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平车转运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36.0%下降至9.9%,安全性由64.0%提高至90.1%,目标达成率107.5%,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以上。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作者:梁启玲;黎裕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13年11月新统计,《护理学报》影响因子位居2012年统计年中18种护理学学科期刊的第3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 Kupermann评分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833例更年期女性进行调查,采用字2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7.6%,城市、已婚、补充豆浆/牛奶女性组群更年期症状评分显著性低于来自农村、没有补充豆浆/牛奶的女性组群(P<0.01);更年期症状评分与自评症状量表总分、神经质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2、0.344,P<0.01),与内外向维度得分呈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5,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评症状量表总分、神经质维度得分、内外向维度得分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0.752、0.302、-0.149,P<0.01或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症状与城乡、年龄、长期补充豆浆、心理症状及人格特质有关。
作者:王晓凡;张海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改进密闭式回血方法,寻求更为合理的回血方式,避免回血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运用常规、连接三通开关、改良血液透析管路3种密闭式回血方法进行回血,每组各43例次。对动脉端回血量、回血时间和全程回血量、回血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评估3种密闭式回血方法回血时患者的自觉症状。结果动脉端回血量与回血时间比较:三通开关回血法生理盐水用量少(12.95±3.54)mL,回血时间短(5.37±1.11)s;改良血液透析管路回血法次之,分别为(24.58±11.52)mL和(12.00±2.57)s;常规密闭式回血法生理盐水用量多(73.23±15.23)mL,回血时间长(47.49±10)s。三通开关回血法存在操作不方便、有空气栓塞风险的弊端。应用常规密闭式回血法回血,4例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患者在回血时感觉有发冷,1例体质较弱的内瘘穿刺患者出现寒战。结论改良血液透析管路密闭式回血法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避免回血操作带来的发冷、寒战、感染、针刺伤、急性左心衰竭等发生风险。
作者:刘永红;谷学梅;何庆宣;张建霞;康玉卿;邹剑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创建麻醉恢复室责任护士病情交接“十知道”,及其实施效果。方法结合麻醉恢复室专业特点,参考临床责任护士“九知道”的模式,制定“十知道”,即姓名、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麻醉维持用药、术中特殊情况、气道情况、过敏史、术前合并症。观察其在2013年4-11月的实施效果。结果“十知道”缩短了护士进行病情交接的时间,由原来的4~5 min缩至了2 min;同时节约了PACU医嘱下达的时间,由之前的0.5~2.0 min降至0.2~1.0 min。结论麻醉恢复室责任护士病情交接“十知道”,规范了内容,便于护士记忆,节约间接护理时间,缩短医生下达医嘱时间,明显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
作者:丁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时辰护理预防癌症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8例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在每天7:00进行穴位按摩、8:00时进食健脾和胃粥、10:00服用健脾止呕中药。对照组按摩取穴及方法、进食食物、服用中药、疗程与观察组相同,但不择时,按常规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时辰护理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甘小燕;施永瑛;区细芬;钟斯婷;冯建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后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从而为灾难性事件后的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76名在四川省某三甲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芦山地震伤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国内广泛应用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以了解地震后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地震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44.22±17.92)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约29%,其中轻度占11%,中重度占18%。86%的伤员出现反复重现体验症状,67%的伤员出现警觉性增高症状,57%的伤员出现回避症状。结论芦山地震对伤员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负性影响,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应关注其心理创伤,促进其全面的康复。
作者:王艳琼;宁宁;刘欢;王雅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规范3级及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管理,从而达到减少医疗护理的风险。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3级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发生频度、失效检验难度及严重程度3个因子计算危急值,对危机值数值大,排在前7位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3级输液性静脉炎在72 h内治疗有效率由67.12%提高至95.65%;4级输液性静脉炎在72 h内治疗有效率由63.33%提高至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能降低3级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风险。
作者:韦丽飞;杨华;吴凤菊;张小萍;左美玉;陆爱琼;曾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改善临床实习环境、促进护生的临床实习表现、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201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校实习10个月返校护生运用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老师素质、人际关系、工作氛围、教学方法、学习机会、组织支持,临床实习环境总分(97.04±12.86)分,处于一般水平。大专护生和本科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总体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在教学方法、工作氛围、量表总分方面高于后者;曾担任班干部的护生对教学方法、老师素质、工作氛围、组织支持、量表总分、总体评价方面高于未曾担任班干部的护生;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除了对组织支持的评价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前者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后者。结论护生临床实习环境处于一般水平,应针对护生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实习环境和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艳;程利;张振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学报》由国家重点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主办,广州南方医院承办,半月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集护理科研、教学、管理和临床的理论、方法、实践经验为一体的综合学术性杂志。