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分析

唐业卫;张宁;陶晗;陈奇妙;庞瑛

关键词:儿童, 弱视, 视力, 视力检查, 幼儿园, 屈光
摘要:目的:了解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动态变化,为儿童弱视干扰措施提供本地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库存的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资料中分类统计分析视力动态变化.结果:2003~2007年3~7岁儿童视力状况,视力不良分别为9.98%、8.74%、13.78%、18.16%、14.74%,视力不良呈上升趋势,双单眼视力不良的发病比例,2003年为1.20:1、2004年1.61:1、2005年153:1、2006年1.59:1、2007年1.33:1.结论: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弱视的防治干扰措施.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出院指导

    老年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临床上有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症状,当病人出院时,大多数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悲观失望等问题.因此,必须给病人及家属作出院指导,使患者能正确遵照指导继续治疗及护理,有利于病人进一步康复.

    作者:李玉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100例颈椎吻性棘突临床X线分析

    颈椎吻性棘突,主要是相邻两颈椎棘突发育异常,肥大或垂直分叉等异常接触,与后天颈部频繁活动,导致两异常接触的棘突长期相互摩损,两异常棘突接触面发生骨质增生硬化--骨质退行性变有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颈部发板、疼痛和局部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后仰时症状加重;部分病例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46例合并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体骨质增生硬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

    作者:郭永宽;初迎幸;岳晓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综合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综合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综合ICU病房内发生肺炎42例资料.结果: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15.2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7.7%,真菌感染达30.2%,革兰阳性菌占20.1%.主要诱因为:病者危重,住院时间长,合并多种慢性病,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侵入性诊疗治疗.结论:综合ICU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天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减少不必要侵入诊疗操作,才能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彭剑芳;李旭茹;江月娥;陈莹;肖彩莲;张贺琼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驾驶员用药安全指导

    众所周知,饮酒后严禁驾车,但是人们对服药后开车的危险性却缺乏认识,驾驶员(包括驾驶飞机、车船、操作机械、农机具手和高空作业人员)常因服药后影响其正常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困乏和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辨色困难、多尿、平衡力下降等,都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容易出现危险和人身事故,医师、药师应指导驾驶员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卓;李爱菊;马梅;孙仲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一起化学性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思考

    1 事件发生的相关背景2008年6月28日,曾口镇芦山一村七社一村民(居住于场镇,本事件事主)家中四人14:30左右共同就餐,主要食物是豇豆稀饭和油炸素汤圆(无馅).15:30夏某(女、5岁)首先发病,送至该镇卫生院抢救无效,于15:35死亡;16:20杜某(男、70岁)发病,送至该镇卫生院抢救无效,于16:30死亡;嗣后,两男童(8岁、11岁)相继发病,转院抢救后,病情稳定.据该镇卫生院抢救医生陈述:二死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是全身抽搐、大汗淋漓、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口吐白沫、指甲紫绀.

    作者:韩良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抗呼吸道感染药物分析

    随着抗感染药的广泛运用和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临床不仅耐药菌株日益增长,而且严重的ADR也日益增多,故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更显重要.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呼吸科是医院使用抗感染药的主要科室,为了了解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获得抗感染药与ADR的关系,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临床ADR的发生.

    作者:张源;吕文辉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疗效观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和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的肿瘤疾病.宫颈癌前病变经历漫长持续的发展才转变为癌,因此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阻断其进展非常重要.我院自2006年10月始采用Leep刀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和锥切术治疗宫颈CIN 1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割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2008年7月4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w以上占多数(79.2%),部分病例(16.7%)在6w以上.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技术、加强产褥护理,可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张振武;吕荣君;孙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附10例报告)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年龄34~78岁,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24h下床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5~9d,平均6d,1例发生胆瘘,引流5d自愈,术后3w T管胆道造影,无1例发生残留结石及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而拔除T管,1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无胆道系统症状和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是以传统开腹手术探查为基础,其手术目的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其手术操作具有安全性大、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效果好、痛苦小、恢复快,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有春;程先睿;江海鸿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中药治疗孕中期引产后胎盘残留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孕中期引产后胎盘残留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00例孕中期运用利凡诺引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对照组缩宫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具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促进胎盘胎膜排出、降低胎盘胎膜残留和清宫率的作用.

    作者:李增英;王玉梅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中孕引产的临床观察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不理想,因此存在着引产时间长、术中出血多、胎盘胎膜残留率高、增加患者痛苦等问题,且造成宫颈损伤的危险性增加,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我院从2007年1~12月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术中,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孙延春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目的:探索腹腔镜行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2例(32侧).结果: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8~40min,平均33min,术中出血量1~2ml、平均住院时间4d.结论:腹腔镜行曲张精索静脉结扎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

    作者:杨志坚;刘肇华;刘锡海;梁银连;廖倩芳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老年男性病.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BPH者亦相应增多.手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可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激光等技术不断发展,也拓展了BPH的护理范围.我院2001~2006年收治BPH患者4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我院自2004年利用电视系统实行腹腔镜手术以来,已在外科、泌尿外科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项外科新技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外观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护理人员要根据腹腔镜的特点和要求,周密地做好术前的物品准备,确保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的仪器处理.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韩凤英;吴淑宁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产后出血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发病原因做回顾性分析.结论:应加强孕期产检,预防和积极处理产科出血.

    作者:周海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病人中的护理及改进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径路常经左胸切口、联合切口有经胸腹联合切口或颈、胸、腹三切口者.手术创伤面大、病人失血、失液多,又因术后3~5d内吻合口处于水肿期,需禁食水,因而使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引起机体糖原、脂肪及蛋白质迅速消耗,易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由此引起免疫力低下,对术后组织修复极为不利,常规的肠外营养(PN)费用昂贵且并发症多,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近年来,我科采用术中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即由营养管输注流质食物,与传统的停止胃肠减压24h后的进食时间提前3~4d,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对手术的预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彩苹;路明丽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急诊科紧急的突发事件,CA的复苏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急诊科院前急救水平.回顾性地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255例院前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作者:刘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当归拈痛汤加味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病变部位在全身结缔组织.临床表现发热、多形皮疹、日光过敏、关节炎、心包炎、胸膜炎、肾炎等,以皮肤和肾脏损害尤为突出,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成年人男女之比为1:9.

    作者:张继平;刘锦龙;韩学昌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门诊输液室的实施及体会

    对社区门诊输液室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录像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使病人树立了现代健康观念,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水平.

    作者:宋淑华;柳秀芝;权莉;贺亮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新生儿皮肤常见问题的护理

    目的: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抗感染治疗、皮肤护理、局部消毒、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来减少皮肤感染.结果:细致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结论:新生儿的护理是一项认真而又需要耐心的工作,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减少新生儿皮肤病的发生率.

    作者:彭玉兰;李海虹 刊期: 2008年第3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