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珊;陈图峰;张海丹;高文华
目的:通过对金龙利咽口服液的药理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药效作用;结合临床观察其疗效.结果:金龙利咽口服液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大剂量能降低感染金葡菌小鼠的死亡率,减轻病毒对小鼠的肺部感染,表现出一定的体内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表现出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临床应用安全,药理实验检测不出LD50,疗效可靠,对不同程度的咽炎有效率都在80%以上.结论:金龙利咽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对慢性咽炎有独特疗效.
作者:张贞良;张玉亮;胡鸿璇;吕本强;陈华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溃疡黏膜乳癌相关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2例,随机分健胃愈疡颗粒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各3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2例.胃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F、PS2表达的变化,并同时检测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结果:健胃愈疡颗粒组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增高,与雷尼替丁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患者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PAF、PS2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通过提高PS2和下调PAF的表达,通过影响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从而影响胃粘膜疏水性,加强黏液凝胶层稳定性,从而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国栋;黄媛华;李家邦;黄道富;肖美珍;唐丽君;李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五十二病方>书中出现的汤剂、散剂、丸剂、浸出药剂、熨剂等8种不同的剂型,其中汤剂、散剂应用为广泛,前者的制作较为成熟,后者则相对粗糙.书中大部分剂型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制作工艺和操作规程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作者:朱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方法:采用GPCG-1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对苦参总碱液投入包衣,进行药物体外释放度研究和外观考察.结果:包衣微丸外观光洁,成膜均匀,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方法可行,控释效果良好.
作者:时军;程怡;李学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调脂降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测定大鼠血压、空腹血糖和2 h血糖,并根据血压和血糖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和茵陈蒿高(6.9g/kg)、低(2.3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血压、血脂和血清NO、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恢复正常(P<0.05);茵陈蒿高、低剂量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压(P<0.01,P<0.05)、血清肾素(P<0.01,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P<0.01)水平,提高NO含量(P<0.01,P<0.05).结论:茵陈蒿提取物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和血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和提高NO水平有关.
作者:沈飞海;葛文涛;潘竞锵;吕俊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进行生药鉴别比较,为准确用药和寻找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显微观察,TLC比较和理化鉴别反应,HPLC含量测定.结果: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存在差异;二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有所不同;薄层色谱基本一致,并均检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高于小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的多数样品中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实验显示的不同结果为二者鉴别提供了依据;显示的相同或相似结果为小花吴茱萸作为新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彭强;赵桦;陈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5.0g/kg的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气管药物浓度高,其次依次是肠、肝、肾、心、血、脾、肺、脑、肌肉;而给药7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已下降90%以上.结论: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主要分布于气管、肠、肝、肾组织中,本实验为鱼腥草的合理使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作者:肖学凤;高岚;孙瑜;张军平;乔晓莉;韩亚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生长环境对大黄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青海各地的大黄样品,并分析药材质量和生长环境的关系.结果及结论:青海野生掌叶大黄的分布与质量不及唐古特大黄;低海拔地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海拔地区;栗钙土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原草原(森林)土区的大黄;种植大黄的质量不及野生大黄.
作者:魏全嘉;刘占厚;张华;陈湘宏;徐达宇;袁明;童丽;格日力;金伟;屠鹏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市售炉甘石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衍射分析的方法分析药材化学成分.结果:市售炉甘石X衍射谱显示其均为CaCO3及其它杂质而无应有的ZnCO3或ZnO.结论:有必要对市场上的炉甘石建立药材质量标准,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作者:张楠;刘建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流动相中添加乙酸对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HPLC分离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乙酸为流动相进行HPLC分析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结果:以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乙酸为流动相,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的HPLC行为有变化.结论:流动相中添加乙酸影响这两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离度和峰型.
作者:周惠燕;李士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石膏掺滑石粉新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和石膏掺滑石粉进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及特征标记峰鉴别.结果:通过对四种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鉴定.
