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工艺研究

张兴旺;牛迎风;陶燕铎;邵赟

关键词:秦艽, 龙胆苦苷, 提取工艺
摘要:目的: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次数>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佳工艺为:用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可为充分利用秦艽资源提供参考.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样品预处理即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文献,以及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的相关资料,针对天然产物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理清了亚临界水萃取与加速溶剂萃取的联系,介绍了影响亚临界水萃取的因素及其在天然产物领域的应用.结论: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一项简单、快速、环境友好、高效率、重复性能好的萃取技术,可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的分析前处理,更是一种有希望开发成工业化的现代中药绿色提取技术.

    作者:陈赟;李建明;章丽娟;钱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炮制对女贞子中特女贞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炮制对女贞子中特女贞苷含量的影响,探讨女贞子酒制过程中特女贞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生品和不同炖制时间酒炖品中特女贞苷的含量.结果:6种酒炖品中特女贞苷含量较生品降低了4.76%~60.71%;且随着炖制时间的延长,炮制品中特女贞苷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女贞子饮片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学兰;侯杰;李慧芬;唐超;郭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甘肃省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利用研究

    目的:为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归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平皿培养法和悬滴法测定温度、光照、营养和pH值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该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限分别为5~30℃(适15~25℃)、5~30℃(适20℃)和5~25℃(适15℃);连续光照有利于此菌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此菌在75%以上相对湿度中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好;菌丝生长期需pH 4.0~10.0,孢子萌发pH 4.51~9.19,两者适pH均为5.5,产孢pH 4.5~7.5,以pH 6.0产孢量大;当归叶片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则有抑制作用.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速度均缓慢,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作者:王艳;陈秀蓉;王引权;陈红刚;杜弢;李应东;晋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热毒清口服液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热毒清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效果.方法:采用MTT法及细胞病变抑制实验,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测定热毒清口服液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9182.4 mg/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59.8 mg/L,治疗指数(TI)为16.4.结论:热毒清口服液在体外实验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黄升海;冯晓亮;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脂酶的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贞术调脂方(FTZ)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脂酶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TZ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非诺贝特组.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mL/kg),给药组给予脂肪乳剂灌胃4h后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观察动物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肝脂酶(HL)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HL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HL蛋白含量.结果:大鼠灌胃高脂乳剂8 w后,模型组大鼠TC、TG、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不同剂量FTZ组的TC、TG、LDL-C均低于模型组,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模型组大鼠HL的mRNA表达、蛋白量及其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正常;FTZ能使高脂饮食引起的HL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酶活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TZ对HL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均有调节作用,HL是FTZ调节血脂的重要作用靶点.这可能是其调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姣;贝伟剑;唐春萍;胡因铭;陈芳超;黄国彪;罗朵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高频电导检测;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55 cm×75 μm ID);1.2 mmol/L三乙胺-HCl(pH=10.60),0.08 mmol/L 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2.5 kV;重力进样10s(高度20 cm).结果:以布洛芬为内标,齐墩果酸、熊果酸线性范围分别为4.1~114.8 μg/mL(r=0.9995)和4.3~120.4 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7.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女贞子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巫利璇;朱培仪;宋粉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木瓜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比较

    目的:通过对几个木瓜类药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木瓜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个木瓜类药材样品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皱皮木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均以有机酸为主,光皮木瓜以有机酸和酸酐为主,且有机酸含量明显低于皱皮木瓜.宣木瓜中有机酸种类与资丘木瓜及川木瓜不同:宣木瓜中有机酸以十五酸和十六酸为主,川木瓜以苯甲酸和十六酸为主,资丘木瓜以十六酸为主.宣木瓜与山东食用木瓜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不同种质的木瓜类药材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张玲;徐国兵;彭华胜;谢晓梅;孙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羟基喜树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并进行初步的性质考察.方法:本文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olyethyleneglycol-polycaprolatone,PEG-PCL),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此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羟基喜树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HCPT-PEG-PCL-NPs),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的HCPT-PEG-PCL-NPs平均粒径为164.5 nm,多分散系数为0.14,载药量为5.49%,包封率为83.2%,ξ电位为-26.1 mV;冻干粉剂的稳定性较好,但高温环境不利于保存.结论:本文制备的纳米粒大大增加了HCPT的水溶性,是一种值得研究开发的HCPT的新剂型.

    作者:西娜;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黄特征成分簇谱量学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按特征成分簇定量的方法.方法:运用总量统计矩原理及中药特征成分簇特性与朗伯-比尔定律的关系,建立了中药特征成分簇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以大黄为模型药物,采用HPLC法,系统的适应性条件:色谱柱为Alltech Apollo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醋酸水溶液由5∶ 95变为95∶ 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温度:4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根据中药特征成分簇特性,大黄指纹图谱可以划分为14个特征成分簇,其谱量学线性回归方程为:CT=10.543-2.13×10-7AUCT1-4.16×10-7 AUCT2-8.06×10-7AUCT3-4.98×10-6AUCT4+1.30×10-6AUCT5+3.10×10-9AUCT6+1.91×10-6AUCT7-3.08×10-7AUCT8+3.98×10-6AUCT9+9.77×10-7AUCT10+5.57×10-6AUCT11-3.00×10-6AUCT12+4.51×10-6AUCT13+6.98×10-6AUCT14(R2=1.000).结论:中药指纹图谱可按特征成分簇分段,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中药定量分析,构建中药谱量学数学模型.

