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呼吸道感染药物分析

张源;吕文辉

关键词:
摘要:随着抗感染药的广泛运用和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临床不仅耐药菌株日益增长,而且严重的ADR也日益增多,故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更显重要.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呼吸科是医院使用抗感染药的主要科室,为了了解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获得抗感染药与ADR的关系,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临床ADR的发生.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皮肤常见问题的护理

    目的: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抗感染治疗、皮肤护理、局部消毒、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来减少皮肤感染.结果:细致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结论:新生儿的护理是一项认真而又需要耐心的工作,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减少新生儿皮肤病的发生率.

    作者:彭玉兰;李海虹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34例风湿病患者诊疗情况分析

    1 临床资料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一组疾病,影响心脏、骨、关节、皮肤、浆膜、血管、肾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和关节损害为严重和常见.2001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34例此类病患者,其中门诊有5例累及心脏,29例累及关节而收住院.

    作者:李福生;李海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200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探讨

    为了探讨我院所辖铁路地区心血管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规律,本文对我院2005年1~12月200例30岁以上被检查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作者:王凤英;张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临床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手术是否顺利完成,与病人的安危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周春梅;袁红霞;马兴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单纯脐带绕颈11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脐带绕颈和正常产妇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单纯发生脐带绕颈者114例作为观察组(A组),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者114例作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状况、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生单纯脐带绕颈的产妇和正常产妇在分娩方式(x<'2>=2.457,P=0.117)、胎儿窘迫发生(x<'2>=3.158,P=0.076)、新生儿Apgar score评分(t<,1>=-1.27,P<,1>=0.348>0.05,t<,5>=-1.27,P<,5>=0.406>0.05)比较的差异在α=0.05水平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单纯脐带绕颈的产妇和正常产妇在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以及新生儿Apgar score评分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李丽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脑卒中合并抑郁情绪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合并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找出产生抑郁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结果:62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合并抑郁的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潘荣;徐乃秀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寒地区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寒地区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发病率高的原因.方法:本组156例,男139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27.8岁,战士115例,干部4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2例,显效3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高寒地区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作者:邓永忠;高文魁;李智刚;王德元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改良膀胱灌注法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确保化疗药液保留在膀胱内足够的时间,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分为改良组20例和传统组20例,改良组在膀胱灌注化疗药液后注入5ml空气、保留尿管、夹紧尿管下端连接引流袋,将药液保留2h后,放开夹子把药液引流至引流袋,后拔除尿管;传统组采用传统的膀胱灌注法;观察并比较两组化疗药液保留在膀胱内的时间及膀胱刺激症状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药液能保留在膀胱内2h为标准,改良组达标率为94.3%,传统组达标率为61.3%,两组药液保留在膀胱内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1);改良组发生膀胱刺激症状的情况比传统组轻.结论: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使药液按要求保留在膀胱内的时间得到保证,并能减轻患者的膀胱刺激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惠珍;黎逢弟;林芳萍;宾三梅;李翠梅;林雪梅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妊娠行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58kg,身高153cm,ASA Ⅰ级,因孕40-2w,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甲状腺功能亢进史5年,给予他巴唑、心得安治疗,孕前两个月停药至今.术前检查:血清游离T3:22.14pmol/l,游离T4:55.15pmoL/L,TSH:0.020μIU/ml,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正常.入室后开放静脉,静滴乳酸林格液,监护:P 100次/min,Bp 150/90mmHg,T 36.8℃,R 16次/min,SpO2 98%,心肺无异常.

    作者:喻茶秀;吕玉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残胃癌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8例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5%,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0.5%和45.8%,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为86.5%、44.2%、32.3%及66.7%、11.1%、0.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昭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割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2008年7月4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w以上占多数(79.2%),部分病例(16.7%)在6w以上.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技术、加强产褥护理,可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张振武;吕荣君;孙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132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按临床TNM分期(1987年UICC分期法)Ⅰ期12例、Ⅱ期45例、Ⅲ期75例.维族73例,汉族59例.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复发和生存影响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方法,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淋巴结转移75例,占56.8%;血行性转移14例,占10.6%;混合型转移26例,占19.7%;吻合口复发17例,占12.88%.3、5年复发率为76.4%、89.28%.中位生存时间为18.5个月.3、5年无瘤生存率为24.6%、11.72%.复发后的3、5年生存率为15.26%、0%.民族、手术方式、TNM分期、术后有无化疗和放疗是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TNM分期、术后有无化疗和放疗是影响食管癌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以规范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化疗等)措施,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赵继革;艾海提·买买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思密达与橡皮生肌膏合用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长期卧床或截瘫病人,由于护理不当或营养不良容易发生褥疮,不仅增加患者躯体的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对心理产生极坏的影响,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褥疮的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于2007年8~11月,应用思密达与橡皮生肌膏治疗褥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君;杨玉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浅谈2006年尉犁县传染病漏报

    传染病的漏报调查,是为了发现和掌握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病人未就诊或就诊后未能及时地报告,对其数量、病种和其他信息针对性改进疫情报告工作的同时利用漏报率推算、调查发病率、评估就诊和疫情报告水平,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热孜完古力·马木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康复护理训练后,2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梁焕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将5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颈AS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12.5mg,tid,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病变类型、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并与治疗前自身对比.结果:①二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均无明显改变.②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IMT降低,血管内径增加;且随疗程延长,效果更明显,而对照组却无相应变化.③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期峰速度、舒张期末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则较治疗前呈显著性增加,进一步治疗12个月后,有进一步降低或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却无类似变化.结论:卡托普利可减轻血管IMT,改善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改善颈动脉血流,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效应更为显著.

    作者:余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尤以女性多见,损伤原因主要是跌倒,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及不能活动,因老年人骨折愈合困难,现大多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近几年我院开展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方法:收集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住院患者的资料,对照分析导致出血的诱因,总结预见性护理方法.结果:出血组诱因可查的比例为60%.季节、时间、气温是主要诱因;饮食及服药不当、腹内压增高、情绪不稳是次要诱因.结论:识别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实施预见性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疾病好转、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春燕;蔡映璇;黄团爱;霍桂莲;刘杏梅;谢晓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浅谈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是常用检验项目,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现就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裴明淑;王书贵;赵云鹤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抗呼吸道感染药物分析

    随着抗感染药的广泛运用和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临床不仅耐药菌株日益增长,而且严重的ADR也日益增多,故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更显重要.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呼吸科是医院使用抗感染药的主要科室,为了了解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获得抗感染药与ADR的关系,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临床ADR的发生.

    作者:张源;吕文辉 刊期: 2008年第3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