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eclin-1基因沉默对蛇六谷提取物损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

潘磊;胡梦奕;李赛;陈培丰;尹利明

关键词:蛇六谷, 胃癌, Beclin-1, 基因沉默, 细胞活力
摘要:目的:探讨beclin-1基因沉默对蛇六谷提取物损伤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beclin-1-shRN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敲减beclin-1基因表达;蛇六谷提取物处理beclin-1基因敲减和未敲减的SGC-790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eclin-1-shRNA转染SGC-7901细胞抑制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LC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蛇六谷提取物上调SGC-7901细胞的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但下调beclin-1基因敲减的SGC-7901细胞的LC3蛋白表达,并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和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Beclin-1基因沉默阻断蛇六谷提取物对beclin-1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蛇六谷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的损伤作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食欲 调控因子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血清中瘦素(leptin)及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和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物(cocaine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CART)的表达变化,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大鼠出现摄食减少和体重减轻等表现的中枢机制.方法:9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7 d应激(7-S)组和21 d应激(21-S)组.7-S组和21-S组大鼠每天接受连续3 h束缚应激,分别持续7 d和21 d;BC组正常饲养21 d,不予应激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变化,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leptin和下丘脑ARC中LEPR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法分别检测下丘脑ARC中LEPR、NPY、AgRP、POMC和CART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21-S组大鼠体重/摄食量变化与ARC中上述食欲因子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与同一时点BC组相比,7-S组和21-S组大鼠的摄食量减少,体重增长延缓.7-S组和21-S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以及ARC中LEPR、POMC和CART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BC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NPY和AgRP的蛋白和mRNA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且21-S组变化为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21-S组大鼠体重与其ARC中LEPR和CART的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NPY的mRNA呈显著正相关(P<0.05);摄食量与POMC的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重与摄食量的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ARC内部食欲因子表达与其体重/摄食变化存在一定关联性,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霞;王少贤;方朝义;王杰鹏;旷湘楠;赵丹;王一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Fibulin-3表达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纤蛋白3(fibulin-3)基因过表达/沉默对人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细胞系SMC-1的影响,为MPM的治疗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分别构建fibulin-3过表达和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载体,并将SMC-1细胞分别转染空白对照载体(control)、过表达载体(Exp)、过表达对照载体(Exp-NC)、干扰载体(shRNA1、shRNA2、shRNA3和shRNA4)和干扰对照载体(shRNA-N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干扰前后fibulin-3的表达情况.结果:SMC-1细胞转染相应载体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fibulin-3+Exp组的G2期细胞数量增加(P<0.05),shRNA2组的G2期数量减少(P<0.05);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Exp组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而shRNA2组的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Exp组fibulin-3和间皮素(mesothel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各shRNA组fibulin-3和mesothel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本实验构建了fibulin-3基因的过表达及沉默载体,证实转染Exp和shRNA能有效改变fibulin-3的表达水平及SMC-1细胞的生长,为以fibulin-3为靶点的RNA沉默手段应用于临床MPM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莫世贤;邓勇军;刘焕鹏;李珏;陈理军;赵金燕;张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VEGF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后上清液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慢病毒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于人脂肪干细胞(HADSCs),检测其上清液(CM)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并用其上清液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对这2种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准备HADSCs、HDFs及HUVECs 3种细胞并鉴定;将携带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于HADSCs,定时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验上清中生长因子分泌情况;将VEGF-CM与完全培养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分为5组,分别培养HDFs及HUVECs,CCK-8法检验对2种细胞活力的影响;将佳比例的VEGF-CM、正常CM(Nor-CM)和完全培养液分别作用于HDFs及HUVECs,划痕法测试出对2种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ELISA结果表明VEGF-CM中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均较Nor-CM组提高;相对于其它比例,当完全培养液与VEGF-CM以1:2的比例混合时,HDFs和HUVECs的活力显著增强(P<0.05);VEGF-CM与其它培养液相比可显著提高HDFs和HUVECs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转染VEGF165基因后的HADSCs可同时增强VEGF及bFGF的分泌,其上清液可提高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

