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位胆囊1例

李彩;洪丽;安高;彭田红

关键词:
摘要:笔者在解剖一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胆囊的位置发生变异。随即查阅相关文献,先天性胆囊变异,尤其是胆囊位置变异罕见报道[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性脑震荡对大鼠海马iNOS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单纯性脑震荡( pure cerebral concussion, PCC )大鼠海马脑区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的表达变化,探讨iNOS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PCC之间的病理联系。方法采用单摆闭合式脑损伤打击装置制造PCC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 h、12 h、1 d、2 d、3 d、7 d六个损伤组( n=5),另设正常对照组( n=5)。采用iNOS单克隆抗体(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CC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 CA1~4及上、下齿状回) iNOS表达的定位及定量情况。结果正常生理状态下,海马iNOS阳性细胞染色较浅、轮廓不清,且iNOS蛋白表达较弱,致伤后3 h组iNOS阳性表达开始增强,在3 d组出现表达高峰,iNOS蛋白表达高峰出现在2 d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随后均出现下降,至7 d均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PCC损伤早期海马脑区出现iNOS表达增强,提示iNOS是参与PCC继发性病理损伤的主要炎症因子之一。

    作者:李恒希;吴德野;赖江华;康丽;吴海鹰;于建云;李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侧开口骨水泥推注器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侧开口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单侧侧方开口的骨水泥推注器,一侧经椎弓根建立通道,在DSA透视下沿工作通道将低粘度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连续透视并调整开口方向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5例(33椎体),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通过X线片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25例患者随访时间6~12月,平均每节手术时间(27.75±5.29)min,每节注入骨水泥(3.8±0.92)ml,VAS评分术前(7.12±0.78)分、术后3 d(2.2±0.57)分、术后12月(1.44±0.71)分,与术前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术中DSA透视及时终止骨水泥渗漏4例,椎体前方及椎间隙渗漏各1例,椎旁渗漏2例,无椎管内渗漏,无神经及血管并发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侧方开口骨水泥推注器可有效改变术中骨水泥的弥散方向,有效控制骨水泥的进一步向外渗漏,通过调节开口方向可通过单侧椎弓根入路达到骨水泥的双侧分布。

    作者:薛厚军;潘磊;黄必留;刘青华;陈伟雄;李捷;王诗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椎体截面的数理学原理分析与脊柱病变的探讨

    目的:测量脊柱椎体终板截面的横径与矢径,利用数理学原理分析脊柱椎体—椎间盘受力传递规律,分析人体脊柱椎体—椎间盘的受力规律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测量10具完整脊柱标本C2~S1各椎体上下截面的横径(L)、矢径(H),运用几何学相似原理:椎体/椎间盘上下截面面积变化可近似用数学方程表达,S1/S2=(a*b)/(A*B),S=π/4*L*H,分析椎体上下截面的结构规律;根据椎间盘的结构,利用物理学静水液压原理:F1/F2=S1/S2,分析椎间盘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数理学原理推测脊柱椎体—椎间盘的结构与力学规律。结果脊柱椎体截面的结构从C2下截面到L4下截面面积呈“S”形曲线递增,L4下截面面积大,L4下截面到S1上截面递减;椎体—椎间盘间截面横径矢径决定其椎体截面面积、压力系数K,K=L*H。结论脊柱椎体—椎间盘自身结构决定了脊柱特有的力学传递与分布规律;建立数理学方程来认识脊柱的结构与力学传递规律能更直观的理解与观察脊柱力学特性与临床脊柱病变规律。

    作者:刘小勇;杨惠林;罗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青少年颈椎椎间盘MRI测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MRI对青少年颈椎椎间盘的测量,为人工间盘设计、置换及椎间盘相关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SIGNA MR/1.5T磁共振对40例正常青少年(14~17岁)颈椎间盘矢状位多层面的高度及前后径测量:以颈椎正矢状面为中心,分别向两侧以3 mm为间隔,扫描5组矢状位图像,选择正中层面测量椎间盘中心高度与前后径,由两名MRI副主任医师测量后取平均值。结果(1)颈椎间盘前后径为(14.036±1.812) mm,中心高(4.111±0.813) mm;(2)从C2~3到C6~7各组椎间盘前后径和中心高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按性别各组椎间盘前后径和中心高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1)14~17岁青少年颈椎椎间盘高度、前后径各值从C2~7呈渐增趋势,各测量值间无统计学差异。(2)MRI可直观显示青少年颈椎间盘形态,测量数据能够满足人工椎间盘选择需要。

