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乙酰半胱氨酸对LPS诱导离体兔肺动脉反应性改变的影响

黄新莉;凌亦凌;朱铁年;孟爱宏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 离体兔, 肺动脉环, 血管反应性, 内皮依赖性, 细胞保护作用, 舒张反应, 培养基, 肺动脉高压, 内毒素, 肺损伤, 收缩反应, 孵育, 反应曲线, 平滑肌, 对照组, 形态学改变,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差异, 乙酰胆碱
摘要:目的:内毒素的活性成分脂多糖(LPS)所致动物肺损伤常伴有肺动脉高压(PAH).LPS是否通过抑制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而促进PAH的形成,目前还不清楚.Bernard等报道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可改善内毒素所致的肺损伤.本研究旨在离体水平观察NAC对LPS引起的肺血管反应性改变有何影响,并探讨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离体兔肺动脉环.①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生理盐水溶剂;②LPS组,培养基中加入LPS 4 μg/mL;③LPS+NAC组,培养基中含LPS 4 μg/mL及NAC 0.5 mmol/L; ④NAC组,培养基中含NAC 0.5 mmol/L.各组孵育3 h、7 h,观察肺动脉环对新福林(PE)的收缩反应及对乙酰胆碱(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光镜下观察血管形态结构改变.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差异显著性检验行多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①LPS孵育3 h、7 h时肺动脉环对Ach(10-6 mol/L)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比分别为60.70%±12.7%、60.76%±9.85%,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84.04%±6.37%、76.80%±2.69%(均为P<0.05),Ach剂量反应曲线(10-8~10-5 mol/L)右移.与LPS组相比,NAC和LPS共同孵育3 h、7 h肺动脉对Ach(10-6 mol/L)的舒张百分比均增高,分别为75.41%±9.98%、77.84%±10.48%,(均为P<0.05),Ach剂量反应曲线(10-8~10-5 mol/L)左移.LPS孵育3 h、7 h均不影响肺动脉环对PE的收缩反应.②光镜下可见:LPS组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皮下弹力纤维有断裂,平滑肌细胞水肿.NAC可减轻血管壁各层的形态学改变.结论:①LPS可导致离体兔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这可能是内毒素肺损伤时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②NAC可调整肺动脉的张力,使LPS所致的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得以恢复,并可减轻LPS引起的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热休克蛋白(HSPs)在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的心肌保护中是否发挥作用,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αB-晶状体蛋白(属小分子HSP)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为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缺血预适应早期相中的作用,采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及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进行缺血及热休克预处理.结果:缺血预适应(缺血5 min+再灌5 min)明显减轻了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表现为+dp/dtmax、LVP、及冠脉流量的恢复明显改善,CPK释放减少.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发现,正常状态下,αB-晶状体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在缺血预适应及热休克预处理时则快速向不溶性细胞结构移位,免疫电镜显示αB-晶状体蛋白的主要移位区域是核周及Z线等细胞骨架部位,等电聚焦技术显示上述移位与αB-晶状体蛋白的磷酸化有关.此种快速移位可稳定细胞骨架,可能是心肌预适应早期相的重要心肌保护机制之一.为进一步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预适应延迟相中的可能作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经热休克(43℃)预处理不同时间(15,30,60,90 min)并恢复不同时间(0,1,2,4,6,12及24 h)后,再加入H2O2(1 mmol/L)处理3 h.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在诱导αB-晶状体蛋白增多的同时,亦明显减轻了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死亡率及LDH释放率低于H2O2损伤组,细胞总抗氧化能力高于H2O2损伤组.上述结果表明,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的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卫民;黄勤;尢家騄;肖献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cr/abl嵌合基因表达与慢粒白血病细胞积累