    作者:李江璇;肖丽玲;李升红;刘宏伟;潘潇寒;张碧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HSF1基因缺失通过上调microRNA-195 a-3 p加速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调控微小RNA-195a-3p(miR-195a-3p)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旨在阐明HSF1基因缺失加重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的病理分子机制.方法: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采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辅以心脏超声功能评价.在体实验分组为HSF1基因敲除(HSF1-/-)小鼠假手术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假手术组、HSF1-/-小鼠TAC模型组和C57BL/6 WT小鼠TAC组;细胞实验分组为对照组、miR-195a-3p模拟物干预组和阴性对照microRNA(miR-NC)干预组.TAC术后4周,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各组小鼠心肌肥厚(HE染色)和血管新生(CD31染色),小鼠心超检查心脏主要功能指标变化;通过生物信息软件TargetScan 6.2结合萤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以及Western blot验证,测定miR-195a-3p调控血管新生的下游分子靶点;并用miR-195a-3p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HSF1缺失会导致TAC诱导的小鼠左心室重构加重.芯片筛查结果表明HSF1缺失可促进心脏12种microRNAs表达上调,5种microRNAs在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其中miR-195a-3p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显著性.miR-195a-3p过表达可以有效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阻滞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TargetScan 6.2预测miR-195a-3p的靶点为AMP活化蛋白激酶α2(AMPKα2),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用miR-195a-3p模拟物干预可以有效抑制AMPKα2的表达,同时miR-195a-3p模拟物也抑制了CD31和VEGF的表达.结论:HSF1基因缺失导致的miR-195a-3p表达上调是加速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的重要诱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MPKα2介导的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王时俊;徐磊;赵刚;杨继娥;马雷雷;崔兆强;邹云增;葛均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组蛋白修饰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其中肝纤维化组采用CCl4皮下注射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植物油溶液.实验第8周末,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2组血清,采用生化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取2组大鼠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取肝组织常规固定,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ColⅠ)表达情况,以及acH4K12、acH3K9、H3K4me2和H3K9me2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及ALT、AST、HA、LN、ColⅣ和PCⅢ水平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的acH4K12修饰水平减少(P<0.05),acH3K9和H3K9me2修饰水平及α-SMA和ColⅠ表达明显增加(P<0.05),H3K4me2修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acH4K12、acH3K9和H3K9me2修饰水平改变可能与某些细胞外基质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有关,从而参与了大鼠肝纤维化发生.

    作者:田甜;郑璐;汤雷;余蕾;谢汝佳;张金娟;韩冰;杨婷;丁凯泽;渠巍;詹玮;杨勤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柚皮苷对人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细胞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究柚皮苷(naringin,NRG)对人肺癌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柚皮苷和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Chou-Talalay中效分析法对两药的联合效应进行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p-Akt、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顺铂耐药株A549/DDP细胞中P-gp、MRP1、p-Akt和CXCR4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非顺铂耐药株A549细胞(P<0.05);柚皮苷和顺铂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549/DDP细胞活力(P<0.05),IC50分别为36.92μmol/L和129.77μmol/L;当抑制率超过15%时,二者联用呈协同效应;柚皮苷与顺铂可诱导A549/DDP细胞凋亡(P<0.05),并且两药联用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顺铂组(P<0.05);柚皮苷和顺铂可上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P<0.05),下调Bcl-2的蛋白水平(P<0.05),同时柚皮苷还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P-gp、MRP1、p-Akt和CXCR4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柚皮苷可增强人肺癌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这可能与柚皮苷上调Bax的蛋白水平,下调Bcl-2、P-gp、MRP1、p-Akt和CXCR4的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崔美英;贺红柳;李盼;毛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芪苈强心颗粒对心肾综合征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颗粒对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模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制备CRS模型,根据实验需要分为6组:2周假手术(2w sham)组、2周模型(2w CRS)组、2周药物(2w CRS-Q)组、4周假手术(4w sham)组、4周模型(4w CRS)组和4周药物(4w CRS-Q)组,2周和4周药物组分别给予芪苈强心颗粒(4 g·kg-1·d-1)灌胃治疗2周和4周.ELISA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e)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ng II、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2w CRS和4w CRS组大鼠血清Cys-C、血清Cre、血浆AngⅡ、UMA和尿NGAL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中Bax和Ang I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肾组织损伤均严重,肾组织细胞凋亡均明显;与CRS组比较,2w CRS-Q和4w CRS-Q组大鼠血清Cys-C、血清Cre、血浆Ang II、尿NGAL和UM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Bax和Ang I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肾组织损伤均有所改善,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苈强心颗粒可抑制CRS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 II的表达有关.