    作者:王振锋;吴琼;李志军;李建国;王星;张少杰;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穿刺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16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盏憩室穿刺辅助输尿管软镜(FURS)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价值,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共16例FURS寻找憩室开口困难患者,男7例,女9例,中位年龄48岁(27~83岁)。结石大径中位数为12 mm(6-24 mm)。斜仰卧截石位,超声辅助经皮穿刺憩室并注入美兰或插入导丝辅助FURS治疗憩室结石。结果16例均穿刺成功。10例经针鞘注入美兰后FURS可见蓝色液体自憩室口流出,6例未见蓝色液体流出。后6例经穿刺针鞘置入导丝辅助FURS辨认憩室位置并切开。16例均成功用钬激光切开憩室颈口或憩室壁,击碎并清除憩室内结石。无石率、碎石成功率和无症状率分别为75%(12/16)、87.5%(14/16)和100%(14/14)。术后2例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中位住院时间为3d(2~5 d)。憩室术后3月6例消失,10例缩小。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有助于FURS辨认肾盏憩室开口和位置,可能有助于提高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际青;康宁;邱智;张军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喉返神经低位喉外分支1例

    喉返神经存在较多变异,对于解剖异常的喉返神经,常因认识不足而较易误伤。2014年3月我科行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发现喉返神经低位喉头外分支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6岁,因头昏行CT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下极占位,约3.0 cm×4.0 cm,边界清楚,部分位于胸骨后,气管弧形受压。手术指征明确,于2014年3月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右叶腺叶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侧喉返神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距环状软骨下角2.6 cm处分为2支(图1)。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手足搐搦。

    作者:张利;李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丝线法制备豚鼠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及对c-kit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丝线法建立豚鼠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对ICC细胞表达c-kit的影响。方法选取43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成正常A组、假手术B组、模型组(C、D、E)。对模型组豚鼠通过丝线法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3 d后取出丝线并关闭腹腔,分别于术后第1d(C组),第3d(D组),第7d(E组)对小肠收缩力、肠黏膜损伤程度及小肠c-kit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各项指标的测定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组肠黏膜损伤程度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E组小肠收缩力较D组高(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D组轻(P<0.01),小肠c-kit含量较D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丝线法能建立豚鼠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同时可降低c-kit蛋白表达。

    作者:杨拯;李欣芮;王强;刘双;黄倩;计震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56层螺旋CT观测胆囊动脉起源和直径

    目的:通过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胆囊动脉正常解剖、起源变异,研究其对胆囊切除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在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或CTA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测量胆囊动脉横径、起源距离。结果215例胆囊动脉中大多数是单支型,其中两支型胆囊动脉4例,共计219支胆囊动脉,男128支,女91支。正常起源于肝右动脉183支,占83.6%;起源变异36支,占16.4%。胆囊动脉正常起源和起源变异在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183支正常起源于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起源距离测量,男106支,平均(33.15±11.75)mm,女77支,平均(27.54±12.94)mm,胆囊动脉正常起源距离在不同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胆囊动脉横径测量,男106支,平均(1.95±0.34)mm,女77支,平均(1.92±0.34)mm,正常起源胆囊动脉横径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能明确观察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起源变异,为胆囊术前做好评估,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张武;辛本磊;许传斌;徐鹏;吕佳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数字化仿真技术在髋臼前柱安全置钉的研究

    目的: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求解髋臼前柱的安全置钉通道。方法通过将48例正常成人骨盆CT图像导入Mimics15.0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96例髋臼前柱阴模模型,结合立体解析几何求解髋臼前柱的安全置钉通道。结果安全置钉通道:大半径男性为(4.65±0.54)mm,女性为(3.71±1.68) mm;进钉深度男性为(114.91±6.52)mm,女性为(102.97±6.24)mm;进钉狭窄处位于髋臼前壁内,狭窄处到顺行进钉点的距离:男性为(34.57±2.16)mm,女性为(29.82±1.94)mm;狭窄处到逆行进钉点的距离:男性为(73.32±3.27)mm,女性为(69.49±2.52)mm;螺钉与水平面夹角男性为(45.22±1.54)°,女性为(43.59±3.24)°;螺钉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41.65±5.37)°,女性为(47.82±4.12)°;螺钉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18.71±2.36)°,女性为(19.23±2.49)°。安全进钉通道参数男女对比“大半径”、“进钉深度”、“螺钉与矢状面夹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能够精确求解髋臼前柱安全置钉通道。