    目的和方法:bcr/abl嵌合基因是定位于人9号染色体9q34上的c-abl基因和22号染色体22q11上的bcr基因因t(9:22)易位,使相应断裂的基因发生融合所形成.它是ph染色体的分子基础,在慢粒白血病(CM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Bcr/abl嵌合基因编码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P210).这种蛋白与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相互作用,扰乱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使CML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为了探讨bcr/abl嵌合基因表达致慢粒白血病细胞积累的发病机制,设计并合成针对bcr/abl嵌合基因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及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s-asODN),利用MTT法、[3 H]-TdR掺入技术、TR-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电子显镜技术等观察asODN对K562细胞株形态学、DNA变化、bcr/abl嵌合基因转录和表达、细胞存活、细胞DNA合成等的影响.结果:①各种asODN对CML细胞存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硫代asODN效果好,大抑制率达64.7%.②各种asODN对CML细胞的DNA合成有是显著的抑制作用,其硫代asODN效果好,大抑制率达85.8%.③各种asODN对CML细胞bcr/abl嵌合基因转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8 h时,硫代asODN效果好,s-anti-b3a2和s-anti-myb联合用药几乎完全抑制bcr/abl的转录.④各种asODN对CML细胞的P210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各种asODN对CML细胞的形态学有显著的影响,电子显微镜发现有大量的凋亡小体出现.⑥DNA电泳显示:asODN对CML细胞作用后胞内DNA有裂解,电泳有细胞凋亡特征的梯形条带出现,其中联合作用的效果明显.结论:bcr/abl嵌合基因不但通过P210蛋白使CML细胞信息传导紊乱,细胞生长失控,而且bcr/abl嵌合基因抑制CML细胞的凋亡,通过抑制bcr/abl嵌合基因的表达既能抑制CML细胞的增殖,也能解除CML细胞凋亡的抑制.

    作者:韩金祥;张长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中的作用及左旋精氨酸干预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实验性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中的作用及左旋精氨酸(L-Arg)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家兔,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L-Arg组,分别于缺血前、缺血40 min及再灌注20 min取血检测NO水平,相应时点监测心功能.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NOP)显著下降(缺血前26.9±4.6 μmol/L,缺血40 min 14.8±3.8 μmol/L,再灌注20 min 12.7±5.3 μmol/L,P均<0.001); 心肌舒缩功能指标(MAP、LVSP、+dp/dtmax、-dp/dtmax)均明显降低,LVEDP显著升高,尤以再灌注20 min为著(P<0.01和P<0.001);NOP与+dp/dtmax、-dp/dtmax、LVSP及MA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6、0.807、0.852及0.641,P分别P<0.001、<0.001、<0.001和<0.01,而NOP与LVEDP之间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563,P<0.01.使用L-Arg后,不同时点血浆NO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舒缩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与NO水平下降有关,L-Arg可通过提高机体内NO水平而保护顿抑心肌.

    作者:王万铁;林丽娜;徐正介;李东;王卫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效原理在顺铂、足叶乙甙对人肺癌细胞株(PA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中效原理观察顺铂、足叶乙甙配伍在体外对人肺癌细胞株(PA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两种药物单独应用时随药物剂量增加,其效应也增加,按中效方程式计算出单用时,中效浓度DDP为9.87 μmol/mL,VP-16为33.53 μmol/mL;合用时,中效浓度为4.22 μmol/mL,两药各自所需浓度分别是DDP为0.96 μmol/mL,VP-16为3.47 μmol/mL,并计算出两药合用时,在不同效应各自所需药物浓度之间相互作用的合用指数(CI)小于1,是协同关系.两种药物合用时的浓度比例及给药时间次序不同均会影响效应大小.结论:上述两种药物合用产生协同作用,合用时的效应大小与两种药物浓度比例及给药时间次序有关.

