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刘正清;邝满元
目的研究下颌管的全长走行位置及其与四周骨板的毗邻关系,为临床下颌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0侧成人下颌骨进行冠状、矢状及水平三维剖面的测量.找出下牙槽神经管全长在下颌骨中走行的基本位置及其与四周骨松质、骨皮质的毗邻关系值.结果下牙槽神经管在下颌骨中走行虽有变化,但下颌管全长的总体走行是紧贴着舌侧骨板;在下颌第一、二磨牙区下颌管走行与下颌下缘成平行状;在近颏孔时才折转向外和向颊侧出颏孔.结论在牙种植术、下颌各类截骨术中按正常解剖方位并侧重于颊侧骨板操作,可以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
作者:冉炜;郭冰;陈松龄;黎炽彬;李峰;邝国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锡伯族身高与同身寸长的关系,为体质人类学填补空白,为生长(年龄)解剖学,法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35名(男59人,女76人)发育正常的锡伯族成人身高,同身寸长进行测量.结果按年龄、性别分组将得出身高,同身寸长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得出了新疆锡伯族身高,同身寸长的均值及由同身寸长推测身高的公式及回归方程.
作者:范强;崔静;王水泉;白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配合麻醉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佳智能.方法本文对我院麻醉系94~99级六届本科麻醉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共311份进行了分析.结果知识记忆得分高,明显高于知识理解、综合分析应用的分数,综合分析应用分数低.结论学生缺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加强学生智能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作者:邓兆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大鼠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体外分离及培养方法,为进行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SD大鼠经消化酶灌注肝脏后,用调整密度后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HSC.通过观察其自发荧光及显著其特征性结构的脂肪染色、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等方法鉴定.结果分离得到HSC,细胞得率为1~1.5×107/只,存活率为98%.结论成功分离及培养HSC,且方法经济、简便、稳定.
作者:谢瑶;潘志恒;曲怀刚;何宏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提供胸骨测量与观察的地方性资料,为临床胸骨穿刺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101例内蒙古通辽地区出土的成年人干燥胸骨标本,70例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的胸部湿标本,使用游标卡尽测量,肉眼观察.结果胸骨长(137.0303±20.20)mm,胸骨柄长(48.17±6.04)mm,柄大宽(53.96±7.25)mm,柄小宽(29.56±5.35)mm,柄厚(12.57±1.46)mm,柄前皮质厚(1.23±0.14)mm,柄后皮质厚(1.20±0.12)mm,体长(87.59±23.62)mm,体大宽(31.67±6.57)mm,体厚(13.69±6.28)mm,体前皮质厚(1.28±0.15)mm,体后皮质厚(1.23±0.13)mm,胸骨体前软组织厚(2.04±0.46)mm.胸骨长宽指数23.1,胸骨体长宽指数36.1,胸骨体柄长指数55.0,胸骨宽厚指数42.5,胸骨长柄长指数35.2.胸骨柄体分离79例占78.2%,带有胸骨体裂孔7例占6.9%,带有骨性剑突10例,占9.8%.结论本组胸骨长与柄长、体长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
作者:张布和;张永东;田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从秦俑复杂的动态造型--上肢动态解剖学角度论证秦俑无愧于世界奇迹.方法对较远距离的秦俑用望远镜观察和对较近距离秦俑进行目测,将每个被测俑各关节的动态数据逐项登记,然后作统计处理.结果观测9类关节24种动态,共获5082个数据.结论其上肢动态造型的规模之宏大,造型之科学性、艺术性与多样性,使之在完美地体现其临战状态的同时,很自然地证实了它无愧于世界奇迹.
作者:王歧本;吴长初;冯声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单独心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为临床合并症的探讨和室缺修补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术中观察89例成人单独心室间隔缺损病例并根据室间隔的解剖分区对该组室缺进行分型.统计各型占的比例和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室间隔缺损以膜部多见,在本组占66%.成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常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本组主漏病例占干下型的33%.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严重的合并症,占本组的5.6%.结论不同部位和大小的室缺影响邻近的解剖结构,造成不同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室缺的解剖分型对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为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依据.
作者:黄劲松;吴若彬;肖学钧;卢聪;郑少忆;郭惠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秒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量投射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结果大鼠正中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5~T10 C5~T1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88、0.935、0.957、0.905和0.776,而正中神经向C5~T1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0.204、0~0.303、0~0.409、0~0.432和0~0.336的范围.结论结果显示正中神经投射区均位于SG的内侧带和部分中间带.
作者:胡圣望;胡勇;胡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锁骨下静脉走向,探讨经此路径行上腔静脉置管的佳方法,并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6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临床病例进行造影透视、摄片,统计适宜的置管长度,比较改良穿刺技术与旧Seldinger技术的效果及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长度右侧为(8.5+d)cm(d为穿刺点至锁骨头上缘距离),左侧为(11.5+d)cm.原Seldinger技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5.0%,改进后为92.5%;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43.3±10.9)min,改良后为(28.6±10.3)min;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39.29%,改进后为1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置管长短主要取决于穿刺点距锁骨头上缘的距离;改良穿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选择右侧路径比左侧更安全.
