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紫;徐军发;黄华艺
人类微生物组是人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与人类共生的位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完整的人类微生物菌群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它与人类基因组形成超生物体,其间的微生物种属构成、相互作用、遗传进化与人类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诸如肥胖症、糖尿病、自闭症、抑郁症、过敏症、炎症性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多种癌症等均与人体的微生物群系高度相关.近20年来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逐渐建立起以16SrDNA系统分析为基础,宏基因组为依托的现代整体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人类微生物组爆发性的基础研究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应用可从3个方面展开:加法,即添加或补充自然或工程微生物菌群;减法,消减或消除宿主体内有害微生物菌群;调节治疗,通过非生物制剂或益生元,调节宿主内源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为了更好地支撑人类微生物组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保证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对检验前、中、后3个阶段进行全程质量管理.本文就人类微生物组概念、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技术和临床检验需求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有利于该技术在临床更好地应用.
作者:王庆忠;范云;沈祁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genomelab gene expression profiler,GeXP),创建一种能同时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表达的一种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为HCC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一定的方法学基础.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数据库中近10年发表的与HCC有关报道的8种LncRNAs,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首先验证引物及多重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经过系统优化后建立一种多重RT-PCR检测方法.另检测23对HCC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来验证检测体系并进行结果统计. 结果 优化后的GeXP多重检测体系,特异性及灵敏性良好.另在23对HCC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检测到了这8种LncRNAs的差异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HCC组织中LncRNA NEAT1、H19、MALAT1、HOTAIR、DANCR、UCA1、BCAR4的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肝癌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qPCR方法验证与GeXP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GeXP多重分析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于单管中同时检测HCC组织8种LncRNAs表达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有效、快捷、灵敏、特异,对HCC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启示作用并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学基础.
作者:史俊英;王晔;陈文;刘成玉;牟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肿瘤作为一种基因组疾病,常涉及一系列基因组变化.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s,CTCs)是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桥梁,往往可揭示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遗传特性.目前CTCs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但鉴于CTCs在循环外周血中的量非常稀少,纯度低,常规方法的检测不能提供肿瘤形成、分化、转移的本质.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从分子层面对CTCs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对肿瘤诊断、预后判断、转移、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循环肿瘤细胞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未来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成果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芳;赵阳;武其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潮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35 18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筛查.采用荧光定量PCR、PCR-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分析部分HBsAg阳性样本的病毒载量、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 结果 35 184份样本共筛查出HBsAg阳性样本824份,阳性率为2.34%.男性献血者的阳性率(2.56%)明显高于女性(1.8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6,P<0.01).在73份乙肝基因分型的结果中,B基因型占87.7%(64/73),C基因型占8.2%(6/73),B+C混合基因型占4.1%(3/73),未检出D基因型,不同HBV亚型D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73份样本中,仅检测出HBV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4例,未检出任何HBV阿德福韦耐药突变基因. 结论 潮州市献血者HBV感染阳性率呈平稳趋势.献血者中存在少量乙肝耐药基因突变,我们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玉香;周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容易被患者忽视,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晚期.因此,有效的筛查方案可使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目前临床上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和内镜检查仍然是结直肠癌主要的筛查方法.近年来,关于结直肠癌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报道越来越多,各种结直肠癌相关标志物如基因突变、microRNA、循环肿瘤DNA、干细胞和蛋白质表达检测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新途径.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生物标志物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起到重要辅助作用.鉴于结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很多,可把它们大体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2大类.本文根据文献对无创性结直肠癌相关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测的难易度和不足进行简要概括.