    作者:沈宜;汤为学;段红;唐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诱发免疫机制的紊乱而发病.我们拟通过观察、分析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为从免疫病理的角度探讨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22只,均为雄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一周组和四周组.糖尿病组均在乙醚麻醉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 60 mg/kg, 0.1 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pH4.2)术后72 h测定空腹血糖,血糖16~30 mmol/L者纳入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一次腹腔注射与STZ等量生理盐水.血糖采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清NO含量和NOS活力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TNFα采用放免法测定.数据处理:各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NO与TNFα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直接法计算相关系数,并且采用直接查表法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清NOS活力和NO含量均随病程延长而增高,但在一周内不明显(P>0.05),至第四周明显增高(P<0.05);TNFα也随病程延长而明显增高,第一、四周均明显升高(P<0.001);各组内NO与TNFα均呈高度正相关.NO是由NOS催化L-精氨酸与氧分子经多步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S是NO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诱导型NOS(iNOS)在受到细胞因子刺激时,通过启动基因转录合成iNOS,进而生成高浓度NO,高浓度NO是损伤β细胞的终末因子,胰岛β细胞受损机制是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结论:从糖尿病早期起TNFα即发挥刺激作用,使体内产生高浓度NO,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莞;陶惠然;包海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PMNs on the production of TNF-α by the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and to elucidate its tentative mechanism.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cl-2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从mRNA水平测定bcl-2在鸡马立克氏病MD肿瘤中的表达,阐明bcl-2与MD淋巴瘤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来克亨SPF鸡复制MD肿瘤模型,取肿瘤和相应正常组织,液氮保存,用AGPC(Acid Guanidiniun Thiocyanate-Phenol-Chloroform,一步法)法提取组织总RNA(TRNA),紫外测定其浓度,甲醛变性胶电泳观测其纯度.一个含鸡bcl-2 1.2 kb片段的质粒(pTTCB1),经转化扩增,提取质粒DNA,并用限制性内切酶(RE)消化,回收纯化bcl-2片段,放射性[α-32P]标记,制成探针,通过班点(Dot blot杂交和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检测MD肿瘤组织中的bcl-2的表达情况,并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比较.结果:①MD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均有bcl-2的表达;②MD肿瘤组织中bcl-2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结论:bcl-2表达产物通过阻遏细胞凋亡促进MD淋巴瘤的形成.

    作者:张书霞;陈万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肺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与肺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本实验动态观察了气管内注入平阳霉素(bleomycinA5, BLMA5)5 mg/kg后7 d至30 d,大鼠出、入肺血NO代谢终产物NO-2/NO-3含量、肺间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变化间的关系.

    作者:陈晓玲;李英敏;黄善生;李文斌;王新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感染性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已知烫伤、休克及脑中风患者GR降低,感染属应激状态,GR也可能有改变,为此我们检测36例感染患者,观察GR有无改变.对象与方法:1.甲肝10例,男女各半,年龄18~55(31±8)岁;2.肺感染10例,男6、女4例,年龄45~65岁(55±8)岁;3.尿路感染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1~65(48±6)岁.4.霉菌尿路感染6例,男女各半,年龄55~70岁(61±3)岁.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半,年龄18~70(48±8)岁.白细胞GR检测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购于英国放化中心.结果:肝炎、肺感、尿感、霉菌感染组及对照组白细胞GR分别为3 824±1 256、2 896±1 097、3 017±1 395、2 103±987和5 896±1 295位点/细胞,各感染组GR结合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01).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感染性疾病,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或是霉菌感染,其GR均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程度有一定关联,进一步支持应激状态GR降低的结论.

    作者:刘函坤;刘志国;邵慧梅;刘志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Gq/11信号转导过程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时的变化