作者:董雯雯;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AE)对原代人胎肝细胞经冻存复苏后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索改善人肝细胞冻存效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细胞分别加入由不同浓度AE配制的五种冻存保护剂(Ⅰ:10%DMSO;Ⅱ:5%DMSO+2 mg/L AE;Ⅲ:5%DMSO+20 mg/L AE;Ⅳ:5%DMSO+60 mg/L AE;Ⅴ:5%DMSO+100 mg/L AE),冷冻保存1个月.1个月后快速复苏,进行细胞活率、形态学及基本功能检测.结果:人胎肝细胞在经不同保护剂冻存复苏后,其活率、形态学及功能表现有所不同,其中Ⅳ、Ⅴ组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和24 h贴壁率,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Ⅱ、Ⅲ处理组(P<0.05);Ⅳ组复苏后细胞的白蛋白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测定、氯化铵转化实验结果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AE可对原代人胎肝细胞冷冻保存有保护作用,其中60 mg/L是佳浓度;AE与二甲基亚砜联合使用降低了冻存保护剂DMSO的浓度,表明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汪艳;朱应乾;林敬明;张忠义;高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溪黄草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溪黄草提取物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后1 h以四氯化碳(CCl4)及D-胺基半乳糖(D-Gal)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溪黄草提取物的作用.结果:溪黄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ALT、AST活性与造模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溪黄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预防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谢春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制定丹皮炭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各炮制品的凝血时间缩短百分率试验优选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中鞣质、炭素、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为220℃炒5 min.结论:本研究为制订丹皮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立艳;梁生旺;王淑美;陈阿丽;付利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Tmax采用实测值.结果:延胡索乙素单体、延胡索药材生品和醋炙品T1/2为(5.66±1.92)、(4.24±1.54)、(4.35±1.34)h;Tmax为(1.5±0.5)、(1.0±0.55)、(0.5±0.68)h;Cmax为(0.71±0.29)、(0.37±0.11)、(0.67±0.35)μg/ml;AUCo-t为(2.58±0.85)、(1.96±0.69)、(2.95±1.61)μg/ml.结论: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均能缩短延胡索乙素的达峰时间,说明其两者能起效迅速.
作者:窦志英;孙巍;米晓兰;姚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考察二倍体与三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C18柱,分别用乙腈-水(25:75)、甲醇-0.1%磷酸(85:15)作为流动相,在320 nm和254 nm处检测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广东德庆二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高,广西靖西三倍体何首乌中结合型蒽醌的比例达到了85%.结论:不同倍性何首乌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作者:焦旭雯;张相年;赵翾;严萍;赵树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异鼠李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结果: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佳工艺为:提取物浓度为0.01g/ml,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药量与树脂(湿重)比为1:7,先用4BV的水洗脱,再用6BV的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ml/min,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垂盆草纯化物.结论: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异鼠李素的含量可达到1.2876%.该方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可行.
作者: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提取中药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和豆豉多糖,并分别检测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大豆异黄酮和豆豉多糖;聚酰胺薄膜层析定性、HPLC定量检测大豆异黄酮;硫酸-苯酚法显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对豆豉多糖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聚酰胺薄膜层析法佳展开剂系统为甲醇:醋酸:水(18:1:1).HPLC佳流动相:甲醇:乙酸:水(12:1:10),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20 min内分离良好.中药淡豆豉含有染料木苷1076.8μg/g、大豆苷元310.48μg/g、染料木素141.93μg/g、豆豉多糖0.91%.结论:精密度实验和加样回收实验均RSD<3%,证明检测方法及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张静;葛喜珍;田平芳;李申;胡静远;王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前黄精炮制的工艺多而复杂,但总的说来,以蒸或煮制为主,通过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加以炮制.炮制以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炮制方法为主流炮制工艺,但缺少规范的技术参数.黄精中的粘液质普遍被认为是刺激性作用成分,认为可能是炮制后粘液质的减少才造成了黄精刺激性作用的消失,但没有充分的实验数据加以支持;对于黄精多糖是否就是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药效成分,以及黄精中其他成分是否对炮制后药效增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黄精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药理实验研究明确其有效成分及刺激性作用成分,阐明黄精减毒增效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黄精的炮制工艺.
作者:钟凌云;龚千锋;张的凤;方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从血水草地上部分又分离并用化学和波谱法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三烷醇(n-C33H67OH)(A),3α,22α-Dihydroxy-olean-12-en-29 oic acid(B),胡萝卜苷(Daucosterol)(C),均为该植物首次发现,其中B为一新化合物.
作者:郑国栋;杜方麓;龙丽娜;欧阳文;颜苗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