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外科中的重要意义

刘家锋

关键词:Zuckerkandl结节,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甲状腺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在甲状腺手术中出现的机率,以及ZT与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上甲状旁腺(superior parathyroid gland,SPG)的解剖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施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146个腺叶进行记录,观察ZT,分析其与RLN、SPG的解剖关系.结果 76例(63.3%)患者发现ZT,而54例(45.0%)患者其结节长径大于1 cm.ZT较大者,87例(92.6%)RLN在ZT内侧,7例(7.4%)RLN横过ZT.SPG通常位于ZT之上,RLN之后.结论 ZT是甲状腺的显著特征之一,多数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发现.ZT的大小和位置与术前症状没有确切的关系.理解ZT与RLN和SPG的解剖关系,对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京尼平交联大鼠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提高支架生物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京尼平交联大鼠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提高支架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取250 g左右的健康SD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未交联支架组、戊二醛交联支架组和京尼平交联支架组.游离大鼠肾、肾动脉,连接蠕动泵,经PBS灌注去血后得到的肾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肾依次灌入肝素化PBS溶液、1% TritonX-100、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去离子水,完成大鼠肾去细胞生物支架制备.戊二醛交联支架组继续灌入0.625%戊二醛(GA) 1500 mL;京尼平交联支架组浸入0.5%的京尼平溶液于37℃恒温箱中行化学交联24 h;未经戊二醛或京尼平交联的肾去细胞支架作为未交联支架组.对4组肾分别作HE、Masson、免疫荧光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支架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力学拉伸试验检测机械力学性能.结果 SD大鼠肾支架经京尼平交联后,HE、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排列更加紧密有序,肾小球处的纤维呈聚集状,CollagenⅠ和CollagenⅣ荧光染色增强,电镜扫描可见交联后的去细胞支架内蜂窝状孔洞结构更加立体,并可见典型的肾小球龛样结构轮廓更加清晰;交联组肾弹性模量较支架组明显增强.结论 京尼平交联大鼠肾支架能提高支架的生物学性能有助于为后期细胞植入和器官再生.

    作者:刘丹;杜奥玲;王新旺;张德明;唐汇李;王宇航;陈胜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alpain-1在辛伐他汀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钙蛋白酶-1 (calpain-1)在辛伐他汀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组)、链脲佐菌素组(STZ组)、辛伐他汀高剂量(20 mg/kg)治疗组(STZ+SIM20组)及低剂量(10 mg/kg)治疗组(STZ+SIM 10组),给药12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p6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calpain-1、p65、IκBα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与STZ组相比,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胞浆p65、IBα蛋白表达增加,calpain-1、TNF-α、IL-6、核内p65表达减少.结论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calpain-1表达有关.

    作者:韩倩倩;鲁美丽;王洪新;李腾;唐富天;张英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的侵袭和迁移

    目的 探究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olgi Matrix Protein 130,GM13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RT-PCR检测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K1、TPC-1中的GM130 mRNA水平.将细胞分为Control、scramble siRNA (si-scramble)、GM130 siRNA(si-GM130)3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GM130、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4,MM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依赖性粘附蛋白E(Calcium-dependent adhesion proteinE,E-cadherin)、Snail、钙依赖性粘附蛋白N(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nmentin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检测Vimentin的表达.结果 GM130在TPC-1细胞中的mRNA水平高,故利用TPC-1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si-GM130组中GM130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增殖速率及Ki67、PCNA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划痕闭合率显著下降,侵袭细胞数及MMP-4、MMP-9表达显著减少.此外,与Control组比较,si-GM130组中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Snail、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同时Vimentin荧光值在si-GM130组中显著降低.结论 GM130可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的侵袭和迁移.

    作者:陈婕;汤利华;李正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海绵窦区三角解剖及面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海绵窦区各脑神经相互关系及其变异,测量各海绵窦三角的面积,为临床经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2例成人尸头标本的海绵窦区域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并对海绵窦各三角的面积进行测算. 结果 在海绵窦区的三角中,分别选取、观测床突三角、动眼神经三角、滑车上三角、滑车下三角、前内侧三角、前外侧三角、后内侧三角、后外侧三角并分别测量其面积为77.75、82.73、45.00、83.40、66.38、51.28、121.65、161.67mm2.结论 海绵窦区三角是神经外科颅底手术人路必经区域,是手术中可参考的操作范围,因部分神经、骨性结构变异,可导致部分三角面积缩小而影响手术操作.测量各三角面积的数据,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可作为手术入路选择的参考,并为虚拟现实技术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张文毅;高峰;伊志强;刘爱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十二指肠动脉变异1例

    胃十二指肠动脉作为胰头上部滋养动脉[1-4],其变异率约为3.43%[5].作者在胰岛素瘤定位检查选择性动脉内钙离子刺激肝静脉采血术中意外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幽门后方发出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在胰头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交通,变异后部分血流到达胰颈部,同时滋养胰头部和部分胰颈部.