    目的:研究二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发生发展不同阶段Gq/11含量与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直径0.2 mm的银夹夹闭左侧肾动脉制备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在术后1、2、4、8周测定尾动脉收缩压、±dp/dtmax及左室舒张末压;测定心肌肥大指数(LV/BWT);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脏Gq/11含量;以[3H]标记的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为底物,测定磷脂酶C(PLC)活性.结果:2K1C大鼠在术后2周血压开始明显升高并从2周开始出现心肌肥大;±dp/dtmax从1周到8周均无明显变化,而左室舒张末压在8周时开始升高;2K1C大鼠血浆ACE活性在1,2,4周时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心脏ACE活性在1,2,4,8周分别为0.381 μmol/min·g-1,0.463 μmol/min·g-1,0.425 μmol/min·g-1, 0.37 μmol/min·g-1均较假手术组0.193 μmol/min·g-1,0.173 μmol/min·g-1,0.196 μmol/min·g-1,0.17 μmol/min·g-1明显升高(P<0.05);心脏Gq/11含量在1周、2周时无变化,而在4周和8周时分别为694.8和638.4,比假手术组555.8和470.2明显升高(P<0.05).PLC活性在2周、4周和8周时比假手术组分别升高12.8%、21.8%和21.0% (P<0.05).结论:在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大鼠,Gq/11是介导心肌肥大的主要信号转导分子,其通过功能增强和含量增加激活下游的效应蛋白,介导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白木华;吴立玲;邢东琦;汪香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失血性休克对脾脏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脾脏不但是一个免疫器官,也是一个贮血器官,含血管和血小板均十分丰富,那么脾脏在TXA2和PGI2的代谢中肯定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脾脏在休克时TXA2和PGI2代谢的调节作用不得而知,为此我们观察了失血性休克及切脾加失血性休克对脾脏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脾脏在休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者:周其全;陈玉魁;高丽菊;李宜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人胚胎甲状腺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胚胎甲状腺的MEL受体及其亚型,为进一步研究MEL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1.研究对象:中期水囊引产人胎儿,取出甲状腺,立即用4%多聚甲醛+0.1%DEPC固定,石蜡包埋组织,4℃冰箱贮存待检测.

    作者:孙中安;陆祖谦;何金;刘会敏;赵瑛;刘志民;彭树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ow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LEAS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根据我国1999年3月颁布的新高血压诊断标准,自1999年3月~5月在301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顺序入选曾确诊高血压病的60岁以上男性患者共65名,平均年龄76.57±5.89岁(60~93岁),其中38名患有LEASD(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下肢动脉一处以上的动脉硬化斑块凸起及≥50%管腔狭窄),平均年龄77.76±4.73岁,无LEASD患者27名,平均年龄74.89±6.97岁.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及分期、服降压药、冠心病史等方法无明显差异.排除患有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心功能NYHA Ⅲ-Ⅳ级、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晚期、慢性感染、血液病、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足部溃疡、坏疽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统一的、由专人负责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及抽空腹血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浓度.建立Access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LEASD患者血浆Hcy浓度为14.22±3.38 μmol/L(±s),无LEASD组患者血浆Hcy浓度为22.99±8.88 μmol/L(±s),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0).结论:初步临床调查显示在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中LEAS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LEASD组患者.

    作者:樊瑾;李小鹰;朱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cl-2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目的:我们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研究中发现CML急变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期,甚至高于其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27);而CML急变时化疗反应甚差,是目前白血病治疗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阐明Bcl-2基因在CML急变中的作用,我们将bcl-2基因转染人CML细胞系--K562,建立了一株bcl-2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K562/bcl-2,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特别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方法:Bcl-2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吴教授惠赠,按常规转染PA317细胞,经筛选、克隆获高病毒滴度细胞--D3.将成对数生长的K562细胞直接加在呈贴壁生长的D3细胞上进行转染,然后取出悬浮细胞在含G418培基中筛选出抗性细胞,即K562/bcl-2细胞.结果:1.BCL-2蛋白表达:K562/bcl-2细胞明显高于未转染的K562细胞,阳性率和阳性指数分别为71%和38%,95和41. 2.细胞形态学:K562/bcl-2细胞有明显聚集成丛现象,核分裂指数低于K562细胞,分别为0.8%和1.4%.3.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率和K562细胞的增殖速度接近,倍增时分别为22 h和22.7 h. 4.FACS检测:K562/bcl-2细胞凋亡率稍低于K562,分别为2.1%和4.8%,细胞周期两者无明显差别.5.核型:均为Ph阳性.6.细胞耐药性观察:通过Ara-C、高三杉脂碱(HHT)和柔红霉素(DNR)对比观察,发现K562/bcl-2细胞对Ara-C和HHT的耐受性明显高于K562细胞,对DNR的耐受性也有所增高.结论:Bcl-2基因转染使K562细胞发生聚集(提示细胞接触性抑制减低),对化疗药物耐受性增加,进一步证明Bcl-2基因高表达与CML急变治疗反应差和预后不良有关,而与细胞增殖周期无明显关系,这就为CML急变的治疗提供了线索.

