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分析、影像诊断与防治

崔洪

关键词:骨质疏松, 诊断, 病因、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的病因、临床诊断、各种检查方法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体征、X线摄片、CT检查及生化检查等方法,可对骨质疏松作出准确诊断.结论:可以给临床诊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插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多因疾病的影响不能自行进食,常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营养和灌注药物,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但插胃管时常失败,有时因反复插胃管造成鼻黏膜损伤、出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也耗费护士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通过对100例插胃管患者的经验及体会,分析插胃管失败的原因,对插管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明显提高了插胃管的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晓红;袁淑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抗精神病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技术更趋合理化.方法:随机抽查医院既往病历资料进行用药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存在选药、换药、联用、剂量、时间等方面的不合理用法.结论:要加强学习,提高医务工作者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力求做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阮水英;杜丽娜;李晓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浅谈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是常用检验项目,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现就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裴明淑;王书贵;赵云鹤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工业钻头在难取螺钉中的应用

    随着骨科材料工艺技术和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骨折愈合后内固中以螺钉取出困难而且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病例时有发生,笔者在2001~2007年临床工作中对取出困难的16例病人21个螺钉分析如下:

    作者:柳江;刘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浅谈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出院指导

    老年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临床上有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症状,当病人出院时,大多数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悲观失望等问题.因此,必须给病人及家属作出院指导,使患者能正确遵照指导继续治疗及护理,有利于病人进一步康复.

    作者:李玉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200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探讨

    为了探讨我院所辖铁路地区心血管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规律,本文对我院2005年1~12月200例30岁以上被检查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作者:王凤英;张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某小学一起腮腺炎暴发流行调查分析

    尉犁县塔里木乡中心小学2001年暴发流行腮腺炎,发病64例,经积极开展防治,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热孜完古力·马木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一起化学性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思考

    1 事件发生的相关背景2008年6月28日,曾口镇芦山一村七社一村民(居住于场镇,本事件事主)家中四人14:30左右共同就餐,主要食物是豇豆稀饭和油炸素汤圆(无馅).15:30夏某(女、5岁)首先发病,送至该镇卫生院抢救无效,于15:35死亡;16:20杜某(男、70岁)发病,送至该镇卫生院抢救无效,于16:30死亡;嗣后,两男童(8岁、11岁)相继发病,转院抢救后,病情稳定.据该镇卫生院抢救医生陈述:二死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是全身抽搐、大汗淋漓、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口吐白沫、指甲紫绀.

    作者:韩良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胃癌手术治疗的术中配合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方法:45例胃癌伴有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胃癌根治术.由专业护士进行手术配合.结果: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手术室护士娴熟的配合技术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作者:李婧;岳智玲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门诊输液室的实施及体会

    对社区门诊输液室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录像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使病人树立了现代健康观念,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水平.

    作者:宋淑华;柳秀芝;权莉;贺亮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思密达与橡皮生肌膏合用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长期卧床或截瘫病人,由于护理不当或营养不良容易发生褥疮,不仅增加患者躯体的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对心理产生极坏的影响,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褥疮的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于2007年8~11月,应用思密达与橡皮生肌膏治疗褥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君;杨玉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保护套的妙用

    通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的保护套用后即丢弃,这样就造成浪费资源,临床工作中发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的保护套用处很多,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引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日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积累临床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全程规范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46例新生儿康复出院,3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尽早对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规范护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巧红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驾驶员用药安全指导

    众所周知,饮酒后严禁驾车,但是人们对服药后开车的危险性却缺乏认识,驾驶员(包括驾驶飞机、车船、操作机械、农机具手和高空作业人员)常因服药后影响其正常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困乏和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辨色困难、多尿、平衡力下降等,都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容易出现危险和人身事故,医师、药师应指导驾驶员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卓;李爱菊;马梅;孙仲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及治疗

    目的: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取泌尿生殖道标本,使用Myco View泌尿生殖道病原性支原体药敏定量培养板培养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并做6种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200份检测的标本中,支原体感染阳性84倒.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63例,人型支原体阳性21例.单独MH感染3例,UU和MH合并感染18例.支原体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结论:本实验证明了支原体感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占有很大比例,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颜丽囡;李丹丹;靳一姬;崔永杰;曹凤字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动态变化,为儿童弱视干扰措施提供本地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库存的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资料中分类统计分析视力动态变化.结果:2003~2007年3~7岁儿童视力状况,视力不良分别为9.98%、8.74%、13.78%、18.16%、14.74%,视力不良呈上升趋势,双单眼视力不良的发病比例,2003年为1.20:1、2004年1.61:1、2005年153:1、2006年1.59:1、2007年1.33:1.结论: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弱视的防治干扰措施.

    作者:唐业卫;张宁;陶晗;陈奇妙;庞瑛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

    由于在现代医学中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断发生,导致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不断增多,故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隔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对这类病人的护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我科对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尹丽;曾满秀;李素臻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尤以女性多见,损伤原因主要是跌倒,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及不能活动,因老年人骨折愈合困难,现大多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近几年我院开展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浅谈2006年尉犁县传染病漏报

    传染病的漏报调查,是为了发现和掌握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病人未就诊或就诊后未能及时地报告,对其数量、病种和其他信息针对性改进疫情报告工作的同时利用漏报率推算、调查发病率、评估就诊和疫情报告水平,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热孜完古力·马木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附10例报告)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年龄34~78岁,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24h下床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5~9d,平均6d,1例发生胆瘘,引流5d自愈,术后3w T管胆道造影,无1例发生残留结石及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而拔除T管,1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无胆道系统症状和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是以传统开腹手术探查为基础,其手术目的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其手术操作具有安全性大、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效果好、痛苦小、恢复快,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有春;程先睿;江海鸿 刊期: 2008年第3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