    作者:张艳;陆德宾;刘仕群;庞桦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外科中的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在甲状腺手术中出现的机率,以及ZT与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上甲状旁腺(superior parathyroid gland,SPG)的解剖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施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146个腺叶进行记录,观察ZT,分析其与RLN、SPG的解剖关系.结果 76例(63.3%)患者发现ZT,而54例(45.0%)患者其结节长径大于1 cm.ZT较大者,87例(92.6%)RLN在ZT内侧,7例(7.4%)RLN横过ZT.SPG通常位于ZT之上,RLN之后.结论 ZT是甲状腺的显著特征之一,多数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发现.ZT的大小和位置与术前症状没有确切的关系.理解ZT与RLN和SPG的解剖关系,对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家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边缘曲线”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弧形轮廓的角度及长度,为临床钢板塑形和设计新型水平带状钢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50例成人膝关节CT数据[男31例,女19例,平均(37.68±2.76)岁].在横断面平扫图像下,以腓骨头尖初次显露为标准图片,在胫骨平台外侧髁边缘标记A、B、C、D、E五点.分段测量并记录其连线的长度与夹角,计算后外侧髁曲线长度和曲线的转折角.结果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曲线长度平均(44.04+11.33)mm (19.50~75.50 mm),由前向后的三点折弯角平均为(163.36±7.67).、(127.95±20.85)°和(160.50±11.99)°.手术中按照该测量参数进行钢板折弯与塑形,5例患者术后CT显示,钢板形状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贴服紧密,对皮质轮廓包绕良好. 结论 按照骨骼测量的边缘曲线参数进行术中钢板折弯和设计新型解剖钢板,能够提高钢板与后外侧髁的贴合程度.

    作者:姚喜州;张世民;胡孙君;杜守超;马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符合标准,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D打印组和对照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定位的次数、术后6、9个月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9个月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结果 终52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对照组27例,3D打印组25例.对照组和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及胫骨隧道的定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6,P<0.05;t=3.069,P<0.05).术后3个月、术后9个月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9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存在可行性.

    作者:陈国立;胡洪新;吴献伟;林妹;戴玉林;林海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复位的压力与位移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施加压力与位移变化的关系,探索佳复位力度.方法 选取10例新鲜冻融尸体小腿标本,解剖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依次切断下胫腓联合前方结构(下胫腓前韧带)、后方结构(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以及下胫腓联合上方10 cm的骨间膜,在同一标本上建立不同程度的下胫腓损伤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接受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测量外踝嵴(A)和内踝表面中心(B)在不同模型中的距离.循AB连线方向复位,记录位移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结果 分别切断下胫腓前联合、前后联合、前后联合及上方10 cm骨间膜后,AB平均距离均有增大,与下胫腓联合完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组损伤模型间AB距离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生物力学压力测试仪测出下胫腓解剖复位所需压力为40~70 N.下胫腓前后联合断裂复位所用压力与单纯下胫腓前联合断裂复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前后联合及上方10 cm骨间膜断裂复位所用压力与下胫腓前后联合断裂复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纯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断裂复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不同程度损伤后,下胫腓之间分离的距离较完整时存在显著性差异,需用不同大小的力量进行复位.

    作者:许思亮;陆伟;黄刚;谢卫勇;何玥;许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连翘苷元对老年大鼠氧化应激和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研究连翘苷元对老年大鼠氧化应激和肾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15只SD雌性老年大鼠(24月龄)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老年对照组(Aged rats),老年连翘苷元低剂量组[Aged rats+FA(20 mg/kg)],老年连翘高剂量组[Aged rats+FA(l 00 mg/kg)].另取5只12周龄SD雌性大鼠为青年对照组(Young rats).连翘苷元低、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药60d.考马斯亮蓝检测24h尿液总蛋白并分析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检测氧化应激标记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8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NQO-1)的表达.结果 老年对照组与青年对照组相比,尿中蛋白含量显著提升,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上升;肾组织细胞排列不规则,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凋亡细胞比率显著提高;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上升,GSH含量显著下降;血清中IL-18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Nrf2、HO-1和NQO-1的表达显著下调.连翘苷元低、高剂量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尿液中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肾组织细胞排列趋向规则,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弱,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下降;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GSH含量显著上升;血清中IL-18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Nrf2、HO-1和NQO-1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连翘苷元抑制老年大鼠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老年大鼠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 2-ARE通路激活相关.