    作者:李佳兵;项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左位胆囊1例

    笔者在解剖一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胆囊的位置发生变异。随即查阅相关文献,先天性胆囊变异,尤其是胆囊位置变异罕见报道[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洪丽;安高;彭田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下项线间相关距离测量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测量完整人颅骨的上、下项线及枕骨大孔间的距离,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方法在113例中国成年人正常、干燥颅骨标本上,取枕外隆突高点、上项线上枕外隆突高点左、右两侧旁开1 cm、2 cm各取一点,颅骨后正中线上枕外嵴中点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 cm点各取一点,从上、下项线所取测量点向枕骨大孔方向作与颅骨后正中线平行的直线,用游标卡尺测量枕骨上、下项线间及上、下项线分别与枕骨大孔间的弧面、直线、垂直及水平距离。结果在后正中线上,上、下项线间的距离小,直线距离为(18.11±2.99)mm、弧面距离为(19.18±2.83)mm、垂直距离为(11.11±3.44)mm、水平距离为(14.65±3.19)mm,向左、右旁开后除水平距离变小,其余各距离指标变大;枕外嵴中点到枕骨大孔后缘间两点的距离小,直线距离为(21.73±3.35)mm、弧面距离为(22.74±3.47)mm、垂直距离为(10.69±3.44) mm、水平距离为(19.10±3.35)mm,向左、右旁开后,各距离指标变大。结论下项线准确定位是临床操作安全和有效的关键,以枕外隆突和上项线可以确定下项线位置,在后正中线上,下项线距上项线的垂直距离小,为(11.11±3.44)mm。

    作者:袁锋;林楚华;董嘉怡;李义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VCT)三维成像在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解剖关系中的可行性。方法使用MVCT扫描机对81例猪肾行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三维成像,以观察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结果全部81例猪肾标本均能显示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每个猪肾均只有一条动脉,肾动脉的一级分支有2支型和3支型两种,其中2支型占97.53%(79例),3支型占2.47%(2例);2支型中91.14%(72例)分为上极支和下极支,8.86%(7例)主分支为背侧支和腹侧支;所有标本中这2条动脉(背侧支和腹侧支)均供应肾上盏群;肾脏背侧中央区由1条起源于上极支的背侧动脉供应的占48.15%;供应肾脏腹侧中央区的动脉由水平分布在肾盂腹侧表面的分支血管组成的占82.72%;肾动脉下极支供应肾下盏群腹侧和背侧表面的占85.19%,而14.81%的背侧表面由来源于上极支的背侧动脉供应。结论MVCT三维成像可以作为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解剖关系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卫华;刘云;黎源;张中华;付海洪;刘军华;方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大肌合并背阔肌额外肌束变异1例

    笔者在一具男尸(约65岁)的解剖中,发现左侧胸大肌和背阔肌同时有变异肌束出现,为积累国人解剖形态学资料,现从胸大肌与背阔肌额外肌束的起止、走行、形态、血供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予以报道。

    作者:陈燕宏;王晓红;郭金华;李雪;赖泉娜;李林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单鼻孔经鼻中隔与经蝶窦前壁入路的对比解剖学研究

