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茱萸与小花吴茱萸的鉴别比较

彭强;赵桦;陈曦

关键词:吴茱萸, 小花吴茱萸, TLC, HPLC,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对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进行生药鉴别比较,为准确用药和寻找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显微观察,TLC比较和理化鉴别反应,HPLC含量测定.结果: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存在差异;二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有所不同;薄层色谱基本一致,并均检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高于小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的多数样品中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实验显示的不同结果为二者鉴别提供了依据;显示的相同或相似结果为小花吴茱萸作为新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 mmol/L的H2O2诱导海马细胞24 h,细胞活力下降(均P<0.01),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增加,SOD、CAT及GSH-Px活性下降.而GSP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使细胞内SOD、CAT及GSH-Px活性增加,并减少细胞内ROS和MDA含量.结论:GSP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唐瑛;刁波;王晓昆;杨李;邹瑞;邓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西双版纳不同种质阳春砂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通过GC-MS法测定西双版纳不同种质阳春砂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以矮杆型品质较好,可为良种选育及产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作者:马洁;张丽霞;彭建明;段立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黄芪提取物对冷冻保存原代人胎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AE)对原代人胎肝细胞经冻存复苏后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索改善人肝细胞冻存效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细胞分别加入由不同浓度AE配制的五种冻存保护剂(Ⅰ:10%DMSO;Ⅱ:5%DMSO+2 mg/L AE;Ⅲ:5%DMSO+20 mg/L AE;Ⅳ:5%DMSO+60 mg/L AE;Ⅴ:5%DMSO+100 mg/L AE),冷冻保存1个月.1个月后快速复苏,进行细胞活率、形态学及基本功能检测.结果:人胎肝细胞在经不同保护剂冻存复苏后,其活率、形态学及功能表现有所不同,其中Ⅳ、Ⅴ组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和24 h贴壁率,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Ⅱ、Ⅲ处理组(P<0.05);Ⅳ组复苏后细胞的白蛋白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测定、氯化铵转化实验结果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AE可对原代人胎肝细胞冷冻保存有保护作用,其中60 mg/L是佳浓度;AE与二甲基亚砜联合使用降低了冻存保护剂DMSO的浓度,表明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汪艳;朱应乾;林敬明;张忠义;高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倍性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的含量比较

    目的:考察二倍体与三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C18柱,分别用乙腈-水(25:75)、甲醇-0.1%磷酸(85:15)作为流动相,在320 nm和254 nm处检测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广东德庆二倍体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高,广西靖西三倍体何首乌中结合型蒽醌的比例达到了85%.结论:不同倍性何首乌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作者:焦旭雯;张相年;赵翾;严萍;赵树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秦艽叶中龙胆苦苷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用于富集秦艽叶中龙胆苦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并研究其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采用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龙胆苦苷进行吸附及洗脱性能实验,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筛选出效果较好的D-101大孔吸附树酯,确定了佳工艺条件.结论:此法可较好的富集龙胆苦苷.

    作者:赵勇;张儒;孙文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三七各部位单体皂苷成分研究进展与活性利用探讨

    本文对三七中各部位单体皂苷(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其中根部位41种,茎叶部位23种,果梗部位12种,果实及种子部位9种,花蕾部位13种,根茎(剪口)部位33种.本文还对三七单体皂苷的活性利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赵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利用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田基黄水提成分进行分离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田基黄水提成分的分离作用.方法:对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经过预处理后,加入田基黄水提取液,分别洗脱后进行成分测定,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从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田基黄黄酮的比吸附量和比洗脱量来看,性能好的前三种树脂型号为D101、860021、DM130,均属于弱极性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结论:D101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的吸附-洗脱能力强,从有效成分的富集和工业生产成本来考虑,可选择D101作为富集田基黄总黄酮的树脂吸附类型.

    作者:王永刚;苏薇薇;梁少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目的:分离和鉴定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基麦芽酚(Ⅰ)和5-羟甲基糠醛(Ⅱ).结论: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振丽;李林福;宋志前;王淳;张玲;巢志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丹皮炭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制定丹皮炭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各炮制品的凝血时间缩短百分率试验优选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中鞣质、炭素、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为220℃炒5 min.结论:本研究为制订丹皮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立艳;梁生旺;王淑美;陈阿丽;付利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龙胆多糖的得率为指标,对微波功率、溶剂量、提取时间三个影响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得率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在三个因素中溶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大,提取时间次之,微波功率对结果的影响小.其中溶剂量及提取时间对龙胆多糖收率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波法提取龙胆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50W,14倍量水提取4 min.

