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膏的X射线衍射鉴定研究

董雯雯;刘小平

关键词:石膏, 滑石粉, X-射线衍射, 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建立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石膏掺滑石粉新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和石膏掺滑石粉进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及特征标记峰鉴别.结果:通过对四种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鉴定.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灰树花提取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分别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实验法,探索灰树花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提取液9g/kg一次性灌胃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1),灰树花提取液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0.01);对肾上腺素负荷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灰树花提取液有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功效.

    作者:曾小龙;吴映明;李月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溪黄草提取物预防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溪黄草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溪黄草提取物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后1 h以四氯化碳(CCl4)及D-胺基半乳糖(D-Gal)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溪黄草提取物的作用.结果:溪黄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ALT、AST活性与造模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溪黄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预防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谢春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三种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环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从三种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l-7),4557,ZZF65中分到九个环肽类的次级代谢产物,分别是viscumamide(1),cyclo(Pro-Iso)(2),cyclo(Phe-Gly)(3),cyclo(Phe-Ana)(4),cyclo(Gly-Pro)(5),cyclo(Gly-Leu)(6),cyclo(Trp-Ana)(7),neoechinulin A(8),cyclo(Pro-Thr)(9).其中化合物1,7,8,9是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志勇;黄忠京;温露;万乔;刘凡;佘志刚;林永成;周世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倍性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的含量比较

    目的:考察二倍体与三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C18柱,分别用乙腈-水(25:75)、甲醇-0.1%磷酸(85:15)作为流动相,在320 nm和254 nm处检测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广东德庆二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高,广西靖西三倍体何首乌中结合型蒽醌的比例达到了85%.结论:不同倍性何首乌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作者:焦旭雯;张相年;赵翾;严萍;赵树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石膏的X射线衍射鉴定研究

    目的:建立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石膏掺滑石粉新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和石膏掺滑石粉进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及特征标记峰鉴别.结果:通过对四种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鉴定.

    作者:董雯雯;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材老鹳草XRD指纹图谱及相似度分析

    目的:建立老鹳草药材XRD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对老鹳草药材及其它7种易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按2θ进行相似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获得了老鹳草药材及其它7种易混品不同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论: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老鹳草药材与易混品的鉴定和识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尹海波;康廷国;许亮;王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原儿茶醛对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结果:原儿茶醛对ox-LDL引起的CRL-1730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x-LDL可引起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增加,原儿茶醛可以抑制此作用.结论: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

    作者:韩纯洁;林蓉;刘俊田;刘瑜;张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黄芪提取物对冷冻保存原代人胎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AE)对原代人胎肝细胞经冻存复苏后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索改善人肝细胞冻存效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细胞分别加入由不同浓度AE配制的五种冻存保护剂(Ⅰ:10%DMSO;Ⅱ:5%DMSO+2 mg/L AE;Ⅲ:5%DMSO+20 mg/L AE;Ⅳ:5%DMSO+60 mg/L AE;Ⅴ:5%DMSO+100 mg/L AE),冷冻保存1个月.1个月后快速复苏,进行细胞活率、形态学及基本功能检测.结果:人胎肝细胞在经不同保护剂冻存复苏后,其活率、形态学及功能表现有所不同,其中Ⅳ、Ⅴ组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和24 h贴壁率,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Ⅱ、Ⅲ处理组(P<0.05);Ⅳ组复苏后细胞的白蛋白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测定、氯化铵转化实验结果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AE可对原代人胎肝细胞冷冻保存有保护作用,其中60 mg/L是佳浓度;AE与二甲基亚砜联合使用降低了冻存保护剂DMSO的浓度,表明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汪艳;朱应乾;林敬明;张忠义;高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金龙利咽口服液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金龙利咽口服液的药理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药效作用;结合临床观察其疗效.结果:金龙利咽口服液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大剂量能降低感染金葡菌小鼠的死亡率,减轻病毒对小鼠的肺部感染,表现出一定的体内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表现出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临床应用安全,药理实验检测不出LD50,疗效可靠,对不同程度的咽炎有效率都在80%以上.结论:金龙利咽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对慢性咽炎有独特疗效.

