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石小棉

关键词:冠心病,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睡眠障碍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5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有自身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其中自身疾病因素、睡眠环境改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60.34%、17.24%.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3.59±1.32)分)优于护理前的(8.51±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较复杂,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妇产科护理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干预,而实验组则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的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妇在护理之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满意度是94.00%,常规组产妇满意度是80.00%,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夏春红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神经外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接受标准护理流程应用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标准护理流程在神经外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40例采用标准护理流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精神类药物使用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标准护理流程应用到神经外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不仅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而且有利于减少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明霞;黄梅英;杨绍静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矽肺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矽肺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对80例住院矽肺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矽肺患者与男性常模组相比多采用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P<0.05),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会受到影响(P<0.05).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疾病,则可以提高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论 疾病应对方式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矽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为此需要强化对患者心理特征的重视,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来实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缓解,通过压力的缓解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提高,进而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大限度恢复,以达到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

    作者:孙桂芸;王秋红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精神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精神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探讨应对的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我单位收治的精神科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策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对危险因素针对性干预的护理方式.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指标为危险暴力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等.结果 在经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工作后,对照组的危险暴力事件发生情况为12例,占总数的33.33%,对护理方式满意的患者及家属为23例,占总数的63.89%;观察组的危险暴力事件发生情况为3例,占总数的8.33%,对护理方式满意的患者及家属为34例,占总数的94.44%.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对危险因素针对性干预的护理方式后,其危险暴力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要加强对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不断寻找相关对策,提高工作的安全性.采取对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降低危险事件产生率,值得推广应用与继续研究.

    作者:谢红平;李彩霞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住院健康体检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老年住院健康体检者防跌倒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5老年住院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护理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331例和对比组206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体检者的跌倒发生率及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探究组体检者防跌倒知识掌握合格率为95.5%,跌倒发生率为0.30%,分别与对比组的43.7%,1.9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通过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提升住院老年健康体检者预防跌倒认知,预防和减少跌倒发生.

    作者:吴定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择期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其应激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课题主要探究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择期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中护理,对两组患者应激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在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择期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的集中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同时还能够降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张芹;付灵红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SBAR模式在急诊留观室交接班的应用

    目的 观察SBAR模式急诊留观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6月急诊留观室留观患者137例的病情交接班设为观察组,采用SBAR交流模式进行交接班.选取2016年3月~4月急诊留观室留观患者115例的病情交接班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时内容遗漏发生率,患者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病情掌握程度.结果 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交接班时用药情况,特殊治疗等内容遗漏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采用SBAR交班模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谢岚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人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顺利完成清宫术,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给予个体化专项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189.25±54.24)mL、阴道流血时间(8.14±2.61)d及住院时间(4.02±1.0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64.26±60.35)mL、(14.25±3.56)d、(5.89±1.34)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给予全面、科学的个体化专项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12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对照组、延续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延续组出院后继续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各项评分.结果 延续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延续组肺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各项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延续组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莉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双重身份识别在儿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双重身份识别应用到儿科住院患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儿科病区自2017年1月开始双重身份识别管理,特选取实施前后5个月收治的各1000例患儿为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前的身份识别率为97.6%,由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1%,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9%;而实施后则分别为100.0%、0.00、99.7%,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双重身份识别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范东利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起搏器植入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应用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起搏器植入术出现严重并发症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率、护理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后给予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大程度的保证患者安全与手术完成,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方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探讨

    患者治疗的方式中常见的就是静脉输液,而静脉输液就需要给患者在手上或身体其他部位就行穿刺,它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技术职能,尤其是老年患者,疾病复杂而多发,静脉输液更为重要.老年患者的血管张力下降,老年患者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皮肤表面的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松弛,当输液针头扎进去后容易滚动,不是很容易固定,进而造成给老年患者输液穿刺就比较容易刺破,再加上回血慢等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穿刺成功率、输液质量、老人的康复及护患关系.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认为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来疏通老人的血管通路能有利于老年患者在穿刺时不容易穿破,进而保证老年人能够顺利的输液,减少刺穿的可能性,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我科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经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青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循证手术室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循证手术室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的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干预组经过循证手术室护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的方法,能够在促进治疗效果提升的同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陈兰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 本文就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支气管哮喘病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0例,给予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的哮喘病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各项疾病控制评分优化程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其住院时间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支气管哮喘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控制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昱彤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认知行为护理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GSES评分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SDS、GSES评分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应用于卵巢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莎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玻璃酸钠加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加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为两组,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用玻璃酸钠+独活寄生汤治疗,将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膝关节炎经玻璃酸钠+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税鹏;李松龄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均进行一级和二级康复护理,出院后观察组在家庭或社区行延续性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家自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结束后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重症脑血管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血管患者183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就诊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昏迷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文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和护理措施

    目的 探究分析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5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万兰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品管圈活动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1日~2017年3月11日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对于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医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患儿的康复护理中作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病房环境质量,使医患双方更加和谐,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敬敬 刊期: 2017年第47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