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望;甘云波;高艳;陈拥杉;胡松林
目的探讨眼球玻璃体注射3-异丁基-1-甲基(IBMX)对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核染料33258和琼脂糖凝胶电脉技术观察切断视神经5、7和14d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视神经切断5、7、14d后,节细胞层(GCL)细胞凋亡密度(cell/mm2)分别为94.60±29.40、81.20±15.19和31.20±11.43,给予IBMX组在上述时间点凋亡密度为67.80±13.83、60.20±9.68和27.00±9.57.IBMX7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琼脂糖凝胶电脉显示切断7d的视网膜细胞DNA抽提物显示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其它各间间点(5d和14d)以及玻璃体内注射IBMX均未见典型DNA梯形条带.结论 IBMX有抗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朱永红;李海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介入放射学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既依赖传统临床诊疗学和影像诊断学基础,又创造性地拓展了诊断学和影像的学科领域,成为一门崭新的介于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间的临床学科.介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诊疗学内容,选择性及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仍是目前常规采用的介入操作技术.正确选择操作入路,明确操作区域的解剖学关系,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提高疗效.针对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技术的临床操作特点,设计制作了暴露充分、显示清楚的实物标本,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操作,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崔林;王兴海;雷涛;易传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盘防止母体-胎儿恶性肿瘤转移的屏障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研究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胎盘转移的超微结构.结果在胎盘绒毛表面纤维蛋白沉积物中可见肿瘤细胞、溶解的细胞及细胞碎片.纤维蛋白沉积处及其附近常见合胞体脱落,并可见肿瘤细胞粘附于绒毛滋养层基底膜上.合胞体内有些肿瘤细胞基本保持完整的形态,有些则出现变性或坏死现象.结论胎盘能杀伤和分解转移的肿瘤细胞,进而防止母体-胎儿恶性肿瘤转移.
作者:王自能;魏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静态的传统教学变为动态直观教学,优化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简介我们在应用自制的多媒体系统解剖学课件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龙大宏;罗秀梅;许孟杰;洪乐鹏;杨丹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正常猕猴胸腰段脊神经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用体视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胸段和腰段脊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相似,均可见较丰富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神经元的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着色较深,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不着色,细胞被神经纤维束分隔成群.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型神经元为主,其次为小型神经元,其胞浆呈强阳性染色,细胞直径<50μm,大型神经元较少.胸、腰段脊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灵长类动物中,NO可能在感觉的传导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nNOS主要在中、小型神经元中表达,提示NO可能主要参与痛觉的调制.
作者:邢旭光;郭国庆;沈伟哉;余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男性国人尸体一具,约65岁,身高177cm,发育正常.在解剖过程中,发现双侧较大的胸骨肌.该胸骨肌位于胸骨两侧各一块,尤以左侧更大.左胸骨肌以扁腱,起自胸骨柄中份和胸骨体上份的表面,及胸大肌表面的胸肌筋膜,肌纤维斜向外下方阔展成腱膜状,止于第六肋软骨上缘.此肌全长18.5cm,上部肌腱长6.5cm,宽1.3cm;下部肌腱长:2.5cm,宽3.8cm,肌束长9.5cm;宽处5.5cm,肌腹厚度为0.5cm.此肌血液供应和回流:内侧份有胸廓内动脉、静脉的穿支,外侧份有胸肩峰动脉、静脉的胸肌支分布,神经支配由第1~6肋间神经前皮支、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支配.
作者:王乃利;曹承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带血管蒂阔筋膜张肌及腱膜转位修补巨型腹股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阔筋膜张肌的动脉血管分布、神经支配、肌腹和肌腱的长度等.结果阔筋膜张肌动脉来源有旋股外侧动脉和臀上动脉;该肌由臀上神经支配,肌腹长度为(112.31±3.13)mm,髂胫束的长度为(315±6.8)mm,髂前上棘水平至腹直肌外侧缘的距离,男性为(168±7.5)mm,女性为(176±6.8)mm.结论阔筋膜张肌血供丰富,肌腱膜长,位置邻近腹胶沟区,可作为巨型腹股沟疝修补的供区.
作者:易德保;张大顺;郭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脐静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引产病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n=7)与对照组(n=5).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前6h服用米非司酮150mg,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术.胎盘娩出后,即取脐静脉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并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脐静脉可见下列形态改变:(1)内皮细胞胞浆呈空泡状,甚至发生断裂,粗面内质网囊泡化:(2)平滑肌细胞核染色质浓缩与边聚,核周腔扩大;线粒体空泡化;胞浆中糖原颗粒缺如或减少;(3)间质水肿.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中期妊娠脐静脉的缺氧性损伤.
