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卿;侯青芝;柳韦华
目的:研究老年尿失禁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医生的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并分别与尿失禁客观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比较患者和医生评价尿失禁治疗效果的异同并探索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尿失禁疗效的方法。方法选取泰安市3家医院泌尿、妇科就诊的100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查,由患者和医生分别填写患者总体印象量表(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ian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CGI-I)代表患者和医生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同时要求患者填写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I-QOL)并完成一份随访前3 d的排尿日记。结果患者和医生对于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一致性程度良好,加权kappa值0.429;患者和医生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性,患者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高于医生的评价结果;患者和医生的评价结果与客观测量结果相关性比较,患者总体印象量表得分与漏尿次数和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得分的相关性分别为 r=0.4和r=-0.5较临床总体印象量表(r=0.3和r=-0.4)高。结论患者和医生对尿失禁疗效的评价存在差异,患者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比医生的评价结果更积极,医生评价结果容易低估治疗效果,建议在医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多关注患者自我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形成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作者:郭卿;侯青芝;柳韦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介绍放松技术在56例PICC送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淋巴瘤化疗患者321例,56例在置管过程中因紧张出现血管收缩致送管困难,对PICC送管困难患者应用放松技术的方法,包括暗示疗法和指导式想象。结果51例患者应用放松技术成功置入PICC,其中15例应用暗示疗法,36例应用指导式想象。1例56岁患者置管失败后,经反复询问患者才想起在少年时代该侧肢体曾有外伤手术史,4例患者可能与穿刺侧肢体的血管静脉瓣或血管异常有关,5例患者均更换肢体后置管成功。结论对PICC操作过程中因紧张致送管困难患者,应用放松技术可缓解其紧张心理,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作者:陈淑德;黄敏清;崔虹;徐爱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护理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产后抑郁症是一个公认的精神健康问题,它对个人、家庭以及孩子的发育都有负面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产妇产后抑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随着生活中各种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初产妇的配偶--初为人父的男性也开始发生产后抑郁。但人们对新任父亲中该病的概念、流行情况、筛查工具、影响因素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则不甚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对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就上述研究角度综述如下,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罗岗(综述);董林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组织承诺对工作沉浸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用工作沉浸问卷(修改版)和组织承诺量表对31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沉浸总分均值(4.12±0.62)分,组织承诺总分均值为(2.37±0.43)分,处于中等水平,组织承诺与工作沉浸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51,P<0.01),回归分析显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经济承诺、理想承诺是工作沉浸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护士组织承诺与工作沉浸呈正相关关系。提高组织承诺是提高护士工作沉浸状态的有效途径,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组织承诺,以提升护士的沉浸水平,从而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
作者:于小桂;侯爱和;李桂兰;陈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对9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实施瘤内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并联合全身化疗。其护理要点是做好心理护理,治疗前充分准备,治疗时严格按照基因药物治疗流程,治疗后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做好妇瘤科常规护理和随访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有发热6例,肌肉酸痛2例,乏力5例,骨髓抑制6例,轻度胃肠道反应3例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了治疗计划。治疗后1个月患者入院复查,肿瘤治疗结果显示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进展0例。
作者:吴红娟;张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总结左侧开胸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手术的护理配合。本组绝大部分患儿月龄小、体质量低,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做好患儿的温度管理非常重要。患儿进入手术间前,提前调整手术室温度为26℃,预热手术床褥,术中使用温控垫连接水箱,维持温度在37℃左右;该类手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会导致截瘫等并发症,因此需要手术室团队密切沟通,器械护士要密切关注主刀医生操作,准确传递器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本组19例患儿经左侧开胸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护理配合准确无误,治疗效果满意,术毕随访0.5~3年,患儿身体发育状况明显改善,无再狭窄病例。
作者:张新芳;谢庆;李双梅;陈晓霞;张善娟;庄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应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综合能力测评的可行性。方法在ICU专科护士培训考核体系中应用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模式,入学、结业均给予理论考试,结业前给予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多站式考核,结合培训内容设置情景,编写考核病例,选拔及培训标准化病人和设置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站点考核2012—2014年3届共100名培训学员并进行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受各学员学历、资历的影响,入学时理论考试及格率仅为44%。结业考试时,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点考核合格率为100%,90%的学员认为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病例结构安排合理,93%的学员认为考站及时间安排合理;86%的学员表示该考核适应临床实际;88%的学员认为能反映临床护理综合能力;89%的学员认为该考核模式公平。结论应用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能检验学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等,能客观检验学员是否具有能够胜任紧张而繁琐的ICU工作的综合能力。但该考核成绩受培训场地、培训时间及主考老师和标准化病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尚有待改进。
作者:温韬雪;李彦;刘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充分调动儿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实行护士工作积分制管理,按照科室制定的积分方法与内容,每月由护士长对科内护士的个人基本能力和素质、获得荣誉及嘉奖、临床护理质量及安全、文明礼仪及行为规范、参与管理、科研教学及继续教育等进行检查、汇总,并与当月效益工资挂钩。结果实行护士工作积分管理后,科内护士发表论文10篇,进行护理科研1项,2013年护理差错由2011年的6起、2012年的3起降为2起;患者满意度每月达97%,连续2年实现护理零投诉。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儿科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结论实施护士积分制管理能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护士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控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种器械锁扣式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防止医疗器械包装、灭菌、运送、使用过程中受损。方法取一定硬度的白色纸质硬质卡片,根据器械长短量身制作,对锐利器械在包装过程中进行锁扣式调节固定。结果该保护架装置不仅有效保护器械尖端,还可作为支撑板,保证灭菌后纸塑袋的平整不变形;同时锁扣袢的锁扣式调节,保证器械轴节的撑开与固定。结论锁扣式轴节器械保护架制作简单,取材容易,使用方便,确保了器械的无菌应用安全。
