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龙;吴映明;李月明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调脂降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测定大鼠血压、空腹血糖和2 h血糖,并根据血压和血糖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和茵陈蒿高(6.9g/kg)、低(2.3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血压、血脂和血清NO、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恢复正常(P<0.05);茵陈蒿高、低剂量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压(P<0.01,P<0.05)、血清肾素(P<0.01,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P<0.01)水平,提高NO含量(P<0.01,P<0.05).结论:茵陈蒿提取物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和血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和提高NO水平有关.
作者:沈飞海;葛文涛;潘竞锵;吕俊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松花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用100 μm聚丙烯酸酯(PA)固相微萃取纤维对松花粉样品顶空吸附30 min,于250℃脱附10 min然后采用GC-MS对解析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HS-SPME-GC-MS测得85个峰,鉴定出70种组分,主要为脂肪类化合物.结果表明:HS-SPME可用于松花粉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作者:张晓珊;陈图峰;张海丹;高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五十二病方>书中出现的汤剂、散剂、丸剂、浸出药剂、熨剂等8种不同的剂型,其中汤剂、散剂应用为广泛,前者的制作较为成熟,后者则相对粗糙.书中大部分剂型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制作工艺和操作规程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作者:朱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种类及配比等进行优选.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含30%的PEG400)为接受液,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以AEO4为该微乳剂的乳化剂,1,2-丙二醇为辅助剂,薄荷油兼作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35℃以下快速搅拌,本品可以迅速地穿透角质层,3.5 h后达到稳态浓度.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复方丁香微乳工艺合理,粒径小,稳定性高,促渗透性好.
作者:张佳佳;崔山风;汤晓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从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六组给药,检测用药后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在MCAO大鼠急性脑缺血恢复过程中,复方三酮脑通片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轻NO的神经损伤作用,升高SOD、降低MDA含量.结论:本制剂能够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弱NO对缺血区神经细胞损伤作用;使自由基的生成减少,降低其损伤作用.
作者:孙付军;张军;王世军;李贵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田基黄水提成分的分离作用.方法:对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经过预处理后,加入田基黄水提取液,分别洗脱后进行成分测定,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从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田基黄黄酮的比吸附量和比洗脱量来看,性能好的前三种树脂型号为D101、860021、DM130,均属于弱极性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结论:D101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的吸附-洗脱能力强,从有效成分的富集和工业生产成本来考虑,可选择D101作为富集田基黄总黄酮的树脂吸附类型.
作者:王永刚;苏薇薇;梁少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5.0g/kg的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气管药物浓度高,其次依次是肠、肝、肾、心、血、脾、肺、脑、肌肉;而给药7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已下降90%以上.结论: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主要分布于气管、肠、肝、肾组织中,本实验为鱼腥草的合理使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作者:肖学凤;高岚;孙瑜;张军平;乔晓莉;韩亚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泰胶囊对乙酸法复制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将五窝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泽马可组,后五组大鼠从出生后第8~21 d,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并分别在出生后第6周及8周进行直肠扩张,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从第9周开始,分别给予蒸馏水、生理盐水、康泰胶囊1.52、3.04、6.08 g/kg、泽马可4 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后再次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检测大鼠一氧化氮(NO)、五羟色氨(5-HT)含量及结肠5-HT4受体表达.结果:康泰胶囊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AWR阈值,升高血中NO含量,降低血清5-HT的水平及增加结肠粘膜5-HT4受体表达.结论: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机体内NO、5-HT等物质有关.
作者:胡旭光;王晓燕;宋宁;常金荣;周福生;王汝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从三种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l-7),4557,ZZF65中分到九个环肽类的次级代谢产物,分别是viscumamide(1),cyclo(Pro-Iso)(2),cyclo(Phe-Gly)(3),cyclo(Phe-Ana)(4),cyclo(Gly-Pro)(5),cyclo(Gly-Leu)(6),cyclo(Trp-Ana)(7),neoechinulin A(8),cyclo(Pro-Thr)(9).其中化合物1,7,8,9是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志勇;黄忠京;温露;万乔;刘凡;佘志刚;林永成;周世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维药芹菜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药材粉碎后用含水乙醇提取,经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填料分离到单体化合物;再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佛手苷内酯(Ⅰ),豆甾醇(Ⅱ),棕榈酸豆甾醇酯(Ⅲ),棕榈酸乙二醇单酯(Ⅳ),棕榈酸(Ⅴ).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乌莉娅·沙依提;陈妍;耿萍;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李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异鼠李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结果: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佳工艺为:提取物浓度为0.01g/ml,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药量与树脂(湿重)比为1:7,先用4BV的水洗脱,再用6BV的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ml/min,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垂盆草纯化物.结论: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异鼠李素的含量可达到1.2876%.该方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可行.