    作者:张贞良;张玉亮;胡鸿璇;吕本强;陈华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市售炉甘石质量的X射线衍射分析

    目的:对市售炉甘石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衍射分析的方法分析药材化学成分.结果:市售炉甘石X衍射谱显示其均为CaCO3及其它杂质而无应有的ZnCO3或ZnO.结论:有必要对市场上的炉甘石建立药材质量标准,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作者:张楠;刘建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健胃愈疡颗粒干预下胃溃疡黏膜PS2和PAF的表达及其抗PU复发的机理探讨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溃疡黏膜乳癌相关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2例,随机分健胃愈疡颗粒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各3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2例.胃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F、PS2表达的变化,并同时检测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结果:健胃愈疡颗粒组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增高,与雷尼替丁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患者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PAF、PS2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通过提高PS2和下调PAF的表达,通过影响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从而影响胃粘膜疏水性,加强黏液凝胶层稳定性,从而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国栋;黄媛华;李家邦;黄道富;肖美珍;唐丽君;李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红芪总多糖对小鼠S180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红芪总多糖(THPS)对小鼠S180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水提醇沉法从红芪根中提取THPS并测定其分子量、纯度和糖、糖醛酸含量及单糖组成.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9组,第1组作为正常组,另8组接种S180瘤后重新分别给予低、中、高不同剂量的THPS及THPS合环磷酰胺(CY)治疗,14 d后处死小鼠.测定每组小鼠的瘤重和抑瘤率,ELISA法测定每组小鼠外周血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结果:THPS中剂量对小鼠S180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CY合用后有协同作用,并明显增高小鼠IL-2、TNF-α、NF-κB的含量.结论:中剂量的THPS具有抑制S180瘤作用,其机制通过增高IL-2、TNF-α和NF-κB发挥作用.

    作者:雷丰丰;赵健雄;王学习;姚宝泰;丁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三七各部位单体皂苷成分研究进展与活性利用探讨

    本文对三七中各部位单体皂苷(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其中根部位41种,茎叶部位23种,果梗部位12种,果实及种子部位9种,花蕾部位13种,根茎(剪口)部位33种.本文还对三七单体皂苷的活性利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赵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银花种质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产地和种质金银花绿原酸峰面积.结果:产地和种质的样品绿原酸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高于忍冬,而环境因素对不同产地忍冬样品的绿原酸含量影响不明显.

    作者:向增旭;郭巧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维药芹菜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对维药芹菜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药材粉碎后用含水乙醇提取,经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填料分离到单体化合物;再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佛手苷内酯(Ⅰ),豆甾醇(Ⅱ),棕榈酸豆甾醇酯(Ⅲ),棕榈酸乙二醇单酯(Ⅳ),棕榈酸(Ⅴ).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乌莉娅·沙依提;陈妍;耿萍;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李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丹皮炭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制定丹皮炭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各炮制品的凝血时间缩短百分率试验优选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中鞣质、炭素、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为220℃炒5 min.结论:本研究为制订丹皮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立艳;梁生旺;王淑美;陈阿丽;付利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目的:分离和鉴定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基麦芽酚(Ⅰ)和5-羟甲基糠醛(Ⅱ).结论: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振丽;李林福;宋志前;王淳;张玲;巢志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青海不同生境大黄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环境对大黄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青海各地的大黄样品,并分析药材质量和生长环境的关系.结果及结论:青海野生掌叶大黄的分布与质量不及唐古特大黄;低海拔地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海拔地区;栗钙土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原草原(森林)土区的大黄;种植大黄的质量不及野生大黄.

    作者:魏全嘉;刘占厚;张华;陈湘宏;徐达宇;袁明;童丽;格日力;金伟;屠鹏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5.0g/kg的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气管药物浓度高,其次依次是肠、肝、肾、心、血、脾、肺、脑、肌肉;而给药7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已下降90%以上.结论: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主要分布于气管、肠、肝、肾组织中,本实验为鱼腥草的合理使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作者:肖学凤;高岚;孙瑜;张军平;乔晓莉;韩亚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的研究

    目的: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方法:采用GPCG-1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对苦参总碱液投入包衣,进行药物体外释放度研究和外观考察.结果:包衣微丸外观光洁,成膜均匀,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方法可行,控释效果良好.

    作者:时军;程怡;李学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