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重症脑梗塞的护理

孙莹

关键词:糖尿病, 重症脑梗塞, 护理
摘要: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合并重症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DM合并重症脑梗塞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对症治疗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护理后,本组患者的NIHSS评分、FPG均显著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DM合并重症脑梗塞患者开展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效果,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血糖.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护理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妇科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风险评估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9月我院中西医结合妇科收治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一般组146展开常规护理,评估组154例于护理风险评估表评估下展开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评估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5%,显著比一般组的16.4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组意度是98.05%,比一般组的80.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护理工作中对护理风险评估表进行应用可使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预控,从而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唐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规范化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县级基层医院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及要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及注意要点.结果 23G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出现动脉阻塞、感染性眼内炎、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规范化的护理工作是眼底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经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目的 对于需要进行经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并不是进行手术后就可以痊愈,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本文针对如何对进行过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100例需要进行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手术后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观察其对术后护理是否满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 医院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问题,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的护理.

    作者:林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探究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研究法分析全部观察对象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急救方法,进而总结行之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经统计得出,132例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共出现严重并发症23例,约占17.42%;其中心室颤动10例(7.58%)、迷走神经反射亢进5例(3.79%)、急性冠状动脉闭塞7例(5.3%)、冠状动脉穿孔1例(0.76%);此外,所有患者经及时行有效急救措施与急救护理后急救成功率为98.48%.结论 对于心肌梗塞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积极展开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更多宝贵时间,对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尤为重要.

    作者:钟蕊忆;黄燕萍;银龙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本院的护理实习生8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给予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和各项能力状况.结果 学习前,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状况均得到明显提升,而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状况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学习后,观察组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职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教学和管理能力及总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理实习生采用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乐趣,并使其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充分体现其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教学不断采纳与推广.

    作者:孔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个性化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后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得分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任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优势评定

    目的 探究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优势评定.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肿瘤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优(P<0.05).结论 中医护理在肿瘤晚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恶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葛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小儿骨折术后锻炼方面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并且观察组关节活动角度及关节功能评分的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患肢恢复,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保证患儿健康.

    作者:胡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急诊观察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提高急诊观察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来我院儿科急诊观察室就诊的急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方法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专业化全方位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知晓度、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观察室针对患者家属采用专业综合性健康教育,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家属对自身病症的科学认识和知晓度,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余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胃肠疾病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价值

    目的 探讨胃肠疾病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胃肠疾病急诊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满意度;胃肠疾病急诊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见性护理质量、风险处理能力水平;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风险管理组护理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76.19%;风险管理组满意度92.86%.风险管理组胃肠疾病急诊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见性护理质量、风险处理能力水平(94.56±2.15)、(97.45±3.53)、(96.13±6.92)高于对照组(85.01±1.91)、(86.24±2.72)、(84.1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2例出现坠床,有2例药物注射错误,有2例沟通不良,有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6.67%;风险管理组仅有1例沟通不良,发生率2.38%.风险管理组无出现护患纠纷,对照组6例护患纠纷,发生率14.29%.结论 胃肠疾病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价值高,可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和预防性处理质量,防范和减少风险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预防护患纠纷的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唐颖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对减轻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疼痛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减轻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卫生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例数小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VAS得分分别为(3.24±0.63)分、(2.2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减轻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穿刺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帕提玛·再奴拉;沙恒古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气道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气道与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26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气道与皮肤的加强护理,分析不同因素下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及血培养阳性率三项指标.结果 存在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越高,研究组患者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及血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气道与皮肤实施加强护理有效减少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王肖肖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剖腹产产妇使用早期护理干预后对其腹胀的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剖腹产产妇15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腹胀发生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更低;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剖腹产产妇的护理过程中,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并加快产妇排气和排便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实施复合式保温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搭桥术患者行复合式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搭桥术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复合组.一般组给予常规护理,复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复合式保温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复合组出室后、术后1 h、术后2 h体温均高于一般组(P<0.05),术后5 h引流量、凝血酶原时间、滞留ICU时间较一般组少;复合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45%,低于一般组的20.69%(P<0.05).结论 对于接受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展开复合式保温护理可使患者体温降低幅度减小,促进其术后顺利恢复.

    作者:阿曼古丽·玉素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采用系统化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采用系统化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3例.常规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是临床护理系统化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房娅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 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2名护理人员及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的现就职职称、工作年限及经验展开分层级管理模式,观察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管理质量有明显改善,分层级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64例患者对分层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满意度远高于分层管理前(P<0.05).结论 分层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护理管理的质量,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14日~2017年1月14日在献血站无偿献血者240名,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单次献血量超过200 mL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次献血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献血中度反应占比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将单次献血量提高,减轻献血反应,利于扩大献血志愿者队伍.

    作者:黄俐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并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殷晓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 ucosal Dissection,ESD)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ESD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出血、感染、穿孔、狭窄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狭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及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鞠烨湘;郑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提高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措施.方法 选取护理学院2013届护理本科生12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学生在撰写论文期间指导教师不参与论文设计;观察组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一起参与设计,并在写作之前教师对论文写作格式、要求等进行提前培训,观察比较两组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毕业论文优良率为47.62%,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质量的提升,需要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提前培训学习,才能全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作者:王兰英;张晓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