作者: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从血水草地上部分又分离并用化学和波谱法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三烷醇(n-C33H67OH)(A),3α,22α-Dihydroxy-olean-12-en-29 oic acid(B),胡萝卜苷(Daucosterol)(C),均为该植物首次发现,其中B为一新化合物.
作者:郑国栋;杜方麓;龙丽娜;欧阳文;颜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本文对三七中各部位单体皂苷(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其中根部位41种,茎叶部位23种,果梗部位12种,果实及种子部位9种,花蕾部位13种,根茎(剪口)部位33种.本文还对三七单体皂苷的活性利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赵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AE)对原代人胎肝细胞经冻存复苏后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索改善人肝细胞冻存效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细胞分别加入由不同浓度AE配制的五种冻存保护剂(Ⅰ:10%DMSO;Ⅱ:5%DMSO+2 mg/L AE;Ⅲ:5%DMSO+20 mg/L AE;Ⅳ:5%DMSO+60 mg/L AE;Ⅴ:5%DMSO+100 mg/L AE),冷冻保存1个月.1个月后快速复苏,进行细胞活率、形态学及基本功能检测.结果:人胎肝细胞在经不同保护剂冻存复苏后,其活率、形态学及功能表现有所不同,其中Ⅳ、Ⅴ组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和24 h贴壁率,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Ⅱ、Ⅲ处理组(P<0.05);Ⅳ组复苏后细胞的白蛋白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测定、氯化铵转化实验结果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AE可对原代人胎肝细胞冷冻保存有保护作用,其中60 mg/L是佳浓度;AE与二甲基亚砜联合使用降低了冻存保护剂DMSO的浓度,表明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汪艳;朱应乾;林敬明;张忠义;高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溃疡黏膜乳癌相关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2例,随机分健胃愈疡颗粒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各3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2例.胃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F、PS2表达的变化,并同时检测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结果:健胃愈疡颗粒组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增高,与雷尼替丁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患者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PAF、PS2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通过提高PS2和下调PAF的表达,通过影响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从而影响胃粘膜疏水性,加强黏液凝胶层稳定性,从而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国栋;黄媛华;李家邦;黄道富;肖美珍;唐丽君;李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进行生药鉴别比较,为准确用药和寻找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显微观察,TLC比较和理化鉴别反应,HPLC含量测定.结果: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存在差异;二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有所不同;薄层色谱基本一致,并均检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高于小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的多数样品中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实验显示的不同结果为二者鉴别提供了依据;显示的相同或相似结果为小花吴茱萸作为新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彭强;赵桦;陈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结果:原儿茶醛对ox-LDL引起的CRL-1730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x-LDL可引起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增加,原儿茶醛可以抑制此作用.结论: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
作者:韩纯洁;林蓉;刘俊田;刘瑜;张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离和鉴定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基麦芽酚(Ⅰ)和5-羟甲基糠醛(Ⅱ).结论: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振丽;李林福;宋志前;王淳;张玲;巢志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Tmax采用实测值.结果:延胡索乙素单体、延胡索药材生品和醋炙品T1/2为(5.66±1.92)、(4.24±1.54)、(4.35±1.34)h;Tmax为(1.5±0.5)、(1.0±0.55)、(0.5±0.68)h;Cmax为(0.71±0.29)、(0.37±0.11)、(0.67±0.35)μg/ml;AUCo-t为(2.58±0.85)、(1.96±0.69)、(2.95±1.61)μg/ml.结论: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均能缩短延胡索乙素的达峰时间,说明其两者能起效迅速.
作者:窦志英;孙巍;米晓兰;姚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确定白苏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白苏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次数等三因素对白苏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白苏总黄酮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60%乙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18 min,固液比为1:15,总黄酮提取率为24.65 mg/g.结论:超声法对白苏总黄酮有较好的提取作用,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王薇;余陈欢;沈洁;吴巧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