法的多糖得率大于常规水提法,更加高效.

    作者:叶余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正交设计优选川木香纸煨工艺

    目的:优选川木香纸煨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含量和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烃内酯的总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川木香的纸煨工艺进行研究.结果:佳纸煨工艺条件是将药材加适量的水浸泡,闷润6 h后切成10 cm左右的薄片,干燥,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120℃条件下煨制2 h.结论:该纸煨工艺稳定可控,可为川木香纸煨品的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胡慧玲;王战国;付超美;贾东艳;何瑶;瞿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麦芽、稻芽与谷芽的生药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麦芽、稻芽与谷芽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3种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3种药材粉末显微特征有显著的区别,红外图谱基本一致.结论:本实验为3种药材建立了便捷、有效的鉴别依据.

    作者:王桂香;刘惠娟;李萍;叶晓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晋陕豫三省葛根资源调查

    目的: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葛根生长、分布情况及资源蕴藏量,分析葛根资源在当地的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可持续利用葛根资源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本次调查以查阅文献入手,了解葛根资源大致分布,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现场调查收集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结果与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三省的葛根资源分布广泛,尚未完全开发利用,其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利用.

    作者:余智奎;南博;刘春生;崔浩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处方中常用中药材剂量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一定量的中药处方,将这些中药处方中常用的50种中药材的剂量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剂量相比较看是否相符,分析临床用药的灵活性,提高中药材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查阅处方1000张,统计出常用的50种中药材并进行分析,包括出现频率的高低以及用量的多少,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进行比较,看是否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剂量范围符合.结果:在处方中出现频率前50位中有大量中药材存在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不符合的情况,普遍偏高.结论:中国药典的规定对很多基层医院或诊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具有实际的约束意义,并不完全适合临床使用,有待完善.

    作者:郑倩仪;叶远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栌复方胶囊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黄栌复方胶囊的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探讨该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观察黄栌胶囊的镇痛作用,并观察其对冰水-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性、血小板黏附性、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影响.结果:黄栌复方胶囊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栌复方胶囊0.05、0.1、0.4 g/kg对小鼠的30 min内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冰水-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结果表明,黄栌复方胶囊0.1g/kg在200、100 mPa/s时,可降低全血粘度(P<0.05);黄栌复方胶囊0.1、0.2 g/kg及阿司匹林组0.05 g/kg,可显著性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栓指数(P<0.05或P<0.01 );黄栌复方胶囊0.1 g/kg组可显著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延长PT、TT和KPTT(P<0.05或P<0.01).结论:黄栌复方胶囊具有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其作用程度与阿司匹林相当.

    作者:崔恩贤;龙丽辉;张公奇;曹永孝;解恩义;郭增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炮制对女贞子中特女贞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炮制对女贞子中特女贞苷含量的影响,探讨女贞子酒制过程中特女贞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生品和不同炖制时间酒炖品中特女贞苷的含量.结果:6种酒炖品中特女贞苷含量较生品降低了4.76%~60.71%;且随着炖制时间的延长,炮制品中特女贞苷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女贞子饮片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学兰;侯杰;李慧芬;唐超;郭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脂酶的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贞术调脂方(FTZ)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脂酶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TZ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非诺贝特组.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mL/kg),给药组给予脂肪乳剂灌胃4h后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观察动物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肝脂酶(HL)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HL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HL蛋白含量.结果:大鼠灌胃高脂乳剂8 w后,模型组大鼠TC、TG、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不同剂量FTZ组的TC、TG、LDL-C均低于模型组,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模型组大鼠HL的mRNA表达、蛋白量及其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正常;FTZ能使高脂饮食引起的HL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酶活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TZ对HL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均有调节作用,HL是FTZ调节血脂的重要作用靶点.这可能是其调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姣;贝伟剑;唐春萍;胡因铭;陈芳超;黄国彪;罗朵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研究

    目的: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树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佳洗脱剂浓度,利用均匀设计对富集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用液相色谱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定性分析.结果:D101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选择70%乙醇为洗脱剂,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优选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1.0 BV/h、洗脱流速2.0 BV/h、上样浓度7.88 mg/mL、洗脱剂用量2.0 BV和pH值4.8,其收率达到90.18%,纯度54.37%;以总黄酮纯度为指标,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1.0 BV/h、洗脱流速2.0 BV/h、上样浓度2.0 mg/mL、洗脱剂用量2.8 BV和pH值7.8,其纯度为61.77%,收率80.25%.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处理前后布渣叶总黄酮主成分相同.结论:D101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工艺能有效地对布渣叶总黄酮进行富集.

    作者:李坤平;潘天玲;高崇凯;李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