创刊19年以来,一贯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铸品牌”的办刊理念,具有科学、新颖、实用、规范、严谨等特点,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2012年9月1日起,《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编辑部订购)只接收银行账号汇款,不接收邮局地址汇款,请各位读者、作者务必按以下要求到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汇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和灸联合温阳膏涂擦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温和灸联合温阳膏涂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 d后疗效。结果两组静脉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和灸联合温阳膏涂擦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显著升高[1-3]。2012年,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11.1%,我国的早产儿数量仅少于印度,居全世界第2位[4]。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多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后不能够有效地吸吮或吞咽,或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经口喂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而且导致新生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开支[5]。有报道称,从管饲喂养到完全奶瓶喂养的过渡需要10~14 d,过渡时间的延长与住院时间的增加有关[6-7]。住院期间,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困难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其儿童期早期继续存在,表现为厌恶经口喂养和长期的喂养困难。国外许多文献报道了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近年我国也有相关研究报道。口腔运动干预是指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 , 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笔者着重就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的实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琳;张胜男(综述);孙静(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255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因素做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9例患者发生了导管相关感染,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导管的类型、导管放置的场所、导管留置时间、穿刺血管4个因素,以有细菌定植为应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7d是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置管天数,可以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作者:田月强;裴育;刘俊;田兵;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2月依据《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构建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中医护理专科专病护理质量评价每月采取不定时检查,方式以提问、查看资料为主,按百分制进行评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每月采取集中考核方式进行,占临床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中0.1。采取便利抽样法分别于2011年6月及2012年11月对我院19个护理单元的364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对护士进行相关中医知识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由76.6%上升至93.1%(P<0.05),总体满意度由84.6%上升至9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公正,提升了临床健康宣教的质量,得到患者的认可,护理服务更加到位。
作者: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何红;赵国敏;李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温阳止痛散辨证贴敷与辨证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适量温阳止痛散(桂枝、吴茱萸、白附子、白芥子、五倍子、冰片6种中药打成细粉制成),用现榨的100%生姜原汁将中药粉拌匀做成直径约3 cm,厚约0.6 cm大小的扁圆形药饼,用粘贴伤口敷料贴敷在疼痛明显处10~12 h,每次贴4~6个药饼,每天贴敷1次,7次为1个疗程,并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方面给予辨证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06例患者1个疗程治疗束时,痊愈41例,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3%。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温阳止痛散辨证贴敷及辨证护理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为阳;覃永健;王粤湘;冷文婷;黄在英;钟江;黄云淑;刘丽婷;甘世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治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设立静脉输液门诊,培养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使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走向专业化。为了促进静脉治疗学科发展,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护理学报》2013年起设立“静疗护理”专栏,欢迎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管道专项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管道检查,每季度就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分析、指导及质量追踪。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作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87.1%~100%的调查对象认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能帮助护士提高认知、规范管道护理行为、减少或消除管道滑脱机率、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结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的成立,为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及防止管道滑脱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深入开展管道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管道护理。
作者:夏道娟;周晓清;余桂英;王雪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热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与意识障碍、留置尿管及气管插管或切开等11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2.0×109/L、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脑中线移位、留置尿管及气管插管或切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对存在发热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严格按护理常规操作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发热的发生。
作者:谢美华;李惠;陈小丹;李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