    作者:段晓宇;朱虹;孙珊;胡红玲;卜晓芬;明小燕;贺映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幼鼠肺损伤时p-AKT1分子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致SD幼鼠肺损伤时对磷酸化AKT1(p-AKT1)分子的影响和意义.方法:72只SD幼鼠(3周龄)随机分为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生理盐水组、高氧+OSI-027组及高氧+雷帕霉素组(n=18),分别构建动物模型.高氧选择90%氧气持续干预,生理盐水、OSI-027和雷帕霉素干预分别在观察期第1、3、6、8、10和13天时经腹腔注射给药.在造模第3、7和14天时取各组幼鼠进行体重测量、肺湿干重比(wet/drg weight ratio,W/D)计算、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肺泡间隔宽度测定和肺损伤评分,肺组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6K1(p-S6K1)和p-AKT1的分布与水平.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急性期肺W/D增高(P<0.05),肺泡间隔宽度及肺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p-S6K1阳性细胞增多(P<0.05),肺组织p-AKT1阳性细胞减少(P<0.05),p-S6K1蛋白显著升高(P<0.01),p-AKT1蛋白明显减低(P<0.01);与高氧组比较,高氧+OSI-027组的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组织p-S6K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阳性细胞增多(P<0.05),p-S6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1蛋白水平增加(P<0.05);高氧+雷帕霉素组的肺损伤进一步加重(P<0.05),p-S6K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阳性细胞增加(P<0.05),p-S6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高氧+雷帕霉素组比较,高氧+OSI-027组的肺组织损伤减轻(P<0.05),肺组织p-AKT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p-AKT1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高氧肺损伤时,p-AKT1蛋白水平下降,mTOR抑制剂能增加p-AKT1蛋白水平,但只有mTORC1/2双重抑制剂OSI-027能减轻高氧所致SD幼鼠的肺损伤及纤维化.

    作者:梁木林;党红星;鲁雪;方芳;刘成军;许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敲减FGFR1基因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 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敲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的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经转染FGFR1小干扰RNA(si-FGFR1)下调FGFR1表达,研究FGFR1对Hem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转染si-FGFR1进入HemECs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活力(P<0.05),促进其凋亡(P<0.05),降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调细胞中FGFR1基因的表达可降低PI3K和p-AKT的蛋白水平(P<0.05),但对AKT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敲减HemECs细胞内FGFR1的表达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徐南;徐杰;李函;钱丽娟;李忠堂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tau蛋白病理传播机制与调节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典型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标志性病理特征之一是神经纤维缠结形成.八十年代的研究揭示,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是微管相关蛋白tau. AD患者脑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其与微管结合能力降低,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终导致神经元的变性与死亡.

    作者:李思苹;李文惠;孙安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Beclin-1基因沉默对蛇六谷提取物损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beclin-1基因沉默对蛇六谷提取物损伤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beclin-1-shRN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敲减beclin-1基因表达;蛇六谷提取物处理beclin-1基因敲减和未敲减的SGC-790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eclin-1-shRNA转染SGC-7901细胞抑制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LC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蛇六谷提取物上调SGC-7901细胞的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但下调beclin-1基因敲减的SGC-7901细胞的LC3蛋白表达,并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和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Beclin-1基因沉默阻断蛇六谷提取物对beclin-1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蛇六谷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的损伤作用.

    作者:潘磊;胡梦奕;李赛;陈培丰;尹利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抑制HMGB1表达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HemECs,将设计并合成的HMGB1小干扰RNA(HMGB1-siRNA)转染HemECs.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MGB1、NF-κB p65、p-IκBα、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HMGB1-siRNA的HemECs中HMGB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NC组比较,转染HMGB1-siRNA的HemECs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ROS含量显著升高,NF-κB p65、p-IκBα、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si-HMGB1组比较,HemECs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后,细胞活力抑制、凋亡率和ROS诱导及NF-κB p65、p-IκBα、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人HemECs活力和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ROS含量及下调NF-κB信号通路.