作者:梁媛紫;徐军发;黄华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人群高危型HP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5 086例妇科门诊就诊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high-risk HPV,HR-HPV)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所收集的5 086份标本中,HPV阳性1 641例,其中1 534例为HR-HPV感染,HPV阳性率为32.27%,HR-HPV阳性率是30.16%.HPV阳性率从高到低的年龄组分别是:55~64岁组(41.35%)、<25岁组(36.22%)、25~34岁组(34.12%)、45~54岁组(34.00%) 、≥65岁组(30.11%)、35~44岁组(25.94%);所有HR-HPV阳性标本经病理检测,未发现有病理改变228例,仅轻度炎症改变724例,低度病变243例,高度病变312例,原位癌15例,宫颈癌12例;HR-HPV亚型常见的类型分别是:HPV52、HPV58、HPV16,其阳性率分别为21.77%、16.75%、15.31%. 结论 在就诊人群中HPV感染率高的是55~64岁的人群,常见的HR-HPV亚型是HPV52,HPV基因型检测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严鸣光;殷卫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云南省红河州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HCV基因亚型多样性及种系进化情况,为本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监测该类患者体内的HCV是否存在遗传进化的新变异.方法 扩增55名红河州内HIV/HCV合并感染的HCV病毒载量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C/E1和NS5B 2个基因位点,通过测序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以明确研究对象所感染的HCV病毒的基因型和亚型. 结果 综合2个外显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红河州HI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HCV以3b亚型多见(40.0%),其次是3a(20.0%)、6a(16.4%)、6n(12.7%)、1b(9.1%)、双重感染(1.8%).课题组做本地区HCV基因亚型遗传进化分析时发现红河州地区流行的6a亚型毒株序列均与越南的HCV 6a亚型毒株的参考序列丛集. 结论 HCV 6a亚型是越南和红河州内静脉吸毒人群(intravenous drug uses,IDUs)中高流行的病毒亚型,由于与越南接壤,红河州可能是HCV 6a亚型通过静脉吸毒途径由越南传入中国流行的一个传入点,进而再传入昆明或中国的其它地区.
作者:杨兰辉;陈梅;霍松;马兴丽;李琼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非编码RNA的重要一员,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乏开放的阅读框,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的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新研究数据显示,Lnc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区分正常和肿瘤组织甚至乳腺癌不同阶段的潜能,深入研究LncRNA在乳腺癌中的机制作用有望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许家瑞;胡剑;刘冬冬;李有强;林莉;刘丹;徐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验证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定量测定试剂盒的定量分析性能,并与Abbott的HBV-M试剂进行比对,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根据WS/T 420-2013的验证方法,对HBV-M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正确度和线性(测量区间)进行验证,然后与Abbott的试剂同步测定临床样本,并对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本研究按照WS/T 420-2013的方法进行验证,HBV-M定量检测试剂盒标示的精密度、正确度和线性(测量区间)是可靠的,与Abbott试剂的结果对比,两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BsAg 99.25%、抗HBs 98.63%、HBeAg100%、抗HBe 98.77%及抗HBc 100%.HBsAg和抗HBs项目的样本测值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973和0.979,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评估的HBV-M定量检测试剂盒,能满足临床定量检测的需求,且能达到进口试剂的性能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健聪;王红翠;吴英松;董志宁;李志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在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ITP患者(ITP组),给予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4d,小剂量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4周,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59)和无效组(n=21),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a+CD25+/CD4+的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前,有效组患者的CD8+、CD4+CD25+/CD4+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的CD8+、CD4+CD25+/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无效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老年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是影响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老年ITP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利于把握治疗时机,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萨仁娜;托娅;白丽杰;牛誉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水平,探究其与结直肠癌病情进展的关系. 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普外科结直肠癌患者血样60例为肿瘤组,体检中心正常体检人群血样60例为正常组,以及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样20例为溃疡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组患者血浆中sTM水平,比较3组sTM水平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结直肠癌患者sTM水平的变化.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系统与患者血浆中sTM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单纯手术及手术联合化疗患者的sTM水平在术后2个月及以后均出现显著降低,且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sTM水平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血浆sT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组sT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与sTM水平呈正相关(rs=0.675,P<0.05). 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sTM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的进展情况,是潜在的肿瘤诊断分子标志物.
作者:白驹;杨力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惠州市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qPCR)对2 243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 16型(CA16)检测,并对结果和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2 243份,CA16阳性357份,占15.92%;EV71阳性475份,占21.18%;CA16和EV71同时阳性22份,占0.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l 180份,占52.61%.全年有2个高峰,分别为5-7月和9-10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10个月~3岁儿童发病率高.2 637例住院病例中,门诊和急诊诊断为典型手足口病而入院的病例2 359例,占89.46%,平均住院天数为5.22天. 结论 2014-2016年惠州市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病原学以其他型肠道病毒为主.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提高手足口病的诊断率,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作者:杨坤祥;陈剑虹;贺海林;钟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