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海;葛文涛;潘竞锵;吕俊华
分别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实验法,探索灰树花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提取液9g/kg一次性灌胃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1),灰树花提取液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0.01);对肾上腺素负荷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灰树花提取液有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功效.
作者:曾小龙;吴映明;李月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进行生药鉴别比较,为准确用药和寻找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显微观察,TLC比较和理化鉴别反应,HPLC含量测定.结果: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存在差异;二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有所不同;薄层色谱基本一致,并均检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高于小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的多数样品中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实验显示的不同结果为二者鉴别提供了依据;显示的相同或相似结果为小花吴茱萸作为新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彭强;赵桦;陈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确定白苏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白苏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次数等三因素对白苏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白苏总黄酮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60%乙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18 min,固液比为1:15,总黄酮提取率为24.65 mg/g.结论:超声法对白苏总黄酮有较好的提取作用,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王薇;余陈欢;沈洁;吴巧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通过GC-MS法测定西双版纳不同种质阳春砂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以矮杆型品质较好,可为良种选育及产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作者:马洁;张丽霞;彭建明;段立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分别用62.5、125、250、500和1000μg/ml的少棘蜈蚣抗菌肽粗品,体外诱导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及肺泡巨噬细胞(AMφ)48 h,测定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并进一步观察巨噬细胞摄取中性红的能力.结果显示,少棘蜈蚣水提取物使正常小鼠PMφ、AMφ内ACP、LDH活力显著升高,并能显著增强小鼠PMφ、AMφ的吞噬能力,表明少棘蜈蚣水提取物对腹腔及肺泡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作者:任文华;张双全;宋大祥;周开亚;吴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市售炉甘石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衍射分析的方法分析药材化学成分.结果:市售炉甘石X衍射谱显示其均为CaCO3及其它杂质而无应有的ZnCO3或ZnO.结论:有必要对市场上的炉甘石建立药材质量标准,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作者:张楠;刘建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 mmol/L的H2O2诱导海马细胞24 h,细胞活力下降(均P<0.01),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增加,SOD、CAT及GSH-Px活性下降.而GSP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使细胞内SOD、CAT及GSH-Px活性增加,并减少细胞内ROS和MDA含量.结论:GSP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唐瑛;刁波;王晓昆;杨李;邹瑞;邓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对中药制剂辅料古今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以简述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制剂自身特点和现代化制剂的发展方向,对辅料应用在现代中药制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促进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和中药制剂现代化.
作者:姚琳;罗佳波;谭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五十二病方>书中出现的汤剂、散剂、丸剂、浸出药剂、熨剂等8种不同的剂型,其中汤剂、散剂应用为广泛,前者的制作较为成熟,后者则相对粗糙.书中大部分剂型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制作工艺和操作规程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作者:朱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升麻蜜制前后镇痛和镇静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反应、热板法、醋酸扭体实验和小鼠自发活动及举双肢法观察升麻和兴安升麻生药和蜜制品的镇痛和镇静活性.结果:升麻和兴安升麻蜜制品的镇痛和镇静活性均明显强于各自的生药.结论:不同品种升麻其镇痛和镇静活性经过蜜制后显著增强.
作者:曹丽;孙虹;李展;潘瑞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萸连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锯齿扫描法对萸连缓释片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从而测定了盐酸小檗碱在萸连缓释片中的体外释放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萸连缓释片12 h片累积释药达80%以上.结论:此释放度测定方法可行、可靠,可作为萸连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作者:黄何松;刘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5.0g/kg的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气管药物浓度高,其次依次是肠、肝、肾、心、血、脾、肺、脑、肌肉;而给药7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已下降90%以上.结论: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主要分布于气管、肠、肝、肾组织中,本实验为鱼腥草的合理使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作者:肖学凤;高岚;孙瑜;张军平;乔晓莉;韩亚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生长环境对大黄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青海各地的大黄样品,并分析药材质量和生长环境的关系.结果及结论:青海野生掌叶大黄的分布与质量不及唐古特大黄;低海拔地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海拔地区;栗钙土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原草原(森林)土区的大黄;种植大黄的质量不及野生大黄.
作者:魏全嘉;刘占厚;张华;陈湘宏;徐达宇;袁明;童丽;格日力;金伟;屠鹏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离和鉴定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基麦芽酚(Ⅰ)和5-羟甲基糠醛(Ⅱ).结论: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振丽;李林福;宋志前;王淳;张玲;巢志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大川芎方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在考察效应组分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川芎、天麻速释微丸,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川芎、天麻微丸在30 min内体外溶出均达90%以上,且圆整度好,粒度分布窄,收率高.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速释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作者:洪燕龙;冯怡;徐德生;姜玲海;杨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从三种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l-7),4557,ZZF65中分到九个环肽类的次级代谢产物,分别是viscumamide(1),cyclo(Pro-Iso)(2),cyclo(Phe-Gly)(3),cyclo(Phe-Ana)(4),cyclo(Gly-Pro)(5),cyclo(Gly-Leu)(6),cyclo(Trp-Ana)(7),neoechinulin A(8),cyclo(Pro-Thr)(9).其中化合物1,7,8,9是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志勇;黄忠京;温露;万乔;刘凡;佘志刚;林永成;周世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以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为模板,探讨建立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变化为指标,应用多指标实验公式评分法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简单、实用的特点.
作者:于鲁海;李燕菊;孙力;尚靖;徐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AE)对原代人胎肝细胞经冻存复苏后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索改善人肝细胞冻存效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细胞分别加入由不同浓度AE配制的五种冻存保护剂(Ⅰ:10%DMSO;Ⅱ:5%DMSO+2 mg/L AE;Ⅲ:5%DMSO+20 mg/L AE;Ⅳ:5%DMSO+60 mg/L AE;Ⅴ:5%DMSO+100 mg/L AE),冷冻保存1个月.1个月后快速复苏,进行细胞活率、形态学及基本功能检测.结果:人胎肝细胞在经不同保护剂冻存复苏后,其活率、形态学及功能表现有所不同,其中Ⅳ、Ⅴ组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和24 h贴壁率,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Ⅱ、Ⅲ处理组(P<0.05);Ⅳ组复苏后细胞的白蛋白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测定、氯化铵转化实验结果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AE可对原代人胎肝细胞冷冻保存有保护作用,其中60 mg/L是佳浓度;AE与二甲基亚砜联合使用降低了冻存保护剂DMSO的浓度,表明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汪艳;朱应乾;林敬明;张忠义;高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筛选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土茯苓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 min,微波功率600W,乙醇浓度60%,固液比1:30,提取温度80℃.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微波辅助提取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率高、时间短.按照优化后工艺条件实验,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率、总黄酮得率和粗黄酮粉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3.2%、2.66%和32.6%.
作者:刘俊;黄少伟;张越非;池汝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从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六组给药,检测用药后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在MCAO大鼠急性脑缺血恢复过程中,复方三酮脑通片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轻NO的神经损伤作用,升高SOD、降低MDA含量.结论:本制剂能够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弱NO对缺血区神经细胞损伤作用;使自由基的生成减少,降低其损伤作用.
作者:孙付军;张军;王世军;李贵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