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朱立新;李善会;宋钦勇;黄汉清;曹延林;张西兵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记忆合金, 节段内固定,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8例新鲜猪腰椎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先后制作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Buck螺钉固定组、Nicol钢丝捆绑组、机翼型记忆合金固定组5组实验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分别测试5组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的活动范围.结果 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状态下,峡部裂组稳定性差,同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可明显恢复峡部裂腰椎稳定性,同正常脊柱组及其他2种内固定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左/右侧弯状态下5组腰椎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新型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可维持峡部裂腰椎正常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并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臀下动脉合并掌长肌变异1例

    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了其右臀下动脉走行变异并伴有左掌长肌的变异.该尸体右臀下动脉与右臀上动脉共干(图1),经梨状肌上孔穿出后,在梨状肌表面向下走行并分支.臀上动脉较粗大,横向外上走行.

    作者:周芩稷;余泮熹;吴雨函;潘三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先天性髋关节臼侧缺如并股骨头颈未发育畸形全髋关节置换1例

    先天性髋关节臼侧缺如并股骨头颈未发育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髋关节畸形,笔者于2012年5月收治1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混合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好,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0岁,住院号:M300440.

    作者:王培信;曾波;樊滔;罗杰民;林得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在人体变异相对较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具男尸年龄约5余岁,其主动脉穿膈肌后,紧贴主动脉裂孔下方稍偏左处发出胃脾动脉干,长约2.4cm,由此干发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

    作者:严小鹏;吕毅;梁影村;程继文;马佳;李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状态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及Laminin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株(RSC96)共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Transwell建立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和RSC96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将RSC96细胞与未激活巨噬细胞、激活态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time PCR检测、Western blot分析、以及酶联ELISA测定等研究手段,比较各组NGF及LN的表达差异. 结果 与未激活巨噬细胞共培养组RSC96细胞NGF表达增强,激活态组表达明显增强;而各组LN表达差异不明显. 结论 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表达有促进作用,受其活化状态的影响,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影响RSC96细胞迁移功能的LN的表达作用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利;曹欣;欧阳钧;余磊;张贤祚;刘若岩;薛旭凯;卢智鹇;秦建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RAK-4对成骨细胞分化BMP-Smad通道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BMP-Smad通道的影响.方法 C2C12细胞是肌卫星细胞,不同培养条件下有不同分化潜能.它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的理想模型.C2C12细胞培养于培养板中,随机分为3组,每组加入不同培养物,模拟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到的不同刺激.检测ALP活性、Smad1 mRNA、P-Smad1蛋白表达,观察不同刺激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MP-2组ALP活性明显增加,与BMP-2组比,BMP2+IRAK-4siRNA转染组ALP活性增加,BMP2+IRAK-4siRNA转染组和BMP-2组比SmadlmRNA的表达只是轻微增加,P-Sma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结论 BMP-2可增强C2C12细胞成骨化,IRAK-4可抑制C2C12细胞被BMP-2诱导的成骨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弱BMP-Smad通道中Smad1磷酸化水平实现的.

    作者:刘晓春;黄东;于明圣;申宽宏;黄永军;牟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征

    目的 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 方法 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PCR技术绘制出BM-MSCs分化状态分子表达谱与正常情况下对比.结果 BM-MSCs分化进行至第21天,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到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0、7、11天.加入Jaggedl后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下游基因Hes1和Hey1的被表达.BM-MSCs分化过程中Albumin未被检测到.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BMMSCs分化成肝细胞过程进行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分化必须在信号通路下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去.

    作者:柳柯;刘桂英;杨洋;吴章林;黄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血供范围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通过墨汁灌注及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从解剖学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的血供范围,为临床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带足背皮瓣的第2足趾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0侧新鲜截肢单足标本解剖分离后,从第1跖背动脉灌注墨汁,观测其染色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将皮瓣从深筋膜下掀起,观察细小皮支的染色范围.另取3侧标本,制作血管铸型标本.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墨汁灌注染色:10侧标本染色范围为:内侧界达趾胫侧,外侧界达第3趾蹼间隙,远侧界达趾端,近侧界达跖跗关节.(2)铸型标本观察:第1、2趾近端动脉分支分布密集,并可见第1、2、3跖背动脉之间的交通支.结论 (1)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胫侧血供丰富,腓侧血供范围可达第3趾蹼腓侧.(2)在临床上设计带菱形或舵样足背皮瓣时,腓侧皮瓣不宜设计过大.

    作者:张龙强;徐晓燕;程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LIM矿化蛋白1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中LIM矿化蛋白Ⅰ(LMP-1)过表达对该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LM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进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MP-1过表达情况,并通过BrdU掺入实验比较LMP-1过表达前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转染了LM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6h后细胞内LM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DNA合成量无显著变化.而当LM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12、24和48 h后细胞内LM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提高的同时,DNA合成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 LMP-1过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增殖.

