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木瓜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比较

张玲;徐国兵;彭华胜;谢晓梅;孙爱萍

关键词:木瓜类药材, 挥发油, GC-MS
摘要:目的:通过对几个木瓜类药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木瓜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个木瓜类药材样品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皱皮木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均以有机酸为主,光皮木瓜以有机酸和酸酐为主,且有机酸含量明显低于皱皮木瓜.宣木瓜中有机酸种类与资丘木瓜及川木瓜不同:宣木瓜中有机酸以十五酸和十六酸为主,川木瓜以苯甲酸和十六酸为主,资丘木瓜以十六酸为主.宣木瓜与山东食用木瓜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不同种质的木瓜类药材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百蕊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目的:研究百蕊草抗炎有效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PLC-DAD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并结合1H-NMR、13C-NMR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紫云英苷(Ⅰ)、芸香苷(Ⅱ)、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Ⅲ)、5-甲基山奈酚(Ⅳ)、芹菜素-5-O-葡萄糖-鼠李糖苷(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洋;Zahida Parveen;邓玉林;张经华;戴荣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岭南医学及其医案整理概况

    岭南医学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岭南医学的一般情况以及近年来对岭南医案搜集整理的研究进展,为岭南医案的进一步挖掘整理提供有用的参考,期待岭南医案的整理研究工作能够提升其影响力并为当代中医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黄张杰;施旭光;徐愈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的研究

    目的:探索铁皮石斛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考察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4个因素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综合确定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1∶ 30的料液比,50℃超声水浴,45 kHz超声频率,提取1.5 h,在此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为15.3%,结论:超声提取法的多糖得率大于常规水提法,更加高效.

    作者:叶余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腹腔注射灯盏花素(20、40 mg/kg),1次/天,持续2周,缺血对照组注射同体积10%葡萄糖注射液.其后,进行5天的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动物在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中均显现了较为严重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在定向航行实验中,灯盏花素组动物的平均潜伏期较缺血对照组明显缩短(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P<0.01)和灯盏花素组动物(P<0.01)比较,缺血对照组动物在非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Nissl组织化学染色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灯盏花素组动物缺血侧皮质神经元数量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动物明显增多(P<0.01).在海马CA区的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量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保护新皮质内的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建新;刘勇;陈新林;赵建军;宋土生;钱亦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样品预处理即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文献,以及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的相关资料,针对天然产物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理清了亚临界水萃取与加速溶剂萃取的联系,介绍了影响亚临界水萃取的因素及其在天然产物领域的应用.结论: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一项简单、快速、环境友好、高效率、重复性能好的萃取技术,可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的分析前处理,更是一种有希望开发成工业化的现代中药绿色提取技术.

    作者:陈赟;李建明;章丽娟;钱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研究

    目的: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树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佳洗脱剂浓度,利用均匀设计对富集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用液相色谱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定性分析.结果:D101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选择70%乙醇为洗脱剂,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优选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1.0 BV/h、洗脱流速2.0 BV/h、上样浓度7.88 mg/mL、洗脱剂用量2.0 BV和pH值4.8,其收率达到90.18%,纯度54.37%;以总黄酮纯度为指标,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1.0 BV/h、洗脱流速2.0 BV/h、上样浓度2.0 mg/mL、洗脱剂用量2.8 BV和pH值7.8,其纯度为61.77%,收率80.25%.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处理前后布渣叶总黄酮主成分相同.结论:D101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工艺能有效地对布渣叶总黄酮进行富集.

    作者:李坤平;潘天玲;高崇凯;李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麦芽、稻芽与谷芽的生药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麦芽、稻芽与谷芽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3种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3种药材粉末显微特征有显著的区别,红外图谱基本一致.结论:本实验为3种药材建立了便捷、有效的鉴别依据.

    作者:王桂香;刘惠娟;李萍;叶晓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连及其与肉桂药对配伍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药材提取物及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组织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结果:两种提取物以等剂量灌胃后,相同时间点在组织中,大鼠体内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大于黄连药材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结论:在小肠、大肠、胃、肝、肺、脾、睾丸、心、肾、子宫、胰组织中都能检测到小檗碱,特别是胃肠道系统中的组织浓度较高,表明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作者:焉巧娜;张朔;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氢化物发生冷阱捕集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人工肠液、水中牛黄解毒片中可溶性砷的含量

    目的:研究牛黄解毒片中可溶性砷的含量.方法:采用氢化物冷阱捕集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人工肠液中可溶性砷含量.结果与结论:牛黄解毒片在人工肠液中高于在水中砷溶出量,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姜泓;孟舒;陈再兴;丁敬华;石松田;高双;宫慧芝;孙贵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与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肉苁蓉种子的质量标准.方法:应用体式镜、显微数码拍摄分析系统及四唑染色法,对肉苁蓉种子形态、千粒重、饱满度、胚率和生活力等进行测定;结合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年份和来源的55份种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肉苁蓉种子形态指标与千粒重显著相关,而与生活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种子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形态指标而主要由生活力和饱满度决定.结论:种子生活力、饱满度和千粒重是评价肉苁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主要指标应用于肉苁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作者:徐荣;周峰;陈君;于晶;陈士林;刘同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退热止痛散活性部位解热镇痛药效评价

    目的:研究退热止痛散活性部位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在已提取分离出退热止痛散的活性部位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药效评价.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测定痛阈和扭体抑制率;解热实验采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记录大鼠体温变化△T.结果: 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P<0.01),扭体抑制率阳性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4.89%、63.91%、61.80%和48.81%,解热实验各提取物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体温(P<0.01).结论:退热止痛散的活性部位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

    作者:冯丽娟;周本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血草的显微鉴定

    目的:为人血草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茎横切面中,皮层中部细胞壁增厚,木化,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状;叶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粉末中特异薄壁细胞表面有斜向交错网状纹理;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人血草药材的鉴别依据.