    作者:姚佐懿;周翔宇;郭科;刘云平;赵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结石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组(0.75%乙二醇+NAC)、雷帕霉素处理组(0.75%乙二醇+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组(0.75%乙二醇+氯喹),每组8只.干预4周后,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自噬关键蛋白LC3-Ⅱ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肾组织中自噬泡的数量;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24 h尿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的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24 h尿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钙盐染色法观测各组肾脏晶体的沉积情况,评价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石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和氯喹处理组中LC3-II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泡数量均增加,而在NAC处理组中LC3-II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泡数量均减少(P<0.05).与结石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中T-SOD和GSH-Px水平降低,而氯喹处理组和NAC处理组中T-SOD和GSH-Px的活性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结石组中血清肌酐、尿素氮、NGAL和Kim-1的水平及肾脏内晶体沉积增加(P<0.05);在雷帕霉素处理组中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晶体沉积进一步增加,而在氯喹处理组和NAC处理组中肾脏损伤明显减轻,晶体的沉积明显减少.结论:乙二醇激活自噬后可以促进大鼠肾内晶体的形成.应用抗氧化剂和自噬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肾脏内的自噬水平,还可以减轻肾脏损伤,减少晶体沉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率.

    作者:李德荣;刘云龙;王翔;孙焱;康珏宁;刘权;何子奇;陶芝伟;关晓峰;邓耀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沉默IFN-γR表达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分别检测对照组、BMMSCs阴性对照(BMMSC-NC)组和BMMSC-shIFNγR组淋巴细胞的活力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构建的慢病毒shIFNγR-LV能显著降低大鼠BMMSCs的IFN-γR mRNA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显示,相对BMMSC-NC组,BMMSC-shIFNγR组抑制淋巴细胞活力的作用减弱(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BMMSC-NC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低于BMMSC-shIFNγR组,而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BMMSC-shIFNγR组(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并能显著降低BMMSCs的调节免疫功能.

    作者:兰绍阳;谭梅傲;陶双友;蔡佳仲;康锦花;陈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IRAK-1表达水平与COPD大鼠PASMCs分泌PDGF-AB和IL-6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SMCs)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PDGF-AB)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构建COPD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图像分析法测定远端肺动脉管壁厚度占动脉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消化、分离和纯化COPD大鼠远端PASMCs,并采用特异性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大鼠PASMCs.将COPD大鼠P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脂多糖(LPS)组(终浓度为1 mg/L)、IRAK-1/4抑制剂组(终浓度为10μmol/L)和LPS+IRAK-1/4抑制剂组(IRAK-1/4抑制剂终浓度为10μmol/L,预处理30 min后加入LPS,终浓度为1 mg/L),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SMCs中p-IRAK-1和IRAK-1的蛋白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组PASMCs上清液中PDGF-AB和IL-6的浓度.结果:COPD模型组WT%和WA%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1).光学显微镜下COPD大鼠PASMCs呈梭形,荧光镜下可见胞质α-SMA蛋白染成红色.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IRAK-1蛋白表达水平及PDGF-AB和IL-6的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IRAK-1/4抑制剂组p-IRAK-1的蛋白水平及PDGF-AB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IRAK-1磷酸化水平与细胞上清液中PDGF-AB和IL-6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IRAK-1参与COPD大鼠PASMCs分泌PDGF-AB和IL-6的调控.这为COPD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依据.

    作者:王鹏雁;王昌明;郑增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电针对受损展神经小胶质细胞分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电针处理组,每组各5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损伤组制作模型后于电针刺激组接受电针刺激时仅进行束缚;电针处理组模型建立后进行电针刺激.实验连续2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展神经小胶质细胞亚型M1型标志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M2型标志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iNO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电针处理组经电针治疗较损伤组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其中与损伤组相比,电针处理组IL-1β表达降低(P<0.05).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arginase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其中电针处理组的argi-nase表达较损伤组增加(P<0.05);同时BDNF在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的表达均增加(P<0.05),电针处理组的BDNF表达较损伤组增加(P<0.05).结论:展神经损伤后,电针治疗能降低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分子表达水平,同时增加M2型标志分子表达水平.