    作者:严广斌;余楠生;卢伟杰;卢永辉;钱东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保留“堤坝式”前列腺腹侧筋膜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 报道保留“堤坝式”前列腺腹侧筋膜在膀胱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术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术前勃起功能评分≥22分,均接受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23例按传统方式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A组),17例术中采用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传统方式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国际勃起功能问卷式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的早期恢复情况.结果 根据男性性健康量表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时:≥17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7例与15例((73.9%vs 88.2%,P< 0.05);≥22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1例与12例(47.8%vs 70.6%,P< 0.05).术后12个月时,≥17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8例与17例(78.3%vs 100%,P< 0.05),≥22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3例与14例(56.5% vs 82.4%,P< 0.05).结论 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与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勃起功能恢复率.

    作者:雒向宁;陈凌武;陈俊星;林焕懿;邓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振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AMPK-GLUT4糖代谢通路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和时间的振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方法 42只SD雄性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15、25、35 Hz)和持续时间(5min和15 min)随机分成7组:安静对照组(CC)、低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LS)、低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LL)、中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MS)、中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ML)、高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HS)和高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HL).每组进行相应频率和时间的振动运动,每周训练6d,持续8周.训练结束后取材,检测空腹血糖、肌糖元、肌酸激酶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结果 (1)与CC组相比,ML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腓肠肌糖元、肌酸激酶增加幅度大(P<0.05).(2)与CC组相比,各实验组AMPK-GLUT4通路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CC组(P<0.05),其中ML组变化明显,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结论 (1)振动运动能够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改善糖代谢.(2)中频率长时间的振动运动(25 Hz,15 min)有利于促进大鼠骨骼肌细胞的糖代谢.

    作者:公小娟;刘畅;姜丁文;梅晰凡;房师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展神经为眼运动神经之一,全程走行复杂,经过并毗邻许多重要结构,如Dorello管、海绵窦、眶上裂等,与颈内动脉、交感神经、Gruber韧带等结构联系密切.颅内炎症、肿瘤、外伤、颅内高压时常受到损伤,与其解剖学的特殊性有关.完善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有助于指导神经外科、五官科和眼科医生的手术,减少术中展神经的损伤.本文就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毅;虞昊;金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头臂干缺如及左右颈总动脉共干1例

    在制作1成年女性标本时,见头臂干缺如,且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图1),此变异较罕见[1],现报道如下:该例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起始外径13.58 mm下同)、左锁骨下动脉(5.60 mm)、右锁骨下动脉(6.94 mm).在平对第3胸椎中份,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于主动脉弓凸侧发出,走行0.83 cm后分为左颈总动脉(4.72mm)和右颈总动脉(4.80mm),两者夹角为59°.

    作者:魏士翔;马建军;王帅;李亚;杨璐璐;李舣婷;林源;董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鼠和人胚胎鼻咽发育解剖形态学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人与小鼠胚胎鼻咽部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差异,为研究一些鼻咽部疾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E9-28周人胚胎及E9.5~19.5 d C57BL/6J小鼠胚胎鼻咽结构及粘膜形态.结果 人胚胎鼻咽部呈不规则的立方形,顶后壁呈约120°的弧形;鼻咽部富含皱襞、隐窝及淋巴组织.小鼠鼻咽部是一个接近直线的弧形管腔,无淋巴组织及隐窝等结构.人胚胎鼻咽粘膜早、中期主要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覆,只有少量过渡上皮及复层鳞状上皮存在.小鼠胚胎鼻咽粘膜全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结论 人与小鼠胚胎鼻咽解剖学和组织学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疾病易感性不同.

    作者:郑文宏;邓丽群;安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肾前筋膜间平面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前筋膜间平面的活体形态解剖分层,寻找安全正确的外科解剖层面.方法 经腹腔入路3例,经腹膜后腔入路25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1例、肾切除术8例、肾癌根治术2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术前进行320排CT影像解剖分析肾筋膜结构.术中及术后对镜下肾前筋膜间层面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分析辨别.结果 肾前筋膜间平面包括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间平面、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前叶间平面、肾筋膜前叶肾脂肪囊外平面,是多层次的无血管筋膜结构.腹腔镜下可见层面间充满蜘蛛丝网格状白色纤维组织.结论 肾前筋膜间平面是肾脏和肾上腺外科手术时前入路的安全层面.沿这些平面可实施无血化解剖性腹膜后脏器微创手术.

    作者:梅傲冰;邱剑光;贾本忠;顾昌世;孙发;黄永红;程昊;余资江;张飘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胚胎时期小鼠小肠的组织发生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各个时期小肠组织的形态结构及杯状细胞在小肠内的分布规律,为小鼠小肠的组织发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对小鼠胚胎第13.5天(E13.5d)至出生后第1天(Pld)胚胎的石蜡切片染色并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小鼠肠壁于E13.5 d已分化出现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2)肠绒毛于E15.5 d分化形成,杯状细胞于E16.5 d逐渐发育分化出现,肠腺于E18.5~P1 d发育分化形成,此时小肠基本结构形成.(3)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其中以回肠末端多,回肠、空肠、十二指肠顺次递减(P<0.05).杯状细胞数量随胎龄逐渐增加而逐渐增多,于P1 d多(P<0.05).结论 小肠上皮分化于E15.5 d至E17.5 d为迅速,胚胎时期小肠基本结构形成,其吸收消化功能基本建立完成.

