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七各部位单体皂苷成分研究进展与活性利用探讨

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赵爱

关键词:三七, 化学成分,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单体化合物, 活性
摘要:本文对三七中各部位单体皂苷(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其中根部位41种,茎叶部位23种,果梗部位12种,果实及种子部位9种,花蕾部位13种,根茎(剪口)部位33种.本文还对三七单体皂苷的活性利用进行了探讨.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龙胆多糖的得率为指标,对微波功率、溶剂量、提取时间三个影响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得率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在三个因素中溶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大,提取时间次之,微波功率对结果的影响小.其中溶剂量及提取时间对龙胆多糖收率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50W,14倍量水提取4 min.

    作者:刘桓宇;袁金田;孙国峰;张连学;张春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扶正培本法配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扶正培本法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对58例乳腺癌术前患者采用妹CAF方案化疗的同时辅以扶正培本法治疗,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及单个核细胞杀伤活性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34.5%和13.5%;中药加化疗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数值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下降程度减轻,恢复快.结论:扶正培本法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杨波;李洪胜;祁岩超;卢敏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 mmol/L的H2O2诱导海马细胞24 h,细胞活力下降(均P<0.01),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增加,SOD、CAT及GSH-Px活性下降.而GSP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使细胞内SOD、CAT及GSH-Px活性增加,并减少细胞内ROS和MDA含量.结论:GSP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唐瑛;刁波;王晓昆;杨李;邹瑞;邓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石膏的X射线衍射鉴定研究

    目的:建立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石膏掺滑石粉新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和石膏掺滑石粉进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及特征标记峰鉴别.结果:通过对四种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鉴定.

    作者:董雯雯;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淡豆豉中豆豉多糖、大豆异黄酮的超声提取及含量检测

    目的:提取中药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和豆豉多糖,并分别检测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大豆异黄酮和豆豉多糖;聚酰胺薄膜层析定性、HPLC定量检测大豆异黄酮;硫酸-苯酚法显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对豆豉多糖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聚酰胺薄膜层析法佳展开剂系统为甲醇:醋酸:水(18:1:1).HPLC佳流动相:甲醇:乙酸:水(12:1:10),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20 min内分离良好.中药淡豆豉含有染料木苷1076.8μg/g、大豆苷元310.48μg/g、染料木素141.93μg/g、豆豉多糖0.91%.结论:精密度实验和加样回收实验均RSD<3%,证明检测方法及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张静;葛喜珍;田平芳;李申;胡静远;王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挤出滚圆法制备大川芎方速释微丸的处方工艺研究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大川芎方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在考察效应组分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川芎、天麻速释微丸,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川芎、天麻微丸在30 min内体外溶出均达90%以上,且圆整度好,粒度分布窄,收率高.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速释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作者:洪燕龙;冯怡;徐德生;姜玲海;杨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西双版纳不同种质阳春砂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通过GC-MS法测定西双版纳不同种质阳春砂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以矮杆型品质较好,可为良种选育及产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作者:马洁;张丽霞;彭建明;段立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灰树花提取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分别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实验法,探索灰树花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提取液9g/kg一次性灌胃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1),灰树花提取液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0.01);对肾上腺素负荷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灰树花提取液有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功效.

    作者:曾小龙;吴映明;李月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三七各部位单体皂苷成分研究进展与活性利用探讨

    本文对三七中各部位单体皂苷(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其中根部位41种,茎叶部位23种,果梗部位12种,果实及种子部位9种,花蕾部位13种,根茎(剪口)部位33种.本文还对三七单体皂苷的活性利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赵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少棘蜈蚣抗菌肽粗品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体外激活作用

    分别用62.5、125、250、500和1000μg/ml的少棘蜈蚣抗菌肽粗品,体外诱导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及肺泡巨噬细胞(AMφ)48 h,测定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并进一步观察巨噬细胞摄取中性红的能力.结果显示,少棘蜈蚣水提取物使正常小鼠PMφ、AMφ内ACP、LDH活力显著升高,并能显著增强小鼠PMφ、AMφ的吞噬能力,表明少棘蜈蚣水提取物对腹腔及肺泡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作者:任文华;张双全;宋大祥;周开亚;吴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乙酸对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HPLC分析的影响

    目的:研究流动相中添加乙酸对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HPLC分离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乙酸为流动相进行HPLC分析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结果:以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乙酸为流动相,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的HPLC行为有变化.结论:流动相中添加乙酸影响这两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离度和峰型.

    作者:周惠燕;李士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吴茱萸与小花吴茱萸的鉴别比较

    目的:对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进行生药鉴别比较,为准确用药和寻找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显微观察,TLC比较和理化鉴别反应,HPLC含量测定.结果: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存在差异;二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有所不同;薄层色谱基本一致,并均检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高于小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的多数样品中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实验显示的不同结果为二者鉴别提供了依据;显示的相同或相似结果为小花吴茱萸作为新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彭强;赵桦;陈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利用活性部位指纹图谱筛选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

    目的:以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为模板,探讨建立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变化为指标,应用多指标实验公式评分法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简单、实用的特点.

    作者:于鲁海;李燕菊;孙力;尚靖;徐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药制剂辅料应用研究进展

    在对中药制剂辅料古今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以简述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制剂自身特点和现代化制剂的发展方向,对辅料应用在现代中药制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促进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和中药制剂现代化.

    作者:姚琳;罗佳波;谭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从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六组给药,检测用药后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在MCAO大鼠急性脑缺血恢复过程中,复方三酮脑通片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轻NO的神经损伤作用,升高SOD、降低MDA含量.结论:本制剂能够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弱NO对缺血区神经细胞损伤作用;使自由基的生成减少,降低其损伤作用.

    作者:孙付军;张军;王世军;李贵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五十二病方》剂型考释

    <五十二病方>书中出现的汤剂、散剂、丸剂、浸出药剂、熨剂等8种不同的剂型,其中汤剂、散剂应用为广泛,前者的制作较为成熟,后者则相对粗糙.书中大部分剂型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制作工艺和操作规程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作者:朱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银花种质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产地和种质金银花绿原酸峰面积.结果:产地和种质的样品绿原酸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高于忍冬,而环境因素对不同产地忍冬样品的绿原酸含量影响不明显.

    作者:向增旭;郭巧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种类及配比等进行优选.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含30%的PEG400)为接受液,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以AEO4为该微乳剂的乳化剂,1,2-丙二醇为辅助剂,薄荷油兼作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35℃以下快速搅拌,本品可以迅速地穿透角质层,3.5 h后达到稳态浓度.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复方丁香微乳工艺合理,粒径小,稳定性高,促渗透性好.

    作者:张佳佳;崔山风;汤晓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目的:分离和鉴定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基麦芽酚(Ⅰ)和5-羟甲基糠醛(Ⅱ).结论: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振丽;李林福;宋志前;王淳;张玲;巢志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材老鹳草XRD指纹图谱及相似度分析

    目的:建立老鹳草药材XRD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对老鹳草药材及其它7种易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按2θ进行相似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获得了老鹳草药材及其它7种易混品不同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论: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老鹳草药材与易混品的鉴定和识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尹海波;康廷国;许亮;王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