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士疲劳程度的现况调查

李凡;康晓凤

关键词:急诊, 疲劳,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疲劳现状,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FS-14)和疲劳评定量表(FAI)对北京地区2家三级综合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程度均大于一般健康人群;环境对急诊护士的疲劳程度影响较大;不同年龄、护龄、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急诊科护士疲劳程度有所不同.结论 应重视护士的疲劳问题,在工作中增加护士人数、改善工作环境,关爱护士,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护士缓解疲劳,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从而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眼睑整形术后早期冷敷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眼睑整形术后早期冷敷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的冰袋,对60例眼睑整形术患者术后行早期冷敷2 h,并与60例未早期冷敷患者对照.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冷敷对于眼睑整形术的手术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艳;关娟;于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老研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现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入住老研所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慢性并发症的调查,针对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个体化健康教育,电话、上门随访等.结果 77例被调查者中大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高达79.22%,并发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占37.76%,眼部受损占70.13%,肾脏病变占45.4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的高度重视,必须进行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才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锦仲;李华;谭茜;黄英;陈文玉;邱程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近十多年来,剖官产率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已成为产科的突出问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剖宫产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剖宫产手术后的并发症也在渐渐被认知,对此应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护理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剖宫产手术后的并发症,为进行正确评估、有针对性的监测术后孕产妇的情况、提供合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王芳洁;田迎春;李勤;丁婷婷;段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系统化管理教学环节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效果

    <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与护理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课堂教学、临床课间实习以及毕业实习3个教学环节的系统化管理,不断的深入和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对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是与护生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能割裂开来.

    作者:任志英;赵瑛;南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国内外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抚触在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其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对婴儿抚触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婴儿抚触的历史及促进婴儿心身发育、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晓丹;马俊;周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加强预防及护理,降低其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重点综述了预防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以及机械性、药物性和其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作者:侯黎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DA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进一步探讨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其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带来创新与变革.方法 将PDA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使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床旁,实现病人信息的动态采集,即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结果 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06%降至0.64%.护士用于表格书写的时间大大降低,服务于患者的时间较前更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满意率由95.4%提高到98.2%,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论 PDA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作者:陆宏;付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为心理亚健康状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及素质教育等提供依据.

    作者:常海英;王惠珍;翟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研究

    便秘是脑卒中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对脑血管疾病本身的康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多方面总结和研究其预防及护理措施,提出防治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盛京艳;刘丽丹;高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眼行该手术的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结果 15例病人均能顺利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护理过程表示满意.结论 及时的手术治疗,配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终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广花;杜巧芳;宫颖异;房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感染是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1],好发于肺部.术后患者由于留置气管插管、胃管、早期不能进食等多种因素,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研究证实口腔感染容易造成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有学者指出肝移植术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较高[2].

    作者:彭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家属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予家属实施康复教育后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康复教育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康复教育组除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还教会家属康复训练方法,由家属一对一地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病人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 康复教育组病人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家属进行康复教育,让家属指导病人康复训练,能使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性,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集中输液时护士手部消毒方法研究进展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接触病人频繁的人,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手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以集中输液为例,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护士每次静脉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采用消毒液浸泡洗手消毒,但因繁琐费时、消毒液刺激性大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因此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医院管理为手段,提供高效、便捷的手部卫生产品及设备,提高护士洗手依从性,对预防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范珊红;余咏;王线妮;王宏玫;张嵘;杨媛;袁琰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81例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将有效的、实用的与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措施应用于临床,改变以往传统和错误的习惯、行为,为患者度身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带有个体特征的护理服务.达到规范化与个体化的佳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作者:吴治;袁静;刘运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

    本文强调了综合性教学医院手术室培养专科护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总结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培养及管理专科护士的体会和经验.专科护士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各方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翠萍;田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双瓣置换术后反复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

    联合二尖瓣、三尖瓣金属瓣置换术后出现反复大量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本例患者上述情况经各项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效果欠佳,遂再次开胸手术治疗,术后恢复理想,病情较复杂,护理工作在病情监测及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爱华;孙爱凤;常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肌萎缩侧束硬化的护理

    肌萎缩侧束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无论初累及上或下运动神经元,后均表现为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1].

    作者:毛嘉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澳大利亚临床护理导师的职能及对中国临床护理教学的启发

    笔者在2003年7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T)作为访问学者进修半年,其间参与了护理学院的实习带教安排及实施,发现其临床护理导师的职能很多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和学习.本文介绍了澳洲先进的管理和带教模式,并针对中国的临床护理带教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胡晓莉;王克芳;董云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内海绵窦和床突旁巨大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窦和床突旁巨大动脉瘤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采用经翼点入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和动脉瘤孤立、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36例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2例术后短期死亡,其余34例随访1~65个月(平均7个月),GOS评分5~4分者33例;2例有残颈病例随访观察,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增大.结论 术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脉瘤的再出血,术后严密监测意识变化,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是颅内海绵窦和床突旁巨大动脉瘤成功痊愈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蕾;孙彩虹;夏义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对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社区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预防干预,探索社区脑卒中综合防治的途径.方法 在我院所辖社区居民中,选取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条件的674例社区居民,经由培训的护士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医学体验,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预防脑卒中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高危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体重、血糖、血脂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结论 在社区建立实施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全面开展社区预防,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蒲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