    作者:刘桓宇;袁金田;孙国峰;张连学;张春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黄精炮制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黄精炮制的工艺多而复杂,但总的说来,以蒸或煮制为主,通过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加以炮制.炮制以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炮制方法为主流炮制工艺,但缺少规范的技术参数.黄精中的粘液质普遍被认为是刺激性作用成分,认为可能是炮制后粘液质的减少才造成了黄精刺激性作用的消失,但没有充分的实验数据加以支持;对于黄精多糖是否就是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药效成分,以及黄精中其他成分是否对炮制后药效增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黄精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药理实验研究明确其有效成分及刺激性作用成分,阐明黄精减毒增效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黄精的炮制工艺.

    作者:钟凌云;龚千锋;张的凤;方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松花粉挥发性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松花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用100 μm聚丙烯酸酯(PA)固相微萃取纤维对松花粉样品顶空吸附30 min,于250℃脱附10 min然后采用GC-MS对解析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HS-SPME-GC-MS测得85个峰,鉴定出70种组分,主要为脂肪类化合物.结果表明:HS-SPME可用于松花粉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作者:张晓珊;陈图峰;张海丹;高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乙酸对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HPLC分析的影响

    目的:研究流动相中添加乙酸对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HPLC分离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乙酸为流动相进行HPLC分析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结果:以不同比例的水-甲醇-乙酸为流动相,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的HPLC行为有变化.结论:流动相中添加乙酸影响这两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离度和峰型.

    作者:周惠燕;李士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石膏的X射线衍射鉴定研究

    目的:建立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石膏掺滑石粉新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和石膏掺滑石粉进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及特征标记峰鉴别.结果:通过对四种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石膏、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石膏与煅石膏、滑石粉及石膏掺滑石粉的鉴定.

    作者:董雯雯;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利用活性部位指纹图谱筛选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

    目的:以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为模板,探讨建立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变化为指标,应用多指标实验公式评分法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简单、实用的特点.

    作者:于鲁海;李燕菊;孙力;尚靖;徐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种类及配比等进行优选.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含30%的PEG400)为接受液,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以AEO4为该微乳剂的乳化剂,1,2-丙二醇为辅助剂,薄荷油兼作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35℃以下快速搅拌,本品可以迅速地穿透角质层,3.5 h后达到稳态浓度.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复方丁香微乳工艺合理,粒径小,稳定性高,促渗透性好.

    作者:张佳佳;崔山风;汤晓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调脂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调脂降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测定大鼠血压、空腹血糖和2 h血糖,并根据血压和血糖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和茵陈蒿高(6.9g/kg)、低(2.3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血压、血脂和血清NO、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恢复正常(P<0.05);茵陈蒿高、低剂量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压(P<0.01,P<0.05)、血清肾素(P<0.01,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P<0.01)水平,提高NO含量(P<0.01,P<0.05).结论:茵陈蒿提取物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和血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和提高NO水平有关.

    作者:沈飞海;葛文涛;潘竞锵;吕俊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五十二病方》剂型考释

    <五十二病方>书中出现的汤剂、散剂、丸剂、浸出药剂、熨剂等8种不同的剂型,其中汤剂、散剂应用为广泛,前者的制作较为成熟,后者则相对粗糙.书中大部分剂型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制作工艺和操作规程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作者:朱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康泰胶囊对乙酸法复制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将五窝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泽马可组,后五组大鼠从出生后第8~21 d,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并分别在出生后第6周及8周进行直肠扩张,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从第9周开始,分别给予蒸馏水、生理盐水、康泰胶囊1.52、3.04、6.08 g/kg、泽马可4 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后再次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检测大鼠一氧化氮(NO)、五羟色氨(5-HT)含量及结肠5-HT4受体表达.结果:康泰胶囊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AWR阈值,升高血中NO含量,降低血清5-HT的水平及增加结肠粘膜5-HT4受体表达.结论: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机体内NO、5-HT等物质有关.

    作者:胡旭光;王晓燕;宋宁;常金荣;周福生;王汝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研究

    目的:研究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异鼠李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结果: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佳工艺为:提取物浓度为0.01g/ml,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药量与树脂(湿重)比为1:7,先用4BV的水洗脱,再用6BV的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ml/min,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垂盆草纯化物.结论: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异鼠李素的含量可达到1.2876%.该方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可行.

    作者: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