作者:曹登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的认同感,为提高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的特性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认同感的调查问卷,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2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本组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认同感总体得分(172.00±17.01)分,处于认同感中等水平,宗教风俗习惯维度得分低,宗教教义概略维度得分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大专、中专学历护士,主管护师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护师、护士得分(P<0.05)。护师及以上职称在宗教风俗习惯维度得分较低,主管护师在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特性需求维度得分上明显低于护士和护师。结论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认可度不高,职称较高、学历较高的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的认同感相对较高。应该意识到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求同存异,尊重患者,从而做到接纳认同。
作者:魏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旨在了解新护士入职前的预期工作压力及企盼资源。方法采用《应届毕业护生进入职场前预期工作压力与企盼资源》问卷,对2013年8月本院新入职的76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新护士入职前处于适度压力状态,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工作任务、人际关系、组织管理。新护士入职前预期压力结果较为消极,主要表现为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不强烈、不会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等。新护士的企盼资源包括操作示范(培训方式),学徒型(带教方式),急救训练(培训内容);希望得到护理同仁的支持,希望护理同仁之间能够友善相处,尤其是希望与带教者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希望得到护士长的鼓励。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新护士入职前的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入职后的心理支持与规范化培训、良好团队文化氛围的建立等,旨在维持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职业满意率、减少离职率。
作者:孙晓;田梅梅;施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隔电话联合短信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年龄、性别、病程及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筛选满足配对条件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每个区组共4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1次/d组、1次/2d组、1次/3d组、1次/5d组,每组各33例,电话联合短信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比较4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服药依从性得分、血压控制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及对干预时间间隔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4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经两两比较,1次/2 d组和1次/3 d组在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服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1次/d组和1次/5 d组(P<0.05);1次/2 d组和1次/3 d组在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收缩压控制水平均优于1次/d组和1次/5 d组(P<0.05);在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随着干预时间延长4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均逐渐增高。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1次/3 d组对干预时间间隔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每间隔2d或3d给予电话联合短信干预1次均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增加高血压知识及改善血压控制效果。在干预时间间隔方面患者对每间隔3d给予电话联合短信干预1次满意度较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于接受。
作者:唐榕英;杨连招;庞玲玲;胡艳宁;李捷;陈凡凡;李东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总结1例影像导航下复杂性鼻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并发术中大量失血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此例患者鼻颅底肿瘤病变广泛,术前患者有焦虑情绪,术中切除肿瘤过程中大量失血,术后易发生出血、低体温、低血压、颅内感染、视力改变等并发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充分评估患者,做好输血准备。术后加强鼻腔渗血观察,冰袋冷敷局部减少出血,指导患者避免止血材料脱落;强化生命体征监测,注重意识、瞳孔、视力的观察,避免强光对眼部刺激,指导患者避免颅内压增高的措施。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作者:李秀雅;肖克珍;王莎;王文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液科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对住院患者和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测算科室护理工作量与岗位人数,实施护士人员调配与培训,依据分级确定护士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实行依据不同岗位护士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实施适应分级护士的排班模式,在血液科全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结果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前和实施1年后比较,科室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提高,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福利待遇、与同事关系、职业机会、被认可与表扬、排班5项满意度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之前也明显提高(P<0.01)。结论血液科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能有效提高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贵云;郑超;李腾;唐晶;胡汉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肾内科住院病人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旨在降低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肾内科住院的647例病人有8例跌倒,运用QCC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病人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人跌倒发生率由开展前的1.2%降至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肾内科病人的跌倒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
作者:吴少丽;叶燕芬;王海英;邓子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清城区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联合培训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刘明编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清城区9所一、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7名注册护士进行核心能力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评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7个方面。结果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二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各级医院在法律/伦理实践、人际关系、临床护理、专业发展能力靠前4位,而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低,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与二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和中上水平,能胜任目前的护理工作,但各级医院均需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领导能力、教育/咨询能力的培训。
作者:陈小丽;邓玉英;黄雪莹;颜跃红;陈纯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敷贴的更换流程及维护方法,以减少计划外更换频次。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织,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制定更换中心静脉导管敷贴的细化流程及更科学的维护方法,并予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流程及维护方法改进后,其计划外更换率由76.1%降至24.5%(P<0.005)。结论将品管圈模式用于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流程及维护方法的改进,可以改善护理服务品质,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
作者:王寒凝;汪娅;张柯;邱宏翔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