    作者:杨捷玲;李琛;刘青;黄秋雁;冯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学特点

    目的 建立基于位移控制的C57/6J小鼠C5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观察其脊髓组织学改变.方法 C57BL/6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行C5左侧椎板切除术,打击头(直径0.75 mm)对准C5左侧,由电磁伺服材料试验机驱动挫伤脊髓,设定打击位移0.9 mm,打击速度50 mm/s.损伤后1周脊髓标本取材,EC染色,作组织学定量分析.结果 打击参数结果 稳定性与重复性良好.打击位移、打击速度和打击力分别为(0.880±0.035)mm、(48.146±4.367)mm/s、(0.407±0.129)N,损伤中心的脊髓组织学表现为:伤侧脊髓有明显的出血及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脊髓背侧束、脊髓后角和部分前角有破坏;健侧脊髓结构基本保持完整.计算损伤中心平面的残存灰质比例、残存白质比例及损伤面积比例分别为(19±7)%、(88±9)%及(28±4)%.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小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此模型具有重复性较好的力学参数,表现出典型的单侧颈脊髓损伤的组织学特征,可为脊髓损伤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志平;林俊育;刘俊豪;李榕;刘雅普;刘祺;朱青安;黄祖成;吴晓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1.4)岁(21~ 48岁),平均损伤面积(3.4±0.8)cm2(1.6~5.8 cm2),Hepple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第一次手术行软骨取样,经2~4周组织工程软骨制备后,返院行软骨回植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VAS评分、AOFAS足踝功能评分、软骨修复核磁共振影像评分(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 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52.3±5.6)月(38~ 72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MOCART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0.8±0.6)vs(7.8±1.4),(94.8±1.9)vs(69.2±2.7),(6.5±0.4)vs(3.6±0.8),(P<0.05).末次随访时MRI显示:肥厚性软骨完全覆盖6例,正常厚度完全覆盖11例;与周边正常软骨信号强度一致4例,基本一致13例.结论 MACI手术治疗软骨下骨全层距骨软骨损伤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柳海峰;吴冰;梁达强;李皓;陆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干扰锌代谢对癫痫小鼠易感性、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氯碘羟喹预处理干扰锌代谢对癫痫小鼠的癫痫易感性、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72只CD-1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氯碘羟喹组.氯碘羟喹组腹腔注射氯碘羟喹10 mg· kg-1· d-1,对照组和癫痫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周后,癫痫组和氯碘羟喹组腹腔注射匹罗卡品300 mg/kg建立癫痫模型,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在给予匹罗卡品后90 min内观察动物的癫痫发作率、潜伏期和发作级别;第7天取材,利用金属自显影技术结合图像分析观察锌在海马的分布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蛋白的表达;1个月后利用Mirror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停滞时间.结果 与癫痫组相比,氯碘羟喹组的癫痫发作率和发作级别明显增高,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锌含量明显降低;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损伤减轻;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β和NSE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滞时间延长,P<0.01. 结论 氯碘羟喹能减轻锌在癫痫小鼠海马的聚集,提高癫痫易感性,抑制神经元的损伤,提高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李霞;刘明晨;贾雨山;吕明普;张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门静脉左支分支分型的数字化研究及编码分析

    目的 探究肝门静脉左支新的分型和研究方法,为肝数字解剖研究提供数据和参考.方法应用Hisense CAS对110例国人上腹部增强CT数据进行肝血管三维重建,准确显示肝门静脉左支的三维图像.分析肝门静脉左支分支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编码并统计分析. 结果 根据门静脉左支走行特点可分为6型:Ⅰ型61例(55.45%),Ⅱ型29例(26.36%),Ⅲ型13例(11.82%),Ⅳ型4例(3.64%),V型2例(1.82%),Ⅵ型1例(0.91%). 结论 Hisense CAS能够准确地显示肝门静脉三维影像,方便进行肝内管道观察,为肝门静脉分支分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针对较大数据的观测,用编码的方法非常方便统计分析.

