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利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针对手术室的特殊性、技术性强、无菌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详细的带教计划,选择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带教老师,采用多种专业的带教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实习护生.
作者:陈克钰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伟伟;齐立明;周游;杨金香;张静;赵盼盼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舌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措施后口腔卫生、体重、心理变化的等情况.结果 患者的骨髓抑制期口腔异味发生率为1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33%,焦虑程度下降(P<0.05).结论 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舌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降低口腔异味发生率,有效预防感染,同时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作者:朱淑连;陈芸梅;郑莹;曾小琳;黄绵娜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儿个35例.参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法,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施予优质护理手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中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72%比参照组的22.8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7.83±0.85)天和憋喘缓解时间(3.37±0.51)天较对照组的(10.43±1.17)天和(5.81±0.85)天短,数据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施予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时间,降低患儿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马佳男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我院64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予以推广.
作者:闻钰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3天的血压值和心率较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明显,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翠晴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英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总结脉腔内激光闭锁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74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随访均康复,无一例复发.结论 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保持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静 刊期: 2017年第47期
胃腔置管术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在病人的术后恢复、临床抢救及维持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胃腔置管过程中顺利通过狭窄的咽喉部位属重要步骤之一,为提高胃腔置管术中通过咽喉部的成功率,本文根据置管目的、患者病情、年龄、耐受性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的技巧,以达到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效配合治疗及减轻患者的痛苦的效果,并未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袁霞 刊期: 2017年第47期
唐氏综合症是出生缺陷常见的畸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孕期产前筛查和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作一综述.
作者:郑芬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下息肉摘除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第一季度内我院消化内科镜下息肉摘除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糖的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对2016年第二季度内镜下息肉摘除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内镜下息肉摘除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从23.8%降低到3.2%,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从94.31%提高到97.87%,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内镜下息肉摘除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王岚;潘洁;张桂珍;周爱红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人工鼻和呼吸湿化治疗仪(AIRVO)对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人工气道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8例用人工鼻,观察组60例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结果 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VAP与呛咳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患者选择人工鼻或呼吸湿化治疗仪护理的效果均显著,但呼吸湿化治疗仪提高患者湿化满意率、降低其VAP与呛咳发生率的效果更佳,护理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时可选择适宜时机为患者交替使用,以期获得更高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红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燕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均进行一级和二级康复护理,出院后观察组在家庭或社区行延续性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家自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结束后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室收治的2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与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基于结果研究防范措施.结果 高龄、缺乏心理准备、手术操作技术不成熟、BMI过高、手术时间过长为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手术室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场所,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需明确手术室各项规程,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廖雪芹;蒋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血压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作者:何清萍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对住院患者在护理中构建和应用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不同的科室选取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实施前后近似用药错误构成比.结果 实施后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率和神经外科患者给药错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如给药错误、静脉感染、压疮)与实施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在住院患者中的实施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红媛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双重身份识别应用到儿科住院患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儿科病区自2017年1月开始双重身份识别管理,特选取实施前后5个月收治的各1000例患儿为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前的身份识别率为97.6%,由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1%,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9%;而实施后则分别为100.0%、0.00、99.7%,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双重身份识别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范东利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施行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循证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2%;循证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相近,分别为(19.34±0.25)分和(19.5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证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1.21±0.51)分优于对照组(16.7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95.14±2.73)分、(96.38±3.13)分、(96.61±2.13)分高于对照组(85.51±2.61)分、(85.62±1.21)分、(86.5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丁玲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在海安县南莫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围手术期采取恰当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在术后调查中,78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Harris髋关节评分51例优,22例良,3例中,2例差,髋关节置换术达到了93.59%的优良率.结论 对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置换术的优良率,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水平.
作者:颜春兰 刊期: 2017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