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添浓;唐立海;黄诗冲;刘丹丹;王艳;刘亮锋;赖平;叶木荣
目的:调查一定量的中药处方,将这些中药处方中常用的50种中药材的剂量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剂量相比较看是否相符,分析临床用药的灵活性,提高中药材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查阅处方1000张,统计出常用的50种中药材并进行分析,包括出现频率的高低以及用量的多少,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进行比较,看是否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剂量范围符合.结果:在处方中出现频率前50位中有大量中药材存在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不符合的情况,普遍偏高.结论:中国药典的规定对很多基层医院或诊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具有实际的约束意义,并不完全适合临床使用,有待完善.
作者:郑倩仪;叶远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肿节风药材及清热消炎宁胶囊水提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Zorbax C18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和电喷雾质谱同时在线检测,全离子扫描模式扫描,对每一组分峰进行质谱分析.结果:通过质谱分析及文献对照,从肿节风药材图谱中共推断出26个峰的分子量;从清热消炎宁胶囊图谱中推断出16个峰的分子量,共鉴定出5个化合物.结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中药化学组分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竹沥水提取的佳工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沥水提取液中总酚含量,比色法测定总氨基酸含量,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其为评价指标,对浸泡平衡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优选.结果:浸泡时间为60 min,加水量为7倍,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次数为2次的工艺为佳工艺条件.结论:所用方法比醇提取成本降低,安全系数高,水提法适合竹沥的提取制备.
作者:李红;刘党生;蒋晓煌;蒋孟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次数>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佳工艺为:用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可为充分利用秦艽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兴旺;牛迎风;陶燕铎;邵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为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归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平皿培养法和悬滴法测定温度、光照、营养和pH值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该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限分别为5~30℃(适15~25℃)、5~30℃(适20℃)和5~25℃(适15℃);连续光照有利于此菌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此菌在75%以上相对湿度中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好;菌丝生长期需pH 4.0~10.0,孢子萌发pH 4.51~9.19,两者适pH均为5.5,产孢pH 4.5~7.5,以pH 6.0产孢量大;当归叶片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则有抑制作用.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速度均缓慢,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作者:王艳;陈秀蓉;王引权;陈红刚;杜弢;李应东;晋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几个木瓜类药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木瓜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个木瓜类药材样品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皱皮木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均以有机酸为主,光皮木瓜以有机酸和酸酐为主,且有机酸含量明显低于皱皮木瓜.宣木瓜中有机酸种类与资丘木瓜及川木瓜不同:宣木瓜中有机酸以十五酸和十六酸为主,川木瓜以苯甲酸和十六酸为主,资丘木瓜以十六酸为主.宣木瓜与山东食用木瓜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不同种质的木瓜类药材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张玲;徐国兵;彭华胜;谢晓梅;孙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4种含重金属矿物中成药中酸可溶性重金属和总重金属的含量.方法:采用人工胃液对制剂进行样品前处理,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含重金属矿物中成药中酸可溶性重金属和总重金属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酸可溶性重金属含量限度可作为含重金属矿物中成药的质控指标之一.
作者:王筱寅;罗江燕;张蓓;吴巧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对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GC-MS结合保留时间鉴定低极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微丸中50多种成分被分离,36种成分被鉴定.结论:通塞脉微丸的制备工艺是合理的,能较好地保留对脑中风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当归超临界萃取物.
作者:李伟东;姚海峰;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退热止痛散活性部位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在已提取分离出退热止痛散的活性部位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药效评价.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测定痛阈和扭体抑制率;解热实验采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记录大鼠体温变化△T.结果: 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P<0.01),扭体抑制率阳性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4.89%、63.91%、61.80%和48.81%,解热实验各提取物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体温(P<0.01).结论:退热止痛散的活性部位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
作者:冯丽娟;周本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光照、高温条件下对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其保质期,为制剂临床应用和贮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HPLC法对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光照、温度对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在光照(4000Lx)下30 d内,丹酚酸B含量无变化;采用高温加速实验法预测制剂有效期为1.67 y.结论: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对光照稳定,加速实验预测有效期为1.67 y.
作者:刘东文;蔡丽云;李子鸿;李怀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给50只小鼠接种S180肉瘤细胞后,随机分成5个组,即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500、200、100 mg/kg;阳性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另取10只小鼠作空白对照,每日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8 d后,观察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称量小鼠免疫器官的质量,再用比色法测定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37%、40.81%及36.52%;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可以明显提高S180肉瘤小鼠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姚大雷;姜丽君;周薇;徐铁;贲亮;李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对木鳖子历代炮制方法的系统研究证实,木鳖子的炮制始于唐代,方法包括净制、炒制、辅料制及制霜等.木鳖子有毒,内服多用炮制品.