    作者:聂志姣;贺福元;罗杰英;江欢英;李启泉;黄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次数>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佳工艺为:用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可为充分利用秦艽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兴旺;牛迎风;陶燕铎;邵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荔枝核多酚类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研究荔枝核的多酚类物质成分.方法:采用65%乙醇提取荔枝核,经系统溶剂萃取后,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荔枝核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多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Ⅰ)、原儿茶酸(Ⅱ)、胡萝卜苷(Ⅲ)和(-)-表儿茶素(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颜仁梁;刘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滑膜细胞因子的作用

    目的:观察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CⅡ)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滑膜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限制性胃蛋白酶降解法提取乌梢蛇CⅡ,SDS-PAGE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鉴定;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足垫皮下注射诱导AA大鼠模型;收集滑膜细胞上清液,L929细胞毒性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TNF-α生物活性,MTT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β生物活性;ELISA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提取的CⅡ分子量约为118kD~120 kD,紫外光谱吸收仪测定提取的CⅡ吸收峰为230nm,均与标准的牛鼻中隔CⅡ相符;乌梢蛇CⅡ各剂量组体外对滑膜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没有直接作用;乌梢蛇CⅡ中剂量组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共培体系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P<0.01),乌梢蛇CⅡ低、高剂量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PP)共培体系上清液IL-1β活性(P<0.05);灌服乌梢蛇CⅡ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活性下降(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活性下降(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乌梢蛇CⅡ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抑制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滑膜上清液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中剂量能显著升高滑膜上清液TGF-β(P<0.01);结论:乌梢蛇CⅡ体外对滑膜细胞炎症因子无直接作用,灌服乌梢蛇CⅡ可以抑制滑膜细胞炎症因子的水平和活性.

    作者:庞捷;李娟;吴湘慧;吴贺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酶法除南板蓝根粗多糖中蛋白质的佳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南板蓝根多糖提取的佳酶法脱蛋白质工艺条件.方法: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佳脱蛋白质工艺条件,以水解液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pH、胃蛋白酶的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4个因素对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佳脱蛋白质工艺条件为pH7.0,胃蛋白酶的用量28 g/kg,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4 h,水解液多糖含量为87.8%.

    作者:盛家荣;孙小兵;卜铃东;陆健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木鳖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通过对木鳖子历代炮制方法的系统研究证实,木鳖子的炮制始于唐代,方法包括净制、炒制、辅料制及制霜等.木鳖子有毒,内服多用炮制品.

    作者:林慧彬;安芸;路俊仙;戴雪梅;林建强;林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晋陕豫三省葛根资源调查

    目的: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葛根生长、分布情况及资源蕴藏量,分析葛根资源在当地的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可持续利用葛根资源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本次调查以查阅文献入手,了解葛根资源大致分布,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现场调查收集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结果与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三省的葛根资源分布广泛,尚未完全开发利用,其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利用.

    作者:余智奎;南博;刘春生;崔浩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杠柳属植物中总甾体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测定杠柳属植物中甾体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作为对照品,对香草醛比色法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比色条件为挥干溶剂后加5%香草醛-冰醋酸0.2 mL和65%浓硫酸5 mL,于70℃水浴保温40 min;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样品的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至60目,按1∶ 15料液比加入甲醇,在60℃下超声提取2次,每次10 min.薯蓣皂苷元对照品在2.327~34.904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1%,RSD值为2.36%(n=6).结论:采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杠柳属植物中总甾体皂苷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范俊迈;钟菡;张宏;胡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七果实棕榈蓟马的危害和药剂防治试验

    目的:明确三七果实蓟马的主要种类,并筛选高效低毒农药品种.方法:采集三七果实上的蓟马,室内制片鉴定.在田间设立小区,进行药剂筛选.结果:经鉴定,三七果实的蓟马主要是棕榈蓟马(Thripsp palmi),主要危害三年三七的果实,使果实褪色干瘪,严重影响三七的结果率.对棕榈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40%速扑杀和金亮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药后10 d调查,其防效分别达到79.6%、89.9%和87.9%;其次是全红,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73.2%.结论:在三七果实棕榈蓟马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交替使用上述四种农药.

    作者:张葵;张宏瑞;李正跃;陈昱君;杨建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的研究

    目的:探索铁皮石斛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考察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4个因素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综合确定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1∶ 30的料液比,50℃超声水浴,45 kHz超声频率,提取1.5 h,在此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为15.3%,结论:超声提取法的多糖得率大于常规水提法,更加高效.

    作者:叶余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药用植物华南忍冬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华南忍冬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可分析位点.结果:10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00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7.00%.经POPGENE分析发现,华南忍冬居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64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022,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Gst=0.3839);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04,P=96.80%),表明地理隔离效应是导致居群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根据遗传距离(POPGENE软件)和遗传相似系数(NTSYS-pc软件)的UPGMA聚类分析,罗浮山居群(LFS)和新兴居群(XX)先聚在一起,再与南宁居群(NN)聚成一类,而徐闻居群(XW)和海口居群(HK)聚成另一类.结论:基于华南忍冬的物种保护与资源利用,建议加强现有自然居群的就地保护,促进居群的自然更新;建立种质资源库,从中选育优良品系用于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作者:莫爱琼;耿世磊;张寿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勒泰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菊科阿勒泰橐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扇豆醇(1)、齐墩果酸(2)、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3)、过氧化麦角甾醇(4)、stigmasta-7-en-ol(5)、11-hydroxy-10,11-dihydro-euparin(6)、5-hydroxybenzofuran-2(3H)-one(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的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张朝凤;王琼;张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