    作者:刘珂;薄开蕊;赵睿;苑航;刘琳;周显军;陈忠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右肺中叶肺静脉变异1例

    患者女,65岁,因发现右肺上叶磨玻璃样结节6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胸腔镜下右肺楔形切除术,病理诊断微小浸润性腺癌,决定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发现右肺中叶肺静脉变异,右肺中叶肺静脉内外两支并未汇合成共干支注入上叶肺静脉主干,而是一支汇入上叶前段肺静脉,一支汇入肺下静脉主干(图1).查阅相关文献,未见该类病例报道,故特此报道.

    作者:陈云;杨绍军;付雪梅;曹紫曦;徐超;周钰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皮蒂在穿支筋膜蒂皮瓣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x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结扎蒂部静脉)及穿支缺失组(结扎动静脉).术后7d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皮瓣血液灌注,计算皮瓣坏死率,测量皮蒂血管的直径. 结果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提示穿支完好组与静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缺失组与动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完好组和静脉缺失组的血流灌注量更大.穿支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6±1)%与动脉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9±1)%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穿支完好组(11±3)%和静脉缺失组(12±4)%皮瓣的坏死率(P<0.001).静脉缺失组和穿支缺失组的皮肤基底部静脉网明显扩张,而动脉缺失组和穿支完好组的动脉网管径轻度增大. 结论 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作为静脉引流额外通道的作用比其作为动脉输入的作用更加重要.

    作者:庄家正;王开放;刘敏敏;林奕楠;鲍文珍;王锋;郑海波;方芳;庄跃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裸区及周围结构特点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肝裸区由肝右后叶表面右冠状韧带上层和下层之间无腹膜覆盖区及左冠状韧带前后两层未愈着处与膈肌之间的区域组成[1,2],其与周边结构可形成潜在的间隙.临床利用这些间隙进行精确、安全的肝叶、肝段切除.笔者整理了近年来肝裸区与周边结构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及其胚胎来源的文献,依次阐述各个间隙成年后的解剖特点、肝裸区与膈肌间不同层次的组织学组成、肝后下腔静脉引流血管分布规律、下腔静脉韧带的组织学特点及肝裸区与右肾上腺的联系.藉此为外科术中病变肝叶、肝段的精确、安全切除及预后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杜彬;付元山;段伟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INFIX置钉入路的改良研究及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将INFIX置钉入路内移至缝匠肌与髂腰肌间隙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在大体标本上测量缝匠肌内、外缘至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的距离,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从2016年8月~2018年12月应用INFIX技术治疗的骨盆骨折14例,从骨盆畸形指数、耻骨联合宽度、术后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及Majeed评分等方面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有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缝匠肌内缘比外缘至股外侧皮神经的距离增加了7.71mm(P<0.01),而至股神经的距离仍有22.36 mm.INFIX术后骨盆畸形指数减少了1.82%(P<0.01),耻骨联合宽度缩小了6.98 mm (P<0.05),平均12.70周负重,29.50周取出内固定,Majeed评分90.80分.术后无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损伤,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有主观不适感. 结论 INFIX置钉人路内移至缝匠肌与髂腰肌间隙可减少股外侧皮神经的损伤风险,且不干扰股神经,对于骨盆前环骨折具有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周春奎;曾飞;黄华健;赖钟鸣;李泽宇;李松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腰椎椎间盘应力及应变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椎间盘应力及应变发生的变化规律,探寻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方法 在构建的L4~5节段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提拉旋转斜扳手法,观察手法作用过程中椎间盘应力的分布及变化,髓核及纤维环的位移及应变. 结果 椎间盘应力变化从右后方开始出现,以弧形向周围传递扩散,应力的变化呈递减分布.椎间盘应变小的位置在髓核偏后,以此为中心呈圆弧状向周围递增.应变大的位置主要发生于纤维环,特别是椎间盘右侧外缘. 结论 手法操作中应力主要集中于后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相对较小,提示手法治疗是安全的.纤维环后外侧在操作中有较明显的应变,局部的位移变化可能是手法疗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田强;钟侨霖;赵家友;范志勇;郭汝松;吴山;张美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掌浅弓和掌深弓变异1例

    手部血液供应主要是由桡动脉和尺动脉的终支相互吻合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及它们所发出的分支支配.但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类型多变,尤其是掌浅弓,大体可分为完全弓和不完全弓[1-5].作者在制作一成人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手掌为不完全掌浅弓,并且桡动脉走行分支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标本的尺动脉末端未与其他血管吻合,而是单独形成不完全掌浅弓,营养手掌尺侧半.尺动脉起始外径3.02 mm,下行至腕部远端尺侧发出掌深支(图1).掌深支外径1.21mm,伸入到掌中间隙,与桡动脉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

    作者:曹想想;林朦;吴豪;何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