    作者:赵钧铭;隋雪梅;褚建新;王淑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离体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内毒素休克(ES)时肺动脉高压(PAH)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具有抗ES及PAH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CCK-8对TNF-α引起的肺动脉反应性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及一氧化氮(NO)在其中的作用,初探了CCK-8缓解PAH的作用机制.

    作者:孟爱宏;凌亦凌;王殿华;谷振勇;李淑瑾;朱铁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探析

    作者:王佑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53例初治和复发儿童AL及30例对照组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果:儿童AL 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及点突变为28.30%(15/33例),对照组未发现缺失及突变.ALL组p16基因纯合子缺失为35.00%(14/40例),其中HR-ALL为47.06%(8/17例),SR-ALL为8.33%(1/12例),复发ALL为45.45%(5/11例),未见点突变;ANLL组未见纯合子缺失,点突变1例,为7.69%(1/13例),测序分析发现其位于第2外显子(exon 2A)49密码子,发生错义突变,由GCC突变为ACC,由苏氨酸取代丙氨酸.结论:①p16基因失活与儿童AL,尤其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②在儿童ALL中,p16基因纯合子缺失是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点突变罕见.③在儿童ANLL中,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点突变均罕见.④p16基因失活可能成为预测儿童AL病程进展、复发、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蒋俊煌;郭瑞官;沈建箴;杨月玲;陈志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糖皮质激素受体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α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α功能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β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1)用瞬时转染技术将GRβ和报告基因cat共转染HOS-8603细胞,激素处理后,研究GRβ对糖皮质激素诱导GRα外源性靶基因cat表达的影响;(2)GRβ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GRβ在HOS-8603细胞中的稳定过度表达;(3)用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对HOS-8603细胞p21表达的诱导及GRβ的稳定表达对GRα内源性靶基因p21表达的影响;(4)用MPT法检测GRβ的稳定过度表达对糖皮质激素抑制HOS-8603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5)GRβ对糖皮质激素诱导HOS-8603细胞AKP(成骨细胞分化标志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GRβ抑制GRα外源性靶基因cat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2)GRβ抑制GRα内源性靶基因p21的表达;(3)GRβ的稳定过度表达降低糖皮质激素抑制HOS-8603细胞增殖的作用;(4)GRβ的稳定过度表达抑制糖皮质激素对HOS-8603细胞AKP活性的诱导.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α的功能有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受体β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受体α的内源性抑制因子.

    作者:刘宇健;宋亮年;卢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TNFα、LPS诱导EA、hy926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转录

    一氧化氮(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NOS三种亚型中催化产生NO较多的一种,可被多种炎症因子诱导,而诱导环节多在基因转录水平.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对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iNOS基因转录的影响,并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作用. 方法:传代培养的EA.hy926细胞用TNFα,LPS处理18小时,并同时加入或不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H-7、Calphostin和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098059;人iNOS(hiNOS)基因表达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结果:200 IU/mL TNFα、100 ng/mL LPS均明显诱导EA.hy926细胞hiNOS基因的表达;H-7、Calphostin和PD098059可抑制TNFα诱导的hiNOS基因的表达.但PKC和MAPK抑制剂对LPS诱导的抑制效应均不显著.结论:TNFα诱导hiNOS基因的表达需要PKC和MAPK的活化,而LPS诱导hiNOS基因的表达可能还涉及其它蛋白激酶的途径.

    作者:斯勤;王小明;邱劲;李素敏;李健;郭恒怡;吴其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离体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Na+/H+交换的意义

    目的:NH4Cl负荷是一经典的酸化细胞内环境的手段,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各种组织细胞pH值的研究.已证实Na+/H+交换体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的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的细胞膜,此转运系统对细胞外Na+和细胞内H+进行1∶1交换,当细胞内酸负荷增加即细胞内pH(pHi)降低时,Na+/H+交换体被激活,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pHi和细胞内Na+([Na+]i).

    作者:贾月霞;吴克谦;时安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