    作者:朱海涛;陈吉炎;陈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勒泰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菊科阿勒泰橐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扇豆醇(1)、齐墩果酸(2)、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3)、过氧化麦角甾醇(4)、stigmasta-7-en-ol(5)、11-hydroxy-10,11-dihydro-euparin(6)、5-hydroxybenzofuran-2(3H)-one(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的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张朝凤;王琼;张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酶法除南板蓝根粗多糖中蛋白质的佳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南板蓝根多糖提取的佳酶法脱蛋白质工艺条件.方法: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佳脱蛋白质工艺条件,以水解液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pH、胃蛋白酶的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4个因素对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佳脱蛋白质工艺条件为pH7.0,胃蛋白酶的用量28 g/kg,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4 h,水解液多糖含量为87.8%.

    作者:盛家荣;孙小兵;卜铃东;陆健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甘肃省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利用研究

    目的:为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归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平皿培养法和悬滴法测定温度、光照、营养和pH值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该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限分别为5~30℃(适15~25℃)、5~30℃(适20℃)和5~25℃(适15℃);连续光照有利于此菌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此菌在75%以上相对湿度中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好;菌丝生长期需pH 4.0~10.0,孢子萌发pH 4.51~9.19,两者适pH均为5.5,产孢pH 4.5~7.5,以pH 6.0产孢量大;当归叶片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则有抑制作用.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速度均缓慢,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作者:王艳;陈秀蓉;王引权;陈红刚;杜弢;李应东;晋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光照、高温条件下对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其保质期,为制剂临床应用和贮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HPLC法对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光照、温度对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在光照(4000Lx)下30 d内,丹酚酸B含量无变化;采用高温加速实验法预测制剂有效期为1.67 y.结论: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对光照稳定,加速实验预测有效期为1.67 y.

    作者:刘东文;蔡丽云;李子鸿;李怀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栌复方胶囊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黄栌复方胶囊的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探讨该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观察黄栌胶囊的镇痛作用,并观察其对冰水-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性、血小板黏附性、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影响.结果:黄栌复方胶囊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栌复方胶囊0.05、0.1、0.4 g/kg对小鼠的30 min内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冰水-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结果表明,黄栌复方胶囊0.1g/kg在200、100 mPa/s时,可降低全血粘度(P<0.05);黄栌复方胶囊0.1、0.2 g/kg及阿司匹林组0.05 g/kg,可显著性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栓指数(P<0.05或P<0.01 );黄栌复方胶囊0.1 g/kg组可显著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延长PT、TT和KPTT(P<0.05或P<0.01).结论:黄栌复方胶囊具有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其作用程度与阿司匹林相当.

    作者:崔恩贤;龙丽辉;张公奇;曹永孝;解恩义;郭增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用Kier逆指数与神经网络研究木香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保留时间

    基于对著名的Kier连接性指数(mXtv)修正,定义了一种新型分子连接性指数-Kier逆指数(mKtv,)并计算了木香花挥发油中46种有机成分的Kier逆指数值.使用佳变量子集回归(LBR)建立了46种有机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tR,min)与其Kier逆指数的三元数学模型,其传统相关系数(R)为0.930,逐一剔除法(LOO)交叉验证系数(Q)为0.914.该模型具有高度稳健性与良好的预测能力,影响有机物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大小与空间形状.依此3个Kier逆指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结点,采用3∶ 5∶ 1的网络结构,利用BP算法得到一个良好模型,其相关系数(R)为0.994,显示了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Kier逆指数对有机物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表征是合理的、有效的,所建模型能较好解释其递变规律.

    作者:刘延庆;冯长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高频电导检测;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55 cm×75 μm ID);1.2 mmol/L三乙胺-HCl(pH=10.60),0.08 mmol/L 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2.5 kV;重力进样10s(高度20 cm).结果:以布洛芬为内标,齐墩果酸、熊果酸线性范围分别为4.1~114.8 μg/mL(r=0.9995)和4.3~120.4 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7.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女贞子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巫利璇;朱培仪;宋粉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羟基喜树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并进行初步的性质考察.方法:本文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olyethyleneglycol-polycaprolatone,PEG-PCL),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此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羟基喜树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HCPT-PEG-PCL-NPs),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的HCPT-PEG-PCL-NPs平均粒径为164.5 nm,多分散系数为0.14,载药量为5.49%,包封率为83.2%,ξ电位为-26.1 mV;冻干粉剂的稳定性较好,但高温环境不利于保存.结论:本文制备的纳米粒大大增加了HCPT的水溶性,是一种值得研究开发的HCPT的新剂型.

    作者:西娜;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