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

陈翠萍;田莳

关键词:专科护士, 护理模式, 手术配合, 工作压力
摘要:本文强调了综合性教学医院手术室培养专科护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总结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培养及管理专科护士的体会和经验.专科护士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各方人员的满意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例Marf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对Marfan综合征患者实行系统治疗,探讨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根据对典型病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发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结果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达到治疗目标.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周到、细致、个性化的护理,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和抢救,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孙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内海绵窦和床突旁巨大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窦和床突旁巨大动脉瘤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采用经翼点入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和动脉瘤孤立、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36例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2例术后短期死亡,其余34例随访1~65个月(平均7个月),GOS评分5~4分者33例;2例有残颈病例随访观察,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增大.结论 术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脉瘤的再出血,术后严密监测意识变化,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是颅内海绵窦和床突旁巨大动脉瘤成功痊愈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蕾;孙彩虹;夏义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81例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将有效的、实用的与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措施应用于临床,改变以往传统和错误的习惯、行为,为患者度身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带有个体特征的护理服务.达到规范化与个体化的佳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作者:吴治;袁静;刘运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与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颅脑损伤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病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肠道缺血性损害严重影响肠蠕动及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完整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病人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邵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外科病区设置夜间护理二线岗位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设置夜间护理二线岗位的效果,以降低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在小儿外科病区让主管护师轮流值夜间护理二线岗位,给予夜班护士指导工作并解决疑难问题.结果 及时解决了夜间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结论 夜间护理二线岗位的设置,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使年轻护士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使主管护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护理研究.

    作者:王婉秋;周红霞;曹萍;孟棣;王颖;苗春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鼻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伴有进食障碍脑卒中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鼻饲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时间为1个月.监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S)以及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 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FS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早期鼻饲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早期鼻饲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艳萍;张玉兰;李树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士在抗生素应用中的角色作用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在抗生素应用中的角色功能.方法 对68例护理人员、31例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5个部分,运用Likert 4点评分法,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医生组、护理人员组整体认识有差异,其中执行者认识无差异,评估者、协作者、健康教育者角色认识有差异.结论 护士在抗生素应用中有着重要的角色功能.

    作者:于梅;刘海容;孟有成;闫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感染是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1],好发于肺部.术后患者由于留置气管插管、胃管、早期不能进食等多种因素,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研究证实口腔感染容易造成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有学者指出肝移植术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较高[2].

    作者:彭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同时学习原则在本科护生消化专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通过将同时学习原则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使护生不但掌握系统的、科学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还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方法 将2003级、2004级本科护生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计划实习,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经培训部署、具体运作、评价反馈3个阶段,实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操作考核.结果 实验组的专科施护能力、无菌操作能力、动手配合能力、抢救配合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操作测试与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时学习原则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护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领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卜秀梅;何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肌萎缩侧束硬化的护理

    肌萎缩侧束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无论初累及上或下运动神经元,后均表现为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1].

    作者:毛嘉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能保持稳定情绪,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2例贫困儿先天性唇裂术的护理

    本文讨论了小儿唇裂修补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出院健康教育,严谨而周密的护理在术前、术后发挥了重要作用,术前护理重点是患儿全面的体检、保暖及对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重点是对呼吸、伤口、创面的管理,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随着唇裂修复术进步和发展,唇裂修复术的护理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作者:周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DF方案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DF方案是小剂量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DDP)使用,是目前临床上针对消化道肿瘤使用较多的化学治疗方案.据报道,两药联用至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0.4%[1].一旦发生药物性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我科对2005年12月-2006年8月收治的110例使用DF方案患者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避光专用),减少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吉冬丽;陆勤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

    本文强调了综合性教学医院手术室培养专科护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总结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培养及管理专科护士的体会和经验.专科护士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各方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翠萍;田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护理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科17例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老年切口疝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腹腔镜下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术前强调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加强心肺功能监测、作好腹腔扩容及腹肌顺应性训练等护理;术后要注意活动、避免腹内压增高、并发症护理等.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来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增加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静;徐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双瓣置换术后反复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

    联合二尖瓣、三尖瓣金属瓣置换术后出现反复大量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本例患者上述情况经各项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效果欠佳,遂再次开胸手术治疗,术后恢复理想,病情较复杂,护理工作在病情监测及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爱华;孙爱凤;常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DA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进一步探讨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其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带来创新与变革.方法 将PDA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使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床旁,实现病人信息的动态采集,即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结果 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06%降至0.64%.护士用于表格书写的时间大大降低,服务于患者的时间较前更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满意率由95.4%提高到98.2%,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论 PDA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作者:陆宏;付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细胞癌伴脾功能亢进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细胞伴脾功能亢进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肝细胞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 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保肝治疗和肠道准备,术后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吸氧、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及24 h出入水量.结论 肝细胞癌伴脾功能亢进,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行设计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对综合性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的10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调查,并与106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SDS、SAS总分、阳性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年龄间SDS、SA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职业2组数据内两两比较,工人和其他职业比干部易发生情绪障碍(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严重,且不同职业的人群负性情绪严重程度不同,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情绪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汪晓艳;刘一鸣;唐敏;汪俊梅;吴桂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界相应地采取了一些对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技术训练,尤其是对护理记录的大胆改进和护理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护理工作更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文化管理也已提上日程.

    作者:李小英;佘金文;袁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