作者:谭晓军;龚丽荣;吴日蓉;池芳莲;冯惠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为探讨nNOS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结果大鼠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脑和脑桥分布丰富,延髓较稀少;在中脑,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部、被盖背外侧核、中缝背核、上下丘灰质等部位;在脑桥,主要分布于被盖背外侧核、脑桥中缝核、被盖脚桥核、蓝斑、臂旁核、斜方体核,以及脑桥网状结构;与中脑和脑桥相比,延髓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少,主要分布于延髓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等核团.结论分布于脑干内丰富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共同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邢旭光;余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某孕妇28岁,第1胎妊娠,B超诊断为双胎,大约在妊娠21周时,产下一尖头、短小左上肢海豹样胎,一周后该孕妇又产下另一个外观发育正常的胎儿,此胎儿出生后不久也死亡.为了积累资料,现将尖头短肢海豹样胎报道如下:
作者:朱周星;庞彩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测基底动脉的汇合部位、走行、分支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游标卡尺在国人脑标本(57例)上观测基底动脉的形态、分支和分布.结果基底动脉在桥延沟上方(成人占62.5%±2.11%)或下方(儿童占82.30%±1.92%)汇合而成.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基底动脉的形成有逐渐上移的趋势,这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侧位汇合时,延髓上部的血液来自基底动脉,而高位汇合时,则脑干下半的血液来自两侧椎动脉.
作者:秦建军;刘俊文;霍志斐;史树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供学生解剖操作的61具尸体中,发现1具老年男性尸体(身高169cm)神经、血管多发性变异,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报道如下.
作者:侯慧英;杜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EGb6761、TA9901及EGb761配伍TA9901抑制Aβ1-42聚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圆二色谱(CD)分析Aβ1-42老化后以及其与EGb761、TA9901和二者配伍物共同孵育后二级结构变化.结果 Aβ1-42孵育30min和24h及用EGb761、TA9901和其配伍物干预后,Aβ1-42的CD图形发生了明显改变,30min以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其含量分别为40.5%和25.4%;孵育24h后以β-折叠为主,占40.3%;TA9901、EGb761和配伍物分别与Aβ1-42共同作用后,则α-螺旋结构增多,分别为37.6%、45.3%和100%,β-折叠消失.结论 EGb761配伍TA9901及其成分均能促使老化的Aβ1-42由β-折叠向α-螺旋转化,以配伍物的作用强.
作者:李光武;汪华侨;姚志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α和β(PKCα、PKCβ)在正常大鼠视皮层及视觉剥夺性视皮层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为探讨视觉发育可塑性提供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剥夺性弱视大鼠模型,用特异的PKCα和PKCβ抗体对脑切片进行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视皮层中,这两种PKC同工酶在除Ⅰ层外的其余各层均有显著表达.视觉剥夺的视皮层缺乏正常视皮层那样的清晰分层.与正常视皮层比较,弱视眼对侧视皮层中PKCα在Ⅱ~Ⅳ层的蛋白表达广泛减少,PKCβ在Ⅱ~Ⅴ层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PKCα、PKCβ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剥夺性视皮层发育障碍过程中发生了显著改变,它们可能参与视皮层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侲宇;钱益勇;张振平;张明焱;印湖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挫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致Wistar大鼠顶叶皮质挫裂伤动物模型.伤后24h、72h和7d取脑,制作冰冻切片,采用NADP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挫伤区NOS阳性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NO含量.结果脑挫伤后72h,NOS阳性细胞数密度(Nv)和面密度(Sv)明显增高(P<0.05),而且7d时仍无明显下降.血液和脑中NO含量也增高,并与NOS细胞呈平行关系.结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NOS细胞数目和NO含量有明显改变,提示NOS和NO参与了脑挫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辉;齐效勇;李卫东;薛贵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诊断椎间盘疾患提供参数.方法对31例正常男性脊柱第1腰椎至第1骶椎间155个椎间盘及其相应的186个椎体上下面的矢径、横径、斜径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同时对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椎间盘各径均大于其相应椎体各径,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获得了腰骶段周围毗邻结构的观察结果.结论提示结果与各椎骨间所负体重逐渐增加相适应,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陈家强;王汉琴;黄铁柱;邓兆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恒河猴掌长肌的实验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侧恒河猴掌长肌进行解剖,测量其肌腹、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并对其肌门进行定位.结果掌长肌肌腹、肌腱均细长,且血管、神经变异少.结论掌长肌是作为骨骼肌游离移植的良好供肌.
作者:王文卫;莫家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李光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很多,在脑和脊髓中以灰质内较多,显示各种胶质细胞及其突起的方法主要是镀银和镀金法.传统显示小胶质细胞的方法,多数采用碳银法,在显示上不甚稳定,时有沉淀而不易掌握[1-3].为了更清晰地显示小胶质细胞,作者从动物选材、固定、浸银及还原等方面进行了部分改进性的实验工作.
作者:杨逢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