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鲁海;李燕菊;孙力;尚靖;徐建国
本文对三七中各部位单体皂苷(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其中根部位41种,茎叶部位23种,果梗部位12种,果实及种子部位9种,花蕾部位13种,根茎(剪口)部位33种.本文还对三七单体皂苷的活性利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赵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以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为模板,探讨建立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变化为指标,应用多指标实验公式评分法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简单、实用的特点.
作者:于鲁海;李燕菊;孙力;尚靖;徐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Tmax采用实测值.结果:延胡索乙素单体、延胡索药材生品和醋炙品T1/2为(5.66±1.92)、(4.24±1.54)、(4.35±1.34)h;Tmax为(1.5±0.5)、(1.0±0.55)、(0.5±0.68)h;Cmax为(0.71±0.29)、(0.37±0.11)、(0.67±0.35)μg/ml;AUCo-t为(2.58±0.85)、(1.96±0.69)、(2.95±1.61)μg/ml.结论: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均能缩短延胡索乙素的达峰时间,说明其两者能起效迅速.
作者:窦志英;孙巍;米晓兰;姚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种类及配比等进行优选.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含30%的PEG400)为接受液,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以AEO4为该微乳剂的乳化剂,1,2-丙二醇为辅助剂,薄荷油兼作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35℃以下快速搅拌,本品可以迅速地穿透角质层,3.5 h后达到稳态浓度.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复方丁香微乳工艺合理,粒径小,稳定性高,促渗透性好.
作者:张佳佳;崔山风;汤晓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考察二倍体与三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C18柱,分别用乙腈-水(25:75)、甲醇-0.1%磷酸(85:15)作为流动相,在320 nm和254 nm处检测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广东德庆二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高,广西靖西三倍体何首乌中结合型蒽醌的比例达到了85%.结论:不同倍性何首乌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作者:焦旭雯;张相年;赵翾;严萍;赵树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异鼠李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结果: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佳工艺为:提取物浓度为0.01g/ml,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药量与树脂(湿重)比为1:7,先用4BV的水洗脱,再用6BV的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ml/min,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垂盆草纯化物.结论: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异鼠李素的含量可达到1.2876%.该方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可行.
作者: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石膏掺滑石粉新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和石膏掺滑石粉进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及特征标记峰鉴别.结果:通过对四种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鉴定.
作者:董雯雯;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对中药制剂辅料古今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以简述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制剂自身特点和现代化制剂的发展方向,对辅料应用在现代中药制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促进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和中药制剂现代化.
作者:姚琳;罗佳波;谭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筛选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土茯苓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 min,微波功率600W,乙醇浓度60%,固液比1:30,提取温度80℃.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微波辅助提取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率高、时间短.按照优化后工艺条件实验,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率、总黄酮得率和粗黄酮粉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3.2%、2.66%和32.6%.
作者:刘俊;黄少伟;张越非;池汝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结果:原儿茶醛对ox-LDL引起的CRL-1730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x-LDL可引起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增加,原儿茶醛可以抑制此作用.结论: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
作者:韩纯洁;林蓉;刘俊田;刘瑜;张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前黄精炮制的工艺多而复杂,但总的说来,以蒸或煮制为主,通过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加以炮制.炮制以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炮制方法为主流炮制工艺,但缺少规范的技术参数.黄精中的粘液质普遍被认为是刺激性作用成分,认为可能是炮制后粘液质的减少才造成了黄精刺激性作用的消失,但没有充分的实验数据加以支持;对于黄精多糖是否就是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药效成分,以及黄精中其他成分是否对炮制后药效增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黄精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药理实验研究明确其有效成分及刺激性作用成分,阐明黄精减毒增效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黄精的炮制工艺.
作者:钟凌云;龚千锋;张的凤;方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老鹳草药材XRD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对老鹳草药材及其它7种易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按2θ进行相似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获得了老鹳草药材及其它7种易混品不同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论: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老鹳草药材与易混品的鉴定和识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尹海波;康廷国;许亮;王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化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龙胆多糖的得率为指标,对微波功率、溶剂量、提取时间三个影响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得率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在三个因素中溶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大,提取时间次之,微波功率对结果的影响小.其中溶剂量及提取时间对龙胆多糖收率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50W,14倍量水提取4 min.
作者:刘桓宇;袁金田;孙国峰;张连学;张春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泰胶囊对乙酸法复制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将五窝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泽马可组,后五组大鼠从出生后第8~21 d,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并分别在出生后第6周及8周进行直肠扩张,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从第9周开始,分别给予蒸馏水、生理盐水、康泰胶囊1.52、3.04、6.08 g/kg、泽马可4 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后再次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检测大鼠一氧化氮(NO)、五羟色氨(5-HT)含量及结肠5-HT4受体表达.结果:康泰胶囊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AWR阈值,升高血中NO含量,降低血清5-HT的水平及增加结肠粘膜5-HT4受体表达.结论: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机体内NO、5-HT等物质有关.
作者:胡旭光;王晓燕;宋宁;常金荣;周福生;王汝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进行生药鉴别比较,为准确用药和寻找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显微观察,TLC比较和理化鉴别反应,HPLC含量测定.结果: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存在差异;二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有所不同;薄层色谱基本一致,并均检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高于小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的多数样品中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实验显示的不同结果为二者鉴别提供了依据;显示的相同或相似结果为小花吴茱萸作为新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彭强;赵桦;陈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方法:采用GPCG-1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对苦参总碱液投入包衣,进行药物体外释放度研究和外观考察.结果:包衣微丸外观光洁,成膜均匀,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薄膜包衣工艺制备苦参总碱控释微丸方法可行,控释效果良好.
作者:时军;程怡;李学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5.0g/kg的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气管药物浓度高,其次依次是肠、肝、肾、心、血、脾、肺、脑、肌肉;而给药7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已下降90%以上.结论: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主要分布于气管、肠、肝、肾组织中,本实验为鱼腥草的合理使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作者:肖学凤;高岚;孙瑜;张军平;乔晓莉;韩亚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扶正培本法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对58例乳腺癌术前患者采用妹CAF方案化疗的同时辅以扶正培本法治疗,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及单个核细胞杀伤活性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34.5%和13.5%;中药加化疗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数值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下降程度减轻,恢复快.结论:扶正培本法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杨波;李洪胜;祁岩超;卢敏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选用于富集秦艽叶中龙胆苦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并研究其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采用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龙胆苦苷进行吸附及洗脱性能实验,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筛选出效果较好的D-101大孔吸附树酯,确定了佳工艺条件.结论:此法可较好的富集龙胆苦苷.
作者:赵勇;张儒;孙文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分别用62.5、125、250、500和1000μg/ml的少棘蜈蚣抗菌肽粗品,体外诱导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及肺泡巨噬细胞(AMφ)48 h,测定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并进一步观察巨噬细胞摄取中性红的能力.结果显示,少棘蜈蚣水提取物使正常小鼠PMφ、AMφ内ACP、LDH活力显著升高,并能显著增强小鼠PMφ、AMφ的吞噬能力,表明少棘蜈蚣水提取物对腹腔及肺泡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作者:任文华;张双全;宋大祥;周开亚;吴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