    作者:郎尉雅;贾琴;张敏;崔梦卿;李良平;张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腰椎峡部四边长度厚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 测量腰椎峡部四边长度及厚度,为椎板截取回植固定及“工”型钛板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成人男性腰椎干燥骨32例,排除外观畸形和破损,游标卡尺及分规分别测量L1~L5峡部四边长度及厚度,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1)腰椎峡部上缘A长度范围L2:(6.47±0.90)mm~L5:(8.38±0.98)mm,L2~L5逐渐增加;腰椎峡部下缘C长度范围L1:(7.86±0.93)mm~L5:(4.77±0.64)mm,L1~L5逐渐减小;腰椎峡部内缘D长度范围L1:(19.07±0.86)mm~L5:(12.92±1.40)mm,L1长,L5短;腰椎峡部外缘B长度范围L3:(11.24±0.80)mm~L4:(9.87±0.65)mm,L3长,L4短.(2)外缘与上缘交点E厚度范围L1:(6.10±0.23)mm~L3:(7.53 ±0.35)mm,L3厚,L1薄;上缘与内缘交点F厚度范围L1:(5.10±0.25)mm~L3:(6.41±0.27)mm,L3厚,L1薄;下缘与内缘交点G厚度范围L1:(7.51 ±0.42)mm~L5:(6.25±0.27)mm,L1~L5逐渐变薄;外缘与下缘交点H厚度范围L1:(8.59±0.30)mm~L5:(10.11±0.35)mm,L1~L5逐渐增厚. 结论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椎板截骨回植术确定了佳截骨部位:距腰椎峡部外缘3~4 mm,与内外缘平行;设计的“工”型钛板厚度1.2 mm,上边长9mm,下边长10mm,高度10 mm;微型螺钉长度为6、8、10、12 mm四种规格,直径2 mm.

    作者:徐洪海;邹庆洋;张越林;郭雄;方海博;刘宗智;罗振群;王晓庆;李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线性几何参数在CT三维重建中的测量及其意义

    目的 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胫骨平台三维模型,准确测定胫骨平台线性几何参数,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测量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病房、门诊患者(膝关节正常,且胫骨未受累)及健康志愿者49例,并分别按性别进行分组.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胫骨平台相应线性几何参数,包括参数:胫骨平台宽、胫骨内侧平台宽、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外侧平台宽和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 结果 (1)男性胫骨平台各项线性指标均明显大于女性(P<0.01);(2)外侧平台比内侧平台宽,前后径小于内侧平台(P<0.05);(3)胫骨平台宽与内外侧胫骨平台前后径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胫骨平台线性几何参数的测量,能为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刘峰;李士春;云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8例新鲜猪腰椎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先后制作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Buck螺钉固定组、Nicol钢丝捆绑组、机翼型记忆合金固定组5组实验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分别测试5组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的活动范围.结果 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状态下,峡部裂组稳定性差,同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可明显恢复峡部裂腰椎稳定性,同正常脊柱组及其他2种内固定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左/右侧弯状态下5组腰椎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新型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可维持峡部裂腰椎正常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并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立新;李善会;宋钦勇;黄汉清;曹延林;张西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其侵袭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CT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侵袭性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79例,根据Masaoka-Koga分期将胸腺瘤分组:A组为(Ⅰ+Ⅱ期)44例,B组(Ⅲ+Ⅳ期)35例,分析两组肿瘤分布、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等CT特征,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与Masaoka-Koga病理分期比较.结果 两组肿瘤分布无差异(P=0.418),两组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均不同,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0.002.CT对胸腺瘤侵袭纵隔脂肪、纵隔胸膜、心包、临近肺组织及大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7%、76.92%、71.43%、66.67%、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6.22%、96.55%、94.83%、97.3%. 结论 CT能较好的判断胸腺瘤的侵袭性,区分Ⅰ/Ⅱ期与Ⅲ/Ⅳ期胸腺瘤,从而确定术前需要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肿瘤切除完整性,改善预后.

    作者:沈艳;叶晓丹;张玉;马永红;朱莉;李明华;叶剑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维重建模型模拟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研究

    目的 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 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后柱纵轴与冠状面夹角α和矢状面的夹角β,测量进针点及后柱盆腔侧、髋臼侧骨皮质厚度.结果 髋臼后柱轴线向下穿出点位于坐骨小切迹中点,向上穿出点位于弓状线后端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男性(105.04±4.29)mm、女性(101.80±3.20)mm,α角男(33.41±2.18)°、女(31.56±2.71)°,β角男(21.74±1.19)°、女(19.15±1.24)°.进钉点骨皮质厚度为(5.54±0.46)mm,盆腔侧和髋臼侧分别为(1.45±0.13)mm、(1.04±0.10)mm.结论 三维重建模拟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可快捷、准确测量钉道参数并进行术前评估,用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安全简便.

    作者:范永盛;尹维刚;史增元;林荣;吴发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