作者:林慧彬;安芸;路俊仙;戴雪梅;林建强;林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CⅡ)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滑膜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限制性胃蛋白酶降解法提取乌梢蛇CⅡ,SDS-PAGE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鉴定;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足垫皮下注射诱导AA大鼠模型;收集滑膜细胞上清液,L929细胞毒性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TNF-α生物活性,MTT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β生物活性;ELISA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提取的CⅡ分子量约为118kD~120 kD,紫外光谱吸收仪测定提取的CⅡ吸收峰为230nm,均与标准的牛鼻中隔CⅡ相符;乌梢蛇CⅡ各剂量组体外对滑膜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没有直接作用;乌梢蛇CⅡ中剂量组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共培体系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P<0.01),乌梢蛇CⅡ低、高剂量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PP)共培体系上清液IL-1β活性(P<0.05);灌服乌梢蛇CⅡ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活性下降(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活性下降(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乌梢蛇CⅡ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抑制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滑膜上清液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中剂量能显著升高滑膜上清液TGF-β(P<0.01);结论:乌梢蛇CⅡ体外对滑膜细胞炎症因子无直接作用,灌服乌梢蛇CⅡ可以抑制滑膜细胞炎症因子的水平和活性.
作者:庞捷;李娟;吴湘慧;吴贺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中药麦芽、稻芽与谷芽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3种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3种药材粉末显微特征有显著的区别,红外图谱基本一致.结论:本实验为3种药材建立了便捷、有效的鉴别依据.
作者:王桂香;刘惠娟;李萍;叶晓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热毒清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效果.方法:采用MTT法及细胞病变抑制实验,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测定热毒清口服液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9182.4 mg/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59.8 mg/L,治疗指数(TI)为16.4.结论:热毒清口服液在体外实验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黄升海;冯晓亮;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按特征成分簇定量的方法.方法:运用总量统计矩原理及中药特征成分簇特性与朗伯-比尔定律的关系,建立了中药特征成分簇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以大黄为模型药物,采用HPLC法,系统的适应性条件:色谱柱为Alltech Apollo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醋酸水溶液由5∶ 95变为95∶ 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温度:4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根据中药特征成分簇特性,大黄指纹图谱可以划分为14个特征成分簇,其谱量学线性回归方程为:CT=10.543-2.13×10-7AUCT1-4.16×10-7 AUCT2-8.06×10-7AUCT3-4.98×10-6AUCT4+1.30×10-6AUCT5+3.10×10-9AUCT6+1.91×10-6AUCT7-3.08×10-7AUCT8+3.98×10-6AUCT9+9.77×10-7AUCT10+5.57×10-6AUCT11-3.00×10-6AUCT12+4.51×10-6AUCT13+6.98×10-6AUCT14(R2=1.000).结论:中药指纹图谱可按特征成分簇分段,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中药定量分析,构建中药谱量学数学模型.
作者:聂志姣;贺福元;罗杰英;江欢英;李启泉;黄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华南忍冬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可分析位点.结果:10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00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7.00%.经POPGENE分析发现,华南忍冬居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64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022,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Gst=0.3839);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04,P=96.80%),表明地理隔离效应是导致居群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根据遗传距离(POPGENE软件)和遗传相似系数(NTSYS-pc软件)的UPGMA聚类分析,罗浮山居群(LFS)和新兴居群(XX)先聚在一起,再与南宁居群(NN)聚成一类,而徐闻居群(XW)和海口居群(HK)聚成另一类.结论:基于华南忍冬的物种保护与资源利用,建议加强现有自然居群的就地保护,促进居群的自然更新;建立种质资源库,从中选育优良品系用于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作者:莫爱琼;耿世磊;张寿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为人血草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茎横切面中,皮层中部细胞壁增厚,木化,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状;叶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粉末中特异薄壁细胞表面有斜向交错网状纹理;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人血草药材的鉴别依据.
作者:朱海涛;陈吉炎;陈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黄连药材提取物及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组织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结果:两种提取物以等剂量灌胃后,相同时间点在组织中,大鼠体内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大于黄连药材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结论:在小肠、大肠、胃、肝、肺、脾、睾丸、心、肾、子宫、胰组织中都能检测到小檗碱,特别是胃肠道系统中的组织浓度较高,表明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作者:焉巧娜;张朔;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金钗石斛样品中的多糖含量,为金钗石斛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葡萄糖作标准品,应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各产地金钗石斛中的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金钗石斛多糖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贵州习水样品的多糖含量高,海南东方霸王岭样品的多糖含量低.结论:各地区生长环境对金钗石斛多糖的积累可能有一定影响.苯酚-硫酸比色法可以用来测定金钗石斛中多糖的含量.
作者:王燕燕;徐红;施松善;王利思;王峥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