    目的:模拟内镜下经单鼻孔经鼻中隔与蝶窦前壁手术入路,评价两种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内镜下分别对每组15具成人尸头行单鼻孔经鼻中隔入路及蝶窦前壁入路模拟手术,分别测量切口距离外鼻孔距离、鼻孔至鞍底平面上(手术路径上)手术器械在水平方向上所能摆动的大角度及距离、以及其他相关解剖参数。结果单鼻孔鼻中隔入路和蝶窦前壁入路切口处距离外鼻孔距离分别是(5.19±0.15)cm和(6.91±0.14)cm,手术路径上器械在水平方向上所能摆动的大角度分别是(44.77±2.04)°和(38.54±1.40)°,水平方向上所能摆动的大距离分别是(1.25±0.15)cm和(0.59±0.52)cm。两种入路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鞍区病变切除中,相对蝶窦前壁入路经鼻中隔入路是一种损伤小,切口距离鼻孔短,定位明确而且操作空间及视角较大的手术入路,可双器械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浩;李煜;彭玉平;郝文文;樊俊;宋伟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巢蛋白在人胚胎消化管的表达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人胚胎消化管巢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探讨巢蛋白在消化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3~8月人胚胎食管、胃和小肠,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巢蛋白在胚胎消化管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各胎龄段(3~8月)消化管均有巢蛋白的表达。巢蛋白在消化管主要表达在固有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内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壁上,且巢蛋白的表达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少。与发育早期组相比,发育中期、晚期胚胎食管、胃和小肠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育中期和发育晚期巢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巢蛋白在胎儿消化管壁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的管壁上表达,且随着胎儿发育,其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巢蛋白在这些器官组织的血管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董丽萍;吴长初;李建明;刘冠兰;袁衡;伍赶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计算机辅助技术联合3D打印模板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辅助手术组:选择我科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6月32例脊柱畸形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3D打印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60个月。对照组:对照我科同期27例常规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通过对二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论证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优越性。结果计算机辅助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成功率、术中X线照射次数、Cobb角纠正率均较对照组改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显著提高脊柱畸形外科手术的准确度及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王虹;丁焕文;刘宝;黄敏强;沈健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指伸肌腱止点修复术的术后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锚钉内固定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总结67例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干预及护理,分析康复治疗在锚钉修复手指伸肌术后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67病例包括伸肌腱损伤导致的锤状指畸形和钮孔畸形,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感染,肌腱未见明显粘连。指功能恢复满意。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术后康复效果优52例,良1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92.5%,疗效满意。结论术后早期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手部指伸指肌腱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非常关键。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术后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以达到手指的佳康复效果。

    作者:蔡妙霞;温桂芬;唐琼;曾宝仪;庄永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松果体MRI研究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进程中松果体的MRI形态学改变。方法依据AD发病进程,分别采集NC组24例、MCI组18例、轻度AD组16例、中-重度AD组20例受试者大脑MRI扫描图像,测量松果体矢径、横径、高、体积,并分析组间各测量值变化趋势。结果松果体标化高MCI期、轻度AD期较NC组增大(P<0.05),中-重度AD期标化高较MCI期、轻度AD缩小(P<0.05);松果体标化矢径、标化横径、标化体积MCI期、轻度AD、中-重度AD与NC组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中-重度AD较MCI期组缩小(P<0.05)。结论在AD发病进程中松果体高先增大再萎缩,松果体高对MCI期、轻度AD患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邓玲;钱学华;郭轶;徐玉玉;吕发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没有神经症状,AO分型为A3型骨折。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均行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7例患者,均行开放式短节段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过VAS疼痛评分、总体满意度评价、影像学随访(VBI评分、VBA评分、Cobb角)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3±10)min,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9)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7)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31±149) ml(P<0.001)。观察组在术后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随访VBI评分、VBA评分和Cobb角在两组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A3型脊柱骨折的优先选择之一,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主要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冬;王素伟;阴洪;黄卫;肖红卫;黄盛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正常膝关节和人工膝关节髌股关节高屈曲运动特性及其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人体正常膝关节和人工膝关节高屈曲活动下髌股关节的运动,为膝关节髌股关节运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包括膝关节骨组织和主要软组织在内的正常膝关节以及人工膝关节的动态有限元模型,采用三束股四头肌肌力非同步变力加载的方式,对膝关节下蹲运动中髌股关节的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高屈曲膝关节三维运动的相对运动参数。髌股关节在位移和旋转均呈现出相同的运动趋势,同时,存在局部的差异,在低屈曲时,人工髌股关节表现出先外倾后内倾的运动趋势,而正常髌股关节表现出持续内倾的运动特性。结论通过仿真和对比分析,人体髌股关节的运动数据总体趋势近似,同时存在差异。对于正常膝关节,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髌骨运动各个方向上和不同屈曲度时的约束程度的改变;对于人工膝关节,差异主要来源于膝关节型面和结构的改变,以及坐标系定义、在体和离体差异、负荷加载差异。

    作者:王建平;符龙;张雁儒;梁军;张盼盼;王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