作者:魏俊;王自能;郭祖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胎儿角膜即小又薄且透明,将之完全剥离进行切片的可行性很小,所以要在完整眼球上切片.根据组织化学研究的要求在制片过程中需要保护酶的活性,常规技术都是采取冷冻切片法进行切片.但用此法进行试验,切出的均为碎片.作者分析认为,可能是在液氮冷冻过程中眼球内容物冰晶化所致.后来我们进行了探索,采用振动切片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郭家松;彭朗鸣;尹保国;沈宏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小鼠胎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胎肺发育、分化和成熟的调控作用.方法不同发育阶段昆明小鼠胎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TTF-1的表达特征,用Tiger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小鼠胎肺10d开始检测到TTF-1的表达.其主要表达于正在形成呼吸道的上皮细胞核内,且处于末端位置的反应总是明显较近端者强;出生后,TTF-1主要表达在Ⅱ型上皮细胞核内.在胎肺发育过程,TTF-1的AOD值逐渐增加,表明Ⅱ型肺泡上细胞TTF-1密度呈现增加趋势,与肺泡功能的不断分化成熟相适应.结论 TTF-1参与肺组织的发生,可能具育调控上皮细胞发育的重要功能;肺泡发育过程中,TTF-1在Ⅱ型细胞的丰富表达,提示可能与肺泡功能的成熟分化,适应出生后执行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
作者:李贤;黄中新;夏潮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物质(SP)在大鼠海马结构中的分布特点及肝硬化后对大鼠海马结构中SP的影响.方法用Wistar雄性大鼠120~150 g分别用四氯化碳和人血自蛋白免疫损伤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果 (1)SP样阳性纤维及终末散在分布于海马结构各部分,并见于海马全层,以锥体层较为密集,该层还可观察到较密集的SP样阳性神经元;(2)肝硬化后SP在海马结构中的分布与正常组基本一致,但阳性反应物的密集度明显增高,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结论肝硬化后海马结构中SP含量较正常明显增多,很可能是脑损害的一种继发性代偿作用.
作者:高秀来;武艳;景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不同于星形胶质细胞,也不同于Schwann细胞,是性质独持的单独一类胶质细胞.实验证实,它的移植对中枢神经的再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使中枢神经的再生又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国外学者对它的特性、功能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对此做了一个较全面的综述.
作者:刘霞;高秀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脊神经根撕脱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本文介绍近儿年来脊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病理形态、病理机制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对脊神经根撕脱后的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可能机制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李方澜;周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解剖学教学实验室的甲醛的刺激的气味一直影响学生和教师学习环境.采用循环送风通风系统设备,设计新型多功能不锈钢解剖台,无影灯光照明系统和电化多媒体操作系统等措施,形成一个和谐的实验空间、清洁的环保环境,让学生和老师走进清洁明亮、清新和谐的优美环境,是几代教师和学生的心愿.
作者:余安胜;严振国;张建华;赵英侠;邵水金;毛根金;姜俊;赵敏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和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肽的年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及显微图象分析方法研究了老年大鼠和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神经降压肽(NT)、生长抑素(SOM)、P物质(SP)及胆囊收缩素(CCK)样免疫阳性反应的年龄变化.结果成年大鼠的神经降压肽、生长抑素、P物质及胆囊收缩素样免疫阳性纤维和胞体在纹状体边缘区中分布密集,形成一条明显的带状,带的宽度和位置与边缘区一致.老年大鼠的纹状体边缘区中也可见神经降压肽、生长抑素、P物质及胆囊收缩素样免疫阳性纤维终末,但和成年大鼠相比,阳性反应分布的范围较小,染色的深度较浅,未见阳性胞体.结论边缘区中存在较多的NT、SOM、SP和CCK免疫阳性纤维终末和胞体,老年大鼠的边缘区中上述免疫阳性纤维终末的分布显著减少,未见阳性胞体.推测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可能和老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NT、SOM、SP及CCK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包新民;舒斯云;包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GE)所致豚鼠肾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20只豚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N,n=6),庆大霉素对照组(G,n=7),庆大霉素bFGF组(F,n=7).G组:GE 80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15d;F组:bFGF肌肉注射800U·kg-1·d-1,相隔1~2h后加GE 80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15d.第16d取肾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结果 F组与G组比较,F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内皮细胞肿胀较轻;肾小管坏死数量较少;肾小管再生、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结论 bFGF对豚鼠庆大霉素肾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魏佑震;黄庆玉;申姜颖;洪岸;康颂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脏的表达情况及初步探讨其与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法建立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bFGF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用VG染色显示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结果小鼠感染后6周时,出现急性血吸虫卵肉芽肿,肝内bFGF阳性细胞的分布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VG染色显示肉芽肿内无胶原沉积;8周时,许多bFGF阳性细胞聚集围绕在虫卵肉芽肿周围,且细胞形状由原来的多角形变为长梭形.同时,VG染色显示肉芽肿周围出现一些胶原纤维:10周时,bFGF阳性细胞和胶原纤维均增多.结论 bFGF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可能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莉;张玲敏;熊钟瑾;吴春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通常认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is system,CNS)损伤后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死亡的神经元是不能由CNS自身产生新的神经元或邻近的神经元来替换.然而,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研究已改变了这些观点,现已发现CNS的一些区域终生存在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此外,通过移植神经干细胞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是有可能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分化的影响和神经干细胞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作用作一简述.
作者:丁英;曾园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施行胃-肠吻合术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后,大体观察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养胃冲剂能明显改善胃上皮损伤程度、减少炎症浸润范围,缩小胃小凹的宽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养胃冲剂通过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逆转肠上皮化生能有效的修复损伤的胃黏膜,从而改善胃黏膜萎缩.
作者:王德俊;谢强敏;邓阳梅;刘晓梅;盛树青;李瑞琴;孙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第四届中南地区解剖学学术会议于2001年7月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举行,来自湖南、湖北、海南、广西、香港和广东医学院校、专科学校和中专卫校的160多名解剖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开莫式由广东省解剖学理事会秘书长曾园山教授主持,中国解剖学常务理事、广东省解剖学理事会长姚志彬教授和珠海市卫生局李力副局长分别不能致词.
作者:汪华侨;徐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