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李春伟;潘燕华;杨艳
目的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钠代谢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钠、钾、氯及肝功能.结果1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伴腹水者发生率高于不伴腹水者;Child-PughB级+C级与A级比较,低钠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血清钠正常者比较,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易发生低钠血症,且伴腹水者发生率高于不伴腹水者;Child-Pugh B级+C级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A级;低钠血症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高于正常血钠者.
作者:李萌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药大黄是中国特产药材之一,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结合型蒽醌甙和二蒽酮甙,以二蒽酮甙中的番泻甙泻下作用强,游离型蒽醌类物质大黄酸、大黄酚等有利胆、保肝、抗菌等作用.现就大黄的加工炮制方法和贮存时间对其疗效的影响浅述如下.
作者:周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08例,并同常规治疗的108例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栾兆芳;李俊美;刘运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内痔、混合痔54例,疗效满意.54例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大者56岁,小22岁,平均33岁,其中内痔18例,混合痔36例.
作者:柳琳;宋一新;李代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对妊娠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226例孕妇,采用0.5%雷夫奴尔经宫颈羊膜腔内注入后行钳刮术,效果满意.
作者:汪丰兰;贾焕英;胡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20世纪80年代米非司酮作为终止早孕的药物用于临床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实践,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酮拮抗剂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陈凌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对62例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分析总结.
作者:和伟;张灿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挤压伤综合征是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它包括休克、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四部分,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死亡率极高.
作者:赵昕;张秋玉;王爱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于2000年3月~2002年9月对孕前妇女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普查,共筛查出活动性弓形虫感染157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岁.
作者:张瑞芳;孙艳;杜胜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多见的上前牙龋坏主要是Ⅲ、Ⅳ类洞,笔者自1999年以来收集此类患者110例,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进行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正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病情急、发展快,易致恢复期病人死亡,因此掌握反跳发生的原因,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8年8月~2002年8月,我院共收治脑梗死患者132例,其中并发癫痫大发作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琳;吕荣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对326例因宫颈Ⅲ°糜烂造成的不孕症进行分析.妇科检查大部分病人子宫大小正常,或略小于正常,附件检查无异常.
作者:张月玲;侯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气管内全麻病人围拔管期,由于刀口的疼痛,吸痰的刺激,以及气管导管的拔除将引发病人强烈的拔管反应.其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同时伴有呛咳、躁动、喉痉挛、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作者:王公明;张春海;高慎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急性左心衰竭为临床常见急症,对反复发作的急性左心衰竭我们利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裴岱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女性患者出于年龄因素致导尿困难,作者1999年1月~2001年12月,对38例老年患者采用两人协作导尿效果满意.
作者:穆西珍;武翠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加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时对镜检复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应用SF-30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500例血液标本,并对有异常警示的标本镜检复查.结果500例分析结果中162例有异常警示,而162例异常标本镜检复查后显示血细胞形态异常者149例.结论对全血细胞计数时的异常警示要加强镜检复查.
作者:柏世玉;潘燕华;马宪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1999年2月~2001年5月共实行酒醉后颅脑外伤手术麻醉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海;高慎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Gynefix IN IUD是一种新型无支架宫内节育器,(IUD)为了观察Gynefix IN IUD的避孕效果和副作用,我们对2002年3月~12月份来站放置Gy-nefix IN IUD618例进行跟踪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秀兰;蒋海英;贾传梅;张同光;刘志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块收缩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严重出血危及生命.
作者:刘梅;康振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