    作者:王蕾;张毅;严红燕;王旭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血红素氧合酶1通过影响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观察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的变化以及HO-1对TM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将72只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CLP+HO-1诱导剂组和CLP+HO-1抑制剂组,每组18只;按分组处理后分时相处死大鼠,留取血浆和肾脏组织,分析各组之间血清肌酐(Cr)、胱抑素C(Cys-C)、碳氧血红蛋白(COHb)、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别,ELISA法检测血浆T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肾脏组织经马休黄/猩红/天青石蓝染色(MSB)法对比各组之间病理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肾脏组织TM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形成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明显,肾脏功能受损;在HO-1诱导剂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及炎症反应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P<0.05),肾脏功能得到改善,TM表达较脓毒症组上调(P<0.05);而HO-1抑制剂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论:HO-1能够增加脓毒症大鼠肾脏TM的表达,发挥抗凝血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肾脏功能.

    作者:南川川;李楠;李威;洪澄英;陈怀生;刘雪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中miRNA-155表达调控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中微小RNA-155(miRNA-155)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进行治疗,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肺组织及CD4+T细胞中miRNA-155表达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和脾脏CD4+T细胞中miRNA-155表达显著升高,随着接触过敏原时间的增加,CD4+T细胞中miRNA-155水平显著升高(P<0.01).HE和PAS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明显减轻支气管周围和血管周围炎症,减少增生杯状细胞的黏液分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miRNA-155水平显著降低,CD4+T细胞中的miRNA-155水平显著下调.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抑制哮喘小鼠的脾脏中CD4+CD8-细胞比例的增加,减少哮喘小鼠肺组织中CD4+T细胞的聚集.糖皮质激素治疗后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IL-13水平下降,干扰素γ水平显著增加.结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CD4+T细胞的聚集,并可降低肺组织和脾脏中CD4+T细胞的miRNA-155的表达.

    作者:朱妤;刘金玲;王建华;王晓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Galectin-9调控SHH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中分别转染galectin-9过表达载体pcDNA3.1-Galectin-9和对照载体pcDNA3.1,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水平,以及SHH信号通路蛋白Smo、Gli1和SHH的表达变化.用SH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处理上调galectin-9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水平,以及SHH信号通路蛋白Smo、Gli1和SHH的表达变化.结果:pcDNA3.1-Galectin-9可显著上调结直肠癌HT29细胞中galectin-9的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galectin-9表达后的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同时细胞中SHH信号通路蛋白Smo、Gli1和SHH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Cyclopamine处理可以进一步诱导上调galectin-9表达的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上调,降低细胞中SHH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P<0.05).结论:Galectin-9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诱导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

    作者:赵鑫;唐亚萍;陈琳琳;王淳阅;叶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FAM3 C通过激活Akt促进口腔鳞癌细胞活力

    目的:探讨FAM3C(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3,member C)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口腔鳞癌癌前病变细胞DOK和口腔鳞癌细胞WSU-HN6中FAM3C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WSU-HN6细胞中分别使用siFAM3C和抗FAM3C抗体处理,在DOK细胞中使用腺病毒过表达FAM3C,分别在处理后24、48和72 h使用CCK-8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AM3C对细胞活力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激活的影响.结果:(1)与DOK细胞相比,WSU-HN6细胞中FAM3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2)siFAM3C在转染后48 h和72 h均可抑制WSU-HN6细胞的活力(P<0.05),同时抑制Akt的激活(P<0.05);(3)抗体封闭FAM3C蛋白48 h和72 h也能抑制WSU-HN6细胞的活力,并抑制Akt的激活(P<0.05);(4)过表达FAM3C 48 h和72 h可促进DOK细胞的活力,并激活Akt(P<0.05).结论:FAM3C可能通过激活Akt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活力.

    作者:迟毓婧;李玫;禹祎萌;刘爱禹;郁卫东;莫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